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共享教育智慧 ——2023年梧州市高中生物学学科高一新教材全员网络培训活动顺利举行

作者: 林丽 发布时间: 2023-09-01 阅读:( 1245 )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 年普通高中新教材全员网络培训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部署,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浙科版)教材的理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2023年8月20日,梧州市高中生物学学科高一新教材全员网络培训活动通过线上钉钉直播形式举行。本次活动由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承办。梧州市各县(市)高中生物教研员、全体高一生物教师以及部分浙江省生物教师参加了本次的培训。

    一、专家引领 落实素养

    浙江省正高级教师、教研员王红梅老师作了题为《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模块的教学建议》的讲座。王老师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课标素养进行解读,简洁易懂。王老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从新教材与课标的一致性、新教材中的栏目和框架、新教材变化内容分析、新教材中的细节等进行教材解读,帮助老师们正确认识教材。课标及教材的变化,引发课堂如何变化?王老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重点介绍必修模块的教学建议,王老师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析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书写、单元整体教学的流程构建,并分享四个优秀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指出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构建概念是教材设计的中心环节、依托于概念而形成生命观念、在建构概念中发展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依托于科学知识和逻辑培育社会责任,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发展核心素养。最后,王老师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团队备课的分享,指导我们集体备课的开展。

64f14c4a53de3.png

图为王红梅老师的讲座

    

    二、策略探讨 着力教改

    梧州市高中生物教研员邓楠老师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探讨》的讲座。“核心素养与考试评价是我们教学考的指标,育人与育分的平衡点的寻找”引发培训教师们的深思。邓老师对课标进行解读,指出核心素养下教学问题及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从问题驱动看透本质的思考路线,展示基于思维进阶的中学生物课堂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索的成果——课堂教学结构模型、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策略实施,并进行模式实施的优秀案例分享。邓老师展示的“质疑—思辨—展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为老师们进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供了方向的指引。

 64f14c8d1d6b3.png

图为邓楠老师的讲座


    三、团队合作 倾心教研

    梧州市高级中学陈媛老师展示了《基于新教材开展集体备课模式探讨》的讲座,陈老师的讲座基于“三新”改革背景,从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研究考情、研究情境创设、研究劳动精神的培养等方面进行精准定位,从而明确备课方向;同时分享梧州高中的集体备课模式,是从备课前(初备)、备课中(二备)、备课后(三备和四备)、备课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集体备课详细而具体的做法,为梧州市各高中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提供借鉴。

 64f14cb9a0547.png

  图为陈媛老师的讲座


    四、关注优生 培养人才

    藤县中学霍雁老师分享了《新高考背景下的尖子生培养策略初探》的讲座。她从尖子生的特点、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及选择途径说明尖子生的品质特性。重点介绍了尖子生的培养策略,其中学校重视是培优成功的前提,用“早、宽、和、扬、导”五个字概括学校培优的要求;学科教师合力是培优成功的保证,对尖子生培养的课堂结构、课堂四大原则、课堂四大任务进行明确;优生自身努力是培优成功的基础,尖子生应具备如知识转化法、三次学习法、教材五遍学习法、三先三后两小结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等良好的学习方法与思维能力。在有条不紊的培养策略实施下,尖子生的培养落到实处。

64f14cf1e7edf.png

图为霍雁老师的讲座


    本次培训活动,各专家基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研读,从必修模块教材教学建议、课堂教学策略、集体备课及尖子生培养等方面给教师今后专业发展指明了学习方向。专家们的讲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与会的老师们通过研讨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理解,对核心素养的落实有了新思路,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有了新思索,从而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文字:苍梧中学 林丽

                                                                                                                                  审稿:梧州市教科所 邓楠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