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王星名师工作室 王星
从工作室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两年多的历程,在这段时间里,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回忆,有太多的经验需要总结,在此撷取一些,作为纪念。
第一阶段——一元伊始
“芬,我想跟你说个事”,2014年春的一天,春风和煦、百花吐蕊。我走进小袁的身边,小声地有些犹豫给她说,她抬起头,笑盈盈地看着我,亲热地说:“星姐,什么事?”我心里犹豫了一下,关系这么好,丑话不好说呀!不过又一想,丑话说在前面,以后事情才好办,于是狠下一条心,说:“有个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做,愿意的话,我们就一起做,但是先说好,没有报酬,只有奉献哈……”没有想到,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一个干脆的回答就响起,“星姐,只要有事做就好,不必说钱!”
其实,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平时在学校都被戏称为有“三头六臂”,学校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可以和班主任联系起来,每一个处室都可以指挥班主任工作,在本来很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还要求这些老师花时间和精力在班主任工作室,对班主任工作做研究,做示范,做推广,这绝对不是一件讨人喜欢的事情。
但是现在却听到她如此干脆的回答,我的心头不禁一热,原本忐忑的心瞬间踏实起来,原来心与心相隔如此之近,没有隔阂、没有犹豫,只有支持!
不仅如此,在我们班主任工作室成立之初,招纳成员时,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如此回答我,老师们不但没有拒绝,反而还说,很想参加这份工作,可是就只担心自己做不好!我知道这些老师中有的家有幼子需要照顾,有的家有老人常年生病,可是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我说“只要有事做就好,不必说钱!”我不仅为自己当初的世俗之心而羞愧起来。这时我才醍醐灌顶,一个人的光亮是多么微弱——只有一群人划亮彼此时,我们才可以更好地看清世界!
那么,既然我们已经迈开了脚步,也就不在乎西东,不计较南北,一个劲地往前闯吧!
于是我们一起建起了QQ群,建起了网页,确定了工作室三年工作目标,制定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室管理工作细则,布置学生写作“我的班级”、“我的大学”等等。
在这个温暖得不似寻常二月的2014年初,因为勇于面对未知、勇于接受挑战,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人就通过一个小小的校级工作室走到了一起。
第二阶段——逢山开道
工作室的组建似乎比想象中的顺利,但是,如何让工作室得到专业指导,如何向外拓展?如何指导成员?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这种种问题才是工作开展的关键。
就在我绞尽脑汁的时候,2014年7月份,我校举行了“德阳五中暑期德育工作培训会”,请来了徐安德、钟志农、丁如许等等经验丰富的专家们。在聆听了一位位大师的精彩讲解后,就像阳光破开重重迷雾,工作室未来的方向豁然开朗起来,我从徐老师那里知道了怎样做课题,我从钟老师那里知道了怎样分析学生,我从丁老师那里知道了班会课的价值和意义。
于是我确定了工作室发展的工作方向,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班会课为突破,引入心理学、管理学来进行班级实践建设研究的工作方向。
遵循这个工作思路,我和工作室全体成员开始着力打造学会成长特色班集体。从班级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体现出班级的发展情况。
通过近半年的实践研究,我在班级特色发展上有了一定的体会,此时又面临这半年工作的总结深化和交流推广等问题,恰巧在2014年11月,“第十七届全国和谐德育年会”召开,我因为在班级特色发展上的一些有特色的做法,被徐安德老师邀请参会并做交流发言。
我把班级物质文化理解为学生交流成长的平台、静心成长的方式、心灵成长的源泉,从而让学生激发自我成长的动力、接受思想成长的滋养、体会天天成长的快乐。
我通过练字展示、手抄报接龙、培育植物一系列具体做法,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美化班级、受到熏陶,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会说话,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物质文化从而将精神家园建设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我的发言结束后,一名来自广东佛山市的老师激动地走过来,递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王老师,太棒了!润物细无声!很有智慧!静待花开。”我的内心顿时充盈着一种满足感。
这次交流,对我来说,既是鼓励,更是鞭策。鼓励在于我们前期的研究方向是对的,鞭策体现在班级建设方面还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深入研究,在工作室管理方面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于是本次会议期间的一天,我和学校分管校长向徐安德老师提出当天会议结束时想去拜访他,请教学校德育体系建立的问题时,徐老师爽快地答应下来,当天晚上,徐老师细致地回答了我们很多问题,除我们之外,还有一名老师一直站在旁边,我专心听讲,也没有管太多,后来才知道原来那是组委会老师来催促徐老师和组委会商量第二天的工作了,我们耽误徐老太多时间了。
也正是有了这个平台搭桥,当天听了我发言的四川省都江堰中学的领导和老师后来专程来到我们学校和我们工作室进行德育工作交流,又带来了丁如许老师邀请我在12月份去武汉全国班主任会上做说课展示的机会。
在工作室发展出现困境时,最好的办法是和名家面对面,这是解决困境的捷径;在工作室发展过程中,珍惜各种交流平台,这是推动工作深入开展的窍门。
第三阶段——璞玉在怀
“欢迎!欢迎!”丁如许老师站在房间门口对我们说。这是我和工作室两名成员在“第十七届全国和谐德育年会”期间一天中午的休息时间来到丁如许老师房间的情景。
在这个中午,丁老师给我们详细地讲解班会课教案的写作要诀,从如何找主题,如何确定素材,如何设计流程都做了详细指导,这之后我们阅读了丁如许老师的《魅力班会课》系列丛书,丁老师还给了我们参与创作班会课教案的机会。这样的邀请,让我们一边深入读书,一边思考创作,每一篇稿件都经过工作室多次的打磨,之后再交到丁老师那里。
有一天上完早自习,我朝办公室走的路上遇到工作室成员冯文老师,他看起来无精打采的,我因为正要和他说稿子的事,于是叫住他,说他的稿子还要改,他顿时脸露苦色,央求说,“星姐,还要改呀?就因为改稿我昨晚上没睡好,你看我今天都这样了……”我“噗嗤”一笑,打趣说“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哈,挺住!挺住!”
丁老师对稿件的要求非常高,审阅十分严格,从课题名称、教学重难点到标点符号,都提出详细的修改建议,每篇稿件都差不多是十易其稿,这样的魔鬼训练,让工作室老师的写作能力都提高了一大截。
这件事情之后,我更加明确了老师的成长之路,即读书—思考—实践。于是完善了修炼制度,加强群体修炼和个体修炼。
首先坚持群体修炼:扎实开展阶梯阅读活动,坚持多种模式日常研修,建设德育课程资源库,编写工作室读本系列,实施师生共读计划,探索工作室亲子教育,开发课程培养团队专家,扩大对外学术交流,搭建工作室网站平台。在每次群体修炼活动中,我们要求做到有准备、有群言、有倾听、有碰撞、有生成、有结论、有落实、有评价、有纪要。
同时坚持个体修炼:每天坚持谈诵听读写行,每月读一本班主任杂志,每月上一节精品班会,每月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期看一部教育影片,每学期听一次专家讲座,每学期做一次主题讲座,每学年写一篇德育论文,每学年做一次文化旅行。
在一系列的倡导和制度要求下,工作室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我们先后给每位教师购买《今天怎样做班主任》《创建幸福教室的35个秘密》《教育就是解放心灵》《学生个案诊疗69例》等几十部书籍,要求每个月读至少一本专业书,并进行读书笔记交流。
工作室开会时,一名成员总结说,自己这半年来可能写了几万字了,加入工作室前写一篇文章需要很长时间,从构思到成文,完全是抓狂的状态,但是现在却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因为工作落实,一段时间后,工作室每个成员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于是,我们的工作更加轻松高效,并且让同行更加信任我们,专家更加扶持我们,领导更加支持我们!更可贵的是工作室的伙伴们由同事变成了同伴,相伴于人生路,携手于事业中!
当然成长也总是与挫折同行,在成长中我们无数次跌倒也无数次站立,但前行的脚步却从不停止,且愈发坚定。
两年中,我们的省级课题“基于学会成长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申报成功,我们以班级为阵地,以班会课为突破,着眼于终身成长,形成了初高中德育序列化班会课体系。参与编写的《高中主题教育28课》一书作为全国班主任用书公开发行,出版了《一路花开》《成长密码》多本班级文集,2016年,课题中期成果获省级奖励,工作室成员撰写的读书笔记超过百篇。钟俊刚在全国班会课上说课并获得教案一等奖。冯文、张艳、袁连芬的主题班会课获得德阳市一二三等奖,李凡益等众多老师教育论文获奖,蹇从刚老师撰写的工作室活动信息的稿件被四川省新闻网采用,并在《德阳日报》第一版登载。蹇从刚、秦明富、冯文在全国名师工作室论坛上发言,我们在全省班会课上做交流,在全市骨干教师、新近教师、晋级教师、高三班主任会上作培训。2016年,工作室被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专家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名师工作室”。
我们和《班主任之友》《福建教育》杂志、全国班会课研究团队、全国自主教育研究团队、心育群、名师工作室研究专家委员会、华东师大李家成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广东省王建青一心一意工作室、广东佛山小林工作室、四川成都锦江区叶德元工作室、吉林阜新李秋班主任工作室成为友好工作室并开展系列活动。
2016年,工作室被德阳市教育局授牌为“德阳市王星名师工作室”。
习总书记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在工作中紧紧抓住对内修炼这个基石,不断提升着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第四阶段——百尺竿头
两年前刚刚起步时,我们没有想到自己的付出会换来如此丰厚的回报;如今,通过所有成员不断的努力,我们的工作室正在茁壮成长!
但是现在的发展是信任也是挑战,现在全市有4县1区共7所学校13名核心成员加盟工作室,还有一批学员团结在工作室周围。
此时工作室将以怎样的工作作风凝聚这些教师?该用怎样的平台和机会让工作室成为班主任成长的孵化器、加速器?工作室将如何肩负起对全市班主任队伍的培养、辐射、引领工作?这些又成为摆在我面前的新课题。
又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2016年10月初的一天,我接到了徐安德老师的电话,徐老师说,王星啊,“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展示活动正在评选,你们工作室准备好相关资料来积极参加评选吧。
2014年我被徐安德老师邀请参加 “第十七届全国和谐德育年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正是那次平台给了工作室发展机遇。于是我放下电话之后,立刻召开工作室全体会议,明确目标,确立任务,分工合作。
一场紧张而又忙碌的准备工作拉开了序幕!
经过全体工作室成员的认真准备,10月22日,工作室的申报资料顺利上报。两天后,好消息传来,工作室顺利获得了论坛给的交流发言机会!
10月25日,出发前两周,当徐安德老师告知我可以多人呈现时,我立刻决定放弃已经准备好的我个人的发言稿,带上工作室成员一起上台分享。
重新准备发言稿的工作是艰苦的,但也是值得的。蹇从刚老师分享了在植物向光性的感悟下,积极要求加入“充满阳光”的工作室,并在工作室的帮助下不断进步的故事。冯文老师分享了参与编写书籍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写作水平,更体会到团队协作重要性的故事。秦明富老师分享机遇总是不期而至,做好常规工作,就是给自己提供展示平台的故事。
这样的分享对于成员的成长是催化剂的作用。
虽然和我一同上台的三个老师都是第一次登上全国性舞台,但是因为准备充分,我们的现场展示非常成功!此次论坛上,本工作室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参加发言的几位老师被评为“优秀学员”!
工作室的故事引起了现场其他工作室的深深共鸣,他们在会后纷纷向我们表示祝贺并主动要求与我们建立友好联系。论坛结束,我们已经与全国多家优秀工作室建立了联系。
会后,我们希望徐老师能够进一步的指导工作室工作,邀请他来到工作室的大本营——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
2016年11月8日早上8点30分,距离昨天论坛结束不到15个小时,徐老师早早地来到了会议室,工作室成员昨天也在徐老师带领下召开的汽车会议中再次思考了本次学习所得与自身过去经验的结合点。
上午9点,会议正式开始。
会议中,我们研究学生写的“我们最好的班主任是怎样的?”和“我想和班主任说句心里话”的问卷调查表,我们交流本次论坛收获,我们共同交流“你认为工作室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和“你最反对工作室的哪种风气”。
这次会议以及延续性的活动,80岁高龄的徐老师的言传身教,我们更真切理解了何为教育情怀,何为“带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去”。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工作室成员对班主任专业化的认识更深;对徐老师强调的只有把外出学习的“火种”带回家点燃家里的“柴垛”,外出学习才能落到实处,才具有传承意义的理解更充分;对工作室未来发展的蓝图更加明朗;通过团队合作,思想碰撞,成员不仅自身提高,还增进了了解,并深刻体会到 “拼搏互助、开放创新”的团队精神;通过这样的全国性平台,工作室的视野更开阔,胸襟更博大,让我们获得的帮助更多,让同行的力量更强大。
我们的这一系列活动通过网站、微信、宣传册迅速地在德阳市教育局和各个成员学校引起反响并获得好评。德阳市教育局决定在2016年12月30日在我所在的学校——德阳五中召开“2016德阳名师盛典”!
在这段经历中,工作室成功地以系列活动凝聚起工作室成员的心,用全国性会议的平台和机会让成员加速成长,又通过系列报道完成对全市班主任队伍的辐射、引领工作。
在工作室两年的发展中,由于有了一个又一个展示平台、由于有了一位又一位名家引领、由于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砥砺笃行,工作室已经如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培养名师的道路上开始展现出自己的美丽风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