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创新与突破

作者: 郑立平 发布时间: 2019-03-13 阅读:( 6546 )  

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创新与突破

——对我的名师工作室发展的思考

(此文2013年发表于《班主任之友》)

郑立平

虽然,班主任作为主业在现实的教育工作中还很难落实,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引起重视,已经是毋庸争议的事实。班主任工作地位的提升,也就意味着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承担责任最重、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班主任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问题,也越来越急切和突出。

近几年,各界各类教育部门都开始加大了对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力度,骨干培训、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网络研修、荣誉奖励……这些方法和措施,使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层面的官方行为相适应,在一些优秀教师的带领下,班主任队伍的民间学习和研究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日益活跃起来。

作为一个所谓的优秀教师,许多年来,我一直在为困扰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成长的职业倦怠而焦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家对工作逐渐失去了激情?班主任教师们到底需要些什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比较消极的状态?很长时间以来,我也一直在思考: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什么?班主任教师专业成长的突破口在哪里?如何才能让大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感受到尊严与幸福?2009年10月,我的“心语沙龙”班主任工作研究团队(后更名为“心语·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简称“心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产生了。我们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章程,制定了科学的方案和行动,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两年来,从10多人的草根团队到今天红火的民间团体,从单纯的网络交流到今天综合性立体化的研究活动,“心语”通过推心置腹的平日研讨交流和丰富多彩的学习研究活动,激发了团队每一个教师的工作激情和主动性,增强了团队每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智慧,提高了团队每一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度,不仅使团队中四百多名班主任得以快速提升,同时还广泛地影响着全国各地的一大批教师,成为当下教育的一道别样亮丽风景。

5c88eb01e4000.jpg

一、人人都知道读书之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但是我们却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现实——很多专家、名师都在呼吁读书,听报告时大家心中也激动万分,可到了工作实践中,坚持阅读者、用心阅读者还是寥寥无几。如何真正有效地引领教师读书学习?

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一个充满激情与喜悦的“ 读书场 ”。在这个” 场  ”中,大家都会不自觉地沉醉于一种扑面而来的书香,并被一群洋溢着书香与智慧的人所吸引。于是,我们开始了”齐读共谈”。

书是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书是思想之船,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爱读书的人是深刻的,爱读书的班主任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位不爱读书的班主任就不能广泛地借鉴、吸收,不会具备专业成长需要的基本功,不能很好地“身范”学生读书,最终也就不能快速成长为一名很优秀的班主任。

为了让“心语人”能够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扎实,走得长远,郑立平老师带领着团队里的人爱上了书,爱上了读。2010年春节前夕,“心语”就决定在年后开展“心语沙龙大讲堂之假期读书汇报”展示活动,每周二和周四晚7点半到9点半,“心语”团队成员和慕名而来的近百名教师齐聚中国教师研修网专门为郑老师开设的视频工作室,听取一个教师的读书汇报,随后进行对话交流。郑立平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精读一本教育名家书的过程就是你走近他、聆听他,成长为他的过程。读书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大体的目的都是要从书中汲取最有营养、最有价值的部分;为了要提高读书的质量,我们要用头脑思考着、用心品味着,要从专业的角度读,要从书中读出自己;有时还要从书中’跳出来‘,思考哪些是可以改进的,或者是书中所映射的却又没对它深刻阐述的等。”此项活动先后进行了15讲,全面展示了“心语”部分优秀成员自选的15部“最影响我教育人生的书”。每一讲都是对一个教育名家智慧的分享,每一讲又都是对参与者成长的一次巨大推动和提升。

为了更好地营造读的氛围,从2010年的5月份开始,“心语”又开始筹划了大型民间读书活动——“每月齐读共读一本书”。读书的“书目”都是在专家推荐后征求广大教师意见,经过精挑细选的:《把班级还给学生》(郑立平)、《做个专业的班主任》(王晓春)、《希望教室》(苏明进)、《没有围墙的学校》(李崇建)、《教育名家论教育》(贾馥茗等)、《种籽学苑教育手记》(李雅卿 )、《好老师在这里》(林文虎)、《学校在窗外》(黄武雄)、《童年与解放》(黄武雄)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台湾教育者写的书。台湾的教育是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又吸纳了西方教育之自由和尊重人性的发展后的融合体,它既有“要好儿女必读书”的根,又重“以人为本”的绿色枝条,是多种教育思想融合后的较为理想的范本。团队“齐读共谈”的第一讲时,参加本次活动的除了原“心语沙龙”成员,还吸引了很多来自中国教师研修网的许多参训老师,共计180余人。会议共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由来自山东省烟台第二十一中学的赵少芹老师针对自己读《把班级还给学生》的真实感受,作了主题为《追梦人的幸福》的读书交流;第二个阶段是“百鸟争鸣”环节,由来自全国各个地的10多名老师争先恐后地作心得交流;第三个阶段“专家面对面”,郑老师现场对大家提出的班级管理问题支招解惑,引领大家走出班主任成长的瓶颈。开放的形式、精彩的内容、平等的氛围,很容易就能激起大家读书的热情,也有利于大家的交流碰撞。

读书是专业化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一年的时间大家读了这么多,思了这么多,真是“想不进步”都难。这样,准备的过程也是内化、吸收、积淀的过程,交流的时候更是大家共同影响、共同提升的过程。在同读中,大家为了能在交流展示时谈出自己的观点,就读得非常细致非常深刻;在同谈中,大家各抒己见,争辩商榷,各有收获。于是,读书就有了志同道合者谈笑风生的乐趣,读书就有了情投意合者智慧分享的幸福。慢慢地,每一个“心语”人都爱上了读书,读书也成为“心语”的标志。2011年,“心语”团队的老师们又将会共同品读分享《教育漫话》等17部经典教育专著;2012年,团队的“同读共谈”推荐了24本优秀图书,报名参与活动的教师发展到200多人;2013年,读书活动进一步系统和深化,以激励和推动“教师要做个有点文化的人,要做个有点气质的人,要做个有点厚度的人,要做个有点胸怀的人”为主要目标,确立了“对话智者,仰望圣贤;重温经典,回归教育”的主题,带领我们重新背诵了《论语》、《道德经》和唐诗宋词等文化经典,重新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爱弥尔》等教育名著,重新审视了《西游记》、《思想录》等著作给教育者的启迪。“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的实践也再次证明了这句至理名言。

二、成长关键靠自己内在的觉醒,但是很多时候,处于紧张忙碌中的班主任教师却总陷于等待、被动的惯式之中。什么是撬动他们有点麻木和封闭的心灵的哪根杠杆?很明显,就是外在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又不能是单纯的任务,不能是武断的强制。于是,在摸索中,我们找到了——“视频讲座”这个支点。可怎么讲呢?既能有声音带来的震撼和思考,又能有真实的人的示范与感染,必然最为有效。

视频讲座,是引领也是展示。四年来,几乎每个周四晚8:00,“心语”人就早早地端坐在电脑旁期待着每周一次的“老班话幸福”视频专题讲座的开始。此项大型系列活动借助“中国教师研修网班主任E站”提供的网络平台,由”心语“团队中最为优秀的班主任主讲。每个主讲者都会提前精心准备,认真总结,无私地和大家交流自己班级管理或者个人成长的经验,分享他们各自工作和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视频讲座,不仅大大促进了主讲教师的成长,而且让团队的所有老师们都有机会与一线优秀班主任近距离地接触;特别是活动最后的互动环节,听会的老师可以现场提问,报告人进行现场解惑答疑,经常是高潮迭起,让人不愿离去。

5c88eb39c17e4.jpg

幸福,是教育的终极价值。作为教育者,特别是作为对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的我们班主任老师,理应是幸福的播种者。换句话说,我们自己的身体必须体验着幸福,我们的眼睛必须欣赏着幸福,我们的语言必须哼唱着幸福,我们的内心必须充溢着幸福……让一线老班倾诉自己的心声,让优秀教师吐露自己的真情,也让大家在品味着他人幸福的同时,弹奏起自己幸福的音符,开出自己幸福的花蕾! “郑立平老师曾这样解释将这一专项活动定名为”老班话幸福“的原因。

“5月20日晚上,我们聆听了宁老师给我们做的《为彼岸的幸福架一座桥》。宁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给我们每个老师以深深的启迪。他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兵来将挡,水来土屯,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用他的智慧和激情为我们搭建起了一座座幸福桥……“来自贵州的龙福莲老师在总结,这样评价。

高峰老师说:“我们一起唱吧!”吉林舒兰徐淑杰老师说:“一种陶冶,一种熏陶,一种享受!”郑金秋老师说:“听的很轻松学的很真实!爱满课堂!”孙江磊老师说:“教师的爱是大爱。这就是幸福!”马春波老师说:“让我们用爱为每个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吧!”高丽丽老师说:“ 听今天的讲座就是一种幸福!”……      

仅仅2010年,一年下来,数十场视频讲座顺利完成。”心语“的老师们交替领跑、相互给力,实现着多赢共好。被主讲者的热情所感染,许多优秀教师又纷纷要求开讲,参与者越来越多,报告内容越来越精彩,”心语“在无意中创造了一个大型民间班主任讲坛的奇迹,也使许多年轻班主任在这种对自身经验和素质的挑战中脱颖而出,从平庸走向优秀。2011—2013年,我们继续坚持着,也不断完善着,已经从早期的”老班话幸福“单一主题拓展到教师身心健康、家庭教育、班级管理、读书学习等等教师工作的各个领域。

三、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教师大都有过的感慨:很多课题都存在“假” “大” “空”的现象,所谓研究只是搜些别人的资料、拼凑些老掉牙的文字而已,教师个人根本无法深入操作。这种现象,不仅加重了教师负担,也恶化了教育风气。如何使原本为脑子劳动者的教师回到其本位——思考?基于其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草根课题”,无疑是最好的抓手。所以,我们工作室在成立后不久,即开始了针对帮助和解决一线教师们身边具体实际问题的”专题研讨”。在坚持和深入中,它使参与工作室活动的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日益坚实。

读书使人进步,交流让人清醒,碰撞促人深刻。“心语”除了定期的读书和交流外,还专门组织老师们进行“话题专项研讨“。团队在每个学期初,都会结合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精心设计出一系列的研讨话题。在每周二的晚上,大家会就共同关注的”教育热点“话题进行交流、碰撞。为了确保交流活动的秩序和发言的质量,团队要求想参与交流的教师提前思考,做好准备,并尽可能提交书面文稿。

“专题研讨”活动由团队的老师们轮流主持。主持人研讨前会做好相关的宣传,研讨时协调着大家的发言,研讨后将老师们的发言进行整理,然后在团队内将成果进行分享。“心语”为了调动大家的研讨热情,还会配合一些教育杂志报刊开展的”专项讨论“,在团队内部进行研讨交流,研讨后主持人都会将”心语人“的智慧进行整理,然后集中向编辑部进行投送。许多教师就是在这样的碰撞交流中,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如2010年5月21日的《中国教育报》上关于”如何把握自主管理的度“专题讨论,就刊发了韩文庆、赵少芹、龙福莲、于青、管宗珍、张芳、贺华义、李彬、姬豪杰、王杰英、宁杰、桑志玉等十二位”心语“成员的精彩观点;中国教师报2011年寒假教师生活专版,对心语11位成员的假期读书活动进行了报道;《班主任之友》2011年第1期“劳动,抗拒与召唤”专题也多是”心语团队“的交流研讨成果展示……

这些研讨问题,都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实际,针对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大家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完善。长期的研讨活动,就使这些班主任教师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完善的思维视角,专业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智慧不断增强。我们相信,这种持续性的研讨活动,一定可以使更多的班主任老师走上真正专业成长之路。由于精心筹划,细致梳理,我们的探讨成果屡屡见诸于报端,更值得可喜的是,团队已经有10多位教师出版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专著。

四、人是需要被认可的,广大教师也是如此。但这种外在的鼓励和欣赏,不仅是给你一个荣誉称号,更不是给你一点金钱,它应该是来自自己和同行的“看得见的东西”。反思自己的成长,我想到了能把教师们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转化成文字,给自己和被人品味、借鉴、思考贺分享的刊物。可是,要做纸质刊物实在太难了。收到中国教师报电子版的启发,2011年3月,我们的电子刊物《心语月刊》正式创刊。

确实,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都是经历学习、交流、实践、反思和写作等过程的;但是,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话语权“,教师不能亲身感知和体验自身的言行变化,那么,很快就会失去前进的热情。在为了能够让”心语“的班主任们更快地进步,让他们有更多的成长激情;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更为快捷的成长、展示空间,2011年起,“ 心语团队”在内部编辑交流了自己的电子”刊物“——《心语月刊》。此举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为有着丰富经验的优秀班主任提供更多的”发表“平台,为青年班主任提供更多学习和展示的机会。”月刊组“现已经聚集了三十四名优秀的班主任”编辑“,老师们为了团队无私地奉献着,有人负责统筹,有人负责编辑,有人负责审核,还有人负责《月刊》的美术设计……大家不是编辑,却胜似编辑,在奉献的同时更成长着自己。

《心语月刊》精心设置了的多个栏目:”名师讲坛“自然是团队中”名家“的专栏;”心语人物“介绍了有思想、有追求、有一定影响力的心语人物;”治班锦囊“交流了班级建设、管理的有效措施与方法等;”班队活动“展示的是班集体团队活动的设计与操作;”老班幸福“继续讲述着班主任的幸福故事;”焦点关注“是当下教育时事焦点等的思考;”青春舞台“自然是心语年轻精英的展示舞台;”经典悦读“是对经典美文的阅读和赏析等;”家校彩虹“介绍的是家校之间沟通的方法、思考、纪实等;”心理航标“讲述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卫护的案例与思考等”给力话语“收录的是”心语“教师经典话语;”快乐分享“搜集着大家的快乐并一起分享……

5c88eb5f437db.jpg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路上,必然离不开写作,写作就是要把自己思维的火花保存下来,把智慧的灵感呵护起来。写作的过程就是养育自己心灵的过程,积累多了,自己就成熟了。当然写东西确实很难,但是许多痛苦是必须的,因为这时的痛苦意味着我们的新生。虽然大家的工作都不计报酬,但所有的”编辑人员“工作起来都是那么地起劲。《月刊》的第一期的”刊出“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媒体和教育机构的关注,大家在欣赏着的同时期待着第二期、第三期……的面世。许多教育专家和领导纷纷写信或发文高度赞誉,许多学校还印刷成册,供老师们学习。大家摸索着,修正着,前进着,展示着,欣赏着……电子刊物《心语月刊》,已经成为”心语“教师展示自我的一个重要平台,激起了老师们更大的工作和学习热情。

五、一个人行走,坚持需要太大的毅力;一个人飞翔,攀升需要更高的引领。既然大家都是班主任,而且都是有追求有梦想的班主任教师;既然大家都是为了“成长”这个根本目标而来,那么如何打开大家的心扉,使每个人身上的正能量都释放出来,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呢?在“合作共赢”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学习型组织的“团队成长”日益称为富有生命力的模式。作为一个自发自愿自费型的纯教师民间组织,我们四年多来的行走实践和丰硕成果,可以说已经开创了班主任的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新思路新模式。

心语立志打造一个平等自由的开放空间,一个温馨交流的心灵家园,一个争鸣碰撞的学术净土,一个激情涌动的优秀教师和卓越教师的幸福摇篮。仅在2010年,团队就举办了“老班的幸福”专题视频讲座30讲,“个人读书交流活动”15讲,“齐读共谈一本书活动”8讲,教育问题“专题研讨”活动26次。温馨的对话,专业的视角,精彩的活动,开放的思维……使数百优秀教师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家园,使数以万计的一线班主任焕发了工作热情。

5c88eb919ee2f.jpg

       冯利平老师说:“班主任工作近十年,繁琐小事忙不完。回首往事,满脑空白。是‘心语’让我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是‘心语’让我幸福地成长。王崇宝老师说:“心语,是一个让新入职教师找准前进方向的地方,是一个让青年教师找准事业规划的地方,让中年教师找到专业归属的地方,让老年教师找到继续发   挥余热的地方。在这里,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专业的引领,同行的关注,事业的新生。 张玉芝老师说:“我与‘心语’伙伴同交流,共研究,提高了班级管理的能力与技巧,巧妙地把名师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管理中去,学会从忙、累、烦、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寻找工作的幸福感,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而有价值。”龙福莲老师说:加入心语,我有一种归属感,心语已经成为我心灵的栖息地。是心语点燃我追梦的激情,给了我自信和勇气;是心语让我学会了读书、交流和思考,是心语让我逐渐就得更为沉静和淡定。我的人生因为走进心语,从此变得充实而快乐,我的生命因为走进心语而变得丰富多彩,我的心灵因为走进心语而充满了阳光,溢满了幸福!

教师的人生应该是激情燃烧、乐观憧憬的人生,应该是一个能够享受教育幸福的快乐人生。“为了追寻幸福的教育,也为了打造幸福的教育人生。“心语”一路放歌,一路激情,带领着一线班主任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一个人行走,因为孤单,所以往往走不远。而“ 心语 ”对“ 团队成长 ”的探索与尝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教师专业成长的许多问题,无疑具有开创的意义。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