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耕耘,静待花开
赤峰市红山区董艳云初中地理名师工作室/董艳云
一、地理学科现状
地理学科的特殊性
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时段为2年,因此,被大家称为“小科”、“副科”,教学一线教师少,全红山区共有地理教师不到40个,每个学校地理老师少、工作量大(有的老师教6、7个班,还有的老师跨年级上课;有的老师还身兼数职,有人事、教务干事、办公室干事、档案员等;有的学校老师平均年龄在50周岁以上),所以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困难很多。
名师工作室本着以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教师的科研、教研热情,加快普通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许多老师为防止完不成教学任务,新型教学方式流于形式,教师不敢把课堂还给学生,仍然一言堂,教学中缺乏引导、启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家长往往很不理解老师的教育教研,认为活动太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他们希望老师把更多的注意力用在领着孩子背诵、做题、考试上来。学生也认为地理是副科,中考中所占比重小,缺乏对地理的重视,成绩自然不会太理想,教师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消退。
初中地理课程安排较少,一周两节课,一个老师所带班级又比较多,所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比较少,使得师生之间的感情并不深厚,因材施教,施展起来也有困难。
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困难重重。地理是一个科学学科,需要学生动手动脑,目前每个学校都存在学生参差不齐的状况,因此在有限的课堂中,老师要做出面向全体、激发兴趣、学法教授、理论应用的课堂设计,这就加大了工作量,对老师本身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多年来,我们进行了“读图方法的指导”“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等专项实践,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时效性,用尽量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学会“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
红山区很多初中地理教师,不是专业地理学科毕业,对于一些新的地理信息,接受起来比较慢;很多老师,年龄较大,高科技教学手段不会应用和操作,所以我们在开展新问题研究时,还存在很多困难。
二、交流研讨中的成长
工作室成立后,我们在工作室建设上做了很多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室管理制度,包括学习制度、会议制度、交流制度、课题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此外我们还坚持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室成员的培养工作,并严格、认真的履行,两年来我们不断前行、探索、钻研。工作中,我们将学科教研、课题研究与工作室成员的培养有机结合,并在不断地学习交流中惊喜地看到了教师们的成长。
交流研讨是我们工作室工作的一大特色。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交流研讨,工作室成员各抒己见,碰撞智慧的火花。一个个奇思妙想、新奇有效的方法不断涌现,一个又一个教学困惑不断破解,一堂又一堂优质课不断展现,让我们欣喜、兴奋、信心倍增。下面我就工作室的工作从“交流研讨”的角度做以简要汇报:
(一)以教学困惑与难点为突破的交流研讨
教学问题、教学困惑来自于实际教学中的课堂中教师“教”的问题和学生“学”的问题。
在教师“教”法上我们不断研究、思考,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技巧。例如:“经纬网”教学一直以来是初中地理学段的“硬骨头”,也是教学中的困惑与难点。学生学不会,教师不会教,教得死板,枯燥。为此我们进行了关于“经纬网教学中的困惑”的专题讲座,与老师们交流研讨困惑所在,找到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经度、纬度判断”、“如何判断东、西半球?”等,就这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什么教具、哪些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来解决这些难题呢?我们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老师们交流想法,商讨对策,并借助红山区能力大赛进行了“经纬网教学”的同课异构展示,1 0节大赛课精彩纷呈,有的老师结合自己学校自身条件制作教具形象、直观,让许多老师感叹;有的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自制视频微课生动演示;有的老师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演示;还有的老师利用先进的google earth软件,十节新授课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评课。工作室成员主评,谈自己上课、备课的感受,谈自己平时教学中好的做法。大家集体交流,集体研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长,群里群策,原来这块“硬骨头”难题也是可以解决的。虽然这是工作室成立之后,我们第一次交流研讨,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学校,我们每位成员都至少有4-5个教学班,课时负担重,但是这种跨校交流,打破校际限制,集思广益,让我们欣喜于我们迈出的这一步,收获了胜利的喜悦,敢于继续向前,挑战未来!
为了更好地吃透了“经纬网教学”这一难题,大赛后又组织工作室成员继续攻坚,进行了“经纬网教学”复习课的集体研讨,并按研讨要求每位成员在自己学校再次教研,研磨“经纬网复习课”,上交“经纬网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和PPT课件,并于学期末组织工作室成员赤峰第三中学王凯、赤峰十二中王蕾展示交流了两节“经纬网教学”复习课。两节同课异构的复习课各具特色,又给听课教师带来了新的惊喜,使老师们对经纬网的复习有了新的认识。
在学生“学”的问题上,我们也争论不休。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地理、主动参与学习,有效的办法之一便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学习地理的学习方法,于是我们总结了地形的学习方法、气候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要素关联图的绘制方法等等,让学生学会学习,兴趣来了学生自然就主动参与其中。
在研究“要素关联图”的绘制方法时,工作室成员通过平时的展示课、示范课、能力大赛课等不同层次的交流研究,各自开动脑筋,将自己好的绘制方法展示给其他教师。交流研讨让我们不断升华、提炼,总结出了更精简、实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以复习课模式为主题的交流与研讨
初中地理复习课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一直是含糊不清的,梳理教材、做题、背诵的老式做法,枯燥乏味,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好。为此,我们工作室借助“经纬网复习”的经验,针对“如何上好复习课”进行了专题研究。
首先,从理论角度组织学习并对全区教师进行了相关培训,工作室成员学习后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问题,展开关于复习课主要环节的交流研讨,初步确定复习课的五环节,并以理论为依据,开始关于复习课五环节的实践研究,由工作室成员承担示范课,大胆整合教材,重点针对“塔里木盆地”和“黄土高原”这两个中考重点考察区域进行课例研讨,尝试“塔里木盆地+X”“黄土高原+X”的复习课研磨。
工作室成员红山中学的辛宝桢将西北地区与塔里木盆地进行整合,辛老师向工作室成员与二级学员详细介绍了课例设计意图,设计思路,成员们多次参与了评课,修改,课后研讨,为了这一课我们细细打磨每个细节,跨校备课,集体教研,先后六次磨课,而辛老师的展示课也是工作室每位老师的一个缩影,我们的研讨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是用行动在不断的摸索,改进,每一次展示我们都不断总结经验,每一次我们都脚踏实地,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份耕耘都会有收获,第八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12人划分为两组,辛老师再上《西北地区》一课,在经过反复研磨、交流,这节课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辛老师也位居12名参赛教师榜首,而这样的研讨成为我们每位成员每学期一节的展示课的研磨之路,我们用心在做,我们点滴务实,每一步都记录了我们的足迹,也正是在这样的交流研讨中,经过一次次“反复讨论——展示——研讨——再实践”我们共同得出了复习课的五环节及区域要素关联图绘制的三步骤。这样的展示课不仅教师感觉得心应手,学生的参与度高、参与面广,主动性强,绘制要素关联图的方法更符合实际需求,更适合学生自主提炼总结。
在无数次教研中,我们也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并逐步尝试传授技能归还课堂,让学生的绘制,学生自己展示,看着孩子们自主绘制地理要素关联图,看着孩子们最初知识就地理知识绘制关联,到最后得心应手利用自己的漫画绘制关联图,联系课外知识绘制地理要素关联图,看见学生们越来越会学地理,越来越喜欢地理课,我们万分欣喜,我们也明白即便应试,我们也可以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在研讨交流中,我们在不断成长,我们开始看得更远,开始企盼未来。
(三)关于读书活动的交流与研讨
在一次次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我们的教师除了专业问题,在其他方面也存在信息面窄,教育思想落后等问题,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室自2017年开始读书交流活动,关于读书交流活动,我们没有经验,就从爱读书有想法的教师开始,最初以自主学习、共同交流的形式进行,2017年5月,赤峰三中王凯老师以《我与静悄悄的革命》拉开了自主读书交流活动的序幕,王凯老师从教室里的风景,相互学习的教师等不同角度结合教学实际为大家打开了读书之门, 这次读书交流活动也受到与会局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评价,会后组织的读书感悟的交流研讨,也使工作室老师们感悟颇多,并写下了读书交流体会,而非工作室成员也备受感染,主动书写了自己的读书感悟,收录在工作室汇编材料中。而这次交流活动的最后王老师为大家做了推荐书目,这让我们茅塞顿开,我们在这一年组织老师们进行自主读书交流时,每一次交流又会为大家推荐阅读的优秀书目,这让老师们知道可以读什么,读了可以思考什么,思考后我们又会在交流中学到新的东西。
2018年我们在原有自主读书交流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读书活动,开展每学期共读一本书活动,2018年上学期,工作室成员共读了《教师的五重境界》,开展话题认领,共读交流活动。
(四)中考备考计划及中考经验的交流与研讨
中考是初中学段最重要的结业性考试,每学年的中考复习备考计划及考后的中考经验交流,都是学科的重头戏。为了促进工作室成员的快速成长,工作室成员代表所在学校承担中考备考计划、经验交流的重任,在全区教师面前进行展示交流。两年多来,由十多名工作一级成员和二级成员主讲,全区教师参与的中考经验交流会,所有学校互相借鉴优秀的经验方法,老师们互相交流困难问题的解决策略,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将交流模式推广到中考备考计划交流,也将交流的内容逐步细化,我们的经验交流越来越侧重于针对学科具体问题的具体的实施方法,解决策略,例如如何克服教师少学生多却实现低分率,不及格率较低的具体举措。
现在备考经验交流,中考经验交流。已经成为我们每学期的必备品,成为全区教师资源共享,方法共建,问题共策的分享学习之会。
(五)以课题为依托,以课例助成长的交流与研讨
工作室成立后,申请了自治区十三五课题“初中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明确了工作室近三年的研究范围,随后我们以课题为依托,围绕课题内容深入开展了专题讲座、课例研究活动。
专题讲座是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形式,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工作室一级、二级成员专业特长、安排工作室成员学习研讨,确定专题内容,自2017年至今从研究内容、教学技术、教学重难点不同层面进行了《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细化》、《微课制作的交流》《世界的气候》《如何上好复习课》等专题讲座,给予老师们教学方法的指导,理论技术的支撑,促进老师们不断学习,解决教学问题的同时,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教学手段,以微课制作为例,工作室一级成员学习后,结合区域地理研究内容,自己的展示课例等,都已制作了自己的微课,并准备在下半年形成关于区域地理学习的微课系列。
在活动之初,我们还开展了理论学习,深入研究课标以及教材设置、赤峰市中考考试说明,并结合工作室一级成员的实际教学经验,明确了课例研究的范围:初一年级为亚洲、欧洲西部、美国、初二年级为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专题复习课。以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为例,我们按学年、分学段,按教学进度陆续开展了八节名师展示课(见表1),并将名师示范课的优秀成果借助展示课与全区地理教师能力大赛的平台,将教学新模式,优秀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水平在全区进行推广,提升全区教学水平,创设全区学习交流平台。
交流研讨在大家眼里也许是一个教学中最普通的名词,但是我们的工作室就是用这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形式,简单的事重复做,重复的事用心做,集思广益、脚踏实地,在交流研讨中不断解决问题,探索前行,我们没有太多先进的理念,发达的技术,但是我们有执着的信念,坚实的脚步,解教中所困,求心中所向!
阶段性成果
(一)不断总结方法,全区推广,助力教学。
通过名师示范,大赛研讨,总结出复习课的五环节:1、确立目标;2、自主复习;3、归纳梳理;4、构建关联;5、练习反馈。
五个教学环节的提炼,为老师们以后开展复习课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培训学习,展示课引领,总结出 “区域要素关联图绘制”的五个环节:(1)学习区域自然、人文要素的基本特征;(2)教师示范要素关联图的绘制方法(打样儿);(3)教师指导全体学生绘制区域要素关联图;(4)学生作品展示;(5)教师小结、反馈。并总结出绘制关联图的指导方法:(1)抓特征----找出典型特征(2)找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和特征的原因(3)看影响----典型特征会造成怎样影响,为老师们在教学中实际操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绘制要素关联图并纳入期末考试评价
2016—2017学年红山区第二学期学习评价(地理)
2018年7月红山区七年级地理检测试题
(三)阶段性成果汇编成册
工作室成员先后编写工作室汇编材料《在路上(一)》,《在路上(二)》。
汇编材料《在路上(二)》是在汇编材料《在路上(一)》的基础上添加了学生档案部分,重点整理了学生绘制要素关联图的部分优秀作品,同时还保留了大量学生自主绘制讲解要素关联图的视频资料。
(四)工作室及其成员取得的荣誉
2016年12月红山区第七届教学能力大赛,青年教师成绩斐然,在10位参赛教师中,5位工作室的成员均获得壹等奖;2017年6月14--17日红山区名师工作室成员王凯、刘美、胡洺齐代表红山区参加赤峰市地理基本功竞赛,三位选手脱颖而出,均荣获一等奖; 2018年7月参加首届全国名师工作室创新发展特色成果博览会,工作室的《潜心教研共促成长 默默耕耘静待花开——董艳云初中地理名师工作室经验介绍》获得特色优质成果奖;三中张清华《西北地区》(说课)获得优秀课例一等奖;三中王凯的《欧洲西部》(展示课)获得优秀课例一等奖。
四、工作室未来展望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董艳云初中地理名师工作室的每位老师用对教育的执着,对地理的热爱,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在未来我们也必将不忘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董艳云 高级教师,赤峰市红山区教育教学指导中心地理教研员,赤峰市红山区董艳云初中地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