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名班的家园 卓越教师的摇篮
——郑立平班主任成长研究室的成长轨迹
郑立平班主任成长研究室的发展可以比较清晰地分为四个阶段。
(一)尝试期
这一阶段从工作室自发成立到被学校正式命名并挂牌。2005年10月,为及时与兄弟班主任沟通、学习和借鉴,山东省寿光市世纪学校的郑立平老师联络同年级的五名班主任组成了一个“班主任工作联盟”,每周利用一个晚上,组织大家一起对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互通有无,共同应对。2006年9月郑立平老师被山东省教育厅评选为“年度教育创新人物”(即山东省首届十佳创新班主任),之后,工作联盟的研讨活动逐渐常规化,参加人员从初期的5人扩展到一些有学习意愿的老师,工作室的学习活动及其积极影响日益引起学校领导的关注和重视。2007年12月,学校为郑立平班主任成长研究室。
(二)转折期
这一阶段从工作室正式挂牌到2009年10月郑立平老师对工作室进行改组,面向社会开放的一个纯民间的班主任工作研究团体——“心语沙龙”宣告成立。因为工作室有些成员是学校行政命令式的参与,自身缺乏成长渴求;再加上活动多数是在业余进行,必然要耗费大家的精力。所以,在一段时间的热闹后,工作室的研讨学习很快冷淡下来。
在苦苦思索后,郑立平老师决定把工作室对外开放,引进新的血液,引进新的智慧,也引进新的竞争。2009年10月,“郑立平班主任成长研究室”彻底推倒“围墙”,开始向全市招兵买马。在老校长韩学庆的协助下,来自全市5个学校的12名优秀班主任正式拢聚到一起——班主任研究和成长团队“心语沙龙”正式创建。工作室很快吸引了刘霄、王三阳、焦兵书、张芳、贺华义、于青等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这是工作室的一次重生,此后工作室的研究日益变得活跃和深入。
(三)拓展期
这一阶段从工作室对外开放到2010年3月班主任杂志社与寿光市世纪学校联合创办“班主任工作研究室”。2010年3月,在郑立平老师的努力争取下,班主任杂志社赵福江社长和潍坊教育局徐有礼副局长亲自为工作室揭牌,给“心语沙龙”这个民间自发性组织插上了官方支持和保护的翅膀。本校本地的宁杰、张乐华、张玉芝、王翠翠、桑志玉,山东淄博的刘霄、威海的贺常芬、聊城的崔建斌,安徽的贺华义、江苏的方煦、河北的曹建英等一大批教师逐渐脱颖而出,各种学习和研讨活动日趋规范,工作室的影响日益壮大,全国各地许多学校开始派人跟着学习或者把工作室的研讨内容作为教师培训材料。
(四)成熟期
从2010年7月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到河南通许开展公益活动开始,“心语”团队开始思考自己在教育中的责任和使命,用文化引领,用活动推动,用榜样示范成为“心语”组织活动的主线;学习研修也越来越系统深入,规划性、针对性、发展性越来越强,吸引和带动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心语沙龙”成立之初,仅仅有12个人,成员完全自发、自愿地参与,团队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松散状态。自发式的民间团队能不能生存?教师的自主成长还需要什么来推动?如何才能获得参与者的真正共鸣?……经过认真思考和协商,郑立平决定从建设团队文化入手,以班主任话幸福为基础,以读书汇报为突破口,全面打造温馨、自由、和谐的学术氛围,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教师参与。每日教育写作、每周专题研讨、每月读书交流……“心语”在“教育在线论坛”“K12教育论坛”“班主任之友论坛”等当前活跃的教育网站上开设专帖,展示成长、记录历程。“心语沙龙”,这个草根团队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许多在困惑、迷茫、无助中徘徊的青年教师慕名而至,使这个团队蓬勃发展起来。中国教师研修网关注到工作室如火如荼的活动后,专门给郑立平老师开放了一个视频工作室供团队组织会议活动,使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几十名团队成员实现了真正的面对面交流。此后,工作室以网络媒体为依托,通过专题研讨、专题讲座、团队共读、沙龙对话、视频讲座等多种操作形式,扎实有序地开展起了教师和班主任培训学习活动。
为满足很多青年教师渴望加入“心语沙龙”的请求,2011年4月团队进一步扩编,更名为“‘心语’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简称“心语”),开始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章程,设计科学的方案和行动,开展系统的管理和引领,团队文化也日益丰实:
1. 团队确立6个核心理念:信心、合作、服务、行动、读书、超越。
2.团队坚持6条工作原则:龟兔法则——多赢共好原则,跳棋法则——相互借助原则,海狸法则——自觉协调原则,猎豹法则——主动学习原则,大雁法则——交替引领原则,愚公法则——坚守梦想原则。
3.团队采取4项具体措施:把工作的话语权还给老师,把研究的实践权还给老师,把问题的研讨权还给老师,把成长的自主权还给老师。
4.团队建立了10个实施机构:考核指导组、活动规划组、问题研讨组、视频讲座组、精华整理组、心语月刊组、身心保健组、心语茶馆组、读书写作组和宣传推介组。
5.团队设计了10大具体活动:
(1)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讲给别人听。“心语”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班主任工作E站),开创了大型民间班主任讲坛——“老班的幸福”专题视频讲座。
(2)读书是提高教育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征集专家和广大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团队每年都提前推出必读篇目,组织每月“齐读共谈一本书”活动。
(3)没有思想的碰撞,就不会有智慧的产生。利用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QQ群和心语沙龙QQ群,我们每周都针对教育热点、焦点问题组织“专题研讨”活动。
(4)写作是教师成长的最好方式。团队平日大力提倡教师善于积累,积极推动师生共写,骨干成员必须按时上交各种作业。
(5)成功的教师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积极帮助青年教师规划职业生涯,进行持久的个人特色打造;团队还积极帮助有梦想有追求的教师,与他们自己信任和仰慕的优秀教师、专家建立师徒关系,直接对话、交流,长期跟踪指导。
(6)借助外力推动,积极配合教育媒体,组织有意义的教育话题征文,勇于引领教育思维;为激励教师们体验思考的快乐,创办电子刊物《心语月刊》,给大家建立和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7)眼界决定境界,封闭的环境往往湮灭工作的激情,扼杀创新的思维。团队有计划地组织成员开展“教育行走改变教育人生”活动,特别是优秀教师利用假期开展支教活动,自愿自费到贫困地区,无偿地培训师资、教育交流。
(8)友谊是情感的桥梁,更是自信成长的力量。团队千方百计借助各种力量,每年都组织全国各地的成员在合适地点举行一至二次“面对面对话交流暨年度心语论坛”。
(9)教育是育心的活动,离开了健康的身心,聪明才智和道德修养都会大打折扣。团队全力推动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书籍,聘请心理专家讲座指导,引领大家自觉调适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全力“打造阳光教师和阳光学生”。
(10)生活不精彩的教师,往往工作也不会精彩。教师身上洋溢着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生命激情是最好的最大的身教。团队通过大量的现身说法,大力提倡教师努力过“完满而幸福的教育生活”,不仅会过物质生活、体力生活,更要会过智力生活、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
6.团队有一个终极追求:通过推心置腹的平日交流和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激发每一个教师的工作激情,增强每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智慧,打造每一个教师的个性品牌,使每一个教师都能立足本职工作,永葆理想追求,改变思维模式,改善行为模式,感受相知相伴的温暖,体味追求成长的快乐,陶醉爱心奉献的幸福,活出自己的精彩,实现自己的价值!
就这样,以教师成长团队为基础,“心语”细划了班主任工作研究、职业教育研究、家庭教育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四个分支。把教师、家长、编辑、专家、学生、领导……教育相关各层面的人,组织成了一个和谐而充满激情的教育研究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并逐渐开发出一些有效的教育学习课程资源。心语,也逐渐成为一大批青年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灵家园。
“心语”不仅把梦根植于教师的个人发展,更把教育公益事业作为播撒梦想的广阔天地。2010年7月28至29日,“心语”在河南开封市通许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第一次大型的教育公益活动,隆重举办了有7个省份1400多名班主任参加的“幸福班主任话幸福论坛”。在触摸一线班主任的幸福,展示民间班主任研究者的精彩的同时,“心语”的团结、和谐令人刮目相看,此次活动得到了《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教育时报》《信息教研》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推介,“心语”这棵自生自长的教育之树在中原大地绿意勃发、生机盎然。
之后,“心语”骨干成员在全国各地的大型教育公益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开。河南栾川、山东沾化、山西榆次、山东曲阜、山东临邑、河南郑州等地都留下了心语人奉献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心语”第一个以民间团队的形式完成了中国教师研修网承担的教育部“知行中国”10万名班主任国培辅导任务。2013年团队又在相对贫困落后的湖北云梦县、孝感市、远安县、洪湖县、随县等地做多场大型公益活动,受到与会领导、教师高度赞誉。2013年11月,团队教师自发为安徽灵璧心语实验学校捐款4万多元,建设教师书屋。
到目前为止,心语团队已经发展为成员遍及全国各地,有二十多个省份建立分支,影响辐射数万人的优秀教师成长共同体,团队培养和带动了一大批在全国各地活跃的名师、名班主任。《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班主任之友》《教师博览》等等20多家主流教育媒体推介宣传,日益成为一道靓丽的教育风景线。近年,团队又致力辅助各地一线优秀班主任建设自己的工作室,帮助更多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创造教育幸福。
“心语”团队致力于打造“一个平等自由的开放空间,一个温馨交流的心灵家园,一个争鸣碰撞的学术净土,一个激情涌动的优秀教师和卓越教师的幸福摇篮”。老师们研讨教育问题,阅读教育经典,唤醒教育梦想,提升教育境界,关注自身发展,品尝教育幸福,开辟了教师学习、研究团队式推进的新方法,开创了教师专业成长完全民间自主化的新模式,“心语”团队正在书写着教育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新篇章。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