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一大清早,潘建明教授就不辞辛苦,来到我们丽中校园,开展为期两天的九年级数理化教学情况的调研和教学研讨活动。潘教授深入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听课,议课,评课,和九年级数理化的老师们讨论交流我校进入中考第一轮总复习以来老师们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工作中出现的困惑,一起出谋划策,给每个备课组进行精准的指导。
13日下午第四节课,潘教授再次与数理化的老师们济济一堂,进行《中考数理化总复习有效性的策略》的讲座。从近几年的中考复习的方向、要求与变化,指导老师们一定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关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解题策略、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考试说明》中不同知识点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能力要求,指导老师们进行中考总复习的实际策略:研究课标,明晰“考什么”;研究走向,明确“如何考”;研究学生,明白“教什么”;研究教法,明确“如何教”;研究学法,知道“如何学”,为老师们清晰地阐述了提高复习效率的前提、基础、保证、方略和关键。潘教授每年都充分研究中考试题的特点,也在广泛地听课过程中总结了各地很多老师们在复习课上的许多闪光点和不足处,通过实例的形式和老师们一一讲解并分析,让老师们受益匪浅。最后潘教授对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中考总复习的要求:抓住一个“基”字,追求一个“效”字;强化一个“精”字,兼顾一个“层”字;立足一个“透”字,注重一个“练”字。
短短一次讲座内容满满,老师们专注聆听,认真笔记,都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边听边思,思考如何将这各种有效的策略,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切实有效地提高中考复习的效果。
会议的最后,万建群校长代表丽中老师们对潘建明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潘教授无私的分享,感谢潘教授用自己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严谨的求知态度感染着丽中的每一位老师,鼓励老师们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积极动脑,寻找方法,发扬丽中人肯吃苦,肯钻研,一心为学生的优秀传统,在教育教学各方面都争做有魅力的老师。
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在校领导的带动下,在丽中这样一个团结奋进的大集体中,老师们一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席梦然老师感受:
中考复习承担着系统梳理、归纳总结、稳步提高的重任。在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广、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如何带领学生进行高效复习,这次研讨会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尤其对于我一个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的毕业班老师来说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潘教授的指导使我进一步把握了方向,明确了中考试题的原则,并学到了许多有用的复习思路和方法,为下一步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复习策略打下了基础。此外,我还体会到: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促进个人的不断发展和成长,并努力创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形成个性化的复习教学模式。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对今后的复习教学有很大的启迪。同时也感到压力与希望并存,我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引导学生全面复习,让学生夯实基础,逐步提高,力争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史胜男老师感受:
今天有幸聆听了潘教授“中考复习的方向,要求与变化”的讲座,我感受颇深。在中考复习中,提高复习效率的前提是研究课标,明确考什么;基础是研究走向,明确如何考;保证是研究学生,明白教什么;方略是研究教法,明确如何教;关键是研究学法,知道如何学。
在进行中考复习时,首先要抓住一个“基”字、追求一个“效”字,要把知识基础化,问题系列化,设置问题串时要把知识连成片。其次要强化一个“精”字、兼顾一个“层”字,以题带知识,在应用中促进理解。最后要立足一个“透”字、注重一个“练”字,多一些指导,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加以实践。
吴宜泽老师感受:
今天有幸听了潘教授的中考数理化复习策略讲座,这次讲座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潘教授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框架,在进入中考复习的之前我们首先要研究课标,明晰考什么。为了提高复习效率,作为老师还要主动出击,研究近三年的中考试卷,研究近些年出题的走向,明确如何去考。当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不同个性,只有研究把握学生,我们才能清晰我们要教什么。当然复习课也要注意教法和学法的研究。
虽然我还在初一学年,但是这些为我之后任教初三学年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也可以将一些复习策略迁移到我的课堂和教学中,给学生树立一种框架意识,给他们形成有逻辑的知识网络体系,而不是零散的琐碎的知识点。注重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他们的理解,来培养他们的能力。
施娜老师感受:
昨日有幸听到了潘教授关于中考数理化有效复习策略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通过潘教授的讲述,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提前了解了中考数理化考试的方向、要求与变化,四轮复习的框架安排与要略,学生的提分方法、途径与策略。此外,我还知道了如何正确处理好复习中的几个重要关系,分别是:正确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全面复习与重点练习的关系、练习与反思的关系和做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除了关于中考复习的信息,潘教授的人格魅力、精神力量、专业水平也深深感染了我。我会努力向潘教授看齐,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做一个踏地而行的老师。
杨晓洁老师感受:
每次听潘教授的讲座,有理论,有实践,有各科教学的实际案例的对比和分析,所以每次都能学到很多的方法和技巧来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收获满满。
今天讲座的内容是关于中考数理化复习有效性的策略,潘教授不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素养,复习过程中,更应当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讲为辅,注重学生的练,学生的讲,纠错、讨论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等等,在这些过程中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潘教授列举了很多复习课中的常见问题,并进行举例,让我深深感觉到:在专家的带领下,在丽中这样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中,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周楠颖老师感受:
5月13日,潘教授莅临我校为我们九年级数理化教师指点中考复习策略,我们种子教师也有幸参与聆听,学习到了很多丰富的教学经验。
数理化小组组长分别对自己学科的初三教学作了一些经验总结,肯定了教师团队,也提出了疑惑和困难。
之后潘教授针对中考数理化有效复习策略作了相应指示,她表明数理化一直是很多学生的弱项,必须下足功夫,才有良好成效。潘教授提出了五个帮学生快速提高中考成绩的方法,每一个举措都非常用心。他向我们总结了十重十轻,可谓有这样的境界,非常之不易。潘教授还说下一阶段将赠书给每位种子教授,我一定好好研读,在今后我的音乐课堂中能有所借鉴。
徐蕙老师感受:
每次听潘教授的讲座,感觉是我这个伪学霸遇到了真学霸,真学霸讲的很好很正确很全面,但伪学霸只记住了零星半点,有零星杂感
一:我记住的
1——一鳞半爪的理论:“应试也是一种能力,现在很多老师是重资料轻教材”
2——个别学校的案例:讲解三角形边长题,武进某校突破教材的自生体系,滤清思维
3——拍了一些照片,但也深怕如白岩松所说的那样,拍了存了,可我之后真的回去看吗?
二:零星的杂感
1 ——思维导图、精选试题、精讲精练、教师自身做完13市中考题,研究命题研究中考研究学生,以前和现在都曾做过也都在做,理论上可行然实践操作耗尽心力,有些模式可锦上添花但未必能雪中送炭,系统发力也需学生给力。举个不动听的例子,教师让学生拿红笔出来在书上某页某行划下重点,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到了某些学生那里,可以断片成
A红笔,我的红笔在哪里?找红笔
B红笔,这是谁的红笔,为什么突然没油了?
C书上哪一课?哪一行?
D划哪里?
而在高手那里却能成为
A 划这里,为什么老是要划这里?很重要,记下来
B这个点和主目录、课文主线索、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C 这个点和之前的点有什么联系?不同,我来再写两笔
D看看课后习题哪些题目涉及到了?我可能犯的思维错误,知识漏洞是什么?你看,一个小小的文科的红笔勾画重点要求,一样的老师讲解,一个班的学生,就会有如此大的思维差距,那么层级不同的要求、能力、态度不同的老师、不同班不同校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呢?点的差异形成线的差异,面的差异,体的差异。我们能做什么?只能脱了鞋不断地下河捞人,一面不断地重复再重复,要求再要求,一面还要不停步的精进。理科还有固定的逻辑线索,文科一个教材一换,大多数都换了,一切推倒重来。
2归来时,看书上有云,何为佛法大义?回答:庭前柏树子。翠绿的山是清净的生命,溪水声如佛在说话,通过溪流声,柏树与全宇宙的生命产生共鸣并合二为一。坐而论道可以有,起而行之,也是良方,教育,永远在现场,永远在路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