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工作室规划与设计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窦桂梅 - 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窦桂梅 发布日期:2017-03-22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会想到几个关键词,一个是聪慧,一个是高尚。也许一个人,他的撇是聪慧,他的捺就是高尚,一撇一捺,一灵一肉,就支撑起人字立体的人生。如果一个人字立在那里,没有行走就不能构成人类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教育的意义。因此教育的意义最终就是使人走向聪慧和高尚。我们教师的专业就是激情和思想的成长路径。我们的使命就是为聪慧和高尚的人生奠基。我们自己也要聪慧地教书,高尚地育人。奠基的工作就是要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带着这样三个关键词,我想借张家龙老师这节课为载体和大家说一说清华附小的办学理念。我想问问大家听了这节课,你感觉这到底是一节什么课?大家一定觉得很难回答,到底是语文课,还是音乐课?先把这个问题放在这,一会再回答。

先听我讲一个故事:我做校长三年多了,这么多年大家听我的课实在是太多了。作了校长以后,我才关注了更多的学科,以前我是侧重研究语文,语文学科特别强调学科的本位,的确语文是一个蛮大的学科,它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母亲,是学好一切学科的基础。可能是做校长工作的原因,我就要听常态课,就要蹲点,我就改变了一个方式。以前校长听课都是面上听,我就采取了纵向的方式听课,共听过两次。一次是在一年级,一次是在三年级,我还写过文章。

就拿一年级学生为例,早上起来,我们学校七点四十分以前学生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晨练,一个是阅读。孩子们自由选择是去操场,还是去图书馆。七点四十孩子们正式回教室,这时我已经坐在一年级的某个班级教室里。当时班主任进来看到我有点紧张,我示意他说没事的。我说:“我不是来听你的教学内容,我是来找感觉的。我就坐在你的位置上,你就讲你的课。“我面对学生,看着所有的孩子以及与老师的互动中寻找感觉。整个一节课下来,班主任和学生一起配合还是很默契的,学生很听话。忙活完一节课,班主任长舒一口气以为我会离开。可是我恰恰没有走,我用课间十分钟与孩子们交流,和他们聊天,互相提问题,并且告诉老师下节课我还要听。班主任立刻跑到隔壁去告诉数学老师做好准备,一番准备之后,数学老师在课上使出了浑身解数,和学生互动了四十分钟。两个四十分钟后我发现,孩子们两节课后要吃加餐,做眼操,还有30分钟的体育课间。然后是音乐课,之后还有一节体育。下午还有一节英语,然后还是一节语文。这个班一直到中午吃饭,下午放学我一直跟出去。放学之后我发现有几个现象。一个是所有的课堂常规,每个老师说的都是他自己的指令。语文老师说把语文书放在左边,文具盒在中间。数学老师说把数学书放右上角,文具盒放在书上面。音乐老师说上课要把手放在身体两侧,坐在椅子的前半截。英语老师又有他自己的要求,感觉到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本位。这并没有什么问题。有意思的是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语文老师说你在说话时能用上一些好的词语来形容就更好了,数学老师说要把话说得简单。整整一天下来,我就留下来一个字的感受,那就是---“累”。我作为一个大人,这一天都把我累成这样,更何况六岁的孩子。各位上课的老师都像演员一样,使出浑身解数,走场。老师们的专业素养都非常高,准备特别充分,有很多教具,花样繁多。我们这些孩子就要不停地陪这些老师”玩”。我们孩子的浮躁是不是就是从这些忙碌的应对中养成的呢?这是我想的第一个问题。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孩子们的学习是不是就是这些单项学科的碎片给孩子们装下去的呢?第三个问题:我做校长,总是觉得老师不够用,我就跟大学要,人家还不给。国家有11门课,海淀还要3门。共14门课,我缺一门课的老师,难道我就要再招一个老师吗?我小时在农村长大,我的老师就没有那么多,数学了、语文都是一个老师教,她还教音乐。那个老师还是现学现卖的,现在我不是也走到今天了吗?我们现在的孩子就像小鸡,工厂里流水线上的小鸡一样,第一节课我要上”饲料”,我把饲料放传送带上,小鸡们准备,饲料一到,就开始哒哒哒哒吃起来,管你吃不吃饱,管你儿童之间的差异不差异,反正我喂给你了。下节课我就要放水了,小鸡们吃完饲料,该喝水了。你来不及喝也得赶快喝,咕嘟咕嘟地喝下去,一会水就走了。

这样一琢磨,我觉得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尤其是最低端的儿童是不是应该这样学习呢?在那一刻我就想到我的成长。我是个中师毕业生,那个时代琴棋书画都要会,我既会弹琴又会唱歌,还能写一手好的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没的说。我教过两年数学,教过音乐两年,在教务处当过一年的干事。后来我觉得很喜欢语文,向学校提出申请教语文。学校才让我教了语文,而以后都在强调专业发展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机会教音乐了,更没有机会教数学了。我就专攻语文,成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但是成就我成为特级教师的还有背后那些课堂的艺术的、审美的、逻辑的东西带给我的提高。

作为校长我就要琢磨这个问题:所谓培养人就一定是个完整的人,一个有综合素养的人,而不是只会学语文数学的人。未来的人解决问题一定是用自己的综合素养来进行的。为什么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小学课堂很强调一个老师可以多维度的,以陪伴式的方式来让孩子学习呢?思考之后,清华附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提出把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儿童基础教育应该有的标准,加上清华大学的历史文化三者结合构成了我们的办学理念,以整合的思维带动我们学校一切的工作。于是在学科设置上加大整合的力度,把国家要求开设的课程进行打包、整合,把剩下的时间和空间来做我能够选择的内容,那就是个性化课程,学校层面的、儿童层面的,我把它叫做X课程。这个X不是简单的加法,它是一种可能,它是一种变量。那么“1+X”就成了清华附小的课程整合的结构表述方式。这三年附小的课程整合就享誉全国,我所上的课不再是以一个语文老师的感觉出来,而是以一个背后的理念支撑所呈现出来的。比如最近上课《皇帝的新装》,大家一看这又是一堂语文课,没错,又不仅仅是语文课。他会在这课里读到了人性的、思辨的、哲学上的主题,回到事情本身。于是我研究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就构成了我课程整合的核心内核。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家再来看看张家龙老师的课。你不能轻易用语文课来界定他,他实际上是超越了学科语文的、音乐的、审美的、艺术的熏陶课。这节课第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整合。假如《咏鹅》这首诗是“面”的话,那么再放上音乐这个“水”。水和面放一起,搅拌、揉搓,你会发现这节课生成了“馒头”。你再也不能说哪里是面,哪里是水,永远也掰不开了。在他的课里你也就分不清哪里是音乐,哪里是语文。那他这样做的原因是语文教材里有《咏鹅》,音乐课里也有《咏鹅》。咱们国家制定课程标准的人都是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重复性的东西很多,比如春天的主题在语文、英语、音乐、科学课里都是一堆堆的,没有人会做一个整合的工作。

张家龙老师做的就是这样的整合工作。这节课中有三个内容的整合。分别是读、唱、吟。当有的老师质疑一遍遍的读、一遍遍的唱,觉得效率很低时,其实没有意识到这正是一种熏陶,涵养。附小的孩子比较有素养,毕竟是海归的孩子。张老师让站到前面的几个孩子 其实有很多变化。可以是鹅—鹅鹅,也可以是鹅鹅—鹅,还可能是鹅------鹅鹅很多只。张老师很了不起,在学生不熟的状态下让大家体会到整合的理念。板书中的节奏、语感的高低 、抑扬顿挫。最初孩子们读诗没感觉,后来就能听出点味道了。这就是熏陶出来的东西呀!假如经常这样熏陶,那么一个人的气质、声音就会与众不同了。我们都应该像张家龙老师那样阳光、舒展,举手投足之间都带有整合的元素,说唱就能唱两句,说话的语感,字正腔圆。我们所谓的整合既有学科内容的整合,又有老师综合素养的整合。老师要用整合的思想来建构我们的课堂。

第二个表达的关键词:味道。整合之后还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特色。这个味道中要有语文老师专业的东西,还要有音乐老师的独特的味道。不能胡乱整合,换言之就是什么样的文本就还他什么样的味道。今天的课大家看到,他再整合也没有偏离底线,因为这是一首诗,要结合诗来讲,结合诗歌来开展教学,这节课必须充满诗意。他必须结合读、唱。因为诗歌本身就可以唱,并且试着吟诵。不用掰讲、分析。常规讲法中会掰开问:“曲项是什么意思呢?向天歌指什么呢?鹅会向天空歌唱什么呢?”如果这样你就把诗歌变成大胖子了,你就成了“焦大”,怎么也变不成“宝钗、黛玉”的。张老师这节课没有把诗进行肢解分析,而是利用诗歌本身的韵律教学,只读,学生读到哪他就点评到哪,很会接招,传球。评价语言尽量少用“真棒!不错”这样的语言,而是用高低、快慢、节奏这样的语言,而这恰好就是诗里的元素。我们现在有些语文老师上课的评价语言基本上没有语文性了。课堂上充满浮躁,评价语言就是:“很好!不错!”

如果这样说:噢!“刚才他发言中用了一个成语,很准确的!”

“他用了个比喻句子,很有意思?”

“同学们注意听,他刚才说了三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好紧密哟!”

“同学们注意,这个地方他表达的时候声音特别高,是为了突出这样的特点,很好!”就很有语文性了。

今天家龙老师诗中的东西都体现出来了,利用诗中的韵律把歌曲中旋律的美迁移到诗中来。最后的“延学”环节又上升了一个高度,做了一个吟诵的铺垫。“吟”是古时候诗人读诗的最重要的环节,现代白话文叫读 。吟不同于唱,用唱来迁移。古时候一个字相当于一个词、相当于一句话,要把读音抻开,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所以古人都是摇头晃脑,为了找旋律。《鹅》这首诗虽然简单易懂,但仍然可以给人以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群白鹅,是几只白鹅,是婷婷点缀,还是群起飞翔的。怎样吟诵,根据每个人的心理、经历、感受不同,吟出来的效果就完全不同。

汉语平长仄短,一声二声为平声,读得绵长。三声和四声是仄声,读得短促。按这样的规律吟诵《鹅》就是:

鹅—鹅----鹅---,慢悠悠游起来。

曲---项向天-----歌-----。声断气不断。

白----毛-----浮-----绿水,绿水很短促,水就在这儿。

红----掌拨---清-----波。结尾可长可短。

吟诵的第一步就是“依字行腔”。

以自己的感觉吟唱。张老师后来又引申带了一下《枫桥夜泊》,这才是博大精深的经典文化。有些家长觉得我的孩子背了300首诗,引以为豪,其实没用,酒肉穿肠过,没有留下印记,这不是经典阅读。人生的意义在于你驻足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生命的印记。

第三个关键词就是儿童。正所谓儿童立场,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张家龙老师今天的课上没有一处逼迫、威胁孩子的感觉,在倾听中适当引导、启发、鼓励、呵护,尊重孩子的起点,这是最了不起的。他一直注意启发学生的感觉,就是舒服。舒服是最美的。张老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起点,但这并不是他的落脚点,而是试图找到拐点,把拐点变成未来的新起点。基于儿童的认知下,借助儿童的资源,顺藤摸出个大瓜,再摸藤,再摸瓜,最后是瓜熟蒂落。

我讲话中的三个关键词 整合、味道,都是为了儿童。没有儿童,哪有我们的课堂,哪有我们的学校。所以为了儿童,我们也要聪慧地去工作,钻研教材,让自己富有智慧地进行教学,让自己带着更高的使命着眼于这些未来的祖国的花朵。因为几十年后,决定祖国未来的是这一代人,他们该怎样走上那高尚的人生呢!那么我们为自己这样去努力,其实这个路上我们成就自己,也就是在成就儿童。儿童不就是在这样的路上因为有我们的存在,去为他奠基聪慧和高尚的人生,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成为如此完整的人,拥有健全的人格吗!而这样的人不就是我和大家在语文主题教学里面应该追寻的路标吗?

附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docx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