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孩子必备的十大优秀品质

作者: 陈冠夫 发布时间: 2020-03-25 阅读:( 7168 )  

未来孩子必备的十大优秀品质

                    

——写给我们未来的孩子们与家长们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  易三仓大学博士生  陈冠夫

 

 

【前言】: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恒久的热门话题,如何成人成才?培养适应生存、格局大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向前发展的人?从人类诞生至今就一直争论不休!从西方智者柏拉图到东方的孔子,众多学术林立。面临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结合近期的教育新课改的热点,与我们孩子与家长们探讨当代教育如何科学育人?具备怎样品质的孩子才能适应未来激烈的竞争?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对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所启示。

【摘要】:当代教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国内,围绕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红色基因教育持续加强、新高考改革、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中创新。在国际,以英美教育为例,着重于培养学生贵族精神(责任、担当、诚信)、新4C(沟通交流、合作协作、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STEAM教育占主流。

【关键词】:未来孩子   十大   优秀品质                       

【正论】:

未来的孩子需具备哪些必要的品质呢?笔者经过长期中外教育的比对与提炼,发现其中的十条共性要求,给大家参考。

1、做德行高尚的人

    作为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周易》。源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梁启超在给清华学子作《论君子》的演讲中,他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此后,清华人便把这八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对品行的要求是放在第一位的。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当下时局,锻造中国人的东方民族价值观,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做雄于世界的中国人。尊重自然与人性,追求向上、向善精神,多元发展,培养具有“仁、义、礼、智、信、廉、耻”的国际公民,成就孩子美好人生。

2、做学会生存的人

   人,作为地球上的一种高级生物,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如何在如此信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的钢筋水泥森林中生存下来,再追求人生实现的自我价值,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外强体魄,内省自身,不断超越自我。每天进步百分之一,不断的对自我发出挑战,也是很有乐趣的。被誉为世界教育第一的芬兰,其开设的野外森林探索课程,手工课、缝纫课、设计课 ,折纸课程,重点在于培养未来孩子独立的生存能力。芬兰教育特别推崇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理念、项目式的学习,让每个公民都成人成才。

3、做独立人格的人。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名句。同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倡导的北大精神则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一个从个体的角度进行强调,一个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思考。都是对追求人生开放的要求。美国《独立宣言》中阐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以一个独立思考、开放的心态来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而不是人云亦云。真实的人是有自己思维判断的独立之个体。

4、做勇于创新的人。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中国的教育对于西方而言,在世界上公认的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搞得比较扎实,但“钱学森之问”又对我们的基础教育体制提出了深刻的反思。中国的教育改革之路在何方?怎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把核心技术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把“中国制造”彻底转变为“中国智造”。提高未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5、做终身学习的人

   “活到老,学到老。”目前,倡终生学习的潮流正在兴起。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知识是以爆炸喷薄的方式在递增积累,知识的更新速度会前所未有的快。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寻找自己最有用的知识,因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而学习将成为常态!高效的进行学习转化,优秀的学习习惯,以高效管理时间,以知识创造知识,把长板加到最长,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是一个人成功学习的标志,也是高效学习力的优异表现。

6、做懂得感恩的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感父母亲情之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是感知遇之恩,懂得感恩的人随时随地都在内省吾心,成为可信赖的人。懂得感恩,回馈父母亲、回报家人、感恩母校、感恩社会,让生命中充满感动,让生命中充满爱!让生命传递温暖!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位贵人。

7、做喜欢阅读的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高尔基,在海量的阅读中启迪智慧,寻求蒙昧覆盖下的真知,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见解。在无数前人的思想宝库中寻找自己前进的方向!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后如是说。在21世纪的今天,做一个喜欢阅读的人,读书是教育成本最低回报最高的投入。全方位的阅读,在于培养宽博的人生基础,学习前人丰富的人生阅历,成就自己无悔的有意义的人生。

 8、做勇敢担当的人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被广泛的用于形容有志之士敢于匡扶正义、担当重大责任。而不是一遇到事情就把责任往别人的头上推,荣誉就往自己的头上揽的懦夫。岂曰无衣,同仇敌忾!在危难之时敢于挺身而出,取大义而舍小仁。“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体魄强健,举止绅士淑女,锐意进取,精神人文。西方的近现代教育一直如此,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坚毅精神的人。中国至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爱国主义精神。“士不可不弘毅”,所以,责任与担当是重要的品质。

9、做有人文精神的人

   以人为本,教育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教育,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充分体现对生命的个体、成长的尊重与呵护,平等的交流与传道授业。

10、做有国际视野的人

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村,最新的资讯在事件发生后极短的时间就会传遍全球每个角落。物联网、量子通讯、5G时代、AR\VR虚拟现实、人工智能逐步走进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不久的将来,物联网把人类的工作与生活进行全面的提质。让我们立足东方,放眼世界,中西相融,取长补短,成就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总之,未来的人才教育,着眼于学校的办学程度的是否开放,学生发展的空间是否广阔以及能否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要具备外语的应用能力,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具有国际化、现代化视野的未来中国人,既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生存力与未来空间的拓展能力,学习力以及将来处理各种未知事件能力。又致力于为孩子们营造国际大格局、全球大视野。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桂林 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ISBN: 9787533416997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05-01。

 [2]、邱昭良 著,《如何系统思考》[M],ISBN:9787111585893,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02-01。

[3]、鲁洁著,《德育现代化实践研究》,[M],ISBN:7534352525,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1-1。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