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彰有应邀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开设专题讲座

作者: 李彰有 发布时间: 2024-04-07 阅读:( 721 )  

李彰有应邀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开设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4/3/1 17:28:37 作者:潘勇 阅读数:69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在美好的早春时节,在四年一遇的2024年2月29日,在开学的繁忙之中,工作室成员们抽出时间,相聚在美丽的将军山小学,如期参加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第十七次研修活动。

本次研修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德育名师李彰有老师莅临现场,为我们传经送宝。李彰有老师,是正高级教师(三级),南京市德育带头人,江宁区李彰有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获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之星""优秀会员"、中国"好教师"、"大国良师"优秀奖、2023全国年度影响力教师、全国优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教育年度优秀班主任、南京市"斯霞奖"、南京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南京市教育先进个人、市教坛十杰、市优秀教师、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曾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市区级荣誉。

本次研修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读书交流分享、专题讲座与活动总结。工作室成员重点学习了李彰有老师从一个普通的中师生成长为正高(三级)全国名师的专业成长经历。旨在通过专家引领助推全员导师制视域下"五育"并举、"三全"育人项目的进一步实施,达至实践经验与学术理论的结合。

在读书分享环节,将军山小学的徐文健老师率先分享了方海东老师的《带班有方》一书。这是本思维含量高,操作性强的“带班秘籍”。不同于以往以案例为主的抒情类教育书籍,它更侧重于思维的解读,以宏观的角度先给我们讲述了班主任应该有的基本思维模式,又给我们具体的方法指导。

第二位读书分享的是将军山小学的杨华栋老师。他结合《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一书向我们详细讲解了“立德树人”“永葆童心”的重要性;号召我们做“四有好教师”;带我们学习了“叶圣陶”“陶行知”“梁启超”等教育前辈的教育思想。总结起来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伟大的教育家他们都是从自己灵魂深处去体察教育,去躬行教育。杨老师的分享还引发了大家对“教育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思考,可谓是发人深省。

秣陵中心小学的沈月老师分享了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师》。从她的分享中我们能清晰地感知到: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然会用真心靠近童心;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一定会用反思赢得成长。不断地完善和超越自己,就能朝“最好的老师”逐步靠近。沈老师善于思考与总结,她把厚厚的书读薄,梳理出好老师的标准:要有童心去亲近儿童,有爱心地去理解儿童,有恒心地去提高自身,有耐心地去成为“最好”的自己。

读书交流分享能促进教师成长,通过分享,工作室成员们在思维碰撞间点燃智慧的火花,在展示交流中引发更多的思考。李彰有老师的专题讲座《教师专业成长要抓好六个点》,更为我们专业化成长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提供了切实高效的方法。

李老师风趣幽默地向工作室的成员们讲述了自己成长之路的“酸甜苦辣”,平易近人地分享了自己从教以来的“奇闻趣事”,深入浅出地提炼出教师专业成长要立足的“六个点”:拥有教育情怀是支撑点、搞好课堂教学是中心点、投身教育管理是延伸点、撰写教育论文是着力点、潜心课题研究是制高点、抓住来临机遇是弹射点。这六个点李老师说得云淡风轻,但若想精益求精,却是一件极不简单的事。这就需要我们向李老师一样深耕细作,反思审视,倾尽一生去守其心,精其业,笃其行。

李老师把自己精心绘制的“教师蜕变分化图”倾囊相授,殷切地期盼大家能利用好碎片时间,重视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不断自我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打造自己的“品牌”;恳切地提倡大家要有爱生情怀、敬业情怀、家国情怀;真切地希望大家在育人时,让学生心有大我,胸怀天下,拥有“大格局”。教书是教师的职责,育人是教书的根本。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身立教,默默耕耘,择一事终一生,我们更要博学笃志,磨砺专业,完善自我。

最后,潘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他高度肯定了李老师的专业讲座和三位老师的精彩分享;鼓励工作室成员自主申报公开课、讲座和读书分享;建议大家结合自身实际撰写本次讲座的心得;期盼大家能不断打磨进步,提炼自身优势,争取走向更大的舞台!

潘校长的点评真可谓字字珠玑、掷地有声。这次李老师的分享也和我们工作室之前线上学习的《探所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成长精髓》讲座的理念不谋而合。愿我们能守住初心,在提高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相信在名师的指导下、德育活动的熏陶下,我们每个人都会继续为做一个有价值的专业工作者,而上下求索。

撰稿:张懿  校对:杨华栋  审核:潘勇


附:潘勇名师工作室有十多位成员写的感悟

似米苔花,亦有芳华——听李彰有老师讲座《教师专业成长要抓好六个点》有感

发布时间:2024/3/11 10:53:12 作者:潘勇 阅读数:13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 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张懿

“不能要求每个老师都卓越,但每个老师都要成长。”这是在听完李彰有老师的专题讲座《教师专业成长要抓好六个点》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句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必然要在反思中寻成长,在探索中求进步。虽然我们很难成为像李老师一样的名师,但也能以前辈之风鞭策自我,见贤思齐,笃志前行。遇“名师”,如遇“明师”,李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们的专业化成长之路,变得更加明晰而明亮。

2024年2月29日下午,李老师风趣幽默地向工作室的成员们讲述了自己成长之路的“酸甜苦辣”,平易近人地分享了自己从教以来的“奇闻趣事”,深入浅出地提炼出教师专业成长要立足的“六个点”:拥有教育情怀是支撑点、搞好课堂教学是中心点、投身教育管理是延伸点、撰写教育论文是着力点、潜心课题研究是制高点、抓住来临机遇是弹射点。这六个点李老师说得云淡风轻,但若想精益求精,却是一件极不简单的事。这就需要我们向李老师一样深耕细作,反思审视,倾尽一生去守其心,精其业,笃其行。

一、教育情怀寻幸福

李老师在谈到“拥有教育情怀是支撑点”时提到:我们要坚信自己的工作很伟大,很有价值,很有意义,要对教育工作情有独钟。我们每个老师对教育都要有情怀,有爱生情怀、有敬业情怀、有家国情怀。

在我认为,爱生情怀在于永葆童心。走近学生,读懂学生,春风化雨,以德育人。面对这些孩子们,不妨多一点耐心,那些你用几十年才学会的道理,别着急让他们几十天读懂;面对这些孩子们,不妨多一点信心,相信他们的能量可以改变一切,适当引导,适时放手;面对这些孩子们,不妨多一点爱心,以爱育人,收获桃李春风。不把学生的“烦”与“恼”当成烦恼的事,善于帮助学生将之转化为教育的“增长点”,注重引领学生实现精神世界的成长与完整人格的塑造,让每一个学生在“拔节孕穗期”茁壮成长。

敬业情怀在于坚守初心。李老师在说到“敬业情怀”的时候举了一个“弗洛伊德”的幽默例子:直到晚年,有一个记者问他:“老师,你能不能够总结一下这50年研究心理学的经验?能不能一句话告诉我对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弗洛伊德只答两句话:“去爱!去工作!”教书是教师的职责,育人是教书的根本。作为德育工作者,我想我们需要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身立教,默默耕耘,择一事,终一生。

家国情怀在于赤子丹心。我们要教会孩子“心有大我,胸怀天下”的大格局。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炎黄子孙无上光荣的选择。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从“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到“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的秋瑾;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到“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陈毅,舍生取义,为国尽忠,是华夏儿女面对危难时凛然无悔的不二选择,也是镌刻在我们血脉之中的文化基因。“男儿须展平生志,为国输忠合天地”,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有这份自觉,以忠诚向党,以无私为民,以信义立己,将民族大义、家国情怀代代传承。

二、自我完善求发展

除了教育情怀外,李老师还特别强调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自我完善。如何把“一斤麦子”由平凡变得高级?李老师举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一斤麦子→面粉→馒头→面条→饼干→名酒的加工过程就是答案。那么,对于我们而言,不断地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用,更有价值,就能让自己变得更幸福,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他人的需要从而体会到更高阶的幸福感。

就像在讲座伊始,李老师抛出的问题:衡量教师专业成长的尺度是什么?在李老师看来,它并不在于有多少荣誉或称号;也不在于职称的高低、收入的多少、教龄的长短。衡量教师专业成长的尺度最重要的是在于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永远离不开的是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李老师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革新,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特殊性在于这是一个“以情感濡染情感,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作为学生成长的镜子,教师要成为“大先生”,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教育行业可以称为“滚雪球行业”。这类行业它依赖于经验值的增长,年龄的增加。如果我们能自我完善,就让自己在滚雪球中不断壮大。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指引下,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聚焦人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育人工作的核心要义,而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成长无疑会为育人工作蓄势赋能。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找准目标,向上发展,向下扎根;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哪怕是碎片化的时间,注重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多去阅读与写作;我们应该开阔自己的眼界,向教育前辈们多去取经与学习;我们应该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去体验与总结,试错与成长。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像母亲那样关爱学生;要像农民那样守望学生,要像雕塑师那样塑造学生。我们需要坚守住教育的初心,用灵活的教育方法,去应对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重复的事情用心做;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专下心来阅读、沉下心来思考,就能感受到我们职业的幸福。

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尽心于人,要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努力让学生成长为有本领、有担当、有理想的时代新人。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要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尽全力培养人;要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启迪学生智慧;要以“红烛”的姿态,以“春蚕”的韧劲,锻造教育的品质。做不断攀登、不懈求索的学习者、探索者、引领者。

先行者之风虽不能至,心亦向之。李彰有老师的讲座令我们反思、让我们追寻。李彰有老师是我们学习路上的“高人”,亦是“贵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做出了伟大的事业。平凡中的伟大,令我们震撼,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肩上的责任不轻,面前的挑战更为艰巨。唯有常忆初心、见贤思齐、笃志前行。即使身如苔花,亦可绽放芳华;即使身处小小井隅,亦要逐光而行,即使发出的光芒微弱,亦可成为学生心中的皎皎星河。

听李彰有老师的讲座《教师专业成长要抓好六个点》有感

发布时间:2024/3/8 9:30:46 作者:潘勇 阅读数:84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 南京市诚信小学   钱园园

 

聆听了李彰有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教师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然要有切入点、立足点。李老师通过讲座告诉我们“拥有教育情怀是支撑点”、“搞好课堂教学是中心点”、“投身教育管理是延伸点”、“撰写教育论文是着力点”、“潜心课题研究是制高点”、“抓住来临机遇是弹射点”。每个点李老师都会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指导我们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让我对教师专业成长更清晰,更向往。

一、教师专业成长意义重大

李老师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更有价值,更有幸福感。时代也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去顺应时代的变化,而不能故步自封,裹足不前。我很荣幸能加入潘勇名师工作室,有潘司令的带领,和工作室小伙伴一起走教师专业成长之路。这里有思维的碰撞,有学习的楷模,有互助的伙伴,也有成长的平台。我们构成学习的共同体,大家彼此分享读书心得、带班经验;观摩优质课,学习课堂教学;学习名家讲座,吸纳教育教学理论,融入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样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更有价值,踏实地走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上。

二、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要转变自己的心态

李老师认为衡量教师专业成长的尺度是教师素养的提升,落脚点在于学生的发展。荣誉也好,职称也罢,是成长路上的尺度之一,但一定不是最重要的那个。李老师在专业的道路上一直踏实地前进着,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和和“四个引路人”的要求,践行教育家精神。这是最值得我佩服的地方。这是一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人生态度。李老师对教师专业发展开展研究,是因其有“50岁以后顾好大家”的广博胸怀和远大目标,于是,我们才能聆听到李老师的这场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我要学习李老师这样高风亮节的情操,用于专业成长中,摆正自己的心态,努力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三、抓住专业成长路上的机遇

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李老师讲到机遇来临有关键时段、关键人物、关键地方和关键事件等。其中讲到关键时段时,他提到自己带的青海班,在青海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引起了极大轰动,李老师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接见和表扬。我们只看到了这个结果,但我相信李老师一定付出了很多。于是我在网上看到李老师在《中国教育报好老师》上面发表的文章《名师解密教师成长:要创出自己的教学品牌》,其中第二板块“由潜心问道到培根铸魂”专门讲述自己带青海班的经历,里面是这么写的:我以校为家,每天早上6点左右到校,陪孩子们早读打扫卫生,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生活困难、调适心理,纠正学生不良习惯,节假日常常到校陪伴、守望学生。短短的一段文字,道出了李老师为了学生呕心沥血。陶行知先生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真的需要在专业上好好成长,当机遇来临时才能抓得住。

认准目标,不断前行——听李彰有老师的讲座《教师专业成长要抓好六个点》有感

发布时间:2024/3/11 10:41:41 作者:潘勇 阅读数:8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秣陵小学 沈月

 

参加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活动,有幸聆听了李彰有老师的讲座《教师专业成长要抓好六个点》,受益匪浅。

李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从普通老师成为卓越老师的路径,

从定位发展目标、明晰成长路径、走出职业倦怠等方面,深入浅出为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让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有了新的认识。

一、抓好三个节点

李老师提到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要拥有正确的教师专业成长观,要认准起步点,选准着力点,定准抵达点,给我很大的启发。我认识到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把握发展的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积淀方法,在活动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定位。缺乏成长意识,缺乏紧迫感、使命感,被动发展,就会动力不足。作为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的一员,要理清自己的发展路径,设定目标,勤于阅读,善于反思。

二、搞好课堂要从模仿开始

教师一定选择适切的路径,我们要上公开课,公开课是立足点,搞好课堂从模仿开始,把深耕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认清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定位成长目标。

公开课会使教师快速成长,我们可以把平常的家常课当做公开课,,认真对待,好好研究,模仿名师上课,思考,反思,上着,上着,就能上出自己的特色,不要怕上。

三、搞好课堂从研究开始

撰写论文是一个老师成长的重要点。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要积极撰写论文,主动学习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

回顾自己的论文经历,每次都绞尽脑汁,但是结果却不满意,关键在于日常积累太少,读的太少,没有真正的研究。

回顾自己的专业成长,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很长时间陷入迷茫,

不知道往什么方向努力,怎么努力。听了李老师的讲座,有了努力的方向,接下来讲将积极撰写论文,深耕课堂。正如稻盛和夫曾说:成功没有捷径,唯有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本次讲座中,从李老师的分享中汲取了力量,明确了自我发展路径,接下来将在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扬长避短,坚持写作,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独行快,众行远。接下来我将设定努力目标,向身边的人,向工作室的成员学习,以张老师、潘校和工作室各位成员为榜样,认准目标,不断前行!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听李彰有老师讲座有感

发布时间:2024/3/11 10:34:24 作者:潘勇 阅读数:10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南京市清水亭学校 许莎莎

 

今天下午工作室活动,有幸听了李彰有老师的讲座《教师专业成长要抓好六个点》。在讲座中李老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分享他数十年以来的关于教师成长研究的成果,以专业的数据分析,谨慎的治学态度,向我们展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和路径,令我深受启发。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一些问题一直反复出现,困扰着我,比如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论文案例不知道写什么,每天想看点书,但是又不知道看什么……我深知这些都是我专业发展的困境,但是我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直到看到李老师列出了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一一对照后,才发现自己的主要问题在于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缺乏长期的研究,以上我所遇到的这些困扰,其实根源都在于此。我开始顺着这个思路去梳理自己面临的困境: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就是应该去深入研究的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那就该针对性地去阅读,积极寻找解决的策略,如果有所得,那既能解决实践困境,也可以撰写成论文和案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环。

李老师提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助力,教科研就是其中之一。作为青年教师,教科研工作不仅是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更应该是我们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专业发展中自己存在的问题,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研究它,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这个寒假里,我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完成一份习作教学设计,二是围绕一定的主题构思微课。做这两项工作的过程都令我十分焦虑。

首先是习作教学设计,我选择的是六年级下册的《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其实这篇习作我之前研究过,自己教学过三次,也听过其他老师上过好几次,我从学生的习作中也发现了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方面难在内容,学生很难展开科学的想象,另一方面难在表达,学生不知道如何把故事写得奇特又令人信服。我就针对这两个难点进行设计,但在例文的选择上却犯了难。其实例文是我的老大难问题了,一开始我是不知道设计什么习作支架,后来从其他老师的课例里寻找到了习作支架,却又总找不到合适的例文。想自己根据习作支架写篇下水文,又发现自己写不出来。于是我反问自己:我按照这个习作支架写不出来,那学生就能写的出来吗?对我自己来说难,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只能是难上加难。根据这个支架找不到合适的例文,有没有可能是我把顺序搞反了,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有优秀的例文,才能从这优秀的例文中去共生支架?这一次也让我意识到,我之所以会先寻找习作支架再按图索骥去找例文,正是因为自己现在欠缺例文意识,我在平时的阅读中发现不了适合学生习作的例文,并且构建习作支架的能力亟待提高。这就是我当前教学中面临的困境,更是专业成长的突破口!正如爱因斯坦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有我们要正视并诊视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项工作是围绕一定的主题构思微课。正好去年我研究过“查找和运用资料”,于是我就想围绕这个主题来构建微课,谁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去实施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是如此浅显,甚至连为什么要查找资料都说不清楚。回顾这几年自己所撰写的论文案例,做的课题,我这才意识到自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教科研工作总是浅尝辄止,没有对于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认识都很浅显。这也令我深切认识到要对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长期的深入的研究。

听了李老师的讲座,我不禁提醒自己,在羡慕其他老师专业成长,仰望名师成就的时候,更应该脚踏实地,专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切切实实去研究自己遇到的困难,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在教育中成为更好的自己——听李彰有老师《专业成长要立足“六个点”》有感

发布时间:2024/3/12 16:01:08 作者:潘勇 阅读数:25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 李悦

 

2月29日下午,在这四年难得一遇的日子里,有幸在工作室聆听了来自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李彰有老师带来的讲座《专业成长要立足“六个点”》。在李老师风趣幽默的讲座中告诉了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你要成长,要成为更好的自己,你得拥有这六点:拥有教育情怀是支撑点、搞好课堂教学是中心点、投身教育管理是延伸点、撰写教育论文是着力点、潜心课题研究是制高点、抓住来临机遇是弹射点。李老师每一点似乎都讲得云淡风轻,但细细想来做好每一点都是极其不容易的。

一、紧抓课堂教学

李老师说:“成人学习的目的不是获取更多的信息量,而是学习更好的思维模型,学会把握方向。”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我们缺少的不是机会和运气,亦不缺少汗水与努力。特别缺少的,应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模型。对我们个人来说首先清楚目的,问我要“成为什么”,透视事物的本质及原因,再想行动路线,通过“如何做”构建事情解决的逻辑体系,找到实现的渠道,最后集体落地执行,清楚“具体做什么”构建纷繁复杂的业务枝蔓体系。在李老师的专业成长的“六个点”中也说到了搞好课堂教学是中心点。对于我而言,自己最该做的事情就是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给学生们上好每一节课,这是我最本职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我自己也切身体会到我自己的一言一行,上课的状态是会影响到学生们的状态的。当我有了充分的备课之后,我走上台给学生们上课时是自信的,我这种积极的态度也会传染给学生,进而他们给我的反馈也是积极的。精心备课,用心讲解,努力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二、拥有教育情怀

工作十年来,自己越发觉得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一位好教师,应当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成长的关怀,以及对知识追求的执着。这种情怀,是教师们内心深处的火焰,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学生的心房。教师的情怀,首先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教师们的关爱,就如同阳光和雨露,温暖着学生的心灵,激励着他们追求进步。在我的班级就有这样一位孩子。父母离异,孩子跟着妈妈生活。而母亲是做房地产销售的,每天工作的时间都不固定,晚上八九点回家是常有的事,孩子连晚饭都吃不上更别谈学习上能有多高的要求了。在了解孩子的情况之后,我每次帮孩子辅导作业时,先不是指责他为什么作业又没有完成,而是聊一聊昨天晚饭怎么解决的,晚上妈妈几点回来的啊?就这样聊聊家常,我和孩子也走得更近了。每次给他辅导作业,他的畏难情绪少了许多,学习的态度端正了很多。我知道他缺少的是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鼓励。在学习上只要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比如今天的听写又比昨天多对了两个,补充习题的订正全对了等等,我都大力的表扬,慢慢的他对学习也有了一些信心,至少不是摆烂和躺平的状态了。就像李老师说的拥有教育情怀是支撑点,作为一名老师,我要努力用自己的一点点光亮去温暖更多的学生。

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我还要潜心课题研究,多去阅读,多去写作,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听李彰有老师讲座《教师专业成长要抓好六个点》有感

发布时间:2024/3/15 9:05:13 作者:潘勇 阅读数:1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南京市上秦淮小学 纪晴雯

 

2024年2月29日,虽然下着濛濛细雨,但阻挡不了工作室老师们学习的热情。 我们有幸聆听了李彰有老师带来的《教师专业成长要抓好六个点》这样高屋建瓴又针砭时弊的讲座。

百度了一下李彰有老师,发现李老师有很多耀眼的头衔。他曾获中国“好教师”,江苏教育年度优秀班主任,南京市德育带头人等。聆听着李老师的讲座,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满腔热爱。在讲座中,李老师提到教师专业成长要立足“六个点”,即拥有教育情怀是支撑点,搞好课堂教学是中心点,投身教育管理是延伸点,撰写教育论文是着力点,潜心课题研究是制高点,抓住来临机遇是弹射点。而我也深受感触,现反思如下:

一、拥有教育情怀,不给自己设限

作为教师工作,今年工作是第10个年头,应该算是一个有一些经验的教师,每天自问工作也是比较认真负责,但总感觉自己少了一些什么,听了李老师的讲座,我好像找到了答案……每天都很忙碌但是却有些茫然,觉得自己已经到了自我发展的天花板。但是李老师却勉励我们:“不能要求每个老师都卓越,但每个老师都要成长。”也许大部分老师都无法成为名师,尤其是中年教师,仿佛一眼就能看到后面的日子,没有任何波澜一般平静淡然。但李老师确实那样潜心教研,不断发展自己,不给自己设限,这样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才会有别样的滋味和感受。在平凡中寻找那些不平凡,用发现的眼睛寻找身边美丽的小感动。

二、不要仰望别人,自己也是风景

李老师特别强调,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也许是独特的教学理念,也许是独特的教学方法,也许是独特的班主任带班管理……以前作为年轻教师时,经常听一些教育教学专家的课,常常听后感受很多,会把里面感觉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但却发现自己并没有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就像写论文一样,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么多年虽然论文也获得了一些奖项,但却发现自己好像对任何教育领域都没有研究深和透,每样都了解一些但却没有深度学习体会。后期自己还是要找准教育方面的点进行研究,把研究点做深而不是把点做宽。

三、加强业务水平,活到老学到老

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解放,难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创造,难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转型,难有学生的转变。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和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教育质量。只有发展每一个教师,才能成就每一个孩子。”我也在反思自己,有多久时间没有深入阅读了,有多久时间没有学习新的技能了呢。课堂教学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拿这次微课比赛来说,由于我一直对信息化的东西不是太感兴趣,就找了各种原因没有参加这次微课比赛。现在反思下来,真得是不应该。面临信息化时代,我们总是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要终身学习,但是反观自己却没有做到,所以后面希望自己能够迎难而上,勇于挑战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我希望自己可以努力向下扎根,长成一棵树;积极向上生长,开出向阳的花,每天进步一点点,为做最好的自己努力。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发布时间:2024/3/14 17:31:29 作者:潘勇 阅读数:15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南京市上秦淮小学 张立华

 

2月29日下午,有幸聆听了李彰有老师的讲座《专业成长要立足“六个点”》,李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讲座向我们传递了教育的情怀和人生的信念,在李老师娓娓道来的分享中我陷入了沉思。

一、用情怀支撑,用智慧教育

    李老师提到“拥有教育情怀是支撑点”,教育要在教师心中生根发芽,就需要保持一份教育的初心和信念。工作几年之后,回顾自己走过的路,遇到的学生,会发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本心和初心,让自己的道路更加的明晰。第一年工作的时候是在一所村小,我遇到了自己的第一批学生,那时候刚刚毕业,对孩子们付出了很多的真心,也收获了他们的成长和信任。但是那时候凭着一腔热血也走过了很多的弯路,在学生的教育上会出现一种“如果现在的我来处理当时的事情,我一定不是那样处理的”想法,我希望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尽量减少这样的情况,所以后来我尝试写教育日志。遇到的学生各种各样,特别是现在遇到很多特殊的孩子,我希望自己能拥有更多的教育智慧。在李老师的讲座中,我听到了很多智慧的分享,也进一步反思了自己的很多教育行为。

二、用心成长,不断求索

李老师说要珍惜在生命中出现的“贵人”,我特别有感触,在这之前我一直是没有个人规划和成长的方向的,好像每天上班下班变成了程序公式,没有太大的意义,很少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也荒废了很多的时间,在专业上也没有很大的成长。但是有一天遇到一群人,大家在努力地按照自己的规划成长,也会点出自己的问题,那时候的我如梦初醒,也经历了很久的迷茫时期,但是在帮助下自己有了思考和成长,也规划了自己的成长路径。李老师说所有追求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疲于发展自己的老师是很难分出精力去顾及到学生的,但是通过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我发现优秀的人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他的目光也在学生身上,自身的成长、阅历和视野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着想,用自己努力成长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学生心中播种希望,默默耕耘。

三、自我完善,寻找着力点

教师要寻找自己的心灵港湾,要能有一方内心的平静,寻求能让自己宁静的力量,让自己有应对自己人生风雨的能力,也教给孩子能力。我觉得给孩子成长的能力远比要教给他知识重要,所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希望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成长和发展,寻求一个着力点。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个教师的发展是离不开对自我的要求的,而教师成长有很多的途径,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当老师是不能离开阅读的,特别是一名语文老师,但是自己在工作之后很少有时间去读书,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寻找着力点,过诗意般的教育生活。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李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反思,让我们成长,希望自己能秉持教育初心,不断成长。

一路耕耘,一路收获

发布时间:2024/3/15 9:06:20 作者:潘勇 阅读数:7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王云云

 

仰望天空,俯瞰大地,李彰有老师早把自己交给了天空和大地,现在可以欣赏自己这棵参天大树!

   由李彰有老师开展的《从优秀走向卓越》专业讲座,让我受益良多。李老师指出教师专业成长要踩好“六个点”——拥有教育情怀是支撑点;搞好课堂教学是中心点;投身教育管理是延伸点,撰写教育论文是着力点,全新课题研究是制高点,抓住来临机遇是弹射点。班主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同时要像母亲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学生,要像农民那样守望学生,要像雕塑师那样塑造学生。

   李老师首先从“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说起,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然后,李老师从“为什么要谈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问题”“选准专业发展的着力点”三个方面同老师们做了交流。讲座中,李老师分享了“如何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几点体会,还特别强调了“班主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并在讲座结束前勉励大家“不要仰望别人, 自己也是风景”。这是一名卓越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的梳理和总结,更是一位优秀教师四十年来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与会老师们意犹未尽。

“一个人永远成不了他没有见过的人。”与会老师都被李老师渊博的知识、儒雅的气质、学者的风度和执着的信念所深深感染,埋下了一颗颗“成名师、培英才、铸名校”的种子。

今天听了专家讲座,让我对卓越教师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可能没想到那么多,总觉得卓越离自己很远,不敢去想,今天让我产生了努力,进一步提升,追求卓越的冲动。卓越教师的九有:

有情怀。热爱教育工作,爱学生等,对教育的痴迷如同信徒信仰宗教。

有目标。有自己的职业追求,有专业发展目标。

有研究。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课题等形式去解决。

有毅力。成长是一辈子的事,终生不弃,遇到挫折百折不挠。

有路径。遵循教师专业成长规律。抓住成长的关键点。抓住机遇。

有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带班主张、教育理念等,有自己的商标。

有格局。不是只为荣誉职称做教师,搞研究,不忿于不公,不以评上什么为唯一终极目标。

有成果。有教育教学教科研成果(论文发表、课例获奖等。)

有引领。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

不仅自己坚持专业发展,还带领团队培养新人。爱尔维修说:每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不同时代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有宽广的视野审时度势,观清大势。知道自己所处的是什么样时代、怎样的发展环境,自己的发展是否和党和国家的需要(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等)相一致。新时代,社会以及学校的需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因。领衔人要顺应时代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人才。

名师何为呢?首先当然是对专业的追求,它不是终点,更像是一个高起点,在追求专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正如歌中所唱:我们走着走着,花就开了。其二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大视野、大格局能让我们有更广大的包容去带领团队,促进工作室团队的成长,培养更多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而到更多的名师;其三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亦会保持着一颗初心—对职业、对事业、对教育的初心,因为保有初心才会更加热爱。

希望我们能够一边脚踏实地,一边仰望星空,脚步铿锵坚定,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一路攀登一路高歌,一路耕耘一路收获!

行而不辍 追光不止——听李彰有老师《教师专业成长要抓好六个点》有感

发布时间:2024/3/15 9:12:37 作者:潘勇 阅读数:7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南京市上秦淮小学 张珊珊

 

“他的辛勤耕耘,收获了一朵朵美丽的格桑花。学子们在四方,依然感恩他的辛勤付出,亦师亦友的李彰有老师,是他们人生启航的恩师。只有他的潜心培育才有一朵朵美丽格桑花的盛开。”

很荣幸,本学期潘勇名师工作室第一次活动为我们请来了李彰有老师。李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教师专业成长要踩准“六个点”》的专家讲座。李老师首先分析了当前教师工作中的常见现象,并据此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教师专业成长观。随后,李老师揭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本质、关键问题,介绍了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逻辑体系,提出教师专业发展遵循“四化”。最后,李老师点明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六大着力点。讲座中,李老师还通过与本校教师的交流更进一步阐释相关的内容,让在座的老师们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李老师的整个讲座中最引起我思考的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最该追求的是什么?是职称的提高,是名望在外,是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还是发展学生?李老师用他多年的职业感悟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而言,发展学生才是最有成就感的。他就像一束光,突然点醒了迷茫的自己。

想想自己,曾经也可能受“成功”奴役,让“成功”左右,被“成功”遣使,很多东西便识不透,想不开,看不淡,放不下,不明进退,不懂取舍,不谙得失,让浮云遮望眼,渐渐忘记作为一名教育者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发展学生。
    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是同步发展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成长,自己也就成长起来。看到学生在自己的教育下健康成长,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正如于漪所说的:“教师的生命是在学生身上延续的,教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实现的。”学习应当要成为我们教师成长的必修课。教师要天天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别的教师学习,更要向学生学习。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学习,把教学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有真正的收获,真正的幸福!

若你决定灿烂

发布时间:2024/3/15 9:16:48 作者:潘勇 阅读数:6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南京晓庄师范滨河实验学校 徐子杰

 

学习李彰有老师的《名师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立足“六个点”》,我受益匪浅。李彰有老师将“拥有教育情怀、搞好课堂教学、投身教育管理、撰写教育论文、潜心课题研究和抓住来临机遇”六个点比喻成支撑点、中心点、延伸点、着力点、制高点和弹射点”,给每位名师工作室成员以明晰的专业发展目标。

三十岁立三样。立身,我有自己的人生原则,但内心不够坚定,总是摇摆。立业,我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前途和方向。立家,我没有立下职业愿景,浑浑噩噩,教书到底。

四十岁两不惑。对外,知道了自己的社会定位,多了冷静、责任和理智;对内,知道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有理想、有希望、有作为(多多少少有些契合)。

希望自己在五十岁时,能有人生的高度、人生的定位和剩余的责任(虽有压力,但坦然,不懈怠)。

走到四十几岁的年龄,大有“人间忽晚,山河已秋”的萧瑟和感伤,看看老一辈教育家的精神状态,瞅瞅身边年近五十岁的或已经五十几岁的前辈们,坚持“立德树人”,引领师生开拓进取,努力做人民满意教育;与时俱进、勇于担当、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承担着小学阶段压力最大的六年级教学;辛苦在一线,做着班主任管理工作;全面主持工作室的工作,还穿插着来自省级、地级和市级的学习和讲座;每天起早贪黑、检查督促、亲力亲为……自己又在内心取笑比她们年轻的自己。

“教育不仅要改变和发展学生,也要改变和发展教师。教师不发展,教育就不能发展,学生就不能发展。你怎么样,学生就怎么样,你是什么,学生便是什么;你卓越,你的学生也会走上优秀之路。”我特别认同这句话,可以说感同身受,对自己孩子的榜样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所以我选择“活到老,学到老”。把学生成长视为个人成长的主引擎,把深耕课堂视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把学习提升视为修炼内功的主路径,把反思写作视为思想表达的主渠道。做着做着,渐行渐远的教育情怀又以不同的形式回来了;学着学着,教育智慧又起飞了,职业倦怠感也遁形无踪了。

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内因也有外因。教师成长发展中必要的外部条件、环境因素是制约成长的重要因素,但仅靠外部的激励机制产生的动力是走不远、提不高的。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对成长的渴求、自身不懈的努力则是决定因素。正如撒贝宁说:若你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

年龄不是借口;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家里的孩子不是理由;名誉

不是最终的目标;唯有那颗终身学习的心,鼓舞着自己——埋头工作的同时,莫忘仰望星辰。

学专业成长“三部曲” 努力汲取精神力量——《专业成长要立足“六个点”》学习感悟

发布时间:2024/3/15 9:21:04 作者:潘勇 阅读数:20

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  冯萍

 

2024年2月29日,江宁区潘勇德育名师工作室第十七次研修活动如期举行。

李彰有老师以通俗、精准、趣味、平实、触动人心的语言将其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呈现在自己的讲座中。让我们在感动之余,深深领悟到:超越是一种奋进的力量,能让理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超越是一种执著的追求,能让岁月充满了燃烧的激情。

重温讲座,回顾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追随智者的脚步不断前行。

“吹”起幸福之源“冲锋号”

奏响觉醒“进行曲”

日本京瓷与DDI(现KDDI)创始人稻盛和夫曾说过:“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几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从这里开始。”李彰有老师风趣幽默地向工作室的成员们讲述了他从一个普通的中师生成长为正高(三级)全国名师的专业成长经历。这让我情不自禁的想到:

   多年以后,曾经相同起点的人,人生迥异的根本在哪里?

有人用水说人生,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人生也有这三种状态。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人生的状态是由心灵的温度决定。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在0℃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也只有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汪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变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起来,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样大。

   李彰有老师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享受着教育的馈赠与幸福。而作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首先应认清自己、认同职业,从李老师的讲座中汲取精神的力量。

“激”发立足当下“聚合力”

奏响蜕变“协奏曲”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对于教师来说,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十分复杂的世界。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所以必须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外在表现探知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如何让自身拥有更多拨动“心弦之琴”的能力与技艺呢?

多读书吧。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电,多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天天读书,终生以书为友,既可以保持教学的“源头活水”,保持职业永不倦怠的活力,又可以保持心灵的润泽,灵魂的高洁。

多反思吧。“君子三省吾身”、“学然后知不足”。要经常在网上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与自己的教学作比较,找不足。坚持写教学反思教育教学随笔、教学日记,及时记录自己的成长。

多静心吧。佛经里说:“佛能空一切向,成万法智,而不能灭定业。”佛不能灭的定业,谁能灭呢?只能靠自己了。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那么,还有什么能迷惑我们呢?

多教学相长吧。认真备课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取长补短;勇于开放课堂和自己的思想,并时刻学会照镜子;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改革教学评价方式;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用智慧唤醒每个孩子内心沉睡的巨人,与孩子共同历经成长的过程,感受教育的幸福真谛!

多写作多输出吧。阅读是知识的输入,写作就是输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写教师日记、读书笔记、随笔等。凡是能够引起你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可以把它记入记事簿里。同时每一个教师还应当写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对小学各年级的教师来说,制定一份管用好几年的远景计划是很重要的。” 陈礼林曾把苏霍姆林斯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总结为“苏式魔法四字诀”——听说读写。其中,“写”是“杠杆解”,是首要手段。

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老骥伏枥还志在千里呢,何况自己这么有梦想,有的是韧劲,有的是干劲。生命本身就是神奇的,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无数的奇迹。只要用心去做,一切皆有可能。

“弹”响展望未来“交响乐”

奏响成长“进行曲”

丰子恺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我深信:

当你改变思想时,你就会改变信仰;

当你改变信仰时,你就会改变期望;

当你改变期望时,你就会改变态度;

当你改变态度时,你就会改变行为;

当你改变行为时,你就会改变表现;

当你改变表现时,你就会改变你的一生。

相信是成功的起点,坚持是成功的终点。教书育人是一场漫长求索自我修炼之路,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实践、不断去反思、不断去前行、不断去遇见更好的自己、不断去成就更好的学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①肖甦.走进“活的教育学”.2018.10

②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苏].杜殿坤 编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6.

③吴雅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2020.06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