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信息化促推教育要素的角色转变

作者: 万家坤 发布时间: 2021-01-19 阅读:( 3060 )  

(该文章发表在《软件导刊》2019年第9期理论探究栏目)

作者简介:万家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随州市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摘要】

论证了智慧课堂在课程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师生角色与教学模式的转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设计者与参与者,教师的部分工作由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所代替,课堂不再受时间地点限制,教材也不再是课程的全部,学生的个性学习成为现实。同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与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将导致新媒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学校的职能、教师的工作方式与授课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个性学习;融合;创新

 

狭义的教育一般指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教育的要素主要有学校、课程、教师与学生,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这些要素的内涵与外延、功能与地位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一、智慧课堂助推师生角色转变

智慧课堂在一体机电子白板班班通、无线AP等硬件基础上,配置智慧课堂教师终端、学生终端、微云服务平台等软件系统。智慧课堂在教师移动授课的基础上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个性学习、教师针对性教学,从而达到学习资源汇聚,动态评价分析的目的。课前,教师把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教学微课等资源推送给学生,使之完成自学任务,并把不会与不懂的内容做好标注。课堂上,在教师的组织与参与下,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展示交流、协作探究、拓展分享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课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通过教育平台继续交流,也可以通过个人空间、博客展示学习成果,撰写心灵感悟等以拓展知识面。

智慧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体现在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更加直观与及时,它使教师端与学生端时刻相连,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交流、教师精准辅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与家长沟通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体验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不会再接受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而是更加向往无拘无束的自主学习环境与以互动交流、协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模式。体验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师也不再留恋传统教学模式,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很累、学生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因此智慧课堂环境下师生角色的转变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智慧教学促进教学模式更新

笔者所在的学校为湖北省首批“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 正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以下为学校两个“智慧课堂”教学班教学实验工作的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1:智慧课堂环境下小学数学课教学案例。

数学教师张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与公式推导》一课时,将教学设计方案与微课通过学习平台发送给学生,第二天上课时再将准备好的题目推送给学生。学生很快就提交了考卷,结果正确率相当高。后来通过分享学习过程得知,部分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自学,部分学生请教了家长,部分学生在线观看了本节课的教学视频学习。该案例证明了小学生已有了很强的自学能力。

案例2:智慧课堂环境下作文课教学案例。

语文教师董大俊利用春节假期组织学生开展中国“年俗文化”大调查活动,并要求学生以《过年》为题写一篇作文。她在班级空间平台上发布公告,要求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年俗的知识,以文字、图片、视频或歌曲等形式,上传到班级空间。部分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整理了有关年俗的小故事,部分学生从网上搜索到各个民族不同的年俗习惯;部分学生到图书馆或新华书店搜寻相关资料;部分学生到乡村、街道、超市、庙会等地方拍摄到大量图片与视频资料,上传到班级空间上。教师将比较典型的内容整理加工制成《中国年俗文化宝典》PPT课件,推送给学生,并要求将作文发送到班级空间。活动非常成功,学生作文中有的记叙了整个年俗活动,有的侧重某一年俗活动,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祥与、喜庆的年俗场面。

上述教学活动都体现出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带来的教学效果提升,说明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三段式” 教学模式:

“三段式”教学模式从时空上讲,即“课前-课堂-课后”。对于教师而言,即“备课-授课-反思”。对学生而言,即“预习-上课-巩固练习”。从技术运用上看,课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资料搜集、资源整合、PPT课件制作与微课开发等准备工作,然后把教学资源包一键推送给学生。学生则根据学习资源包预学新知,对于不会的不懂的做重点标记。到了课堂上,在智慧课堂环境下通过教师导学与师生互动交流来内化知识。课后,教师通过网络在班级学习空间或个人空间收集整理教学成果,撰写教学日志,并进行教学反思。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后,也可在班级空间分享别人的作品,展示个人学习成果。这种模式,以课堂为中心,以网络为依托,向课堂两端延伸,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更高效地互动与更丰富的资源,智慧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三、信息技术促使课程深度变革

传统课程就是指一门学科或一本教材,一个学期一本教材内容讲授完了就说某某课上完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程内容、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信息技术促使课程形式多样。传统课程形式为文字+图片的纸质形式。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电子课程:电子教材、电子图书、微课、慕课、码课、码书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R、VR与MR虚拟现实课程。

(2)信息技术促使课程内容丰富。多媒体教学时代,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原有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制作教学课件,充实了很多相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内容。网络教学时代出现了大量的电子教材、电子图书、视频、音频课程,如与中小学课程教学相配套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网络个性化学习辅导课程,启蒙教育课程,职业教育课程,专项技能培训课程,传统经典文化、书法绘画、影视戏曲等电子课程等,这些课程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

(3)创客教育促使课程丰富多彩。创客课程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以动手实践、编程设计、实验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常见的创客课程有绘画、拼图、实物积木、电子积木、魔尺魔方、小制作、小养殖、小种植、虚拟编程、3d打印、开源组件机器人等。创客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创客课程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四、     信息技术将转变学校的职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工具的广泛应用,学校与教师的职能、课程内容与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1)课程内容的变革。大数据平台的创建、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促进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的形成。以听、说、读、写、问、答为内容的传统文化课课程空间将被压缩,体育、艺术、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将会增多,以小制作、小科研、小发明、小体验、小种植、小养殖、虚拟编程、健康养生、益智游戏等为内容的创客教育将迅速崛起。教材(课本)将不再是课程的全部,一个计划、一个方案、一次旅行、一次实践等都将成为课程。课堂也不再受教室局限,更不受40min课时限制,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课程无处不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将成为现实。

(2)学校职能的变革。课程的变革、课程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助推教学模式的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将来一个人工作的收益将满足全家人过上幸福生活,全职妈妈、全职爸爸随处可见,学校的部分职能将被家庭教育与网络教育所取代。学校想要继续生存下去也要关注自身职能的转变,通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发创客科技、活动实践、体育健身、文化艺术、生活体验等课程,逐步向特色教育俱乐部方向发展。

(3)教师工作内容的变革。随着课程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学校职能的变革,教师的课堂主宰地位将彻底动摇,部分教师将留在学校继续任教,部分教师将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与开发者,部分教师将转岗到网上成为个性化学习的辅导者,还有部分教师将失业。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时刻关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关注教育发展步伐,加强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不断提高信息意识与素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自身专业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EB/OL]. http://www.moe.edu.cn.

2、     卢丹,谢亚南.信息化发展阶段论对于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的启示[J].现代情报,2013(3):8-11.

3、     黄桃红.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J].职业中旬,2010(12):153-154.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