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是当前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通过名师工作室的有效运作,营造同学共生的文化氛围,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名师也得到自我提升。作为辽宁省首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2013年10月,辽宁省吴娟名师工作室在省内首个启动并开展工作,市教育局隆重举行启动仪式。11月,省教育厅在沈阳召开名师工作室建设启动会议。我们秉承国内外共识的差异教学理念,开展异彩纷呈的系列研修活动,点亮成员的智慧火花,力求辐射到更广的范围。
一、构筑高位目标与愿景
认真落实省、市名师工作室文件精神,遵循研究性、示范性、凝聚性、发展性原则,加以总体设计。撰写《辽宁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实施计划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成员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并填写信息表,签订《协议书》。工作室的办公场所力求设施齐备(镇校陆续投资6万元,镇政府提供苹果电脑2台,开发区文教局投资图书用于培训奖励,近期将安装电子白板),并将构想与制度呈现出来,营造工作室文化氛围。同时,建立QQ群、呱呱聊天室、微信群、网站论坛等网络研修平台,方便沟通交流。要求成员每次研修做到:活动前有设计,过程中有思考,活动后有反思。工作室涵盖美术、语文、数学三个学科,教育教学研训团队由来自省内、市内35名骨干教师组成,集教研、科研、培训功能于一体;“差异教学研究”凝聚了团队成员的心力,也为工作室展现了鲜明的科研色彩和风格特征。
基于此,我们确立工作室的总体目标:建设工作室的主体项目,即差异教学策略及模式研究;积淀工作室的文化内涵,即成员形成具有工作室鲜明文化特征的教学风格;发挥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即有效促进区域教学质量的提高。依此制定年度目标:第一年度:自我规划,行动研究;第二年度:凝练团队,跟进研究;第三年度:团队辐射,成果固化。
我们愿景是:胸怀教育理想,研习教育学问,提升精神境界。相互学习中进步,深入研究中提高,让工作室的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二、探索有效的工作路径
我鼓励成员要以“做一名德艺双馨的教师、做一名学生倾心爱戴的教师”为理想和追求。尽力以自身的学术思想及人格魅力带领成员围绕工作室的目标与愿景,形成读书学习、专家引领、交互对话、打磨课堂、课题研究、展示辐射等丰富多彩、科学有效的工作路径。
读书学习,夯实底蕴。名师需要具有丰厚的文化素养、宏阔的人文视野,读书应成为工作室每一名成员的一种习惯。首先,经典共读。工作室陆续购买图书千余册,定期推荐书目,成员潜心研读,组织交流碰撞。其次,个人研读。根据不同需求,自由优选各类书目。再次,随机选读。每天通读教育报纸,每周精读教育杂志,特别是核心期刊。工作室定期举行教学论坛暨总结表彰活动,表彰优秀成员。工作室组织开展“共读一本书”系列网络研修活动,利用工作室QQ群视频进行每月一次的读书交流,工作室成员人人上麦,与全国各地的老师分享差异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并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燕学敏博士进行指导点评,我每次都会对大家的读书与实践用心指导。
核心课题,深度研究。名师成长需要科研引领,教而不研则浅。我们的研究思路是从问题到课题,
做真课题,做真研究。国家、省级课题“差异教学策略与模式研究”,是我们的共同主题。我们分解出子课题,成员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所长来选择研究的切入点。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华国栋研究员是“差异教学”理论的创始人,为工作室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燕学敏博士从尊重与开发个性差异的层面在研修中点拨指导。在研究差异教学策略方法的基础上,需要把各个教学策略整合起来运用,总结规律,构建模式,以满足课程、教学和评价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基本的教学模式流程为:测查分析 正视差异——优化起点 调适差异——探索发现 分享差异——应用评价 照顾差异——拓展延伸 发展差异。我们提倡有模式而不唯模式,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形成种种变式,如,数学差异教学模式:了解差异 优化起点——多维情境 激发动机——主动建模 因人而异——灵活应用 标新立异——拓展延伸 多元发展,习作教学流程:测查析异——激趣适异——说写导异——评改展异——再创赏异,美术欣赏差异教学模式:测查了解 优化起点——视觉情境 激发动机——欣赏探究 分享差异——实践创作 创意表达——展评升华 形成特长。努力实现教学模式适合全体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将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使学习目标、学生成长可以通过这些模式得以实现,让核心素养落地,同时,促进学校发展和提升教师素养。工作室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课题“基于个性差异的课堂教学” 、辽宁省规划办课题“差异教学策略及模式研究”顺利结题,取得优秀的科研成果,“十三五”申报了鞍山市规划办重点课题“课堂差异教学策略研究”,已获批立项,于2018年结题。工作室成员在各自岗位也纷纷申报各级课题进行研究,在过程中不断提升。
打磨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是教师的田野,是教师专业生命的活力之源,通过课堂教学研磨,提高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契合度。首先,校内磨课。平时立足校内打磨课堂技艺,每学期在校内、县区开设公开课。工作室定期同学科、跨学科之间组织观课议课,从测查了解学生到教学设计,从差异策略应用到模式构建,进行深度探索与创新,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工作室对课堂全程录像,然后回放分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区域展示。三年来,工作室二十多位成员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展示、学科素养大赛等活动中成绩卓著,尽显差异教学的无限魅力,专家与评审对差异教学给予赞赏。
请进走出,宏阔视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请进走出的方式,让成员开阔眼界,深度思考。一是请进专家,提升认识。工作室请进知名学者和学科专家,聆听教育大师,汲取精神滋养。中国教科院华国栋研究员、于发友研究员做《差异教学促名师成长》《走向幸福的专业化教师》等专题讲座;中国教科院的燕学敏博士、陈春勇博士深入课堂指导;沈师大吕子扬副院长主讲《中西绘画漫谈》,现场演示并答疑;省基教中心邢进主任全面指导工作室美术教学工作,鞍山师范学院美术系郭晓东老师定期培训教师书画技艺;工作室成员与北京数学、语文特级教师田立莉、吉春亚同台上课;鲲鹏教研联盟发起人黑龙江王首朋校长来工作室教学交流。二是走出考察,拓宽思路。工作室组织成员先后到国内知名大学、中小学参观校园、听取介绍、观摩教学、座谈交流等,获益颇丰。我们欣喜地看到成员的共生共长。工作室有1人作为鞍山小学唯一代表赴台湾苗栗参加第二届中、美、台基础教育交流活动,并做大会发言;工作室两名成员代表地区在北京、山东参加骨干国培,成员参加“东北三省中小学教学研讨会”,代表辽宁省参加说课展示,获一致好评。同时,将差异教学成果与跨省市异地合作校进行交流。在天津滨海新区九所学校、扬州育才实验学校,本溪明山区实验小学、营口鲅鱼圈实验小学等地,工作室成员与合作校教师同台展示观摩,在交流碰撞中生成智慧,在反思总结中提升境界,多次受到当地电视台采访报导。
成果推介,示范辐射。工作室采用多种方式展示成效、传播思想、提升自身。首先,网络传播。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工作动态、蓄积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成果辐射推广。利用群视频、呱呱聊天室进行在线培训,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工作室QQ群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名教师参与研究,因为工作室有效利用QQ平台进行学习交流,辐射引领,成绩斐然,在QQ群中搜索工作室,辽宁省吴娟名师工作室是第一个搜索结果。工作室还与其他团队合作,资源共享,如受邀在“全国教师俱乐部”“小教硕士教材编写组”“浙江鲲鹏小语工作室”等进行团队成果交流与展示,工作室利用网络平台现已经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享有声望的名师团队。其次,送教支教。组织成员到乡村学校上示范课、去偏远地区支教,助力教育均衡发展。我受邀到全国各地教学示范与讲学百余场,赴朝阳、海城、岫岩等地送教,至今与送教学校友好往来;工作室的李静老师到岫岩县牧牛小学送教,展示数学学科的差异教学,我们和牧牛小学校长达成长期“手拉手”的共识;成员陈宝文2014学年度在岫岩新甸小学支教一年,她将差异教学传播到送教学校,成员丁超、员光霞、孙开慧参与市教育局组织的送教活动。再次,区域展示。工作室的优质资源及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各个学校教师共同发展,形成区域名优群体效应。也推动了“全国差异教学联盟”“辽宁省教育学会差异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教研工作的开展,工作室团队在北京、广东、湖北、江苏等地举行的历届研讨会上,分别展示课堂教学,应用差异教学策略,呈现有效优质教学。郭爱君、史翠萍、穆天宇、黄怡松、苏畅、刘双等20余人分别执教观摩课,与在场教师互动交流。新疆乌鲁木齐市晨报教育集团綦雪莲校长偶然加入工作室QQ群,发现工作室切实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2016年4月邀请我们工作室团队赴新疆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及教学研讨活动,得到乌鲁木齐第二小学、第十五小学、第四十二中学的肯定与好评,7月,乌鲁木齐十五小到辽宁进行观摩交流。2017年6月1-2日,为期两天差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宁远镇小学中心校举行。辽宁、江苏、福建三省的教师通过课堂展示、教学反思及研讨互动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差异教学新成果,工作室有沈春丽、高月、张雪延等9名教师参与活动。2017年3月25-26日辽宁差异教育研究会成立名师团队,进行系列培训。60余位成员来自沈阳、营口、锦州等省内各市。工作室有王季、刘琪臻、宋文婷、孙开慧等十余人成为团队成员,工作核心骨干李静、黄志华成员团队指导教师。我受邀做专题讲座、教学辅导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6月5-6日,成员们在沈阳浑南区举行的辽宁省差异教育研讨会上执教观摩课,充分展示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效的教研方式,助力教师迅速成长。10月23-25日,带领成员在江西上饶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和讲学辅导,与教师们互动交流。11月5-7日,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差异教学研讨会上,我受邀做课例的专家点评,同时作为嘉宾在大会做论坛发言,成员们也在会议的互动交流环节中展示才华。
截止目前,工作室成员执教各级优质课80余节,撰写读书笔记200万字,公开发表文章40余篇,观摩展示20余场。同时,开展网络研修40余次。成员李静评为辽宁省特级教师,涌现3名国家级骨干,4名成员成为鞍山市卓越青年教师,三名成员评定为高级教师,李静、刘绍柱在众多人选中成为鞍山市名师工作市主持人,黄志华、王晓宏组建学校工作室……2017年4月至今,鞍山电视台、鞍山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小小朗读者》节目,我作为嘉宾进行每期的朗读点评,让读书浸润孩子心灵。我的专题发言得到与会代表一致认同,也因此,受聘为《江西教育》专栏专家,为“教而有道”栏目撰稿一年,《教师博览》等杂志多次约稿,《江西教育》“杏坛沙龙”栏目刊载一组工作室“差异教学模式”文章。
三、反思运行的经验困惑
回顾工作室运行的实践,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工作室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工作室主持人,我深刻体会到,名师工作室的有效运作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共同价值追求的合作互研。工作室的发展必须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愿景,这样才能思想统一,才能人际和谐,才能合作互研。成员来自不同工作背景,我们把成员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当作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将目标愿景定在“最近发展区”,同时,实施动态管理,保证工作室的和谐共进氛围和研修质量。
适恰研修活动的有序推进。工作室提供适切的平台和务实的载体,循序渐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将成员在本校的工作与工作室研修适当对接,使研究内容具有吸引力,得到成员的全心投入。成员以核心课题领衔的方式开展研究,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推进原则,落实具体的研究课题,同时带动本校、本区域共同研究。
理论实践结合的任务驱动。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组织活动既有理论的提升,又有实践的跟进。工作室成员的思维从点状走向结构化,从感性走向理性,同时,以任务驱动的研训,对成员进行评价激励。为每个成员建起成长记录袋,积累研修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并对数量及质量提出相应要求,这是引领成员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回首走过的路,我们在做中学习,在做中思考,在做中完善,在做中提升。期间,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一,工作室集体活动与成员本职工作之间存在时间安排的冲突,存在着教育行政管理与工作室纯学术研究之间的矛盾。其二,工作室培养目标受到成员理论素养、科研能力的制约,如何有效地推动工作室成员克服“短板”,需要找到切实的途径与方法。其三,工作室网站建设与网络教研在已有成效基础上,其发展空间和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三年来,辽宁省吴娟名师工作室从初建逐步走向成熟,这里吸引着乐于研究的教师。教师在这里体验研究的乐趣,享受成长的幸福。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张志良副院长,《鞍山教育》马良主编对工作室展开调研,现任《鞍山教育》徐丽艳主编多次选用成员事迹展现“名师风采”。他们充分肯定了工作室的务实作风,同时,与我们就差异教学,尤其是超常学生的培养进行详细交谈。《鞍山教育》专栏报道工作室的创建情况,并刊登了穆天宇等10余人的文章。《中国中小学美术》大篇幅刊载工作室的事迹及成员的作品。
2017年5月,参加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中期工作推进会暨工作室主持人高级研修班。如今,工作室在完成三年周期的目标后,将继续引领工作室成员在教学实践的兴趣区、课程教材的思考区、当前教改的前沿区进行思考实践,促进成员的不断提升,并使之有效发挥辐射作用。相信,在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定能塑造一支在业界有成就、有影响的高层次教师团队。
“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适合学生的,其实就是最好的。这其中蕴含的朴素而深刻的教育哲学,已融入了工作室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差异教学的探索实践。同样,对于的教师的成长来说亦如此。教师的成长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追求永无止境。让名师工作室成为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家园,让名师工作室成为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