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正高特级引领工作室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李翠芝 - 时间都去哪儿了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 李翠芝 发布日期:2019-05-17

工作室成立已经一年多了,工作室成员已经发展到十人,有了不错的固定办公场所和足够多的书,有了“学术高地,行动榜样”的奋斗目标,但是不是这样就会有存在感呢?我们时常反思,四百多个日子里,我们做了些什么,怎样做才不会让时光溜走,才不会让自己活在叹息和悔恨里?成功人士告诉我们,做成一件事,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和眼界,而是坚持。于是乎,我们学习、研究、实践,时间从我们敲击键盘的手指缝里流过,从翻动的书页中爬过,从讲台上随着下课铃声飘过,渐渐地,我们的日子有了光亮,忙碌着,收获着,成长着。时光匆匆,四百多个日子在大脑中一闪而过,平复一下心情,我们不禁要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就要和别人不一样

对工作室成员的遴选,我是比较慎重的,必须是在专业发展上有热情,主动性强,而且一定基础的教师,经过领导推荐和主动报名,我先后确定了十名老师成为工作室成员,这些人大部分是本校的中青年语文老师,这样也方便以后搞教研和组织活动。工作室启动仪式上,我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家,学不可以已,研究要实事求是,借助平台提升自己。没想到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其中一部分老师功利浮躁的态度显现出来,对待学习任务应付了事,一听要实打实地搞研究竟然觉得不可思议。我跟一位年青老师私下里交流,她告诉我:“李老师,你刚来这所学校,可能还不太清楚,过去我们学校没有开展过这些教研活动,更没有谁去真做过,读教育专著、写教学反思、搞课题研究,讲公开课,如果我们也跟您这样,怕周围的老师们笑话我们,所以……”环境的力量太可怕!我组织了一次《以读书为经,以实践为纬,我的专业成长之路》读书报告会,讲述了自己的专业成长故事,告诉大家专业发展是一段旅程,是一群尺码相同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在一起,因为怀揣梦想,所以这些人注定与从不同。我感慨道,有人说人和人的差距在八小时之外,如果不去舍得,不去专注地学习和研究,到头来还不是泯然众人矣,我们这个团队还有存在的价值吗?最后我号召大家,在学习和研究上向我看齐,让改变从阅读开始!

实在读不懂,就“啃”

按照“一点穷追”的思路,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选择“小学生语文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培育与研究”作为主攻方向。根据专家推荐,我们重点研读了《自我调节学习——实现自我效能地超越》《元认知发展与教学》和《中小学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三本书,前两本属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可能因为“取法乎上”,成员们一开始都直言读不懂,在开读书交流会的时候,我就建议大家可以先根据书中提供的操作范例做做看,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当你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了,再回到书中寻求解决办法。同时告诉大家,真正有价值的并不是一读就懂的书,而是这种读起来有些费劲的书,这种根性的书籍需要你使出洪荒之力来读,来“啃”,需要你倾注你的精力和思考在上面做真正的逗留,要多读,读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我给老师们展示了我的读书笔记,分享了一些研究成果,又推荐给大家一些相关的书籍,希望大家读书的时候围绕一个主题系统地读,可能有触类旁通的效果。一段时间后,大家在教学中有了自我调节的意识,开始试着使用书中提到的量表等工具,教授学生管理时间、文章理解与摘要、做课堂笔记和写作的五种技能,慢慢地,自我调节学习的根扎在了实践的土壤上。

学习即“存在”

我们工作室除了我之外都是女同志,她们经常跟我开玩笑说:“李老师,你在教学上的投入,我们是比不了的,我们女老师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如果都跟你一样,我们就过不下去了。”是的,不一样,女老师有女老师的难处,再加上二孩政策一放开,工作室成员有四名女同志回家当妈妈去了,还有几个准备要孩子。家庭琐事再加上学校教研氛围的淡薄,团队成员大多学习意识较差,虽然个人素质不错,但因为缺少理论的指引,专业发展总停留在个人经验主义的层面上,个别年青老师甚至不知道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的。有一次公开课展示,我发现工作室一位成员对语文课的认识还停留在大约十年前,据她说这还是师带徒的老师指导过的,评课的时候,她说课时觉得自己上得还很不错,等着我表扬她,没想到我给她提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她一下子很难接受。活动结束后,我找她谈话,叮嘱她一定要加强学习,不学习就不会获得专业尊严,在学校和团队中就有存在感,然后给她推荐书读,请她去自己的课堂上听课。成长是一段旅程,学习改变认识,她的课堂有了很大的进步,有机会走进更多专家老师的视野,成为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她终于认识到课堂教学关键是看学生。

课堂教学关键是看学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倡主动学习,重视学习结果的质量。从2016年下学期开始,我们工作室开始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单元整合多课渐进”教学模式研究。其间,我们两次奔赴聊城市高唐县第一实验小学观摩学习,回来后组织项目组成员观看录像,写出教学实录,梳理出教学框架,利用暑假开展《单元整合与文本解读》专题培训和集体备课,编写《单元整合教学拓展阅读精选读本》。2016年11月,工作室成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课改成果展示,六名老师为大家呈现了基础过关、主题精读、读写结合、主题略读、主题写作、拓展阅读五种单元整合课型。整合后的语文课堂,以生为本理念得到更好地落实,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读得多了,老师更多的精力在关注学生的学,注重引导学生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提升语文素养。在课改过程中,我们发现旧有的教学观念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虽然我一遍遍地强调,一次次地示范,但有些成员总是不由自主地穿新鞋走老路,喜欢按原来的方式讲给学生,把重要的知识点告诉学生。为此,我规定教师上课尽量不要讲,讲得越少越好,通过手机录音和去录播教室上课,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把语言实践和运用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品,在读中得。在“我的课程我做主”学生问卷调查中,相当多的孩子给单元整合教学点赞,他们说这样的课堂上,我们都动了起来,再也不用光听老师讲,小心翼翼地配合着老师上课了。

课程建设为了学生发展。我们工作室除了搞好学科教学研究外,还主动承担起学校课程建设的任务。我们提出了“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校训,将习惯养成教育课程作为重要育人载体,覆盖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习惯养成是小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可以说良好的习惯维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我们将小学阶段需要养成的好习惯进行了梳理,认识到习惯外显为一个个行为,一个个细节,习惯的养成需要落实到实处细处,需要有规训的过程,需要以活动来促进,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开发出“每月一事”习惯养成项目,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筛选出十二个重要习惯,以“每月一事”为抓手,站在课程的高度,按照“故事开启→主题班会→主题阅读→主题实践活动→主题展示与评价”的程序去推进,为好习惯的播种提供适宜的土壤、阳光和水分。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工作室成员都是一个人在顶两个人使,因为除我之外,这些成员都带着一个班的语文课还兼着班主任工作,但我们相信时间是挤出来的,别人周末休息的时间,可能我们还在做游学体验课程的方案;别人批作业的时候,我们在组织活动,为了不耽误学生,我们只能早来晚走,带孩子的女老师有时候忙得跟打仗似的。想到这些,我们对家庭对孩子总是怀着深深地愧疚。有一种责任叫奉献,有一种奉献叫坚持,我们一年下来开发实施了十几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和活动,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届的一致点赞。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四百多个日子就这样过去了,我们的劳动和付出,甚至还有苦楚,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最清楚,但我们无怨无悔,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重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一年里,我们工作室有四名成员获市级优课一等奖,《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被立项为市级课题。凡是过去,皆属序章,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团队,成人达己,再谱新篇。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