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室学苑- 百家争鸣

读书节里话读书

作者: 郑立平 发布时间: 2019-04-23 阅读:( 6028 )  

       读书日里话读书

世界读书日,到一个飘着书香的地方,与一群手捧好书的人儿,一起诵读,一起共舞,一起欣赏爱与美的故事。——郑立平

5cbf0cd58e88e.jpg

                          爱上读书很容易

当前,各学校要求教师读书,还是更多侧重在对教师外在的硬性要求与任务,有许多老师处于逼着读的状态。其实,几乎没有一个教师真的不爱读,不想读。怎么引发和重燃出这种教师固有的原本的渴望与力量,使之强化成自己的愿景和行为,是你们领导者和教师长者应该思考和示范的。

教师,不能说都很优秀,但毕竟个个都不愚笨,都是从书中走出来的,都知道好书的意义,都认可和信任读书的重要。然而当读书成为教师外来的任务和要求时,就必然生发抵触和排斥。

作为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如何让老师读起来?我们都知道,有的物质加温,就能燃烧;有的物质,一定情况下就能自燃;而有的怎么加温也不会燃。显然,作为真正的教师,都不会是最后者。

现在,管理者喜欢一刀切,往往把读书作为强制性要求和任务,教师中必然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读,或应付。于是,他们就抱怨、批评、谴责、嘲笑老师们不读。可是,却忽视了那些想读爱读已经微微读起来的人,慢慢地,一点点星火,就在各种否定和怀疑中熄灭了。

5cbf0cf4d5d13.jpg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管理者,该怎样引领呢?

首先,我们必须呵护和支持部分人读来,赞赏和推动部分人亮起来,任何事物的改变,都是从微小处开始。一个老师,引发三个,三个引起十个,十多个,就激活了一个群体。至于,那些始终不读的,也会在整个氛围中获得某些浸染或温暖。我们要慢慢来,明知会遇到太多障碍,那么与其要求全部,不如先支持几个先行,让大家看得见书的力量。

其次,告诉老师们为什么读,学校设计读书时的目的也直接决定了初始行动时的效果和以后的信度。不要老谈为了工作、为了管理学生、为了高效课堂……。对于一个内心有那么多困惑、问题、压力,甚至迷茫、怀疑、挣扎的人,你说得再美的东西,竟然都不是为了他自身的建构。而早已习惯了被要求的老师们很自然就把你的好心否定。我们要关照每个教师内心温柔处。比如,先读点家庭教育的书,期待提醒希望大家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哪个老师会反对呢?又比如,读点家庭经营的书,有哪个老师会排斥?再比如,读点健身养心的书,有哪个老师会反对呢……而读起来了,读进去了,都会化为教育的力量

试想,管理者初始就让老师们列一个读书计划和书目,在出发点就已经庸俗,怎能持续呢?开卷有益。而开了一卷,那心中的温度就高了一些。慢慢的,他就自燃。

再次,现在很多学校要求读书时,大都是动辄就要求写这写那,还没真的想自己走,就那么多要求,老师们开始就沭头啦。记得隋老师讲过:逮老鼠,还别急着拿仓了呢。让老师们先玩着读、读着玩,读书是为了好玩,让老师们感觉好玩,你一段我一段,一点一点,谈、说、论、辨、讲……慢慢地,部分老师就成了自觉,也点点滴滴得开始有更深的思考。当固化多年的脑子活了,再慢慢让大家开始观察和检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教育生活、自己的内隐思考。内在的东西多了之后,教师写作才会成为借着一个洞,一束光,一个契机……成为自然的流淌。而写更是用脑读、用心读,于是读写互相促进,读就慢慢成为习惯和真正的内需

其实,读书就是为了好玩。为了让枯燥的日子好玩,为了让机械的工作好玩,为了麻木的人儿好玩。好书,就是灌溉生命的源泉,慢慢地,慢慢地,就变得温润而丰富、生动而深刻起来。

5cbf0d1024d9e.jpg

                   高效读书这样做

   经常有好多老师让我给推荐一下读什么书合适?我都会告诉他们:“不用推荐,读就很好。”我是这样认为的:对于年轻教师,不要听信那些专家或名师的博览群书、书读百卷,这是不太可能的,也是很不现实的。要读就要精读、专读、深读。所以,我在这里简单表达三个观点:

1.读烂一本经典

好书,虽然观点思想等有很大差异。但我们读后会发现:殊路同归,都是让人学会思考,提升境界,开阔视野,走向真善美的。也就是说,好书都是相通的。

既然我们青年老师自身业务忙碌,事务应接不暇,没有时间读很多书,那么就不要滥读、泛读,可以找一本很经典的书,深读、读烂、读厚、读薄、再读出自己。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经典富灵魂”。很多教育经典,找古今教育家即可,比如杜威、陶行知等名家,论语也完全可以,但前提是读烂。

2.主攻一个专题

我们各有优长,也各有兴趣。当然也各有教然后知的困惑。所以,自己可以根据内需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一个专题,比如,我喜欢课堂提问,就专门找此类的研究;我喜欢小组合作,先读读佐藤学的合作教学三部曲;我喜欢班级管理,就先在此方面找有研究的书来读几本……记住,必须是专一方向,西进,西进,再西进,就见到大草原啦。

特别是如果我们找几本自己喜欢的有影响的前瞻的书,来读几本。那么,虽然只是多收了三五斗,但意味着幸福一辈子。更何况,你一旦读进去,就会有一种神奇的加速度,止都止不住。

3.精研一位名家

读书,其实就是读人。读人的思想观点,读人对事物和世界的看法。如同生活中,乱看美女必然是不行的,好妹妹太多也是有害的。所以,读书就要用情专一,即喜欢谁,就先爱屋及乌,多读他几本书。比如,我非常喜欢杜威,前几年,一气呵成读他的三部代表作。这样,就基本把握了他的思想精髓,也就是说站到了他这个巨人的肩膀上。这时,我们自己已经高了很多。而且我们又和巨人是思想相通的,即思想有根,也就有底气了。

同时,我们也知道,拜完了一个师傅,我们可以重新上路。比如,我们读心理学的书,仅仅认知心理学,就是一代代地发展、传承和创新,到现在的具体认知。

每一个教育大家走进来,都是无限的世界,我们也会不知不觉的形成读书的习惯。读完杜威,再读陶行知,有了开悟的自己,再加上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我们就会走向爱与智慧。

这三个“一”读书法,不难,但是很有效。所以,不要被名师的博览吓住,也不要一味地被群书困住,我说的这样读法,主要是指专业阅读。至于综合性的文学陶冶、人生修养、家庭关系、人际交往……每一个方面都可以读,那就只能薄薄地浏览了。

我们精力和时间都有限,以有限读无限,找自己心仪的更好,找更能增值的更好,找“一”相守一辈子的更好!

    我们成人、教师,都有想把工作做好的渴望,决定了我们的阅读,不能像一个孩子慢慢走向成熟式的建构。我们要追求效益,助力发展;增强智慧,提升境界;聚焦完善,建构幸福。

    谁都有起点,这不可怕,重要的是动起来,读起来,写起来,美起来,富起来!其中的写不仅仅是写作,如做后的反思,反思后的进一步完善,做中的尝试、探索,借鉴别人和自我创新的思考等等,都是我们要写的角度。欣喜的是,当你发现问题,已经是强者;进一步改正和完善,就必然是赢者!

5cbf0d2d7ac39.jpg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