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名校长工作室集锦汇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王锦秀 - 名师引领,搭建银川九中人才成长的摇篮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 发布日期:2016-12-25

银川市名校长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   九中校长王锦秀

2013年以来,银川市为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银川市教育局出台了打造银川市“品质、品味、品牌”三品教育的各项措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均衡发展。采取两手抓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大力推进“优质教育扩面提升工程”,以集团化办学模式先后建立起了银川一中、银川二中、银川九中、银川唐徕回中、银川实验小学、银川一幼等学校发展共同体(其中,银川九中共有两个校区,九中高中部和阅海中学初中部),实现了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使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三名工程”,先后建立起了5个名校长工作室,10余个特级教师工作室,评选了两届百余名凤城名师、凤城名班主任,并为他们建立名师工作室,下拨专项人才工作经费,制定出工作室考核方案,从而形成了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此外,为进一步拓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视野,银川市教育局每年都会组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外出调研考察,学习外省区的先进经验,并先后为各学校聘请了冯恩洪、陈玉昆等教育名家建立工作站,搭建起长期合作的平台。目前,“三名工程”的实施效果已逐步显现出来,在今年全国各类优质课评选活动中,银川市入选全国比赛的教师全部来自于各个工作室成员;培养的学员均已成为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或所在学区的骨干校长。银川九中的人才工程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一、我校人才工作的理念与思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关于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彰显了人才工作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对学校而言,人才建设工作同样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办学水平的核心竞争力。学校人才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用人,二是育人。因此,我校坚持党管人才,秉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传统,把“人才立校,人才兴校,人才强校”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把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教育教学放在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抓,把尊师和重教,用人和育人放在同等地位上来抓。

我校党委班子在用人方面,树立“人皆有才,各展其才,人尽其才”的用人理念,选好人,用好人,为人才搭建好发展的舞台,形成了名师引领,青蓝交替,整体跃升的工作思路;在育人方面,树立了“让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的教育理念,大力倡导“靠才能成小事,靠品德成大事”的成才思想,以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内涵式发展为主线,搭建学生成长的舞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祖国未来建设的优秀人才。

二、 我校人才工作的做法和措施

(一)建设人才长廊,成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通过从自治区 “青年拔尖人才工程”评选、“塞上名师”评选,银川市“凤城名师”选拔、银川市名师、名校长以及中小学名班主任等各类人才的推荐选拔工作,我校抓住机遇,积极推选申报,培养推出了一批在师德师风、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起示范和带头作用的名师;同时,应银川市教育局的邀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陈玉昆教授在我校设立工作站,邀请自治区语文特级教师银川市教科所芦苇所长、自治区英语特级教师陈国宝在我校设立工作室,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到目前为止,先后建立了1个工作站,16个工作室。其中,建有全国教育专家陈玉昆教授银川工作站1个,塞上名师周长林工作室1个,银川市名校长工作室1个,银川市特级教师工作室5个,凤城名师工作室7个,凤城名班主任工作室2个。

塞上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选拔自全区各地,名校长工作室和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以及银川市名班主任工作室选拔自全市各县区,现一期学员已结业;“凤城名师” 工作室成员来自我校。各工作室共吸纳我校青年教师40名,大大促进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具体做法与措施

开辟场所,配齐设施

学校为名师开辟了专门的办公场地,制作了名师工作室牌标,配备了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照相机、DV等相关的办公设备,购置了色彩亮丽、清新活泼的沙发等办公家俱,营造出平等和谐、舒心怡人的工作环境,让名师可以潜心于教学和科研工作。

建章立制,拜师学艺

学校明确并细化了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制度,与名师共同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学校为各工作室举行了隆重的拜师活动,明确了师徒关系,签订了师徒协议。名师和徒弟之间传、帮、带,师徒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把名师的智力资源、经验资源、教学资源最大化地共享,强化名师的师范及引领作用。学校还定期组织工作室主持人召开阶段工作总结会,分析促进会等促进工作室工作的开展。

建立档案,记录成长

 以凤城名师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的宗旨定位为:园圃点翠,染就新绿,青蓝辉映,携手成长。该标语意为在这一方教育的园圃中,教师辛勤培育,学生的勤学乐业,共同铺筑一片希望,在这里学生、师傅、徒弟都走在各自成长的路上。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室师徒都建立了各自的成长档案,其中包含了个人信息、成长规划、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师徒谈话、读书心得、教育教学成果等内容。

深入调研,悉心指导

以特级教师卢玉凤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围绕化学学科教学,深化教研,在跨校教学研究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工作室自2013年9月启动,先后在银川市三区两县一市的成员学校举行优质课、公开课、同课异构活动60次,讲座10余次,仅2016年工作室发表论文34篇,完成教学设计156份,申报课题12个,基本上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安排;工作室成员之间互相切磋,共同学习,在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丰富的教研活动,力图在学习和反思中实现个人的成长,进而推动所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发展。最让人感动的是,工作室每到一处均受到了所在学校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特色研修,指明方向

以名校长工作室为例,工作室学员来自于银川市三区两县一市,其中既有中学校长,又有小学校长,既有城市学校,又有农村学校,涵盖了银川市直属学校和三区两县一市的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很有代表性。每期学员的学习时间为一年。在为期一年的学习过程中,工作室成员在导师带领下,立足于本土,立足于实践,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促进成员学校共同提高为目标,让各个成员学校都参与课题研究,一方面通过走访调研各个成员学校,开展问卷调查,充分了解了各校的校情和学情,并各学校分别召开座谈会进行研讨和交流,在相互交流工作过程中,相互借鉴和学习;另一方面,导师依据各校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诊断意见或建议,指出学校发展方向和目标,并推荐一些教育名家的著作书目让学员们阅读学习,撰写学习心得,汲取先进经验,再通过座谈交流促进共同提高。工作室成员之间在一年的学习生活中也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之间互称师兄弟,彼此学校之间经常进行互动交流,开展校园文化交流和教学观摩活动,导师也为学员提供各种帮助,如开展同课异构、开展校园文化交流、到校观摩学习等活动,还为学员赠送书籍,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网页互动,搭建平台

学校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和学校已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工作交流QQ群、微信群以促进日常工作交流,制作了名师工作室专页,用以发布工作室动态,教研成果和课题研究成果,汇集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区域交流、共享,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学校先后建立塞上名师工作室网站、名校长工作室网站、特级教师工作室网站、凤城名师工作室网站等10余个小型专题网站,小而精,小而美,借助网络教研方便快捷的交流特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阅读交流,互促互进

工作室成立后,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在成员们的进行布置下,每个工作室都充满了浓浓的求知与学习的氛围。学校努力在各方面为工作的文化建设提供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从工作室墙面的装饰,到物品选购、图书采购,在各个细节方面力图打造学习型工作室,把爱学习、好读书、勤钻研发展为工作室成员的常态。

导师们对工作室的全体学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勉励弟子们争当教书育人楷模;支持徒弟自行选购适合自己的图书,为徒弟们购置书籍人均300余元,并提出“多读书、下苦功、有爱心、善创新”的师训,希望他们恪守职业道德、潜心钻研学问、用心教书育人、关心学校发展,能在全校的青年教师之中发挥带头作用。工作室成员与导师交流不拘泥于固定的地点、形式和内容,导师随时可以推门听学员的授课,并给于适当地点评指导;学员随时可以与导师沟通汇报学习工作情况,使工作室始终处在一种亲切、自然、和谐的环境下交流互动。

目前,银川九中的各个名师工作室共培养和结业了学员100余名。在今年评出的“全国一师一优课”活动中,我校有5名教师的课程被推荐到全国,其中4名教师来自于名师工作室。为例,王锦秀名校长工作室两期共为银川市培养校长10余名,通过两期学员的培养、发展,工作室逐步探索并初步形成了“观摩交流,互助互学,以学促教,以教致学”的行动研究培养模式。凝结着工作室一期成员心血的研修成果《云木千章》一书,已公开发行。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既促进了各成员学校的发展,也为银川市“三名工程”的工作开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本月刚刚结束的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上,银川九中被评为“全国名师工作室工作先进单位”,银川市王锦秀名校长工作室、王锦秀特级教师工作室、卢玉风特级教师工作室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王锦秀校长被聘为“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专家委员会”专家成员,这既是对银川九中名师工作肯定,也是对名师们辛勤付出的褒奖。

 (二)实施青蓝工程,培养和造就银川九中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银川九中教师队伍具有鲜明的特点,就是绝大多数选拔自全区各所学校,他们忠诚事业,业务精湛,热爱学生,工作踏实。近五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而受到自治区奖励的就有18人。这支队伍是九中的基石,也是九中的希望。随着年龄增长,银川九中的老教师也将面临退休。传承和发展老教师的精湛技艺和优秀品格,同时培养和造就银川九中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这是银川九中人才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师多徒或一徒多师,拓宽了青年教师的培养渠道。

银川九中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青年教师拜师学艺活动,并以教研组为依托,建立健全了师徒结对管理制度和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先后有35名教师成功结对,出徒6对。在拜师方面,青年教师可以自由选择一名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师傅,师傅也可以挑选自己满意的青年教师作为自己的徒弟,实行自由均等,双向选择的拜师制度;同时,一名青年教师可以在不同方向上拜师,从而有两名以上的师傅,而不同师傅也可以有同一名弟子,从而拓宽了青年教师的培养渠道。

开展公开竞聘,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激活了选人用人的工作机制。

我校多年来因为各种原因,未能选拔充实干部队伍,致使干部队伍整体老龄化,长期下去,必将影响学校发展。为改变这一僵化局面,2014年,我校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监督下,通过制定和公示竞聘方案——>教师自由申报——>党委审核——>民主测评——>公开竞聘的流程,选拔任用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学校各个处室。先后选拔了4名中层干部,另有10名入围青年教师作为后备干部进行挂职锻炼,激活了选人用人的工作机制,为今后的选用做了充分的人才储备。

拓展骨干教师培养,建立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梯队。

以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需要的高度,利用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国家级、自治区级、银川市级骨干教师,制定了《银川九中校级(青年)骨干教师评选认定及考核管理办法(讨论稿)》,发挥学校四级骨干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潜能,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

内外联动,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平台。

2013年以来,学校承办了教育部第三十七届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班“同课异构”活动和首届“全国绿色课堂全国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先后派教师参加区内外培训达300余人次。另外,学校选派教师赴泰国支教,选派教师赴英国学习,派遣教师参加银川市教师全员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全国各类骨干培训,联合银川二中和唐徕回中共同开展“同课异构”教研交流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为教师专业的成长,搭建了发展的平台。

(三)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学校人才建设的整体跃升。

学校是育人单位,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校教育必须把握的方向,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承文明,教给学生终生发展所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素养。丰富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充实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活动,建设多功能的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从而造就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2013年初,新成立的银川九中党委班子审时度势,提出了“提振精神,凝心聚力,科学管理,狠抓质量,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把“树正气、抓队伍、抓质量”作为重点工作做抓实抓好。在“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深化内涵发展之路,各项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自然环境、校舍设施环境、校园传媒环境等文化资源,营造生态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文化校园以及安全文明校园,建成了孔子苑、党建室、地理园、九中学子文化墙、九中荣誉墙、名师长廊、生物长廊、国旗长廊、地理长廊、禁毒长廊、党史长廊、文化长廊、开心农场、心理健康发展指导中心等引人注目的活动园地和社会实践活动场地,以校训“修德、励志、笃学、求是”为主题设置的教学楼班级文化、楼道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亮点,着力把校园打造成高雅的文化殿堂、优越的学习场所,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目前,九中校园林木葱郁、碧草茵茵,有一种温馨、宁静、友善、平和的氛围,真正做到了文化育人、环境育人。

三、总结与展望

   “大学之大,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所谓名校,都是大学,大学之大,不仅是高楼华厦,更是要有一批名师,大师。培养名师,造就名师是名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名校造就名师,名师托举名校。银川九中先后有16位特级教师工作过,这是银川市乃至全宁夏绝无仅有的。在现任教师中,尚有特级教师3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4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自治区级骨干教师28人,市级骨干教师20人,塞上名师1人,凤城名师6人,银川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银川市中小学名班主任2人;教职工队伍中,有高级教师70人,一级教师92人;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 40人。

银川九中以名师引领为龙头,在公用经费特别紧张的情况下,率先垂范,挤出经费优先建设名师长廊,建设名师工作室,盘活人才资源,精心搭建人才成长的摇篮,在探索人才发展方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13年来,我校先后补充了大批优秀年轻教师,借着银川市“三名工程”实施的东风,一批中青年教师成为了工作室的成员并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脱颖而出,有30余名教师获得全国优质课一、二等奖,全校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公开发表或获奖有300余篇;全国各类优质课大赛上,我校有16名青年教师分别获得全国优质课比赛一、二、三等奖。今年我校两名青年教师、被推荐为“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含后备)”入围人选,7月,有18名教师被列为银川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9月教师节前夕,有4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被评为了银川市“凤城名师”。银川九中正是有了这样一批优秀人才,一批名师优师,使得银川九中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我们坚信,在上级部门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和支持下,我校未来人才建设工作在目前的基础上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繁荣的新局面!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