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南昌十三中黄秋兰名师工作室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互帮互助为交流载体,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研修团队。通过名师工作室成员共同努力,切实提高工作室成员及所有教师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努力培养工作室成员逐步成为教学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师,并努力建设充满教育智慧的名师工作室团队,为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升做出贡献。
二、工作室的职责
1、培养教师
(1)采用导师培养制度,工作室主持人为工作室其他成员的导师,其他成员与学员结为师徒,实行定向培养目标。
(2)定期组织开展灵活有效的研讨活动,如校本教研、课例研讨、教材分析、专题学习和教学反思等学术研究。
(3)设立名师工作室网(站)页,加强学术性交流,及时发布运作信息,达到资源共享。
2、教育教学研究
(1)每学期开设教学研讨课和专题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级别的培训活动,为年轻教师提供专业成长平台。
(3)协助组织校级教师培训讲座、论坛、研讨会。
3、创新研究及成果推广
积极开展学科创新研究,研究成果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讲座、公开教学、拍摄专题片、现场观摩指导等形式呈现,铸造一批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
三、工作任务
1、名师工作室成员每周听课1—2节。
2、每学期组织召开两次研讨会,就课标、教材、教法、教学效率及本期教学重难点进行研讨。
3、文科团队和理科团队每学期至少跟踪2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课标领悟、教材处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效率及效果等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指导。
4、举行“名师专题讲座”。
5、开放“名师课堂”。每周二第三节课为“名师课堂”。
6、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质量分析会,为各自学校提供决策依据7、每学期编制一套练习题和测试题。
8、定时派名师工作室成员外出培训和学习。
9、名师工作室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并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四、研修形式
工作室以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堂观摩、主题沙龙、专家引领、教学效率等为主要的研修形式。
五、常规活动
1、工作室成员定期举行例会,平时可通过名师工作室教师QQ群、电话联系为主,若临时有重要事需召集会议,成员须按时参加会议,并要根据要求做好相关的准备。
2、工作室成员要积极参加省市教科所组织的有关教研活动以及参与省、市高中考教学研究活动。
六、工作室创建特色
1、有一支专业、优秀的工作室团队专家,建立了“名师工作站”。
2、通过成立”青训班”和网络教研形式及在实践中进行,开展工作室相关工作。
3、定期举办教育教学、科研最新理念、方向等讲座培训活动。
4、有专门的“教研网”和“工作站”。
工作室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的经验成果
一、 课题研究
1、国家级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实验研究子课题《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科教学的影响研究》
2、教育部规划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实验研究子课题《高一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教学实验》
3、省级课题《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4、省级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需求的研究》
5、省级课题《创建特色学校的研究》
6、涂文军主任负责的省级课题《新课程高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7、卢盈文主任负责的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生在线学习的研究》
二、 论文获奖或发表
1、黄秋兰:《数学学习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学》发表于《江西教育》;《论数学教学转化能力的培养途径》发表于《中学数学杂志》;
《试论中学“导师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发表于《现代教育论丛》;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求解方法探析》发表于《新课程》
《数学新思维突破》总复习 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数学新思维突破》(高一数学下)由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2、徐晓东获省级论文评选二等奖。
3、雷強:获省级论文评选三等奖。
二、市级以上示范课、观摩课、专题讲座
1、在“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中,有9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市、省、部级优课。陈云老师的视频课获评部级优课;胡燕丽、陈云两位老师的视频课被评为省级优课一等奖;郭隽、胡慧馨、刘冰洁、张毅四位老师的视频课被评为省级优课二等奖;邓小伟、谢玉环两位老师的视频课被评为省级优课三等奖。
2、在南昌市中小学“希沃杯”说课大赛中:褚丹老师荣获一等奖,蒋娟老师荣获二等奖,张珍、谢玉环老师荣获三等奖;
3、邓子君、贺伟两位教师入围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创建展示活动。
4、陈锋、褚丹老师荣获在南昌市教学说课比赛三等奖。
工作室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方面的经验与成果
教育以人为本,学校以师为本,教师以生为本,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不变的教育规律。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学校办学的重中之重,只有打造好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顺利进行。而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名师带动工程是一个有力的举措,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学校师资建设十分重要。名师工作室是发挥名师的骨干、示范、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滋兰树蕙南昌十三中黄秋兰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 正是本着这一原则创立并开展工作。工作室自2012年建立,多年来,致力于名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力求通过工作室引领全校教师,并辐射校外。
一、依托学校,保障到位。名师工作室的建设,需要在活动时间、空间、物质环境、经费等基本外部发展环境上得到充分保证,才能有效促进其发展。
学校把名师工作室建设纳入学校规划发展纲要,以校领导为核心,依托全校各个职能处室,广泛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上下一心,保障到位的态势,保障了工作室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力争搭建一个科学、规范的“名师工作室”工作平台。
1、设定细则,制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在工作室建立之初,教科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工作计划及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工作室的正常运行和良性发展。制定了工作室例会制度、工作室学习制度、工作室研讨制度、工作室运行制度等,合理规划了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程序。
首先,讨论制订名师工作室三年整体工作计划及个人三年发展计划。名师工作室挂牌名师与工作室每个成员签订《名师工作室成员工作协议书》,在完成工作室研究项目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规定双方职责、权利及评价办法。
其次,形成了工作室定期活动制度。工作室每学期召开一次计划会,讨论本学期计划,确定成员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每学期召开一次总结会,总结经验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
2、择优遴选,组团成员搭建平台
一方面,学校由教科处牵头,设定了工作室成员的遴选标准,在全校教师中进行公告,对符合要求的教师进行遴选,真正做到优中选优,择优录取。通过这一系列的前期工作学校遴选组建了以黄秋兰校长为挂牌名师的名师工作室团队,并设立了工作室网站、成员博客等平台。
另一方面,工作室通过网站发布工作动态、成员论文、专题研究课例设计、典型案例及评析、教育故事、活动图片等对工作室成员进行传帮带。工作室挂牌名师为工作室成员制定具体进步计划,安排培训过程。工作室成员平时学习以自学为主,同时要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每学期至少集中学习一次,并利用工作平台交流学习心得。工作室挂牌名师和成员共同进修学习,培训内容具体概括为“六个字”:学习、实践、创新;采取“两个结合”:即“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和“自我钻研与拜师学艺相结合”。工作室成员先后赴江阴中学、临川二中、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大等地学习。
3、给予投入,创造经费和物质条件
学校在教育经费中统筹安排了工作室专项经费,每人每年为500元至1000元,保证不低于500元。另外,以规章制度的形式保证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增长比例巳达到了50%。
学校对挂牌名师、成员、学员进行了一些政策倾斜,加大了扶持力度。如减少了挂牌名师日常教学和其他日常工作,让挂牌名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名师工作室的实效;对挂牌名师、成员、学员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挂牌名师进行绩效考核并对当中成绩突出者给予适当奖励。
二、精心策划,架构建设。名师工作室的建设,需要对工作室以及学校的教师、学科专业特点、教学条件的现状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探索出一条可行性发展之路。
工作室在授牌仪式后,即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工作室团队,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原则。开展集体讨论,让成员们共同为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出谋献策。在培养对象的遴选,成员的管理、考核,目标的制订,工作方法,工作格局等方面进行了设定。
1、加强制度建设
为保障名师工作室的有效运行,制定了工作室例会制度、工作室学习制度、工作室研讨制度、工作室运行制度等;讨论制订工作室三年和长远整体工作计划,工作室成员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计划。力图通过三年的研修,使工作室主持人在师德修养、教学科研、示范指导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工作室团队成员与指导的骨干教师成为能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的团队,实现“骨干教师成名”和“名教师更出名”的“双名”目标。
2、强化后勤保障
学校为名师工作室提供了独立的办公场所,位于教学楼四楼,面积达20平米,环境优美雅致,并配备了桌椅、沙发、橱柜、电脑等;名师工作室档案管理规范,购置和存储了一系列的专业图书、业务报刊和音频软件等。
3、明确成员分工
黄秋兰校长作为挂牌名师负责工作室的总体工作;首席成员龚卿老师为工作室团队成员的协调员;其他成员分工到位,各司其职。挂牌名师黄秋兰为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骨干教师、江西省学科带头人、南昌市十大杰出青年。庞雯雯老师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学员中青年教师46人中,班主任有18人,达40%,担任毕业班教学青年教师有17人,达40%。
三、带动引领,开展活动。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成名离不开“名教师”的引领与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名教师”这个宝贵资源群体的推进作用。
工作室围绕学校的教学工作、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几个方面,在挂牌名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工作室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作有,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快捷性等特点,实现教师之间的教学科研信息和成果共享。建立了名师工作室网站,开辟名师工作室专栏,开通名师博客,开办网上的专题讲座,把有关教育专题研究的资料以及相关教学案例与成员教师在线开展交流。
1、深入教学,以教示范
工作室每月不少于2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地对学员进行指导。指导重点是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方法,尤其是教学五个环节等方面。
(1)经验交流:充分发挥包括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让其他教师能经常听他们的课,并经常进行交流。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也是一个培训过程。教师们集结在一起,就某一案例进行商讨研究,各抒已见,各种思想火花在此碰撞、整合。
(3)课堂研讨:课堂上捕捉到的信息是最直接的,而且与教学也最息息相关,对课堂上教师的言语举止、学生的反应等的记录与评价,都是培训的内容。
(4)评教评课:不间断进行教学展示及评课活动,学期初进行开学典礼,学期末进行结业典礼,通过考勤、笔记、授课展示、业务成绩等方面进行学年考核,发给结业证书。
2、引领指导,以点带面
挂牌名师、成员、学员之间采取双向听课,挂牌名师每月至少听成员、学员每人一节课,工作室成员每周听学员每人一节课,学员每周听成员或挂牌名师一节课,并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反馈,以促进学员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工作室定期组织送教活动,开展校际之间交流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落实。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工作,工作室通过网站发布工作动态、成员论文、专题研究课例设计、典型案例及评析、教育故事、活动图片等对工作室成员进行传帮带及在线互动研讨。
3、课题研究,以研促教
工作室挂牌名师和成员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各自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并力争做到研究过程规范,材料齐全。
(1)请教育科研专家进行学术讲座,由学校的科研骨干交流科研经验与体会。如请北师大教授进行《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培训,请国家二级心理资询师进行《教师心理修养》培训。
(2)形成校级、组级、个人构成的三级课题网络,使教师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提升研究能力。
(3)强调教学研究与五个教学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积极开展对具体教学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案例、课例研究和教学叙事的研究,贯彻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教学,落实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思想,达到以研促教。
(4)每年评选学校优秀研究课题,召开总结会,并进行奖励。工作室开展的工作使学校教育科研取得显著提高,做到人人有论文,组组有课题。
四、“名”不虚传,成效显著。“名师工作室”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和一个阵地,成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
工作室成立以来不仅展开了大量的听课、评课、交流学习活动,学员还积极投身到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去。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得到了快速提高。参加工作室的青年教师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还在各种评比、比赛中频频获奖。
1、创建“青训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年教师伴随着课改一道成长,同时也出现一些迷茫和误区。工作室面对这一现象,针对青年教师出现的问题,创建了“青年教师成长培训班”,对青年教师开展教学业务培训。培训班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指导,探讨教学方法,体验教学手段,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青年教师在培训班学习新课程理论,进行教学实践,夯实了教学基本功,提高了教研水平。这样既打造了青训班学员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水平,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工作室创立的青年教师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止目前,开展了一系列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包括读书活动、学习交流、专题讲座、户外拓展训练、讲课说课竞赛、讲课案例分析、外出考察学习。
2、科研成果
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参与成果评比活动并获奖。近年学校立项课题共68个。其中市级以上课题6个,区级课题8个,校级课题57个。主要的有:国家级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实验研究子课题《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科教学的影响研究》、教育部规划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实验研究子课题《高一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教学实验》、省级课题《校本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省级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需求的研究》、省级课题《新课程高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生在线学习的研究》。
3、论文论著
工作室成员积极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并参加评比活动,其中获国家级奖的共计 2人,省级奖项的共计 10 人,市级奖项的25人;积极发表论文,其中国家级期刊发表4 人,省级期刊发表7 人,出版教学论著共 5 本。《数学学习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学》发表于《江西教育》;《论数学教学转化能力的培养途径》发表于《中学数学杂志》;试论中学“导师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发表于《现代教育论丛》;《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求解方法探析》发表于《新课程》。《数学新思维突破》总复习,由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数学新思维突破》(高一数学下)由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4、教学比赛
工作室所有成员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并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的共计 2人,省级奖项的共计5人,市级奖项的16 人。
在2016年南昌市园丁杯教学竞赛中,学校参赛人数26人;获得初中团体总分三等奖;教学竟赛笔试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12人;课堂教学竟赛二等奖4 人,三等奖13人。
5、教师荣誉
在“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中,有9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市、省、部级优课。陈云老师的视频课获评部级优课;胡燕丽、陈云两位老师的视频课被评为省级优课一等奖;郭隽、胡慧馨、刘冰洁、张毅四位老师的视频课被评为省级优课二等奖;邓小伟、谢玉环两位老师的视频课被评为省级优课三等奖。
在南昌市中小学“希沃杯”说课大赛中:褚丹老师荣获一等奖,蒋娟老师荣获二等奖,张珍、谢玉环老师荣获三等奖;
邓子君、贺伟两位教师入围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创建展示活动。
陈锋、褚丹老师荣获在南昌市教学说课比赛三等奖。
五、几点思考。研究思考名师工作室发展过程中的机制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其应有的作用,走出一条更加健康发展的道路。
思考一:名师工作室既是一个新事物,又是一个旧事物。从目前名师工作室组团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工作来说,其是一个新事物;从名师带徒,教育教学传帮带来说,其又是一个旧事物。因此,对名师工作室需要在认识上定位。一是对名师工作室的性质、宗旨要有所认识;二是对名师工作室的职能、责任要有所认识。
思考二: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有待于明确。一是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范围,是立足本校以校本为主,还是放在校际间的合作之上,脱离本校开展工作。
思考三:名师工作室的行政化问题。名师工作室应该是名师自发的,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守教育方针政策,维护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前提下,以自身的师德威望和业务水平发起的一种活动,是纯学术性和业务性的。但目前名师工作室行政服从性严重,有的甚至成为了学校的一个行政机构。这是值得思考的一种倾向一个问题。
思考四:如何提高名师工作室的实效,真正做出成绩,做出特色,而不是游于形式,有“名”无实,有“牌”无室。要让名师工作室真正开展工作,让教师有参与度,让名师有辐射效果,从而提升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教师的成长需要经过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普通教师、优秀教师、名师的成长过程,而太多的教师徘徊于普通老师或优秀教师的窄巷。名师工作室,名师带动工程,是以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为重点,整合资源,高端引领,团队进步、集体提升,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配置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名师队伍。从这一点来说,名师工作室有着光明的前景。
工作室在工作室发展评价制度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成果
为了确保工作室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须遵守下列制度:
一、学习制度
1、工作室成员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交流教研活动经验,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围绕教科研课题、课堂教学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交流活动,坚持自觉学习和自觉反思,并做好学习活动记录。
2、工作室成员每期的自我发展计划中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根据目前及今后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在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有选择性的学习。
二、研讨制度
1、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
2、工作室建立“每月一主题”研讨制度。由工作室主持人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每月集体研究一次。
三、交流制度
1、名师工作室定期进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
2、建立名师工作室网页,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3、工作室成员不断发挥工作室中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上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
4、认真做好“传帮带”活动,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定向结对培养青年教师,培养过程规范,培养效果明显。
四、课题管理制度
工作室成员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在每一阶段制订具体的研等栏目,提高工作室知名度和辐射效应。
五、经费制度
1、一次性投资给工作室提供办公场地及办公配套设施。并按一定比例每期划拨办公经费。
2、工作室成员个人开展与工作室相关活动需使用经费的需书面向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提出申请,并报主持人学校审核。
六、奖惩制度
1、工作室设立“工作室优秀成员”、“工作室优秀学员”等奖项。 2、根据工作方案制定名师工作室成员考核标准,考核结果可作为教师评优评先依据。
3、对于不求进取,不能按时完成工作室布置的成员进行劝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