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素养的几点做法

作者: 梁浩 发布时间: 2019-09-23 阅读:( 4771 )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素养的几点做法

观山湖区第六中学

梁 浩

 【摘要】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强调个人的综合能力和自身修为,而语文学科作为各学科的基础,承担着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的重任鉴于此,笔者将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些做法总结出来与广大同仁分享,共同研讨学科践行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素养    做法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 2016 9 13 日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框架即六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也是核心素养的总方向:核心素养一:人文底蕴( 1、人文积淀 2、人文情怀 3、审美情趣)、素心素养二:科学精神(1、理性思维2、批判质疑3、勇于探究) 核心素养三:学会学习 (1、乐学善学 2、勤于反思 3、信息意识)、核心素养四:健康生活(1、珍爱生命2、健全人格 3、自我管理) 核心素养五:责任担当(1、社会责任2、国家认同 3、国际理解)核心素养六:实践创新( 1、劳动意识 2、问题解决3、技术运用),围绕这一总体方向,语文学科因其学科特点也有其学科素养指向,顾之川在《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应涵盖:必要的语文知识,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审美、人文素养等知识;具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包括口语与书面语)能力;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独立思考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创新思维。张聪慧在《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转型》一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的教学方法必须转变:语文教学目标从“指向三维目标转向指向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内容从语文知识体系转向语文核心素养体系;语文教学方式从反复记忆与强化训练转向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语文教学评价从以语文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业质量标准为导向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素养”已然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流方向,初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还未界定出来,但笔者认为素养即是素质养成

当前,贵阳市初中语文学科用的是人教部编版教材,此套教材更重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更强调在教学中的有机渗透。就拿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举例,此套部编版教材六个单元22篇课文,5个作文专题,综合性学习3个,课外古诗10首,2部名著,和老版教材相比辐射角度更广,每个单元根据课文分类,都有育人素养指向,在语文知识素养上,人教部编版在相应课文下有语文知识专题,如初一上重在词性,语义语境、敬词谦辞、词的感情色彩等

综上,笔者个人认为初中语文学科素养即要从学科本身特点出发,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处理、文学审美、人文素养阅读与表达独立思考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创新思维的能力等学科知识素养,同时还要挖掘教材,结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素养?笔者有以下几点做法,仅供参考:

一开学备课即深挖教材,整合素养点

  笔者认为教师在学期开学初,要熟悉教材,对教材要整体把握,理清知识框架和素养点,可以制作成学期“品德素养与知识素养表”,在这张表格的指向下,拟定教学计划,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逐步推进落实,最终促进学生德育智育双丰收。

教师备课最忌讳对教材没有整体规划,拿着一本参考书上一课备一课,这样做会使自己对学生的训练缺少系统性,对学生的素养提升落实不到位。所以制定素养规划表是有必要的

就拿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进行举例,笔者将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单元提示,课后练习,文章主题思想经过归纳分析后,制表如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单 元

育人品德素养点

学科知识素养点

第一单元

珍爱大自然

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揣摩和品味语言,了解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名词

写作:热爱生活

第二单元情亲单元

珍视情亲

重视朗读通过朗读把握情感基调,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通过诵读了解作者思想感情、词义和语境、敬词和谦辞

写作:学会记事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要求组织活动有活动流程设计、发言提纲

第三单元

童真、童趣、友谊和爱

重视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而成

了解文章大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词句、了解动词、同义词


第四单元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人生美好品行的礼赞

学会在文中勾出关键词语,学会在文中做标注,划分段落层次、阅读理清思路,

词语的感情色彩、形容词、反义词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要求共同研讨和填写调查问卷;

写作:思路要清晰

第五单元

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继续默读,勾画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做好摘录,理清思路,学会概括中心思想、数词、量词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第六单元


单元童话、寓言、诗歌、神话,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寻找关键词带动整体阅读,掌握联想和想象、代词

写作:

发挥联想与想象;综合性学习:

《文学部落》

要求创立班刊、布置文学角;名著《西游记》精读与跳读

有了这张表,学期素养规划一目了然,根据时间推进计划,课堂渗透,课后配套训练,学期下来学生在语文能力及品德素养上定会有所提高。

二开辟第二课堂,融入生活落实素养点

   笔者一直认为,语文教学不只是单纯的课堂教学,学生更需要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升能力。随着学科素养的提出,在生活中践行学科素养的趋势,将势在必行。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就是围绕自己提炼出来的学期素养表,按课内教学任务及课外活动两条线来实践,课外活动就是笔者所说的第二课堂,在此笔者重点讲一下自己开辟第二课堂利用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落实素养点,培养学生素养的一些做法,例如上表第二单元育人素养要求是“珍视情亲”,学科知识素养点是:“重视朗读通过朗读把握情感基调,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通过诵读了解作者思想感情、词义和语境、敬词和谦辞,写作:学会记事,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要求组织活动有活动流程设计、发言提纲”,鉴于此,笔者首先立足课堂将学科知识素养点分布在相关的教学篇目中,利用课堂45分钟将知识点为学生穿插讲解,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消化,在学生知识掌握后,笔者按照素养表中的要求,设置活动环节,利用周末的时间,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实践或团队协作实践,例如“珍视情亲”这一主题,笔者曾让学生进行“四个一的活动”,即观察一次自己父母的手,看一次自己父母劳作的场景以及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一次散步交流,为父母做一件小事,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亲情,弘扬孝文化,培养学生“孝”理念,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即积累了素材,又有了心灵感知,进而实践了“知行合一”。在融入生活落实素养点上,笔者还进行来了“组合拳”,即将育人活动与语文知识组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例如学生在实践了“四个一”的环节中,笔者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流程,撰写发言提纲,写一篇关于“情亲”的叙事作文,并利用一节语文课让学生团队合作,互评互诵作文,并要求学生在诵读自己的作品时,把握语气、节奏和情感,综上,通过教师课上落实知识点---学生在生活中落实素养点---学生回归课堂,团队互助夯实素养点,最终促进学生品德、知识双丰收。

三引导学生积累,提升学生素养

  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有效积累,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有了积累,更能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将概念化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及道德的升华,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笔者就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在具体做法上笔者按照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相结合的做法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范式如下:

1)课内积累:笔者按照自己归纳出的学期素养表来指导学生积累,如: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育人素养点是“珍爱大自然”,笔者在上该单元时就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自然有关的名言、诗句、精美文段并让学生摘录到自己的积累本中,接着笔者按照该素养点给学生一个话题如“人与自然如何相处”,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人与自然”,“人如何保护大自然”的一些分析见解,然后让学生撰写自己的独特见解,借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写作思辨的能力。其次教师每上完一课,该课独特的写作手法可以让学生试着训练,文章中有的好句子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素养的好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笔者的学生在知识面和语言组织及写的能力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2)生活积累:笔者在给学生周一到周四布置的作业中有三道常规题,即要求学生每天写生活观察日记、每天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并做批注,每天听新闻做记录,这三道常规题笔者均要求学生每一道都字数不限,如新闻记一句也行,如此以来面广又不强制学生的量,周一到周四学生每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积累,一年下来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中就由量变到了质变,能力也获得了提高。

四在课堂和试题中有效渗透,培养学生素养:

  前几年贵州省教育厅开展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进课堂教学活动,笔者认为教育部门这一做法是希望教师立足教材挖掘出法制内容配以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而让学生知法懂法,而这一举动其实和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素养”教育异曲同工,最终达到终“立德树人”的效果,由此,为了培养学生素养,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可以课堂、练习相结合,训练学生素养,例如:部分教师认为课时紧,把教材内容传授给了学生,完成了教学目标即可,但更多的教师却没这样做,如遇到课文中的内容与当前热点案例或道德价值、法律知识有联系,他们会将这些知识通过活动形式与课文结合,在师生互动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分析的能力,例如笔者在上《喂--出来》这一课时,在紧扣教材完成教学目标之后,从段落文字中选出一个点,用几分钟时间来和学生共同分析了下面这个问题,“文中的人物处理环境问题上的缺失在于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样处理草率的处理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短期的困难应该怎样做呢”通过思考活动,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他们通过学习、分析这篇文章明白了“解决问题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要从根本上去采取措施”,“做事不能得过且过,要踏踏实实”等优秀品质。所以,在课堂中巧妙渗透也是促进学生素养的一个途径。还有一个途径就是在试卷题目中设置一道主观题,在题目文字或答题要求中巧妙渗透育人素养,让育人素养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学生在分析答题中即巩固学科知识又明白了做人的操守,一举两得,例如笔者曾经出过一道这样的题可供同行借鉴:“《喂--出来》一课人们因为自己遇事得过且过,缺少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最终没挡住灾难的来临,而你的好朋友小明在学习中也是这样的,碰到难题就躲,只学自己会的,缺乏敢攀登的务实精神,鉴于此,班主任老师想请你结合《喂--出来》这一课,写一段规劝语,规劝一下小明,让他在学习到道路上敢于向困难攀登答题要求:注意敬词,150字左右”,这道题的前半段就是落实育人素养,后半段就是学科素养,这样的结合即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的学科素养又促进学生品格的提升。

   综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打“组合拳”,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德育智育双丰收,让语文教学不光具体工具性还具有育人性,通过语文学科促进学生价值观的提示,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位有益于社会的人。

 【参考文献】:

  《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转型》   张聪慧    

   《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顾之川 

此页面预览技术由永中DCS

 

您的朋友 799439403 为这封邮件插入了背景音乐 - 下载  播放

 

播放器加载中...

正在发送...

此邮件已成功发送。再回一封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