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浸润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初探

作者: 陈冠夫 发布时间: 2020-03-25 阅读:( 6601 )  

以美育浸润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初探

                

易三仓大学博士生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 陈冠夫

 

【引言】 :有这样一则著名美育小测试,一个知名画家,自信满满的把一张世界名画复制品放到熙熙攘攘的大商场的要道,同时放上一支红笔,写下要求:请您在认为画的不好的地方标上一个红点,一天下来,名作上满是红点。画家郁闷了,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第二天改变策略,同样一张画作,同样的红笔,要求改变:请您在认为画的好的地方标上一个红点,一天下来,作品上“祖国山河一遍红”。他释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们的审美标准是千变万化的,不尽相同的,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可见对于同一件艺术品的审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对作品有不同的美育理解,每个人对待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美育标准与看法,一千个人就有可能有一千种不同的美育看法。

【关键词】 :美育   促进  学生素养  全面发展

【正论】 :在大美育时代背景下,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美育大趋势和新常态之下,全国上下对于美育的重新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五育并举,美育浸润”已成为共识。美育所带给人的心理慰藉,美育是让人提高国民素养,提升人的审美品质的必要途径。那么,如何快速有效提升我国广大中小学生美育素养就成为学校、家庭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大美育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呢?在此,作为资深美育工作者,如何利用身边的美育资源,增强自己的美育修养,有以下探索:

何为美? 什么是美育?如何徐徐渐进提升广大中小学生美育的水平与途径?从而促进我们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当下必须要正面回答的问题!

一、理解美的起源—美与美育。

美育作为审美和教育的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古老的课题。汉字“美”在远古时代就出现了。 “美”字中文理解中,上下结构可拆解为“羊”和“大”两个字,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羊大则美”。在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亦有提出:在美食匮乏的年代,肥美的羔羊,是人类生存的重要需求对象,羊越大越肥美越能满足人的需求,大块吃肉,大口肉汤,大碗喝酒,酒足饭饱,岂不痛快美哉!所以羊大则美!

西方的第一部美育专著是席勒的《美育书简》。 “美育”一词最早是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第一人,“美育可以替代宗教,使人到达胜利的彼岸”。以美育宗教说闻名于世。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其以美育救国、提升国民素养的理念的影响持续到今天。

二、浸润美育审美功能:

从古至今,美育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融入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中。美育不只是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无疑是美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实施的最重要艺术手段。美育的内涵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四大方面。具体细化到中小学美育教育内容涉及:艺术教育,如文学、音乐、图画、戏剧、电影、舞蹈等;组织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等等。

通过美育活动,广大的中小学生浸润怎样的美育内涵呢?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美育的内涵。美育内涵很广阔:有山川高峙、大海波澜壮阔之雄壮之美;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之美;有黄昏下古道西风瘦马之寂寥之美;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之边塞荒寒之美;有李白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仗剑天涯、快意江湖之美;罗丹雕塑《裸妇》晚年无尽凄凉,伤痕累累之美;青铜饕餮狰狞之美、小家碧玉精致之美、既有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朵花一家亲,共创“中国梦”盛世繁华和谐之美;更有我当下举全国之力共同抗击新冠状病毒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之大美!在此不一一枚举。美丽的场景、高尚的情操、创造美的实践都会转化成为对学习、生活、工作无限美好向往、对建设未来家园的发展的不懈动力!

三、共享公共美育资源。

公共美育资源的建设与使用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转目前,我国对于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美术资源的利用率偏低。依据国家文物局大数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中国的各级各类博物馆数量为5354家, 2018年中国人进博物馆次数11.26亿人次,人均不到一次,但纵项已有很大进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国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3-5次。这反映出我国国民在公共文化需求上有明显的差异,国民美育意识、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相对滞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美育教育的需求缺口还会很大。

作为美育重要浸润基地的美术馆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堡垒。我国美术新课标提出美术培养的五大核心包括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新能力、文化理解等素养知识。新中华文化复兴时期,加之对国学与古诗词的重视,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艺术营养,传承与拓展与发扬中国文化,提升国民素养,做有文化品质的中国人,中国文脉的根不能断!这与我国新时代的文艺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

家长可以查阅博物馆、美术馆定期推出的各级各类审美熏陶的公益讲座,参加各类普及性的艺术鉴赏。关注就近重点大学艺术院校的微信公众号,积极参与旁听。以增加自己与孩子的美育底蕴。加强审美阅读,增强在美育方面的修养,提升文化底蕴,造就谦谦君子与窈窕淑女,成就品质生活。

四、参与美育实践活动。

美育活动,除去欣赏和阅读,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参与与实践。“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美育是既动手又动脑的过程,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自己喜欢的审美活动,手工制作DIY,用艺术实践美化、装饰自己家庭生活与学习、办公环境,形成鲜明个性化的创造定制。校内外各类美育工作坊、美术特色工作室、社会美育实践基地及艺术工作室的兴起,极大的丰富和满足了学生和家长美育的需求。尤其以青少年学生为重要服务对象的美育实践基地、博物馆、艺术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过程,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参与,获得美育实践锻炼。

五、梳理在线美育资源。

5G时代来临,物联网兴起,互联网把地球联成一个地球村。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学习任何内容的泛在教育正在兴起。网络就是校园,移动终端就是课堂,能者即为教师,教育正被重新定义。咫尺天涯,足不出户,游遍全世界。世界各大博物馆网站、大学网站美育资源、艺术公开课,应有尽有,一键拥有全世界!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对知识的选择和梳理,进行有需要的系统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教育将进入第三个阶段—个性化的大众教育阶段。“以教定学”的千年模式逐渐被“以学定教”所代替,以培养自主学习力及探索未知问题的能力。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文化艺术软实力对外影响输出的日益增加,加强国民素养,提升美育修养,做一个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者,是每一位中国人流淌在血液里的根和魂!美的事物会激励我们进行更多美的创造,美的心灵会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创造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美美与共,各美其美!让我们积极行动与参与起来,提升中小学学生的美育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美育新时代高素质中国人!

 

 

【参考文献】:

[1]、宋修见 著,《中华美育精神访谈录》[M],ISBN: 9787301306956,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08-01。

[2]、曹廷华,许自强 著,《美学与美育》[M],ISBN: 9787040060331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5-01。

[3]、杜卫 著,《美育论》[M],ISBN: 9787504120939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06-01。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