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郑泽如名师工作室 郑泽如
郑泽如 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广州教育家培养工程第二批培养对象、广州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获评为区教育系统名校长、市首届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省骨干教师、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优秀主持人等。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中小学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其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事业的成败。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全面实施,使师资问题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目前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种种困境和挑战。
二、课题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创新之处
(一) 本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1.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3.帮助教师规范教学设计,为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提供范例。
4.促进教师落实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5.从日常众多的教学问题中挑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由于我国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的时间比较短,且大都立足于教育学的思路,以学院式的理论研究为主,联系教育实践的研究较少,本课题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角度进行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研究,通过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提升教师教学素养与激情,并通过科研引领,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改进观念、更新理念,寻求更适合学生的有效的课堂教学之法,以达到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研究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
教学设计既要研究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的优化与衔接、有效教学模式与策略、发展性过程评价与中考选拔性终端评价要求等宏观问题,又要研究各单元、各课题甚至每课时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既要有课程和教学的理论视野,又要有教学细节的具体优化策略。因此,本课题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统筹整合,以此拓展教学设计研究思路和理论视野,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文献研究与课例、案例研究结合
文献研究是指对新课程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书籍和信息资料进行收集,开展研究,从中得到启迪,激发灵感,进一步把握研究的方向。课例、案例研究是通过对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已有成功课例、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提炼,揭示教学设计的基本范式与策略。在本课题中,研究者能把两者结合,既注重文献研究,及时把握信息,又开展案例研究,对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进行因果关系的归因分析。
(三)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结合
研究者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以研究课公开展示和点评研讨的形式进行实践研究,运用教学理论对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模式与策略的提炼与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
(四)专家引领与行动研究结合
“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促进发展”十六个字是基于专家引领下的校本行动研究的根本精髓。在专家的指导下,课题负责人统筹安排课题分工、研究方案,对每个子课题、每次专题讲座、每节研究课,提出研究的重点问题、基本模式和设计理念等指导性意见;与此同时,研究者发动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展行动研究,切实把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把研究置于现实的教育情境之中,在教育教学行动中发现问题,揭示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从中寻找研究的起点,跟踪研究的轨迹,归因研究的结果,推广研究的成果,改善研究的行为,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五)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结合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课例、案例研究的内容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课题组将两者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方面,课题研究的成果通过教研活动得到实践检验和及时推广,另一方面教研活动内容以课题研究为基础,其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提升。本课题研究人员大多是一线教师,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有机整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微型课堂诊断与教学研究结合
“课堂诊断”的目的,是要击碎课堂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不断改善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运行方式与品质,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为了提升教师的“课堂诊断”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方法:一是通过专家的辅导、范例的引领来提升诊断的能力;二是通过参与团队化诊课磨课来提升诊断的能力;三是通过学习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来提升诊断的能力;四是通过积累他人的课堂教学经验来提升诊断的能力;五是通过自我尝试,用行动化研究来提升诊断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成效
(一)在理论研究上,凝心聚力积累学术成果
1.核心突显,明确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
(1)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找到职业成功感和认同感。这些积极的因素又会形成一种推动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实现专业成长。最合适的途径就是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几方面的因素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循环链条关系,构成如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图:
图1 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图
(2)课堂教学设计促使教师主动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教材、教法,是教师
站稳讲坛的前提,是专业成长的基础。
A、开展案例培训,提高新教师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的水平
开展以课堂教学设计为任务的案例培训,边学习理论边设计教学方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利用教学设计的任务驱动激发教师深入研究、创新教学的热情。
B、重视课堂动态生成,发展骨干教师的课堂实施能力
教学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目标的规定性与拓展性或开放性的有机融合。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能够灵活多变地、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不拘于教案,课堂即时生成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学的最强音,对预设性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挑战。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学科知识以及生活问题、合作建构思想与意义的过程,彼此相互倾听与对话,共同创建想法,从而实现自我体验与经验分享的过程。重视课堂动态生成,发展骨干教师的课堂实施能力。
C、采取课堂实施和反思改进策略,提炼专业名师个人风格
各科组和备组积极探索学科素养,归纳出特点并进行教学设计,教师个人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加以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模式,结合学情进行教学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改进,如此循环反复,才能使课堂不断完善完美,使教育教学质量呈螺旋式上升趋势,直至达到教学效果最优。
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必先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促使教师主动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教材、教法,这是教师站稳讲坛的前提,是专业成长的基础。
图2 教师进行课堂设计和实施步骤示意图
(3)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促进教师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技能技巧,从注重教法转为更关注学法,真正实现教与学的转变,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是专业成长的关键。
老师们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教”,而课堂上则更侧重于“如何学”。只有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才能实实在在的落实每个知识点,实现教学目标。一个真正体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见图3、图4),才是真正成功的、生成的、高效的课堂。
图3 良性的师生交往模式
图4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图3所示是一种全渠道、平等式的师生交往方式(T:teacher 老师;S:student 学生)。在交往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有利于形成积极、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图4),学生的注意力在知识(K,knowledge)上,对知识进行着探索。教师的注意力在学生身上,对学生进行引
导。
2.智慧凝结,多篇论文见诸报刊
课题组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6篇,超额完成预期成果(3篇论文,1
篇研究报告)。
(二)在实践研究中,行之有效提升教师软实力
1.基于调研优化教师培训方式,促教师群体成长
设计并多渠道发放了《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调查问卷和学生课堂学习意愿调查问卷。根据学生问卷的反馈意见,将“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中灵活多变,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希望老师在课堂上盘活气氛,更多师生、生生互动”等诉求反馈给教师,促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更充分考虑学情,更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整理教师调查问卷的结果,针对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如“您是否能够开发课程资源,与现行教材整合成符合学情的教学内容?”、“您能否掌控好课堂教学时间的黄金分割点,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学习的关系?”等,改进原有的教师培训模式,优化为“专家引领与校本培训”双管齐下的方式,促教师群体成长。邀请教育教学专家和一线名师开设讲座11场,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科研、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训,促进教师群体不断学习、内外兼修,对新理念、新模式有了更多的感悟和认识。同时,开展了4次校本培训,请工作室成员、学员和江外、晓园的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经验分享、开放日特色课程教学反思、同课异构教学反思等,通过集体反思、思维碰撞,达到自我研修、交流共享、集体共赢的目的,也让老师们对职业发展有了新的动力与思考,真正激发了教师重新规划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2.扎根课堂悟教创新,促进教师教育内涵的积累与提升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主渠道,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教研处对备课、上课、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培优辅差,听课、评课等进行科学指导,及时反馈,积极导向。要求各科组、备课组除了备进度、知识重难点外,还进行教学、教育方法、课题研究、最新教研动态信息交流、文化意识渗透等方面的探讨,不断提高备课质量。另外,每学期组织学生评教评学,让学生评价老师“能否讲练结合”、“有没有师生互动”、“讲课是否清晰明白,有没有感染力”、“启发性如何”等,把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作为评价教师的一个维度,强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反思意识和行动研究。
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增强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多次邀请市区教研员到工作室指导教科研工作,到校视导、听课调研,开展两市五校教研、南武集团联考、联席质量分析等教研活动,主动与市、区名校构建四校联盟学习共同体,资源共享,搭建多元培训平台。通过学科的研讨课、学校的示范课、区市的优质课、校际的同课异构、“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和“课例研究”等活动,打造高效课堂,打造精品课例,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专业成长。在海珠区最高规格的“海教杯”、“明珠杯”教学比赛中,课题组成员共获一等奖6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9人,成为学校获奖的主力军。在“一师一优课”的评选活动中,课题组成员共获省级优课2节,市级优课7节,区级优课12节,也是学校获奖的主要贡献者。
3.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课题研究,参与研究的教师不断更新、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我们的课堂从关注结果转型为关注过程,从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教学不只是给学生教授结论,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和过程。如毛晓红老师认为,学化学不能再简单的按照“我传授,你接受,学生等靠要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要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自觉主动沿着科学家足迹进行探究实验,从而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发现新问题,提炼新方法,提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梁健老师认为,化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和核心观念,最终内化成一种自觉的化学核心素养。无休止的解题机械训练,固然可以提高考试成绩,但相信具有良好基本思维和化学核心观念的学生在学业上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4.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
在教学设计的拟定目标环节,任课教师要考虑知识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设计实施环节,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及时作出动态反应,所以课前教师要根据学情,针对学生的认知障碍,充分做好教学预设。教学实践后,要反思每一个设计环节与教学行为的直接关联,还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作出明晰的判断与反思。在“教学设计——实践——反思——再设计——再实践——再反思”的模式中,教师反复磨课、不断锤炼,教学能力、反思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5.提升学科素养和科研能力
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研究小组,先后开发教学课例29节。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成功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共8项,另有6个课题顺利结题。还有论文发表16篇,省市区级的获奖共8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6项,市级21项,区级49项;省级优课2节,市级优课7节,区级优课12节,区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6项。
五、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基于课题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及其思辨,调动了教师们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教材、教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们的学术理论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教师们凝心聚力积累和发表的学术成果可见一斑。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自主发展。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才会审视自己的专业素质结构和专业发展水平,针对专业素质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开展自主研修,在自我监控、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过程中,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若一个教师不愿意墨守成规,能够不断观察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谋划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构建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使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专业发展成为可能、成为习惯,成为常态,那么这将为教师的常规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必将助推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促其在研究、实践一体化的道路上实现螺旋上升。
(二)我们的反思
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阶段发展规律,需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根据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结论和对身边众多教师个体成长经历的观察,可以基本确定教师职业生涯存在“入职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三个较为鲜明的发展阶段,或“新手、高级新手、胜任者、精熟者和专家”五个阶段。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教师具有不同的专业素质结构特征,具有该阶段特定的发展核心、主题和问题。围绕不同发展阶段特定的发展核心,如何确定发展主题,怎样组织发展策略,才能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后续研究需要继续探索的重点。
通过近三年的研究,我们明确了课题的主要内容是探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总体目标是通过探寻教师专业发展与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之间的相关性,并寻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应策略。本课题通过激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提升教师教学素养与激情,并通过科研引领,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改进观念、更新理念,寻求更适合学生的有效的课堂教学之法,以达到更佳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课题实践来看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实施能力确实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当然,由于研究时间较短、研究人员的水平以及经费使用受限制等各种原因,并未能取得最理想的研究成效。课题组仍需不断地深入探索和研究课题内容,并力求推广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提供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