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各地工作室动态

扬帆学海求卓越 凝实力量作引领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0-05-03 阅读:( 9251 )  

湖北省咸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汤标

5eae23014ac3c.jpg

咸宁市中学地理名师工作室自2018年10月成立以来,以“培育教育家型教师、促进学科高品质发展”为目标,以“借骨干名师,聚群雄智慧;搭交流平台,推精研课堂;扬迈孚理念,壮名师队伍”为宗旨,在主持人咸宁市教科院汤标副院长的带领下,脚踏实地、驻守一线、深入课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教改活动,不断深化教学研究和学术研讨,工作室成员迅速成长,在理论研究和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工作室共培养市名师1名,市骨干教师3名;有四位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湖北省教科院重要课题“双指”项目地理学科的开发研究;工作室成员撰写的15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学科专业刊物,主编参编论著3本,另有多篇文章受到国家、省级表彰;工作室成员获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部优)2人(次),省一等奖(省优)4人(次),省二等奖2人(次),市一等奖(市优)6人(次)。一个优秀的名师团队正在逐步形成,正在为推进咸宁市的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文化激励,管理保障

团队文化建设和有序管理是工作室成立伊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团队的核心理念、清晰的发展方向和有效的管理,是团队战斗力和活力的保证。

1.抓好文化建设,明确发展目标

作为一个以中学地理学科教育教学研究为根本目标的工作室,文化建设极为重要,工作室的团队文化体现了工作室的核心价值观,是所有成员学习研究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向的出发点,可以起到激励同仁、凝聚团队的作用。工作室在成立之初就着力谋划团队文化建设,设计了工作室的室标,标识总体形状为GPS定位标,中心地图为咸宁市区域地图,寓意定位于“咸宁”。定位标边缘拼音为“咸宁中学地理”,拼音字母与底部的地球经纬网图一起构成一个问号“?”,表示地理所有问题起点和终点都是地球。室标让工作室团队文化具象化,这一标志不仅是团队的象征,也是对团队文化最核心、最简洁的表达,同时也是外界了解工作室最便捷,最有效的起点。

5eae23699106b.png

2.制定规章制度,保障目标落实

工作室作为一个以主持人为引领的、以学术研讨为首要目的团队,成员自觉自愿、主动作为是团队发展的原动力。成员的个人热情和团队的精神激励对于工作室的短期目标来说是有效的。而团队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完全依靠个人的热情、团队的精神激励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为了完成工作室发展的终极目标,保证工作室长远而有计划、连续而有层次的发展,必须依靠相对严格的管理来实现。同时团队文化建设更应该具体地表达在工作室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之中,因此工作室制订了《咸宁市中学地理名师工作室日常管理制度》《咸宁市中学地理名师工作室工作实施方案》和《咸宁市中学地理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而每一年度则制订了本年度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明确每个季度的工作内容。内容具体、形式多样,设及到教研教改的各个层面,具体活动则细化到活动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工作室成员在明确必须达成个人学习、研讨的总体目标之外,还根据成员们的自身特长,安排明确的活动推进任务,成员们带任务学习、明任务研讨,既提高成员的活动参与度,提高了成员个人学习和研讨的有效性,也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这样目标明确、分工明确,使工作室的各项活动有序进行,促进目标任务和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3.强化媒体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工作室成立以来,积极加大宣传力度。除了通过本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名师工作室平台工作室ID进行报道外,还通过咸宁市教科院公众号、淘师湾网站和咸宁香泉都城报等平台进行宣传报道。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共推出60余期工作简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工作室相关活动在孝感晚报、咸宁日报、香城都市报进行了19次报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宣传工作有效地增加了工作室工作的透明度和曝光度,提升了工作室的知名度;增强了工作室成员的成就感和凝聚力,弘扬了正能量,鼓舞了团队的士气,极大地激发了成员前进动力和工作责任感;同时大大提升了工作室的软实力,有效提升了工作室的影响力。

二、紧抓教研,锻打队伍

为了达成工作室“培育教育家型教师、促进学科高品质发展”的中心目标,工作室将目标具体落实在两个基本点上:一是做好理论研究和课题研究;二是服务一线教学和课堂教学。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着力于把课题研究与中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融合起来,同时坚持把理论研究和课题研究落实到一线,落实到学校,落实进课堂,从而有效地推进中学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有力促进中学地理常规教学总体水平的提高。

1.涵盖多个层次,组建名师团队

工作室成立初期有核心成员12人,包括高等院校教授1人,县(区)教研员1人,高中一线骨干教师7人,初中教师3人。为了保持工作室的活力,建设一个有生气、有后劲的梯级团队,工作室不断吸纳了有能力、有干劲的年轻成员,以点带面、以老带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形成辐射作用。工作室现有高等院校教授、副教授5人,县市教研员2人,高中一级骨干教师10人,初中教师3人,青年教师2人。组建了一个由高等院校教授为导师,县(市、区)教研员、鄂南高中以及各县(市、区)重点高中一线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有理论、有经验、有层次、有梯队的优秀的名师团队。

2.开展读书活动,促进交流提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保持工作室的动力,大力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工作成员阅读一本好书,推荐一本好书,感悟一本好书,并撰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成员们广泛阅读,相互学习交流,养成阅读的习惯,收获阅读的喜悦。

读书会为工作室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成员聚集在一起,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通过读书增长见识,通过读书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通过读书提升文化修养,通过读书促进成员的相互了解,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工作室明确阅读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有计划地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系列阅读活动,阅读活动将在工作室逐渐辐射推广,集结群体力量,共享阅读资源,通过不断地阅读和思考,让成员共同进步,思想日臻完善。

3.定期送教下乡,发挥引领作用

工作室每一个季度定期送教一次,已完成到全市农村学校送教6次。送教活动促进了校校联动、区区联动,搭起了区县交流、城乡交流和校间交流的平台,推动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送教交流活动可以传递新理念、新模式、新信息,展示名师团队研究成果,促进成员不断反思和成长,从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以便逐步完成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019年10月16日,以“课堂展示、同伴互动、专家引领”为主旨的高中学段“送教入校”研讨活动,在湖北咸宁鲁迅学校举行。活动包括咸宁市教科院领导,湖北科技学院教授,香城都市报记者、各县(市、区)部分工作室成员,鄂南高中和县、市、区部分地理教师及湖北科技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共70余人参加。活动内容将送教与生涯规划相结合,分阶段、有层次地依次进行,通过课堂展示、集中研讨、专家点评和指导等环节,达到了实践引领、传递理念、释疑解惑、理论提高的目标。

4.打造优质课堂,推进人才建设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切实做好为一线教学服务,打造优质的示范性课堂,促进研究工作向一线倾斜,造就一批有深厚课堂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为此工作室经常性组织各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同课异构,听课、磨课等研讨活动,对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处理、教学过程、课堂结构、目标达成等等,进行全面的研讨和交流。在同课异构中通过对比思考,探索教学的各个环节。研讨活动给成员们以反思与启发,促进成员教学能力的迅速提高。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不断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促进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工作室经常配合本市教科院策划、组织并参与各类课程和研讨展评活动,推进地区学科发展和人才建设。同时为了提高活动影响力,活动通过邀请教授和专家来现场指导和讲座,以达到活动主题拓展,深化理论指导。2019年10月30日,正值高考改革全面深入,新高考在湖北省全面推广的关键时刻,工作室通过全市中高地理优质课竞赛的契机,专程邀请到国家中学地理课标组核心成员、地理学教育和中学地理教材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王民教授作了“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介绍与教学建议”的主题讲座。王民教授结合实际生活和教学案例,从落实新课标、方便教学、有利高考三方面阐述了地理教材编写核心宗旨。深入解读了新课标,解读了新课标在教材中落实策略,并强调了教材地理案例的生活性、广泛性和全面性。讲座及时解决了高考模式改革、新课标实施后,教师们对教材和教法的困惑,使活动的指导效益得到极大的提升。

5.参加多种活动,促进业务提升

“有舞台就会有精彩”,打造一支精干的专家型骨干团队,应该不断地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以团队为依托,虚心学习,不断成长。一是积极参加各级优质课评比活动,一年来,工作室成员共获省级优质课8人(次);二是注重试题命制研究工作,长期与稳派、育路通合作,工作室成员已承担了4次全省高三联考命题工作;三是重视与外界的交流,一年来,主持人汤标还带团队赴全市各县区、其他州市及外省进行专业讲座近20场。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成员们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崭露头角,取得良好的成绩,开阔了专业视野,提升了能力水平,从而提升了工作室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三、深入研究,不舍求索

要达到工作室跨越式的发展,必须厚积而薄发。加强个人文化的积淀和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潜心研读,深入探索,不断求知,才能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1.立足课题研究,开展特色研学

以学校为基础,以地方为基地,组织研学活动,落实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课题研究是工作室的基础任务之一,工作室对科研课题在开题报告中开宗明义,明确主题,研究方向、方法和预期达到的目标。为了把握工作室服务地理教学的基本方向,课题研究必须与地方地理课程相结合,与高考的改革方向相一致。为此,工作室的《乡土地理》课题研究以鄂南高中学生为主体,走进相关地理专业部门,如咸宁市气象局、咸宁市国家气象观测站、咸宁市水文站,进行实地的参观和考察,了解区域气象、气候、水文状况,听取专家指导。同时,工作室积极与湖北省天文学会联系,与市科协联合组织开展天文观察为主题的天文专题研学活动。

同时,我们还利用假期,指导学生深入乡村、田间开展了农业生产的研学活动。通过研学,同学们了解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分析了区域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通过以上的系列活动,不仅落实了课题研究,而且让课题研究与中学课程深度融合,促进了学生以地理实践力为主的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工作室成员们的专业实践能力。

2.组织生涯规划,开发校本课程

作为“地方课程”课题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室导师的指导下,鄂南高中地理教研组针对本校的情况,主办一场有地方特色的地理学科生涯规划专题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地理学科,帮助对地理学科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

工作室的课题开发,本着将校本研学和课题开发相结合的目标,活动立足激发学生地理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还原地理学科特色。同时,通过地理学科生涯规划活动,研究新高考地理选科,开发校本和地方课程,为咸宁市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研究添砖加瓦,也为未来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 参与学术研讨,提升思想站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学术研讨活动,有组织地参加专业理论学习和地理科普活动,扩展视野、提升站位,扩大工作室影响力。

工作室成立以来有近十人次应邀参与了多层次、多形式和多种规模的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通过高层次的研讨和交流活动,拓展了工作室学术交流的空间,提升工作室的学术研讨层次。

成员们通过积极参与省内外各级、各类理论学习与培训活动,深入了解学科高考改革的新方向和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提升成员教育理论水平。组织成员参加地理科普活动,向公众普及地理科学知识,为学科的发展尽了力;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服务社会尽了心。活动不仅促进了工作室成员地理专业水平提升,也提高了成员们的学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4.展示研究动态,贡献平台力量

工作室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根据实时的地理热点,适时地系列推出成员们撰写的专业性的科普文章,进行地理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同时,多次在公众平台推出高考研究、课程研究等专业的文章与讲座PPt。通过推出一系列专业性的文章,体现工作室平台的前沿性和专业性,展示工作室成员们的研究成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成员们通过工作室平台和其它专业性平台发布的专题文章,多次受到省、市教研部门的好评,也受到业内人士的称赞。

“路漫漫其修远兮”,工作室未来的发展,成员的不断成长,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艰苦跋涉。工作室将进一步为成员成长提供更高的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成员们不断的学习,不断求索,在求索中提升研修能力、凝实学术智慧。“学,然后知不足”,成功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获得成功的喜悦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当一如继往秉承理念创新、不止于前、开拓进取的精神,谋求团队共同发展,追求引领辐射作用。“志存高远励学行,集体研修共促进。不待扬鞭自奋蹄,务实求真达共赢。”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