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学科名师工作室集锦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让课例研磨科学化——名师工作室的必行之路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7-01-11

2014年,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我申报了禅城区名师工作室,说句实在话,对于如何开展工作室的工作,我真的没有底,因为在学校主管教科研,对课题研究有一些心得,决定通过课题研究统领工作室的工作,为此,我申报了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历史自主学习指导策略”,并成功立项。

课题立项后,困扰又来了,我应该选择什么角度切入研究,又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研究呢?去宁夏学习的路上,李海燕所长的一席话让我茅舍顿开,她告诉我一个老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科学有效的课例研磨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李所提示我做到四个关注,一要关注理论,二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三要关注课例研磨过程的细节,四要关注课堂教学策略的提炼与总结。

比对自身,第一个关注理论,我觉得还做的不错,对于自主性学习理念和学习共同体理论,工作室成员还是有共识的,而后三个关注,我们确实有所缺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好课堂标准的把握,始终犹如雾里看花,虽有所思考,但却不甚明晰。有幸的是宁夏学习让我有机会聆听了冯恩洪先生关于课堂的理解,他提到了好课堂的三个标准“一看是否能激发学生质疑,不能让学生产生质疑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二看是否能释放学生潜能,一堂让学生从原点到原点的课不是好课。三看是否有真正意义的合作,只有形式的合作没有质的合作不是好课。”,此番话语犹如醍醐灌顶。

学习回来之后,我梳理总结了以往课堂教学的零散研究,结合冯老提到的三个标准,初步提出了“历史自主互助课堂”的概念,经过和成员组的核心成员的一番小结和讨论,初步定下了四个核心环节,即“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质疑问题,互助合作;梳理点拨,内化提升;精选习题,达标检测”。为了让这一概念深入人心,也为了集思广益,我多次召开工作室全体成员研讨会,将“自主互助课堂”的核心环节进行研究提炼,讨论非常热烈,几个核心环节一改再改。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一提出来,大部分成员表示赞同。这时一向沉默寡言的小尹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对于历史这门人文学科,兴趣不是核心,而是逻辑。看着大家并不是很理解的目光,小尹还举出了中国近代史中“近代化”这一概念作为例子,中国近代化是工业化、民主化、理性化,对于中国近代化概念的理解是通过一个个情境,将史实与规律结合,贯穿整个课堂,这才是核心环节的精髓。大家觉得有道理,经过一番斟酌,同意把后面“激趣导入”四字删除。这时小杨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创设”两字还是停留在教师意志上,不能反映学生的自主性的发挥,与指导理念不符,大家也觉得颇有道理,但一时又找不出更好的字眼,还是科组长陈老师提出能否用“进入情境”四字,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重要性,大家一致认同。

第二环节“质疑问题,互助合作”强调课堂上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小童马上就提出初中历史课堂不仅仅有问题,还有形式多样的活动,活动能替代问题吗?也有老师认为如果每节课都要引发学生质疑不容易,能否提倡课堂中老师设问质疑和学生提问质疑同时存在,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另外“互助”是不是要求每节课都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小组合作恐怕难以持续,管理难度大,学生难以有持续合作的热情……,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似乎让研究不能再进行下去了,对于大家的疑虑,我的观点是:“质疑”、“互助”是自主互助课堂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在重点难点处提供相关史料素材,巧妙设置问题,设置活动,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并在生生互助,师生互助中突破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相互解决,拓展提高的学习品质。而小组合作中的成员组成考虑到实际与可操作性,原则上可根据原有班级的排列先后4人组成,有需要时才进行合作交流。大家听后基本持认可态度。但皆认为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修正与完善。基于科学和精炼,大家同意将“质疑问题,互助合作”改为“质疑互助”。

第三环节“梳理点拨,内化提升”, 小杨认为核心环节不应该缺少史料的解读与运用,梳理知识应该是基于对史料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不如改为“论从史出,梳理总结“。欧老师也提出自己的意见,认为梳理既可以是学生的自行梳理知识,也可以是老师帮助下对知识的梳理,但是点拨应该是老师的教学行为,两者不应该混为一谈。……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同意核心环节更应该站在学生主体性的角度提出,将第三环节定为“梳理总结”。

第四环节的“精选习题,达标检测”,有成员感觉忽视了学生的其他素质,过于强调做题和应试,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对课堂的要求,有多年执教经验的小梁建议可以接上第三环节的讨论,将其修改为“达标内化”,内化不仅是知识的内化,还包含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这一提议赢得一片喝彩,最后,暂定了自主互助课堂的四个核心环节:“进入情境——质疑互助——梳理总结——达标内化。”

模式和架构都出来了,一鼓作气,在各个年级马上进行实验,并决定10月28日在全区开展示课,听取建议,由年青老师小钟和小杜挂帅授课。

2015年10月19日星期一,为展示课进行的第一次磨课就在午餐后饭堂的圆桌旁,年青教师小钟和小杜陈述了自己的授课思路,小杜准备的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这是中国人近代化探索至关重要的一步,他一开始呈现出来的思路的是以《兰花草》这首歌曲进行导入,激起学生的课堂兴趣,并且让学生猜测歌词的作者(胡适)来引入本课的教学。接下来小杜以《新青年》这份杂志作为本课的主线贯穿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以及意义评价,方式比较新颖。但是这节课的设计对于如何突破新文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缺乏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素材,而且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也显得比较生硬,所以整节课就像缺乏了一种生命力,学生无法实现自主互助的学习,针对这样的问题,科组老师群策群力,纷纷给小杜出谋划策,提出了诸如丰富短小精炼的史料素材,每个环节问题的设置要让学生有话可说等建议。小钟准备的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老师们的意见是他设计的冲突点不明显,又三大硬伤.首先,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没能找到能让学生质疑的点,激发不了学生质疑的欲望;其次,没能正确定位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讲得过多,引导太少,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余地不足;最后,就是准备不足,没能提前预想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导致教师在紧急状况下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甚至出现一些断层,课堂的每个环节联系不紧密,难以形成一个鲜明的主题。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讨论修正,大家仍旧觉得不够满意,尤其是如何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选择什么样的素材激发学生质疑精神的同时又能够有效突破重难点,大家一筹莫展,两位年青老师更是愁眉紧锁……。

10月22日星期四第一次试教后,小钟马上被老师们抓住进行第二次磨课,打开课件,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意见多多, 例如:“可以利用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作为导入素材;“可以利用两条明暗两条线贯穿全课,明线是林肯总统对“黑人奴隶制存废”的心路历程,暗线是黑人奴隶制存废的整个始末”;“史料素材的选择应该围绕“黑人奴隶制存废”这个核心问题来选取”;“重点在于质疑互助,要想方设法在重点和难点处创设质疑互助的情境,从而突破重难点”;“梳理总结最好用树形图,而且最好能教会学生梳理,让学生去总结,发挥学生自主性”……诸如此类。小钟紧张地在电脑上做着记录,生怕漏掉一句,额头上居然冒出汗珠,用他的话说就是已经紧张到没有了思维,大家很担心小钟是否能否消化大家的意见。小杜根据老师们的建议,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第一次提枪上阵,小杜很明显表现得比较紧张,不过把修改后的教学设计真实地呈现了出来,整节课的环节都已经清晰了,但是根据学生们在课堂中出现了冷场的反应,也可以看出小杜的的设计还是存在了比较多的问题,比如学生无法弄懂“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中旧道德的具体含义以及与“打倒孔家店”的关系,在引用史料中仍然欠缺让学生争议之处,所以出现了冷场现象。所以老师们又再一次提议:大的框架已经成型了,然后对于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四个内容,每一个内容用一段场景或是史料来突破,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新文化的内容,最后再根据“打倒孔家店”设置一个讨论,引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和争议,使得本节课余音袅袅。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思路越来越清晰,小杜也觉得受益匪浅。

10月23日周五,小钟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教,这次逻辑已经比前清晰,但学生的积极性仍旧无法调动,“质疑互助”环节差强人意,小钟很是焦虑。上课前一晚,我又把小钟叫到办公室再次修改课件到8点,特别是“质疑互助”环节修改幅度较大,

10月28日,展示活动正式开始了,首先是小杜老师执教《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小杜表达能力强,善于调动气氛,教学设计比较清晰有序,但是也正是因为口才好,也往往想不起给学生讲的机会,上课前,我又叮嘱了他一番.应该说,小杜有了很大改进,学生表现的机会多了,课堂气氛不错,四个环节行云流水,特别是小杜根据老师们意见进行修改,通过四个场景来突破新文化运动四个内容的方式让听课老师耳目一新,学生也觉得很容易理解,尤其是在突破“提倡民主,反对专制”这一难点知识上,学生对于老师补充的康有为支持复辟的材料议论纷纷,对康有为的行为做法众说纷纭,也理解了当时民众仍然存在着对民主的不理解,从而明白了新文化运动主将们大张旗鼓地“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的意义所在。如果说还要改进,小杜还应该注意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生成还需锻炼,但是对于只毕业了一年的小伙子能有这样的课堂,真是不错。

接着是小钟老师执教《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对于小钟,我没有很多信心,一颗心悬着,生怕小钟紧张,结果小钟牢记我们这些“老师”的教导:注意思路的清晰;关注质疑点的创设,大胆地让学生提问,切记学生之间必要的合作。小钟的课堂相当活跃,学生的问与答精彩纷呈。例如在谈到南北战争前后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态度是否矛盾时,某组同学认为林肯在南北战争爆发前后对待黑人奴隶制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引用林肯一次演讲的讲话,分析在战争爆发之前,林肯是主张废除黑人奴隶制,但是主张通过合法非暴力的方式来推动黑人奴隶制度的废除。战争爆发之后则主张采用暴力方式来解决黑人奴隶制度。这组的观点赢得了很多同学的赞同。然而,另外一个组的同学则发表了与之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林肯在战争前后对待黑人奴隶制的态度并没发生根本改变,都是不主张继续实行黑人奴隶制,但在时间、方式上发生了改变。这个组的同学还认为:林肯在当选总统前后,乃至战争爆发前后,都有一个最高目标,那就是维护联邦的统一,林肯对待黑人奴隶制的态度,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目标和理由。如果说林肯之前的态度比较缓和,比较暧昧,是因为黑人奴隶制还没上升到威胁联邦统一的层面,故没有必要使用武力去废除。当南方奴隶制率先发动内战,宣布退出联邦,已经是触及了林肯维护联邦统一的最高目标,所以他会因形势的改变必须对自己之前的方法方式作出改变,适时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黑人的积极性。这个同学的观点让在场同学耳目一新,迎来了真正掌声……。学生们还意犹未尽,课堂结束的钟声敲响。课后得知小钟上课前一晚通宵难眠,在设问处又做了多次斟酌修改,小钟在总结中写道:“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尽管磨课使我感到一次次地颠覆,一次次地重整,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修改,但它就像“一次次蜕变”,最终脱胎换骨。 思想的碰撞能闪出创新的火花,合理的借鉴又是创新的开始。通过磨课,我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磨课,我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都得以一定程度的提升。第一次承担区级示范课,难免会有些紧张。害怕学生发挥不好,还怕冷场,害怕砸了自己的面子。后来才觉得:好的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一个遗憾的艺术,我们的教师就是在不断追求课堂完美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公开课不应该是负担。”,看到这里,我真的被感动了。

课后,省历史教研员魏恤民老师作出了具体的指导。魏老师老师认为"质疑互助"环节是本模式的亮点,它关注情境创设,设置悬疑,让学生在质疑与互助中产生思维碰撞,有利于学生创造品质的培养,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魏恤民老师的肯定让我们充满了坚持研究的信心和动力。魏恤民老师还给该模式提出了宝贵建议:在质疑互助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总结他人意见再发言的思辨习惯,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亮点与问题适时引导;在问题设置时要注意梯度和层次性,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经过这次活动,不仅使得历史课堂研究再上一个台阶,也让名师工作室的在课例研磨科学性的路上找到了一些可循之法,总结为二个基于二个关注。

一、 基于理论的指导

科学有效的课例研磨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理论就像一盏指路明灯指引着科例研磨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二、 基于学情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因此好的课堂不能眼里没有学生,对于学情,在备课之时就应该充分加以考虑研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框架和流程的设计是否清晰,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重难点是否有效解决;学生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学法指导是否恰当等等

三、 关于学生的主体发挥

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要关注四个点:思维点、质疑点、互助点、生成点。首先要创设学生思维的情境,留有学生思维和质疑的空间;其次是要提供学生合作互助的机会;最后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生成对预设加以调整,这也是一种教学智慧。要真正突出学生主体,教师须在这四个点上做足工作,因此,这也是磨课的关键所在。

四、 关注史料的选取,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最为关键的是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考试说明”,在“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要求中,就分成了“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三个层次,不同层次体现了同一能力的不同要求。可见,史料阅读是历史教学的生命。因此在磨课过程中,关注史料的选择就显得相当重要了,首先要考证史料的可靠性,其次是史料选取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的落实,贴近学生的社会和思想认识,还要提供观点冲突的材料引发学生的质疑思辨,最后还要注意提供与教材不同的材料以拓展和深化教材,并注意文学作品与历史真实的区别。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