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视界- 新闻资讯

跨界 | 名师工作室跨界融通的基本形式及运行模式

作者: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5-11-18 阅读:( 89 )  

(全国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观点文章)

本文作者:李宝玉,全国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南京市栖霞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参与部编人教社出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参与北师大出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年)解读》的编写;参与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教科书编写;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澳门《品德与公民》教科书编写。

编者按:全国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课题始于 2013 年,截至 2025 年已开展 12 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是国内较早以课题形式对名师工作室进行研究的学术团队。众多工作室主持人、骨干教师参与其中,辐射教育教学思想与经验,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本平台从即日起刊登课题组核心成员就新时代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路径、工作室发展瓶颈突破与选代升级、特色发展与品牌建设等探索性观点文章,希望对名师工作室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691c5451de7f9.png

名师工作室集群发展需要坚持跨界融通,跨界融通作为名师工作室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名师工作室的学习和活动方式。通过跨界融通,名师工作室同教研部门、教科研部门、培训中心、高等院校、社区场馆等展开合作,共同开展跨领域、跨层级、跨区域的协作联动活动,实现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共同发展。


一、名师工作室跨界融通的内涵特征

跨界融通是指两个或多个原本属于不同领域或行业的实体,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等方式,打破原有的行业壁垒,形成新的合作模式和发展空间的过程。这种融合不仅限于物质层面的资源整合,更包括技术、知识、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碰撞。

名师工作室的跨界融通具有创新型、开放性、互补性、协作性等特征。通过跨界融通能够形成育人合力,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多元的发展平台;能够实现资源整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不同界别间高效流动;能够教师专业成长拓展多样路径,并激发区域教育创新动力,助力整体教育品质持续提升。

691c5499646d9.png


二、名师工作室跨界融通的基本形式

(一)名师工作室与研训部门的跨界融通

名师工作室与研训部门融通,是指两者在学科建设、课程发展及课题研究等方面,形成互为支持、资源共享、力量互补的专业联合体。其具体特征如下:

1.专业资源整合。双方汇聚教学、科研、课堂等多层级专业资源,构建区域优质教师信息库与教材案例库,提升全员教研水平。

2.专业引领作用突出。名师工作室注重一线典型实践,教研部门擅长课题规划与评估、教学指导等,两者深度协同,增强区域性教育决策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3.成果辐射广泛。教研部门为工作室经验、课例、课题搭建更大推广平台,名师案例和新型教研模式能得到及时推广,提升效能。

691c54e19da60.png

(二)名师工作室与高等院校的跨界融通

名师工作室与高等院校协同,是指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优势互补为基础,以大中小课程教学一体化建设为内容,打造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新型教育共同体。其具体特征如下:

1.科研能力增强。高等院校的前沿研究与理论创新为工作室提供理论引擎,丰富工作室课题深度,提升教师学术素养。 

2.课程创新驱动。双方以课程联合开发、实践基地建设等切入,促进名师工作室课程内容系统性、方法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3.人才培养互哺。名师工作室为高校教育实习、青年博士锻炼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真实场域,高校则为名师教师研究、学历攻读和学术提升提供平台和资源。

691c551bb4896.png

(三)名师工作室与社区场馆的跨界融通

名师工作室与社区场馆如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纪念馆等合作,形成校外校内资源联动、多元育人的开放联合体。其具体特征如下:

1.学习空间延展。跨界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社区场馆成为工作室课程延伸和项目研究的天然实验场。

2.社会育人合力。工作室教师与社区志愿者、专业场馆讲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和社会活动,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育人。 

3.课程多样体验。依托社区场馆的场景特点开发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和特色课程,带来课程活力与体验深度,激发学生兴趣和综合能力。

691c555582f21.png

(四)名师工作室与学科学术纸媒平台的界别融通

名师工作室通过与教材杂志、权威报刊、学科学会平台等学科类学术纸媒共建,深化致力于研究、传播、推广的学术共同体。其具体特征如下:

1.成果转化高效。教研案例、教学论文、课例设计和改革经验快速通过纸媒平台向外推广,提升名师工作室专业影响和传播力。

2.学术交流常态化。纸媒联合主办学科论坛、科研沙龙、学术写作培训等活动,为工作室成员搭建持续发展的学术成长生态。

3.研究共同体构建。纸媒与工作室共同推动区域学科研究前沿话题,打造“实践——研究——出版”一体化链条,构建区域教师学术社群和影响力圈层。


三、名师工作室跨界融通的运行模式

(一)主题活动模式

主题活动模式是指名师工作室基于重大教育热点、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或学科跨界需求,设计并统筹推进具有鲜明主题的交流、展示及研讨活动。该模式强调整合多个界别资源,聚焦某一教育主题进行深度策划与协同组织。

通过主题活动,促进教师之间专业经验与创新成果的开放分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导向作用的教育活动品牌。主题活动模式注重影响力、参与度和成果的输出,强化区域教育共同体意识。

691c55ae32d64.png

以南京市李宝玉名师工作室为例,在主题活动模式上强调以下路径:

一是主题研定与团队组建,工作室根据政策导向、学校需求或学科热点,讨论确定主题,并邀请教研、教科研、培训等相关部门参与指导,形成跨界协作团队;

二是活动方案设计,跨界团队围绕主题,策划整体活动流程,包括专家讲座、案例展示、学生参与、线上互动等环节,细化内容、流程、评价方式与保障措施;

三是资源整合与宣传动员,整合跨界专家、场所、资料,发布活动信息,营造氛围,吸引广泛参与;

四是组织实施与动态调整,按方案推进各项活动,实时协调,关注参会教师、学生的互动反馈,根据现场情况适时优化流程,确保活动有序高效;

五是总结推广与成果发布,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创新案例及特色成果,并多渠道公开展示推广。

691c5699c3cba.png(二)专题培训模式

专题培训模式是名师工作室主动联动教研、培训等部门,围绕特定教育热点、教师专业能力短板或课程改革需求,策划实施有针对性的专题研修。该模式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持续性和跨界整合。通过界别协同,优化师资、课程内容与实践环节,实现对教师发展个性需求和区域教育创新的精准支持。专题培训模式聚焦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和专业能力,推动区域教师队伍结构与能力升级。

691c56ed8e63c.png

以南京市李宝玉名师工作室为例,在专题培训模式上强调以下路径:

一是确定培训主题与对象,根据学科发展、工作室实际等确定培训方向,分析教师发展需求,并遴选不同界别专家组建培训团队;

二是开发培训内容与资源,聚焦主题细化课程内容,联合开发课例、讲座、操作手册等,确保内容新颖、科学和实用;

三是组织研修活动,采用集中讲座、专题研讨、实践跟岗、互助学习等多元形式,突出跨界互动;

四是指导与评价活动过程,设立专题研修平台,实时答疑,指导学员完成反思报告、实践作业,并通过课件展示、课例观摩、小组讨论等持续评价学习效果,动态调整培训内容;

五是展示成果与推广经验,组织成员进行研训成果汇报,整理培训过程资料,建设培训平台,推动优质资源进一步共享共用。

691c5729609d0.png(三)课题研究模式

课题研究模式是指名师工作室针对区域教学难题或新课程内容,跨界别联合组队申报并承担课题,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与理论研究。该模式突出项目驱动、分工协作以及“研究——总结——推广”一体化,发挥各界别成员理论优势与实践经验,攻关深层次教育问题,助力教育实践创新和理论提升。课题研究模式强调过程积累与成果转化,是提升教师专业研发能力和区域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以南京市李宝玉名师工作室为例,在课题研究模式上强调以下路径:

一是课题需求调研与申报论证,结合教育实际与创新热点,集体调研成员需求,广泛征集课题方向,并进行课题申报;

二是组建课题团队与分工,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安排分工,细化小组项目任务;

三是课题实施与资料积累,团队成员按计划收集数据、开发课例、开展实践试验,定期总结交流,邀请高校专家、学科学术纸媒平台专家跟进指导,确保研究过程及研究数据真实可靠;

四是阶段反思与成果凝练,定期分享数据和阶段成果,分析存在问题,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调整,提炼典型案例和理论提升报告,为结题做好资料准备;

五是推广总结与成果发表,完成结题材料、研究论文和实践指导手册,通过结题论证,并推广课题成果。

691c58ae42188.png

(四)社会实践模式

社会实践模式是名师工作室联合社区场馆、高校、企业等社会资源,跨界别设计和实施以真实社会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学习活动。该模式强调学科融合、场域拓展与学生主动探究,推动学校课程向真实世界延伸。

借助跨界别合作,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及社会责任感。该模式重视体验、成果和反思相结合,是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体现。

691c58dea917b.png

以南京市李宝玉名师工作室为例,在社会实践模式上强调以下路径:

一是项目主题策划与资源整合,名师工作室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热点确定实践主题,联系社区场馆、企业、高校等外部资源,组建跨界团队;

二是课程方案设计与任务分解,团队设计包含项目调研、分工协作、成果展示在内的详细课程方案,明确每个环节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

三是课程实施与过程指导,名师工作室成员带领学生在真实情境开展实践,邀请跨界专家指导过程;

四是阶段成果展示与总结,定期组织项目汇报、成果发布竞赛或社会服务展示,收集并评议学生的研究报告、创新作品、社会反馈;

五是经验证总结与拓展应用,课后组织反思交流,总结项目难点与成长经验,编制项目课程手册或案例集,为后续推广与优化提供基础。

691c59119da60.png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