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我记忆犹新的日子,导师李娥第一次对我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指导,我紧张忙乱了,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我精心准备,把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弹、唱、跳、画”全部用上,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李娥老师像一位大姐姐,安慰我:“没关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教育环节上有什么问题?”她就是这样爱护着我们,关心着我们,没有评判,没有否定,让我轻松敞开心扉表达想法。李老师说:“在你的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很好,可是放在一起就有些杂乱了,是否可以分成两到三课时开展活动?每一次活动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她的话让我明白了幼儿教育活动是围绕一个点展开,各环节的设置都是为这个重点服务的。而我设计的这个教育活动因内容太多,有些相关的内容全部凑合在一起,重点较多,容量较大。在李娥老师的引导下,我改变了教育观念,改进了教育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像个孩子一样一步步成长着。
随着每月一节公开课、送教课、研讨课的准备、练习,我总能将一次次“一对一”教学情境中的收获像放电影胶片一样一幕一幕闪现。 有一次教育活动时,我自认为设计的环节精美,总是想着快点展示给老师们看,在“赶课”中不知不觉忽略了幼儿的感受和反应。李老师听完活动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如果老师在教育活动时只想着教案,只顾着赶环节,而忽视了幼儿学习时的状态与表现,虽然活动环节分明,但却不能让孩子和听课的老师感觉舒服,如果能多给孩子留一点时间思考就好了。”听了李老师的话,我开始认真思考:怎样才能设计一节让孩子享受的教育活动呢?
还有一次,在大班语言《果酱小屋》课前准备时,我为了追求教学效果,故事内容事先让幼儿知道了一些,当我让幼儿猜想故事中什么东西是有香味的,孩子们马上就回答是果酱,非常配合老师,过程进行比较顺利。
课后李老师笑着对我说:“耿老师,这个活动非常好,你应该换个班讲一讲。”我听取李老师的意见,在平行班再次开展这个教学活动,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的是,同样的问题,别的班的小朋友,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精彩回答,比如:妈妈的香水是有香味的;奶奶炒的菜是有香味的;花有香味等等。当我把这个发现告诉李老师时,李老师对我说:“幼儿活动前拓展知识经验是有必要的,但这个准备不能过度。老师感觉孩子们熟悉活动内容,会积极配合,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但我从孩子的眼中看不到兴奋、好奇和投入,因为他们已经没了挑战。”听完李老师的话,我突然意识到不要小看孩子,他们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老师的不足。
再有一次,大班科学《叠叠乐》的小组活动中,因为一个材料比较吸引人,许多孩子都围在那里玩,而另一种玩过的材料却无人问津,于是我就请了一个孩子去玩这种材料,孩子很不情愿地去玩了,可是眼睛还不时地看着新鲜的材料。课后李老师对我说:“上课不是给别人看的,不是取悦于谁的,而是带着孩子们一起快乐寻找答案,是为了让孩子和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经过这次活动反思,我选择放手和孩子一起成长,寻找共同进步的空间,开动脑筋,探索世界。
李老师总是对我们说:“真实的幼儿教学活动是避免不了缺憾的,幼儿是活生生的人,你想得再周全,现场还有可能出现预料不到的状况,这才是正常的现象。有缺憾才会有反思,有反思才会有成长。”
八次“一对一”指导, 李娥老师与我以聊天的方式交流、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我的教育能力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越,我的教育观念不断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我将秉持工作室“乐学、乐教、乐研”的精神,在成长的路上走出别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