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促发展,研究助成长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高考综合改革”专项课题科研培训活动

作者: 车杏清 发布时间: 2021-07-26 阅读:( 718 )  

       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为提升教育科研水平,树立和强化课题研究意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课题团队的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广西教育研究院举办了《广西教育研究院关于开展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高考综合改革”专项课题第一期培训》,我们《基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以科学推理能力为例》课题组以及邓楠名教研员工作室全体成员全体成员齐聚云端,参加了本次课题线上培训活动。

64f5f4ff50643.png


      本次线上培训由潘建敏老师主持,分别邀请了北京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文献研究分会副理事长鲁小凡教授做《高考综合改革解读专题讲座》,南宁市十四中学校长石鹏老师做《高考综合改革实践分享》,《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王尚志教授做《新高考课标解读专题——以数学学科为例专题讲座》,广西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曾冬梅教授做《课题实施与管理专题讲座》。

       鲁小凡教授首先展示了“新高考、新课改、新教材、新系统”下的课题研究成果,然后分析了课题的分类及特征,接着围绕高考综合改革的源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广西方案的特点及价值、高考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的关系等方面详略得当地介绍了高考综合改革的源与流;以十个问题导向介绍了以育人功能定位的课程建设之思;用“大情怀、大概念、大思路”来阐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革之变;在以发展为目标的生涯规划之行中指出“认知世界,了解职业;模范人物,建构品质;课程实践,深度体验”等有效措施渗透生涯规划教育。  

       石鹏校长则以南宁十四中为例对新高考背景下的育人思考、学生发展指导探究与实践、学生发展指导的未来构划三个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他提出一所好的学校,首先要帮助学生得到与他能力相符的成绩,同时也要为他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学生是否可持续发展应该成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列举分享了南宁十四中的两个非常有效的举措,一是通过指导学生“生涯规划与学生发展”,重点解决学生适合哪些职业范围的问题,以及如何根据学生适合的职业范围指导选课。二是通过学校的“真人图书馆”,构建专兼职教师专业化培养路径,推进学科综合渗透与全员育人,打造初高中六年一体化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构建家校社成长共同体,整合三位一体化课程资源。

       而王尚志教授则用评价改革——2022年高考引发思考和应对策略来审视新高考;以课标修订思路、背景和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来解读新课标;以深度学习——单元教学为例阐述新教学。王教授在应对高考改革的策略中提出:首先在态度层面不畏惧高考改革,不要盲目崇拜高考题,不是所有的高考题都是好题,并不是所有的答案都是要学习的。接着提出需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则需要思考以下问题:面对新高考中考试命题突出的变化——阅读量增加,如何提升学习能力?短期行为?长远趋势?增加什么?为什么增加阅读量?如何提升阅读能力(学习能力) ?

       最后,曾冬梅教授就课题实施与管理展开了详细的解说。曾教授首先给我们举例阐述了教育研究课题的内涵和分类,然后详细地介绍了完成一个课题研究实施的四步骤:申报立项(填报申请书、立项审批)、批准后实施(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包括课题开题课题实施、成果应用和推广)、课题结题(准备材料申报结题、结题批复)、报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紧接着,就每一项研究实施步骤进展开详细的说明与指导,足以让一个没做过课题的新人也学会了做课题。

       为期一天的培训,我们课题组以及工作室成员均认真学习领会,大家收获满满!活动过后,大家积极交流分享所想所得。

       首先是课题组成员蓝伟东老师就广西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曾冬梅教授对于成果提炼提出了几点建议,对课题成果的总结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精心拟定成果题目,题目要揭示问题,直达主题,题目要精炼,简洁醒目,精准有特色,不能有歧义和语病、不能太长太啰嗦,名称不能通用化、一般化。如广西大学一项课题成果“双轮驱动,齿轮咬合——地方综合性大学‘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很好地体现了人才培养的两个环节的驱动、配合关系。

二是要搭好总结框架,可以根据“问题、过程、内容、效果”四要素,即“针对什么问题,开展了哪些相应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哪些成果,成果是否解决了问题”进行框架的搭建。对于梳理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措施等经验,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出独创型、有特色的举措,理念、体系、平台、模式、机制等方面要作为小标题呈现。如“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程构建与实施”成果中,要解决的问题是围绕高中科学和技术的核心概念和原理,采用双环互动项目教学模式和多样化评价,学生在完成项目中构建知识体系,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开展的研究和实践是构建《项目式学习实验方案》,明确课程目标、功能与组织形式,搭建基于项目学习的课程框架。取得的成果是设计并实施基于学科核心概念和重要原理的30个项目,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项目体系。项目体系是基于自然科学、数学和技术的核心概念,建设了4个方向合计30个项目。

三是挖掘创新点。要从实践做法中挖掘出具有独创性、新颖性,特色鲜明,被同行所公认的理念、模式、方法、策略、措施等要表达方式,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凝练出不可替代性。如“较早创建”“首创”“独特”“引领”等。

四是语言要简练,成果经提炼后应凝缩为一个或若干个理论术语,具有特定内涵,产生典型效果。如“情境教学”、“植入式”教学、“浸入式”研修、生态课堂理念与生态模式、创新意义的教学设计,包括渗透型设计、分离型设计、组合型设计等。

五是借图增强表现力。研究报告中部分内容如策略、措施提倡用图表的形式表达,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部分要图文并茂,不要一味的文字。比如,结构图可让成果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更清晰、特色更凸显、效果更震撼,一目了然。

六是用量化数据说话,用典型案例增色,如课题研究前后的数据对比,体现改革过程和改革数据。

七是提炼成果报告中的理论框架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课题研究要反映教育教学规律,要有理论支撑,形成自身的教学理念和理论并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总结报告应能够充分反映出理论指导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术水平等方面中所发挥的作用,即需要通过研究所得到的理论成果,与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中所取得的实践成果相互联系,突出理论的可行性与实践性。

       课题组成员苏婷老师提到,通过本次培训,首先是了解“高考综合改革”的必要性。如鲁小凡老师所提的“高考综合改革的源头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方面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改革就对偏科及在一些科目特别突出的学生有很好的机会体现,不再局限于全科总成绩作为依赖,更方便选拔专才,也能让学生不因为“瘸腿科目”而被淘汰以至于埋没人群,从而不会导致国家损失这种专业型的人才,而是经此让学生能被注视,以为国家发展提供自己的助力。我对这一点也非常认可,个性的自由发展能深入到促进社会的进步,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当今社会学生群体需求的。

       其次课题研究结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依托课程实现育人目标,课程又是成就师生的重要载体。课程承载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所以研究“高考综合改革”课程实施非常有必要。在理解重要性之下,就必然意识到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我们必须结合地区学生特性,找到能落实到课堂的具体策略,摸索出课堂教法与学法的可实施模型,从而推广,甚至获得进一步提升。毕竟实践出真知,理论应用于实践之时,从具体的时间过程中又会得到补充。时代是在进步的,学生群体也是日新月异逐代更新的,真正的课堂教学必然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这些学情,与社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最后是认识到学科教学承担的重要任务。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也是“育人”,育人,使人得得以发展,如习总书记所言“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 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社会发展的最终体现。”如何育这样的人,使他们具备学科核心素养,也必将是我们教育者毕生的探索追求。

课题组成员全春树老师表示,王老师的讲座给她的启发很大,在应对高考时需要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命制具有教育意义的试题,发挥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与进步等方面设置真实情境。

       炎炎夏日,虽是暑假,课题组成员以及邓楠名教研员工作室全体成员在邓楠老师的带领下,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希望在各位专家的指点下,努力将课题做好。正如曾冬梅教授所言,用心做好研究,做好课题,研究完成后,要精心、反复打磨凝练,提炼出“广西经验”、“广西模式”、"广西方案”,向全国发出"广西声音”。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