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总结强化环节设计及案例

作者: 朱瑞晶 发布时间: 2020-03-12 阅读:( 5071 )  

      教学总结环节是新课知识内容的梳理,它包括课中小结强化和课尾总结提升,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清知识脉络,深化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整合。常用的教学总结环节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习新知后师生小结。这种设计方法是在学习新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进行总结归纳,起到落实目标,突出重点的作用。

例:小学信息技术《文本的复制粘贴》一课新授后的小结设计。

师:怎样对文字进行复制呢?(师演示复制粘贴的方法:边操作边讲解)

复制前要先把这段文字选中,当我们看到文字被夜幕笼罩以后,就说明文字被选中了,这时我们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复制”按钮,然后把光标移到需要粘贴文本的位置单击一下,当光标在此闪烁的时候,再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粘贴” 按钮。这样,文字就出现在我们指定的位置了。

师:大家看明白了么?谁能说一说,刚才老师是分哪几步进行复制文字的?

生汇报,师板书:选中——复制——定位——粘贴

2.巩固训练后教师小结。这种设计方法是在学生进行巩固训练后,教师针对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拨,并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例:小学信息技术《做一名出色的小编辑》一课,巩固训练环节后的教师小结设计。

教师结合在学生训练中发现问题进行小结

师小结: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几种情况:一种是复制选项不可选,因为没有选定内容;另一种是复制后没有粘贴出内容,因为没有给光标位置。

生质疑,师组织生互相帮助,解决操作问题。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复制、粘贴时应先选中要复制的内容,再单击“复制”按钮,然后给定要粘贴文本的位置,最后点击“粘贴”按钮确定。为了更好的掌握这种复制文字的方法,老师课前编了一首儿歌。(投影出示儿歌):

小小电脑真神奇  文本编辑很容易  选中文字找复制  给定位置再点击

3.课程结束前师生总结。这种设计方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整节课知识学习的梳理、总结、归纳过程。

【案例】以《填充颜色》一课教学总结环节设计为例。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作品中,老师有了很大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又有哪些收获呢?

生甲:知道了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还要树立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生乙:懂得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生丙:学会了在画图中填充颜色的方法,知道了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生丁:学会了用放大镜工具帮助解决填充颜色时出现的问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在我们学会了着色方法的同时,深深的感受到了颜色在生活中的重要。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运用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创造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主题5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作业拓展环节设计及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是让学生巩固知识、检测学习状况、锻炼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常用的方法。信息技术学科,作为非高考科目学科,其作业布置环节通常容易忽视,作业布置的有效性不高。而信息技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任务。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不容忽视,作业布置环节亦必不可少。但是基于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压力下,布置的作业应适量,并且注重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乐中学。作业分为:按照完成时间长短,作业可以分为期中作业、单元作业、还有针对新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本书着重介绍新课教学内容的作业设计。以下介绍几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作业布置环节设计方法。

1.小组合作—完成课后作业。即以某一任务为线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一研究。当然,作为中小学生,其任务不应过难,而且任务的完成应围绕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巩固、内化新旧知识。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研究,这一作业。教师可提示学生参考书本,并结合自身生活环境的变化,想想在每一个阶段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作业完成模板,指导学生完成信息技术发展历程表格。小组每一成员各完成一阶段信息技术的产生、影响,并归纳出每一阶段信息技术的影响。这种作业布置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知识整理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资源,让学生利用资源,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并指明作业的提交方式及教师答疑解惑的平台。

2.专题作业法。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所以对学生应该实施个性化教学,向学生布置一些专题作业是一项好措施。专题作业是依据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而设计。比如:制定一个网购计划,教师提出有关网络购物的知识内容,要求学生在网购计划表中体现。搜集中国网购平台、各个平台的特色、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简要总结计划表中内容的搜集过程。这样就达到了让学生利用信息的获取、加工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获取”教学设计中,有教师将作业设计如下:

每组选择一个信息需求,根据信息获取情况填写。

例:国家足球队最新情况;本地高中生在校人数;机器人知识;本地文化宫联系情况。

具体可参考以下模板来完成作业。

此种设计方法关键是任务的内容应贴合实际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应注意提醒学生知识的迁移,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这个案例的不足之处在于作业设计没有指明作业提交方式,也没有答疑解惑的环节,这个任务必须在小组间完成,没有教师指导。并且合作学习的环境又都是课外,这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合作学习困难。

3.课外计划。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分工活动的过程中,完成课业项目、学习技能、提高自身对职业的认同。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和短期的实践,对各个工作进行评价。这种作业设计主要以活动为主,课业为辅。比如:组织学生参观机房、见习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相关工作,并加深对此工作的认识,从而更进一步尊重工作人员,学生还可学习到一部分机房维护的技能。课外计划这种作业布置法,适合高年级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不宜采用。

以上作业布置中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作业布置讲究兴趣性;作业类型多样、灵活,以一定的问题出现,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和空间,联系学生生的实际,不惟课本,把社会当成学习的大课堂;作业完成重过程,轻结果。“不注重学生完成多少,注重的是学生是否掌握完成作业的方式与作业的实用性。”[[1]]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检索—研究—形成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探究、合作与学生的自主精神。这摒弃了传统作业布置中的缺陷,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1] 陈屹.诱惑与困惑.[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