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三名工作室新秀成果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学习 实践 科研 辐射

来源:王平平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1-17

——王平平中学音乐名师工作室工作纪实

赤峰市红山区王平平中学音乐名师工作室/王平平

一、工作室的迷茫

2013年至今工作室已走过五个年头,经过两批工作室成员的探索实践,工作室的教学研究工作在不断地完善,成员也相继成熟和成长。曾经工作室遭遇发展瓶颈,走过一段曲折的弯路,因工作没有抓手,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如何让工作室的工作能够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如何持续而有效地开展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7年8月我工作室课题研究课例《卡门序曲》被刊登在全国音乐核心期刊《儿童音乐》中,工作室工作经验介绍的文章被刊登在全国音乐核心期刊《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年第七期中。这些成果的取得源自我工作室工作思路的转变。

二、科研——为导向

教科研是教育教学的第一生产力,我工作室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以科研为导向,围绕科研课题开展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工作室围绕研究课题“初中音乐器乐教学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实践研究”用实际行动不断研究、探索、实践、反思、总结。

工作室器乐教学课题研究目的并非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一件乐器的演奏技能,而是通过器乐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演奏方法和优美的音色表现音,在这些审美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对艺术美感的聆听感受、模仿探究、体验感悟、合作表现、运用创造的过程中,获得对音乐要素的敏锐感知能力和正确的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培养音乐核心能力。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目的,我们开展了系列教学研究工作。

1、围绕课题研究形成教材分析集和课例分析集

2013——2018年我带领两批名师工作室成员在音乐学习的各个领域,开展深入的教材研究和分析和课堂实践。分析教材课例编辑成教材分析集,实践课例汇编成课例分析集。工作室的成员经过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和改进,反过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研究。经过这样的研究和实践,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理论高度。

2、器乐教学校本教材的编纂

工作室教师在本校的器乐教学中,立足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编纂了实用性较强的器乐教学校本教材,为工作室的器乐教学课题研究提供了可推广的教学参考依据。

3、课堂实践引领示范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深入课堂进行课例研究,开展课堂教学专题观摩研讨课和器乐教学示范课。

1)联合中学音乐工作坊开展器乐教学策略研究

带领工作室和工作坊的教师开展器乐教学策略研究专题观摩研讨课活动。通过联合研讨活动加强器乐教学经验交流,总结经验和有效方法策略,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解决器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领老师进行扎实有效的研究,为器乐教学有效策略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示范。

2)开展器乐教学示范课活动

示范课活动是对于开展“器乐教学”课题研究教师“器乐教学”实施效果的一次检测与交流,我们经过了磨课交流——发现不足——提出要求——定课录课的过程,磨课交流线上微信平台备课,线下磨课、研讨确保示范课的有效实施。发现不足,提出要求,定课录课记录研究成果,见证改进与进步。过程很辛苦,但是对工作室教师的器乐教学研究有着很好地促进和提升。这些带课、带培下校的示范课活动,既历练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所以说名师示范课是教学实践后的成果,真正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三、合作——共成长

我工作室着力打造教师合作成长梯队建设。由领衔名师带领首批工作室教师和青年教师组成的二级学员开展教学研究,充分发挥音乐名师梯队的专业引领和带动作用,工作室采取名师工作室成员和二级学员师徒结对的形式,两个梯队的教师形成合作互助的教研氛围,师徒结对互助共同成长,加快了我区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如今首批名师工作室的两名优秀学员已经承担起名师工作坊坊主的责任,二级学员也晋升为第二批名师工作室的学员,扩大了团队的规模。我们共同交流、研讨、互助、合作共同成长。工作坊坊主已能够独立带领工作坊学员在全国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示范课获得全国的奖励证书。

四、学习——是常态

1、读书积淀

我工作室教师因在各自学校内都有兼职工作,很难做到集中学习,所以我们就把阅读的书籍发给大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并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发表在红山教育网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专业知识,开拓自己的教育视野、关注音乐教育前沿信息。

2、网络交流

工作室的每次活动都有相关报道发表在红山教育网上,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讲座内容、学习体会、还有外出学习收获等等。可以说通过网络的交流和分享激发了老师们的工作和学习的热情,是对自己音乐教学工作的一种总结和肯定,同时还可以汲取和借鉴他人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3、自治区同频互动活动

工作室教师通过自治区同频互动活动,与自治区各盟市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学交流研讨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教科研水平与能力。

外出学习

 2016年,参加了 “全国第四届名师大讲堂”培训学习。吴斌和周海宏教授的讲座,提出人人学习一件乐器的观点,让老师们受益匪浅,坚定了器乐教学的决心,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注入更多新的理念和教学思路,随后指派名师工作室教师赶赴上海参加 “全国中小学器乐教学培训会”,明确了器乐教学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对红山区器乐教学的开展是一个很好地促进。

5、参加全市器乐教学培训学习

2017年11月,红山区音乐教师参加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器乐课堂教学培训学习。有幸与著名教育专家、我国著名陶笛、葫芦丝演奏家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赵洪啸老师学习。这次全市范围的、级别之高的器乐教学学习对我区开展的“中学音乐器乐教学课题研究” 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6、成立红山区“风雅陶笛社”

继华中师范大学赵洪啸教授的“全市器乐教学培训”之后,为了能够拓展和丰富红山区器乐教学类型,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更好地融入到器乐教学课题研究中。王平平中学音乐名师工作室以工作室为平台,组建了红山区“风雅陶笛社”。

陶笛携带方便、表现力强、音色优美动人,全国各省市地区的中小学校都在普及陶笛这件乐器。为了让陶笛这件乐器能够早日在红山区得到普及并惠及师生,工作室制订了陶笛社活动计划、活动时间和达成目标。老师们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实践学习,体会学习一件乐器的过程,为进一步教授学生学习乐器积累经验。

五、交流——走出去,引进来

为了开拓视野,注入新鲜血液,工作室定期组织教师走出去与外地教师进行经验交流。2014年与苏州“欧阳宁音乐名师工作室”交流学习,与苏州吴江区音乐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2017年6月与北京顺义区杨镇二中的音乐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这些音乐教学的研讨、交流、学习丰富了教师的音乐教学经验,更新了音乐教学理念,对我工作室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辐射——促提升

1、名师大讲堂

实践到理论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名师大讲堂”讲座让每位名师成员针对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教学实践的梳理和归纳总结,既对名师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又在全区进行了辐射。这些讲座的内容是名师成员老师们自己教学研究的精华,最终集结成书发表,为红山区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的案例。

2、成果交流

2017年11月,带领名师工作室与工作坊教师赶赴无锡参加全国名师、名工作室课堂环节构建与教研改进策略研究”大会。在此次大会上,参与大会基于核心素养下名师工作室、团队研修共同体发展系列论坛之工作室工作经验交流、工作室教师课题研究示范课展示交流,把成果经验进行分享和辐射,对于名师和名师工作室团队如何提升团队成员自身教学、教研能力,加快名师培养的步伐,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工作室以科研为向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辐射为追求,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教师的引领、示范和带头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在研究和学习中向专家靠拢。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辐射出自身的光和热。

七、成长感悟

中学音乐名师工作室经过五年的历练,教师们在研究中自我完善发展,在交流中自我革新提升,名师成员迅速成长,成为市、区的骨干教师。如今首批名师工作室脱颖而出两位优秀学员担任了首批名师工作坊的坊主,带领自己的工作坊学员已经承担起中学音乐教学研究工作。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成长感悟。

名师工作室不是沽名钓誉的地方,需要每位名师不断地进取和全身心地付出,名师工作室就是教师成长的家园、进步的阶梯、师生的益友。是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让老师们在不断地对话、交流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让老师们对音乐教育有了深入地思考、让他们的内心充盈着一种信念和期待,每一滴汗水有了价值和意义。工作室发展的路还很漫长,我始终坚信一点,要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我们的音乐教学研究一直在路上!

王平平  中学高级教师,中学音乐教研员,红山区中学音乐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自治区中学音乐学科教学能手,赤峰市音乐学科骨干教师,红山区优秀领衔名师,自治区提琴协会理事。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