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

潜心育人,去伪存真-- ——常州市自觉课堂研究活动(二)

作者: 潘建明 发布时间: 2019-12-26 阅读:( 5872 )  

潜心育人,去伪存真-- ——常州市自觉课堂研究活动(二)

一、专家引领促成长

        深入的研究研讨离不开专家的引领,评课议课后,潘校长带来专题讲座《深度学习促进策略分析》。潘教授从深度学习的概念讲起,解读了深度学习的作用与意义,理清深度学习的本质与内涵,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策略机制。深度学习是发展素养的学习,是理解性的学习,要抓住学生的根本,抓住学习的根本,抓住学科的根本,创造深刻活跃、创新扎实的课堂教学。

        希望在自觉教育思想的继续引领下,全体种子教师都能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深入学习,创新创造,让“自觉教育”飞入自己的课堂!

 

二、且思且行共芬芳

感悟一

       潘校在今天的讲座中跟我们分享了关于“深度学习”的话题,“深度学习”这个词,看似很朴素,然而经过潘校的解读后,我对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所谓 “深度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的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中要促成学生深度学习,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1. 经历过程体验,感悟知识源与流

        有生命力的课堂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知识的来龙去脉,使知识的形成与获得变得更加自然,真切。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所学概念还没有深度理解时,教师就开始组织题海训练;教师往往过分地超前提示,让学生模仿直接给出的经验与捷径,这种快餐式的教学就是典型的浅层学习。就是潘校讲座中提到的“滑过”现象。例如:加权平均数公式、方差公式的得出,就要让学生经历公式形成的过程。

       2. 优化知识建构,完善知识体系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对数学知识进行不断建构、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应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开始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在认知上进行 比对、归位与重建。在深度学习状态下,要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经常性进行联想、推广、 质疑,丰富学习内容,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例如:类比分数的除法算式,引出分式的概念;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从而让学生在探索中领悟解决疑问的思想是未知转化为已知。

       3. 问题驱动深度思考,达到深度理解

       促进深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要进一步拓展问题设计的维度,要注重问题的开放性,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起来,从而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思维,能透过表象深入数学问题的本质。如在解双直角三角形中,通过不断的变式问题,呈现双直角三角形的不同组合方式,揭示添加辅助线的一般规律和解题策略。

       当然要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首先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深度理解教学内容、批判质疑有关问题、揭示问题的本质。所以教师先有了深度教学,才能有学生的深度学习。                                  

(新北实验中学  张一青)

 

感悟二     

       在没有听潘校讲座之前,听“深度学习”只是觉得在听一个流行词汇。今天听完之后,感觉这不仅仅是一个大家挂在口头装饰门面的词语,而是一个过程,一个教师精心设计,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过程。

       1. 深度学习是在有前认知基础上进行

         深度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构建当前知识与已有知识的关系,从而形成对当前知识的认识的过程。所以,要进行深度学习,就要确保有已有知识。在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知道学生已有哪些知识,还缺少哪些知识。然后,通过导学案、微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为自己的做好上课的知识储备。

      2. 深度学习是可以有变式教学等多种形式推动

       深度学习是要教师和学生的眼睛都看向目标,也就是要明确我们这节课要“去哪里”。教师心中有了目标,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变式教学是教师紧扣教学目标的一种极好的教学形式。由一题出发通过水平变式、垂直变式,或者改变题目背景,让学生在做中思、在做中悟,发现题目中知识间、解题方法上、所有数学思想上的诸多联系,从而找到解决这一类题的方法,并由此产生对新问题的思考。

       3. 深度学习的质量取决于互助互学、自我管理的能力

       深度学习不仅仅是通过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完成,更可以通过生生间的互动、学生与自我的互动完成。生生间的互动可以在小组交流合作中完成,交流可以是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可以是点评解答、可以是讨论探索等,这样的对话交流不是以“一问一答”形式呈现,而是以“互助互学”的形式开展,就是在让学生经历学的过程。

       另外,数学学习过程中还包括行为管理、知识管理和资源管理这些自我管理能力。教师也要关注并加以引导,如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反思后进行针对性练习、对错题的整理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学生深度学习。当然这个过程中学生自我对于情绪的管理能力也是影响深度学习的因素,教师也要关注。

       写了这些,希望以后自己在教学中能关注到,以此在课堂中引领更多学生自觉进行深度学习。                                              

(常州市北环中学 胡珏)

感悟三

        未来已到,但过去还未走……从教十一年多,我跟上时代潮流了吗?我的课堂与十一年前相比,理念有了多少改变呢?

         听完潘校的关于“深度学习”的讲座,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决定从我做起,带领我的学生一起深度学习。我要从批判性地接受新知做起,对任何学习材料保持一种批判或怀疑的态度,只有保持这样的态度,我才能深入地进行思考,哪些可以直接使用,哪些需要改变后才能使用,哪些不能使用。听完讲座后,我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缺乏深度挖掘的意识。课堂上过于追求我将这个知识点说清楚了吗?忽视了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探究。为了更流畅的完成教学,总是刻意地将学生往我所希望的答案上引导,其实现在想想,不给他们设置那么多条条框框,听听他们内心的声音,不是更好?课堂生成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很多时候,它能给我们带来惊喜。有时因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我舍不得给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的机会。这也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只有舍得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经历数学、发现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这才是真正的学数学。

每次听完潘校的讲座后,我的理念都会发生一些改变。不得不承认,我确实落伍了,落伍不可怕,及时跟上就好。我愿不断改变自我,跟着导师,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常州市清潭中学  吴洋)

 

感悟四

           每次听潘校的讲座总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本次潘校关于《深度学习的促进策略分析》的讲座,引起了我内心深深的思考。深度学习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能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充分尊重学生,因材施教,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身为教师的我们,习惯于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待学生,殊不知这完全违背了教育发展的规律,因为我们忽略了学生的体验。任何试图减少学生出错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学生只有在自己的动手学习、动脑思考过程中,才会生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个东西才能转化为知识。教师的工作是引领孩子自动地主动地学习,这才叫深度学习。

         教育的作用在于唤醒,而不是强加于人。教育是基于人的行为,只有充分点燃学生内心向上的火花,学生才会有更为大的突破与提升。因此,我们平时的教学要不断去钻研,去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方法,用发展的眼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充满智慧的学习和生活,这将是我今后不懈努力的方向。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何科俊)

 感悟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教与学的距离,一个在说,一个却早已睡去。”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说“现在的学生怎么啦?心累!”为什么有的老师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而有的课堂却让听课者昏昏越睡?今天听了潘校的讲座后,深有感悟,下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我们的课堂要转型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核心素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才,这也是对老师的一种考验。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有转型的思想,“知识工人”已成为历史,我们要能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乐于参与的挑战;其次,老师应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大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求异性、创新性和批判性,从而让学生成为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的过程。

二、我们的课堂需要深度学习

如果教学停留在表面层次、追求模式化,教学知识碎片化,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学生都是被迫机械的接受知识,这种传递式的教学方式很少让学生自主发现,享受学习的乐趣,一段时间下来,这种浅层学习自然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能将所学进行迁移,这也是检验学习结果的最佳途径。简而言之,理解,决策,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很好的设计好问题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将其迁移到实践中;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例如,做好变式教学工作,通过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找到变化中的规律,拓展学生的思维,努力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做课堂的主人。  

(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吴秀兰)

感悟六

       今天在常州市丽华中学的工作室活动,悉心聆听了潘建明导师的讲座《深度学习促进策略分析》。就像一句经典的广告词“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每次都有新发现”,让我有机会“深度学习”和产生新的思考。

        通过搜索,简单秒懂了一下广泛意义的“深度学习”,它最早的提出,源于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是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属性类别或特征,以发现数据的分布式形式表示。与此同时,还能利用空间相对关系,减少参数数目,以提高训练性能。好处在于用非监督式或半监督式的特征学习和分层特征提取高效算法,来替代手工获取特征。

       再通过潘建明导师关于“深度学习”在教师教学中策略的讲解,我学到了“深度学习”绝不是指教师对单一学科的某个题目或某类题型挖得多难,而是一种很广泛也很系统的学习工程。其中既包含学习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也包括学习的过程、效果、评价;不但有行为发生,还伴随心理机制;不仅是学生的深度学习,也是教师的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非监督和半监督式的特征学习和分层特征提取,四核也正和导师的“自觉教育”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1、  涉猎广泛,扫视半径宽广。导师的讲座有一大特点:绝不拘泥于数学学科的真实教学案例,而更像是涵盖广泛的百科全书。这背后一定是有心、用心和细心的琢磨和一番苦功。和导师用行动践行终身学习相比,自己的学习实在微不足道。

         我想:教师自身要涉猎广泛,让教育半径更加宽广的意义在于,提升素养和批判性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如导师所说“成长了教师,成就了学生”。

     2、目标靶心,击中深度无垠。导师评课时,常常十分关注教师上课时所提出的问题是否直指目标、击中靶心。

的确,直指目标才能达成目标、突破重难点;击中靶心才能探寻普遍规律和策略。“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正是在深入研读深度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而探寻出的一种引导教师调整理念和教学行为的策略。更加注重批判理解,更加强调内容的有机整合,更加在意过程的建构反思,更加重视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可见,整个“深度学习”的过程是系统的,也必定更有效。

         有梦有行动,成长不息,学习不止。             

(常州第四中学  关旸)

感悟七

本课亮点:

1.陈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口语自然流畅,语音语调好,给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

2.整堂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方法,各环节衔接自然,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程度,导入部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写作的任务设置切入点小,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的冬季,铺垫到位,为学生的写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4.学案设计简洁明了,很好地体现了助学功能。写作的小贴士和评价标准设计清晰全面,能有效帮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品,也有助于后面的自评和互评。

几点小建议:

1. PPT 上尽量不要出现拼写等错误。

2.助学单上的小贴士如果能统一用动词原形开头,结构一致更好。

3.检测环节精准反馈还不够到位,要关注中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努力做到面向全体教学。

4.最后的任务布置的指令语可能学生理解有误,可以把助学单上的作文题直接拟为Winter in my school,学生就不会误解了。

                                              (常州市勤业中学 陈黎萍)

感悟八

  1. 授课内容有条理,环环相扣,教学活动的设计由浅入深。

2.充分体现自觉教育的理念,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同时又给学生搭建好脚手架,帮助学生自信开口说英语。

3.老师教态自然,面带微笑,亲切可人。

4.陈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口语自然流畅,语音语调好。

5.开头用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视频后的问题设置自然引出课文主题,衔接自然。

6.建议:因为有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太好,最后没有听懂或者没记住作文题目,导致写错了题目。下课老师可以把题目打在课间上,提醒学生;如果时间把控再加强一点,教学效果会更完美。

(常州市丽华中学 施娜)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