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视界- 大课堂

【高中语文】银川展示“师之蕴:《游褒禅山记》主题课例教学”教研流程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9-10-16 阅读:( 9372 )  

5da67866af4df.jpg

2019年7月25日,第二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成果(银川)博览会专门为青浦实验“师之蕴工作室:主题课例教学”设立“专题峰会七”板块,全天展示“师之蕴”教研流程。

5da678a0d7aa7.jpg

上午高中语文专场:银川九中

主持:逄立娟

展示主题:为学而教的主题课例教学

展示教研流程:

第1环节:观课——观摩上海市朱家角中学特级教师王友“山水游记解读与教学”《游褒禅山记》

第2环节:评课——有观察要点地评学论教,观评者交流与互动:

1.周枫/上海市青浦区东湖中学语文教师:拈一叶知天下秋——评文体关照下的教学设计

2.李金财/上海市复旦附中青浦分校语文教师:关注文体特点,读出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

3.现场互动

第3环节:讲上课——王友分享“透视文体  解读语文”

第4环节:专家点评课例:关景双/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下午初中语文专场: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主持:成慧

展示主题:为学而教的主题课例教学

展示日程:

第1环节:观课——观摩上海市博文学校张夏敏执教“贯通环节的课堂绩效”《秋天的怀念》

第2环节:评课——有观察要点地评学论教,观评者交流:

1.曹丽鸣/上海市博文学校青年语文教师:目标贯通成就美丽课堂

2.逄立娟/上海市教育学会青浦清河湾中学教导:和易以思,潜移默化

3.现场互动

第3环节:讲上课——张夏敏分享“目标贯通的课堂绩效”

第4环节:专家点评课例:关景双/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注:相关观点请浏览王友综述“三千名师汇聚凤凰城  行路观景研修师之蕴”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简)

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王友

5da678bbb1883.jpg

【课例主题】本课践行“师之蕴”“文体视角的教学主张”之“山水游记解读与教学”。


【观察要点】1.关注游记文体,观察这篇课文特点。2.关注教学目标,观察重点难点落实。3.关注课堂环节,观察师生互动启发。4.关注深层解读,观察个性理解程度。


【文本解读】

山水名胜记是专门记游山川风光、自然景物、名胜古迹的文章,一般称之为山水游记。山水名胜记的写法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但必须是作者亲身游历的记述,抒写的一定是自己对山水名胜的切身感受。

一般而言,山水名胜记不外乎两大类:一、借景抒怀,通过写景状物言祖国山河之美;二、借游感慨,因游说理,抒写内心的情志。阅读时可在对具体文字的细读中,通过把握景物描绘的句子,体味出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摘自《文体透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明确要求:选择中华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沪教版高二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山水情思”中的一篇课文。古人由山水中生发出来诸多奇思妙想,层见叠出,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意蕴,耐人寻味,启人深思。《游褒禅山记》不以山川风物的描绘为重点,而重在因事说理,阐明个人的志向追求。他能够从倒在路边的石碑认识到“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道理,认为治学之道贵在“深思慎取”,而绝不可草率、盲从。更重要的是,作者能够从探幽寻奇的过程中体会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由此,作者认识到要走向成功必须坚韧不拔,全力以赴,借力而行,一往无前,义无反顾。联系到后来做官为相,积极推行新法,则《游褒禅山记》不仅是他为学的感悟,更是他为政、为人的宣言书。

【学情分析】经过高中一年多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经熟悉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大多会在老师正式教授课文前做好预习,比如先疏通文意,解决文言文职“言”,然后深入文本,逐层探究文言文之“文”的内涵。高中学生对中华传统经典作品有阅读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在反复阅读体悟中认识到传统经典的深层内涵,把作者寄寓在文本中的情志还原出来。但是,在有些时候往往需要老师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予以指导,然后通过对文言经典的细读细品,逐渐读出文言经典的魅力。

因此,教学《游褒禅山记》,在学生做好比较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尝试引领学生透视文体,由浅入深,逐渐认识到王安石寄寓在文中的深层内涵,认识到要走向成功必须全力以赴,认识到《游褒禅山记》不仅是王安石为学的感悟,更是他为政、为人的宣言书。

【课时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重点】

2.读懂文章内涵,领会为学做事的积极态度。【难点】

【课堂环节】

一、聚焦题目,解题析体。

问:从题目中,你获取哪些信息?

从文体角度切入,指导学生解读题目。

二、整体把握,梳理思路。

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读文释疑,探究写法。

问:在写作上,文章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探疑、释疑,把握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四、读懂内涵,拓展思维。

问:你认为这是一篇“学人之文”吗?

从中,你认识到一个怎样的王安石?

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认知,领会为学做事的积极态度,认识王安石其人。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背诵第三段,并将学习感受梳理成文。

请继续浏览银川展示“师之蕴:《秋天的怀念》主题课例教学”教研流程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