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第二学期个人学习计划

作者: 郑佳丽 发布时间: 2025-03-20 阅读:( 24 )  

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第二学期个人学习计划

 ——贺兰县张莉名班主任工作室培养对象郑佳丽

为充分发挥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班级管理能力,助力学生成长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结合个人发展需求与工作室目标,特制定本学期个人学习计划如下:

一、学习目标

1.理论素养提升:深入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班主任专业理论知识,形成系统的教育理念体系,每月研读1—2本教育专著,撰写读书笔记。

2.实践能力精进:优化班级管理策略,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打造1 - 2个特色班级文化项目,提升家校协同育人实效。

3.辐射引领强化:通过工作室交流、案例分享、课题研究等方式,与成员共同成长,完成至少2次校内班主任经验分享,积极参与区域教育交流活动。

4.科研能力突破:参与工作室课题研究,独立撰写1 - 2篇班主任工作案例或论文,探索班级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方案。

二、学习内容与具体措施

(一)理论学习:夯实专业根基

1.经典著作研读:精读《班主任工作漫谈》《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等专业书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提炼可操作的管理方法。

2.政策法规学习:关注教育部最新教育政策,重点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把握教育改革方向,提升政策执行力。

3.前沿理论追踪:定期阅读《班主任之友》《中小学德育》等核心期刊,关注“班主任成长”“家校共育”等专栏,每月整理1篇行业前沿资讯,在工作室内部进行分享交流。

(二)实践探索:创新管理模式

1.班级管理优化

引入“成长共同体”理念,完善班级民主管理制度,通过学生自主制定班规、轮岗担任班委等方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开展“主题班会创新实践”,围绕心理健康、生涯规划、传统文化等主题,设计3—4节精品班会课,形成可推广的班会课案例集。

2.家校共育深化

学习《家校之间出现矛盾怎么办》中的沟通策略,建立常态化家校沟通机制,每月召开1次线上家长会,每学期开展全员家访,针对特殊学生家庭制定个性化沟通方案。

开发“家长课堂”系列课程,通过案例分享、互动研讨等形式,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

(三)交流协作:实现共同成长

1.工作室活动参与:按时参加工作室组织的专题研讨、跟岗学习、专家讲座等活动,积极发言,主动承担任务,与成员共享资源与经验。

2.区域交流学习:争取参与区内外班主任技能大赛、德育论坛等活动,观摩优秀班主任示范课,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拓宽教育视野。

3.辐射引领行动:在本校开展班主任经验分享会,输出班级管理案例与德育活动方案;结对帮扶青年班主任,定期开展听课评课、问题诊断等指导工作。

(四)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水平

1.参与工作室课题:围绕工作室课题研究方向,如“双减背景下班级特色作业设计研究”,负责子课题调研、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定期汇报研究进展。

2.独立研究实践:针对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如“初中生手机管理策略研究”,开展行动研究,形成研究报告与实践案例,力争在教育期刊发表。

三、时间安排

四、保障措施

1.时间保障:合理规划日常工作,每周固定6 - 8小时用于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确保学习计划落实。

2.资源保障:充分利用工作室图书资源、网络平台课程及专家指导,主动拓展学习渠道。

3.监督机制:定期向工作室主持人汇报学习进展,接受成员监督与建议,及时调整优化学习策略。

通过本学期的系统学习与实践,我将以名班主任工作室为成长平台,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为成为一名有情怀、有智慧、有影响力的班主任而努力。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