《家校共育,架起成长的桥梁》班主任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作者: 王宏越 发布时间: 2025-04-17 阅读:( 32 )  

《家校共育,架起成长的桥梁》班主任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贺兰张莉名班主任工作室培养对象王宏越

作为班主任,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的双向奔赴。家校共育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需要教育理念的同频共振,需要班主任以真诚为底色,搭建起信任与合作的桥梁。

刚接手新班级时,我曾遇到这样的难题:学生小浩在学校经常拖欠作业、扰乱课堂秩序,多次批评教育效果甚微。通过家访,我才了解到小浩父母工作繁忙,长期将孩子交给老人照顾,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陪伴。为了改变现状,我与家长约定每周一次电话沟通,分享小浩在校的点滴进步,同时建议家长每天抽出15分钟与孩子共读。起初,家长对教育方法感到迷茫,我便定期推送家庭教育文章,并针对小浩的问题提供具体建议。慢慢地,家长开始主动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小浩也逐渐变得自律,成绩稳步提升。这个案例让我明白,只有深入了解家庭背景,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才能激发家校共育的合力。

在日常沟通中,我注重用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家长交流。每次家长会,我不仅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会邀请家长分享教育经验,共同探讨班级管理问题。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我定期发布学生活动照片、学习要点,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家长直观感受孩子的校园生活。同时,我也鼓励家长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针对共性问题开展线上教育沙龙。例如,针对学生沉迷电子产品的现象,我组织家长共同学习科学管理方法,分享成功案例,帮助家庭制定个性化“电子产品使用公约”。

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反思与成长。曾经有位家长因孩子成绩下滑情绪激动,在电话中对学校教育提出质疑。我没有急于辩解,而是先耐心倾听,共情家长的焦虑,随后结合孩子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提出改进方案。经过多次沟通,家长逐渐理解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态度也从质疑转为积极配合。这让我明白,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家长的教育伙伴,只有用真诚化解误解,用专业赢得信任,才能凝聚家校共育的强大力量。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