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观点文章)
本文作者:李淑民,全国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河北承德兴隆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兼教科研主任,正高级教师、河北省特级教师、首届河北省燕赵名师、河北省模范教师、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教育部及河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评审专家,被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社推选为大国良师。
编者按:全国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课题始于2013年,截至 2025 年已开展12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是国内较早以课题形式对名师工作室进行研究的学术团队。众多工作室主持人、骨干教师参与其中,辐射教育教学思想与经验,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本平台从即日起刊登课题组核心成员就新时代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路径、工作室发展瓶颈突破与迭代升级、特色发展与品牌建设等探索性观点文章,希望对名师工作室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名师工作室是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以名师姓名及其专业特色命名的非行政性工作机构,是由同一学科领域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集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教师合作发展共同体。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旨在搭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打造一支在区域内高层次的教师团队。
名师工作室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缺少研修理念支撑,整体研修没有形成聚合力;活动方式比较单一;活动内容不够系统,有“东一榔头西一杠子”现象;由于工作室成员在各个地市“各守一摊”,所以很难开展集中研修活动;队员理论功底较差,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产生了懈怠情绪;示范引领辐射面较小等等,那么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呢?河北省名师李淑民工作室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慢慢摸索出一套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可操作的研修范式,并在后续研修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从1.0版本到6.0版本,不断迭代升级,最终总结出了名师工作室“种子”教师研修范式,即研修理念为支撑、研修机制为路径、研修方式为手段、研修内容为依托、研修愿景为目标。
一、研修理念为支撑
工作室有了研修理念就有了“魂”,所有研修有了理念支撑,就形成了聚合力。李淑民工作室的研修理念是“乐教、乐学、乐长”,一种寓意是协作式共同体,导师和学员互教互学,共同成长;一种寓意是教练式师带徒,导师乐教,学员乐学, 教学相长。
二、研修机制为路径
名师工作室的研修要有一定的机制,以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最大作用。由于队员不会带团队,李淑民就亲自指导每位队员组建了当地名师团队,帮助他们培养小助手,并把之前工作室的规章制度等资料及研修成果分享给他们,让他们站在较高起点上开展深入研究。李淑民工作室主要采取的是1+1+n+m+…机制(上级部门+工作室+n位一代“种子”教师+m位二代“种子”教师+…),通过主持人带学员、学员再带团队的形式,这样点面结合,如几何级数不断培育新的种子教师,使工作室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三、研修方式为手段
工作室要采取多种多样的研修方式,通过多种研修方式促使队员在服务中历练、在引领中提升、在学习中积淀、在研究中成长,学做结合,知行合一,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李淑民工作室主要采取了四种方式,包括服务、引领、学习和研究。

第一种方式是服务。队员在本地开展的活动定位为服务,通过这种方式让队员在本地站稳了脚跟,也赢得了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李淑民工作室主要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让队员为其他教师服务,包括分享研修成果、开展各种活动等。为了服务更广泛的教师群体,李淑民带领“梦之队”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资源建设为平台,开展了教材解析、知识树构建、课标解读、课例研讨、菜单式送教下乡、研究成果展示等系列主题研修活动,整理出几百万字的文字稿和视频资料,上传到省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省网站总浏览量达40万多人次,一直位居全省一百个名师工作室之首。工作室建成了资源库,为广大一线教师分享有益的教学实践经验,不断积累、提升、传播有推广价值的教学资源。这些研修成果字里行间承载着她们辛勤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记录着他们辛勤耕耘的苦和累,也记录着他们不断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第二种方式是引领。队员外出讲学活动定位为引领。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历练队员,李淑民带领队员走出了大山,经过多方协调争取,把自己为各种培训项目讲课的诸多机会留给了老师们,先后为各种国培省培项目讲课上百场。外出讲学破解了队员研修懈怠的难题,因为有了更高平台的历练,期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做最充分的准备,因此促使队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迅速提升。为了赢得队员所在学校的支持,他们开展了送培到校活动,还和其他各级工作室开展联谊送教活动,他们的活动深受学员所在学校、当地领导和老师们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据学员田金荣反应,在张家口的送教活动中,当时因为会场座位不够想限制下参会人数,当地一位教导主任说:“我校老师说哪怕站着听都可以!”老师们的参会热情实在太高了,最后在主办校沙城实验小学的大力支持下,从旧校区又调来了许多小凳子,才解了燃眉之急。为解决异地研修集中不便问题,她们多次开展大型现场直播活动,省内外上万名教师受益,他们借助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和中国教研网平台,带领队员应邀进行了四次面向全国的直播活动,收看人数达到3万多人,历练了队员,展示了成果,扩大了影响。各个团队之间既立足本职、独立研修,又有跨市交流、相互协作、共研共进,形成了千帆竞进、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第三种方式是学习。队员要向同伴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共同分享,互为资源。为提升队员理论素质,主持人要求队员通过碎片化学习开阔视野,每周通过微信群分享一篇文章,此外她又开通了工作室的广播电台,并亲自进行示范,各个团队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了教育专著快乐阅读活动,这种推送形式为教师们搭建了展示交流平台,老师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又开发建设了可供其他教师学习参考的系列研修课程。之后由教师的快乐阅读又推广到了学生的快乐阅读,同时又创建并推广到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的联盟之声,工作室成员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组建了联盟之声团队,录制了几百篇文章和40多部著作,传到了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网站上,点击量已达46万。

第四种方式是研究。为促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转变成研究型教师,引领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工作室组织开展了系列主题研究活动,如上课、说课、微课、综合实践活动、金牌小讲师等等。另外还依托省市级课题开展研究,如组织开展了集智备课、快乐数学等系列主题研究活动,提升了老师们的研究能力和科研素养。工作室研修活动主题化、系列化,使得她们的研修更加深入,更富有成效。
李淑民工作室开展了“轻松说课十分钟”的主题研究活动,整理出了人教版小学数学全套教材单元起始课188课时共四十多万字的说课稿,并进行了音频和视频录制,不仅教师受益,她们还为河北师大的本科生进行了展示交流,为大学生招考面试打开了一扇窗,深受大学生们的好评。这次历经两年多的说课研究,老师们从一开始的摸不着头脑、紧张、放不开,到后来的思路清晰、从容、自信,回首研修历程老师们感慨万千,心中澎湃的是破茧成蝶的欣喜,大家都说这是说进他们心里的课,是他们教学生涯中一次非同寻常的经历,将永远铬记心中!

同时工作室要尽其所能,让队员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要帮助队员做好自己的小研究,帮他们不断的梳理完善研究成果,给他们搭建各种展示交流的平台。工作室指导杨志宇团队开发出二百多种数学魔术,还带他去河南、秦皇岛、张家口、承德等地进行展示交流,后来杨老师被为河北省特级教师。
四、研修内容为依托
工作室要有成系列的研修内容作为依托,同时要产出系列研修成果。李淑民工作室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六项,包括研究自我、研究名师、研究学生、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课堂。
研究自我。实践加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研修过程中李淑民工作室引导队员不断经历“反思自我、发现问题、寻找方法、实践检验、理论提升”的过程,引领队员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研究名师。名师是队员的成长目标,要让名师为队员导航。李淑民工作室通过观其课学习名师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听其言让队员了解名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读其书感悟名师的教育教学思想。

研究学生。学生永远是核心,我们要以学生为本。李淑民工作室构建了四环两翼式快乐数学系统教学模式,她们在队员所在学校建立了基地校,在基地校开展了快乐数学特色研修活动,各个团队利用美篇和公众号推出了系列快乐数学活动,这种研修方式深受广大师生家长的好评。工作室的数学活动成效显著,多次在承德市现场会上进行展示,承德电视台多次进行专题报道,在省内外也得到了推广。
研究课标。课标是“方向盘”,老师们必须牢牢把握,还要内化于心。李淑民工作室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详细解读了《数学课程标准》,并在全县组织了课标宣讲。研究教材。教材是“地基”,必须扎实打牢,老师们要对教材了然于胸。李淑民工作室解析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至十二册全套教材,制作了四大领域的知识树,构建了网络图。

研究课堂。课堂是“主阵地”,上好课是教师的天职,也是立足之本,一定要让教师在课堂上立起来。李淑民工作室为了让队员都能上好课,练就看家本领,李老师经常和队员一起备课磨课到深夜,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技艺,还经常亲自示范讲课,指导队员在课堂实践的摸爬滚打中历练自己。
在李淑民的指导下,多名队员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在市级比武中,她指导的教师曾获得全市总分第一名的骄人成绩,创兴隆县历史辉煌。她指导的三位教师曾在市级比武中全部荣获一等奖,是全市所有单位唯一的大满贯,事后队员发出这样的感慨:“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每每这时,聆听拔节的声音,她都倍感欣慰,之前所有的艰难困苦和辛勤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队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实现了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成为各地教师的领头雁。梦之队的点滴成长离不开正宪老师的高端引领、悉心指导和热情相助,吴老师先后十三次赴兴隆指导,亲自讲课、进行专题讲座和高端引领,她们还多次去北京参加吴老师组织的各种高端研修活动,多次得到张铁道院长的鼓励和悉心指导,使她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工作室要依托各种活动督促老师们研究课堂,录制精品课例。疫情期间工作室队员为河北省基础教育在线教学资源平台河北云课堂和河北教师教育网资源中心平台上传精品资源168节,为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国教研网国培项目提供精品示范课48节,为中国教师报组织的中国名师资源库提供精品资源64节。为河北IPTV名师课堂、河北省基础教育在线教学资源平台特级教师课堂及河北教师教育网资源中心平台录制11节微课,为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国教研网组织的“全国百名特级教师公益送教,倾情助力湖北教学前线”活动录制1节示范课。这些精品课例得到广大教师和各级领导的认可,也大大提高了工作室成员的自信心。
五、研修愿景为目标
名师工作室要有美好的研修愿景作为目标,大家心往一处想,事往一处做。李淑民名师工作室在河北省教育厅考核中得到各位专家的充分肯定,各位专家认为他们建成了四室、达成了四种共识、发挥了三种作用、实现了四个目标,这也成为工作室的美好愿景。建成四室就是要把工作室建成教育改革的实验室、青年成长的孵化室、骨干教师的摇篮室、名师研讨的交流室;达成四种共识即工作室与成员所在校要共建、共育、共享、共荣;发挥三种作用即辐射浸润、示范带动、著书立说;实现四个目标即树立一个名师、带动一门学科、带出一支队伍、产出一批成果。

总之,名师工作室要在研修过程中不断探索,深入研究,总结提炼名师工作室的研修范式,要有先进的研修理念作为支撑,整体研修要形成聚合力;要有优化的研修机制作为路径,最大化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要有多样化的研修方式作为手段,使工作室成员在各种研修活动中得到历练提升;要有系列化的研修内容作为依托,形成系列研修成果;要有美好的研修愿景作为目标,不断增加研修的动力。

李淑民工作室通过采取以上策略取得了丰硕成果,5项成果荣获市级一等奖,3项成果荣获河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主编参编8部著作,参编朱孝忠和徐安德主编的全国百家名师工作室发展启示录《引领卓越》,此书上榜《中国教师报》特色榜单,参编吴正宪和张铁道主编的《引领教师追求专业发展》,此书被收录到中国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文库里。名师工作室“种子”教师研修范式已在全省9个地市19个二级团队中推广应用,工作室在省教育厅三次考核评估中均居承德市首位,被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评为全国十佳工作室和全国先进工作室,承德市电视台、《河北教育》、《中国教师报》及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社进行了采访报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