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互联网+”创新英语教研模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 柴占涛 发布时间: 2020-10-17 阅读:( 4230 )  

柴占涛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天津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研究16年。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区级英语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区级兼职教研员和市级、国家级“十三五”规划课题负责人。

《新时代“互联网+”创新英语教研模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一、研究背景

如我们所知,“互联网+” 已经融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教育领域中,这种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这个矛盾中,优质教育资源和师资资源的稀缺是关键性难点。我们认为,应用信息化手段来优化资源配置、共享优质师资,是破解教育主要矛盾的一剂良方。

我们天津市蓟州区小学英语学科在充分学习国内教育先进发展的地区开展网络教研的方式方法,结合本区教研工作实际,自2015年率先开通了“蓟州区小学英语教研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YYJYPT666),为一线英语教师服务。平台目前服务的一线英语教师近500人,京津冀乃至全国粉丝上千人,其中包含各地教研员、教育专家。自教研平台成立以来得到了一线教师的积极响应和教研员的大力支持,截止目前累计发送教研网页图文500多篇,涵盖各级各类教研活动100多场,阅读达到几万人次。

2016年5月我申报的科研成果基于“互联网+教研”的实践研究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的“第十届全国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上得到专家一致认可,于同年11月份向中国教育学会正式申报并批准立项国家级“十三五”规划科研课题《搭建网络服务平台 创新英语教研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经过两年开展线上与线下教研的实践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与国家级市级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影响,吸引了全国范围内的英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发表科研论文500多篇。连续两届参加中国互联网教育创新周,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交流互动。在“互联网+教研”模式的创新应用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我在2018年初通过互联网软件开启了“蓟州区英语教研直播”新模式,更加直观、高效、省时省力,深受受一线老师们欢迎和专家的点赞。

自成立“蓟州区小学英语教研服务平台”以来,我们通过多次开展各种网络

教研活动,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确实能够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边远地区的老师和生一样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了资源区域共享。

通过这几年的网络教研实践,我觉得“互联网+教研”主要可以划分为五大类模式。这五种模式在实践中交叉融合, 彼此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有着各自的特点。

第一类,远程协同教研模式。

这类模式通常是依托互联网,发挥发达区域、中心学校的优质资源辐射作用,通过一校带多校、一点带多点、网络直播、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等形式来缩小教育鸿沟,提升贫困地区的教师教学能力。

第二类,网络共同体模式。

这类模式是教研共同体在富有经验的专家或名师指导下,依托网络平台或工作坊实体形成的参与式、合作式的教研组织。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单靠个人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开放讨论、主题沙龙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和尝试解决教学中的典型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网络名师工作室、网络主题沙龙、案例会诊、网络研习工作坊等。

第三类,精准教研模式。

这类模式注重应用技术手段来收集教研数据,对教师专业发展轨迹进行记录,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决策支持。例如,北京市通州区通过“基于真实性评估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开展“研学、研教、研修”教研实践,并陆续进行了“学科数据分析路径与方法”“基于微测的备课指导”“中考试题数据挖掘”“基于数据的中高考复习策略”等精准教研活动,以数据驱动提升教师教研效能。

第四类,课例教研模式。

课例是宝贵鲜活的教研资源,有利于教师对比差距、对照观摩、反思改进。据我们调查,基于课例的教研是教师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本教研模式。“互联网+ 教研”使得教师可通过网络来进行同课异构、远程集备等方式围绕课例进行反复打磨、研讨。比如在2018 年度“一师一优课”部优课例解码活动,依托智慧云平台、微信群、指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共同参与、深入分析和评价这些优秀课例,形成了有效的“优课解码”评课程式。

第五类,混合教研模式。即多种教研方式相结合,多维度,多视角的个性化网络教研模式,更加高效省时省力。

网络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

教师的工作看起来无非就是备课、讲课、听课、评课、辅导、考试这些事情,其实不然,教师每年面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需要时刻改变自己、充实自己,才能跟上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式,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传统的看书学习和教研,现在只能满足教师学习的一小部分,网络教研为教师的学习和知识的累积提供了更为关阔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利用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在网络上大量的搜集教育教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广泛大量搜集网络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模仿、比较、整合信息,从而内化和吸收知识。经一定时间的积累之后,已经把网络资源内化为个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网络教研提高教师参与研讨的激情

网络教研是一个平等互助的教研平台,在这个平等与共同发展的研讨氛围中,不同的教育观念、模式、方法的交流与冲突可以使教师受益匪浅。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不是每个教师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往往是园长、领导主持,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发言,其他多数教师充当的是观摩者和学习者,虽然他们也是参与者,但经常不会被关注。渐渐地许多教师便失去了研讨的激情,甘于平庸,日复一日的机械完成属于自己的“分内任务”。而网络教研则真正实现了机会均等,人的工作热情与被关注、被认可是成正比的。网络教研使每一个参与者都处于关注和被关注的状态,营造了人与人之间知识共享了良好氛围。教师们可以和那些专家、学者在网络上进行平等对话,和同行进行多角度的交流。教师不仅可以在关注他人获取他人经验的同时畅所欲言,还可以不断的获取知识经验的累积。教师本身不断的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并不断的释放能量,大大的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激情。

(三)网络教研改变教师的学习状态,增强教研能力

网络教研依托互联网,使得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教师可以跨时空开展教研活动。只要能上网,教师们就能随时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样的教研活动本身就是教育智慧和各种信息的共享过程。通过网络教研,教师可以备课、听课和评课。提前将自己的备课内容发布到网络上,由其他教师进行点评、研讨、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交流,根据提出的修改意见以及结合教学实际,适当的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计划来进行备课。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进行听课和评课,教学视频可以反复播放,教师或学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及教学中凸显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的内容,降低在课堂教学现场听课时捕捉瞬间教学信息的难度。教学视频共享后教师们可以发表各种评价,促进教学反思。教师也把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观点、教学经验在网上与大家一起分享,教师利用网络教研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改变了教师以往的个体狭隘学习和工作状态,由独学无友的学习状态,进入自主开放、能够利用先进技术进行高效率学习的状态,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教研能力。

(四)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争当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勤于记录自己的课堂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借助网络教研,教师可记叙生活感悟、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研论文等等,为教学研究提供素材。

总之,“互联网+教研”是一种顺应当前教育发展形势的全新的教研模式,它具有很广泛的可开发应用性,特别是当前国家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随着5G时代的来临到2035年我坚信我国的教育必将赶超发达国家教育的发展步伐。因此对于我们青年一代英语教师就会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我们要加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集思广益、大胆创新,出新成果。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将是聚焦教师信息化核心素养,创新现代化教育模式,共促教育高效均衡发展。

最后,我想以一句话总结我的发言:“互联网引领教研创新,融汇优质教育资源 博彩百家名师之长,共享优秀教育成果!”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