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言秋日胜春朝
——第15团队主题研修前期研讨
孟子曾说过:“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这是一块精雕细琢的璞玉,还是一块普普通通的顽石,全看怎样去打磨,去温润。作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省特级教师骆志菊曾经说过:“人生无坦途,我们不刻意而为,但是我们一定要顺势而行,让口号真正成为鼓励我们实现目标的动力!”大师傅的话,时时刻刻言犹在耳,时时刻刻激励我们从每一次活动中吸取经验,锻炼,成长。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大诗人刘禹锡的千古名句,让我们有了“秋日暖阳,跨校共读”的想法。自工作室承担省级一般规划课题——《名师工作室背景下的跨校学习研究》以来,我们工作室21个小团队前前后后一共开展了三十余次跨校学习主题研修,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我们15团队暑期主题聊的核心目的,在于初步确立下学期团队研究的方向——作为工作室第15团队一直在进行研修的主题——阅读,在明确研究阅读的基础上,以“秋”为研究主题,把主题阅读进一步做细,做好。
我作为第15团队小师傅,在与大师傅领衔人进行充分沟通后,第一次有了利用阅读视频进行“跨校学习”的团队研修念头。我们团队情况比较特殊,除了我和一位年轻的成员杨童老师以外,所有的成员都分散在五个不同的学校。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碰到一起来研究主题阅读,但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既突破了常规教研的模式,又能够互相交流。这不但开创了跨校成员主题研修的新模式,还能极大增强主题研修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使主题研修的内容更加丰富。
二、暮去朝来淘不住
——第15团队主题研修活动准备工作
8月,大师傅在充分考虑主题研修活动的基础上,整合了14、15团队的跨校学习主题研修方案。这是我们团队第二次走出新都,在更多的老师面前展现我们的团队成果。接到这个任务,我很自然就想到了暑期和我们的成员们所谈到的那次与“秋”有关的阅读活动。活动方向确定后,我们两个团队小师傅通过各种形式,多次讨论这次活动的初步想法,并把我们两个团队的活动揉在了一起。
方案制定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最为困难的,是在大家都有各自繁忙的工作情况下,既要统一思想,又需要按照既定的主题准备研修材料。因此,我们两个团队的小师傅不断与成员们反复讨论,敲定流程和细节,同时将准备情况不断反馈给大师傅。在整个研修活动的准备过程中,两个团队的所有成员通力合作,利用各类机会进行沟通。例如我们第15团队利用9月21日到新都区旃檀小学开展工作室教研活动的机会,召集团队成员就地召开研讨会,研究主题研修活动的各个细节,大到分析简阳阅读活动开展情况、怎样通过活动体现工作室“跨校主题研修”的宗旨;小到怎样衔接每个活动的细节与过渡,在准备材料中的各种注意事项等等。团队成员们在会议中畅所欲言,不断提出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一次会议下来,我们的活动内容更加完善,活动细节更加丰富。
三、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15团队主题研修活动资料制作与课堂打磨
准备活动的过程无疑是辛苦的。作为团队小师傅,要审核大家发来的每一份资料,把大家的碎片材料进行有效组合。同时,心里还惦记着团队成员的公开课准备得怎么样了……有如此多的事情需要去考虑,真是不得不让自己兴奋起来。
于是,我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把大家的视频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体现我们两个团队的阅读之美。两个团队一共9段视频,来回拼接,不断尝试,前前后后一共修改了6次,方呈现出了一段自己还比较满意的阅读视频资料,然后发给了大师傅。她对我们的这个创意给予了高度的赞赏,还给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非常期待我们的展示。
和自己做资料比起来,团队成员陈佳林老师的课还是我最为牵挂的。开学第一个月实在是太忙,没有工夫抽身去听听她的磨课。更多的时候,我们就在QQ上进行交流。抽不出时间来听课,她就在教室后面放上自己的手机,自己上课录课,然后把视频发送给我。就她自己的录像课,我们在电话里经常交流到深夜。她还自己主动邀请老师们为她磨课,以至于清流学校所有二年级的教室都被她“光顾”了一遍。最后实在是没有班上了,就让她到龙桥来借班上课,然后和成员杨童老师一起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与佳林字斟句酌,帮助她把课打磨圆润,然后又是一次熬夜交谈,修改教案,与团队成员在QQ群上就她的课再提出修改建议……一次又一次打磨与修改,她的课韵味也越来越足了。
距离10月11日已经越来越近,作为小师傅的我,不断提醒成员们注意事项,每天的脑子里都在一遍又一遍过各个细节。在整个准备过程中,我们每个人最为注重的,除了细节,还是细节。研修因为细节而精彩,活动因为细节而丰富。
四、最是橙黄橘绿时
——第15团队主题研修活动成果呈现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准备,第14和15团队联合开展的“骆志菊名师工作室跨校学习主题研修活动——读味馨香,声度体验”跨校阅读主题活动在10月11日开展。
本次主题研修活动由第15团队成员、新都区教坛新秀陈佳林老师的课拉开了序幕。她首先在一首歌曲中出示了《山行》这首充满了秋意的古诗,让孩子们在听歌与唱歌中感受秋天的美。接着,通过不断朗读、欣赏图画,点出学习方法——走进画面读,带上想象读,让学生走进诗歌,走到诗人杜牧的身边,感受枫林之美。接下来,她话锋一转,出示了一首有趣的儿童诗《秋天的柿子》,用一片美丽的秋林对比一颗红彤彤的柿子,并点出“全景之美和细节之美”的对比,很好展现了两篇文章的对比阅读。接下来,又通过两篇与秋有关的现代诗进行群文阅读,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秋日的韵味。孩子们读得美,老师点拨也恰当及时,把对比阅读和群文阅读运用得恰到好处。这其中包含了佳林老师多少的心血,我们都清楚。一堂课下来,就像同样经历过磨课洗礼的团队成员杨童老师说的那样,不流几次眼泪,就不可能成长。
佳林的课,让我们看到了一片美丽的“秋”,而我们的读书沙龙也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阐述了我们对于阅读的理解。我们是要歌颂秋日背后的什么?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启发?我们从成员的回答中,引申出阅读的评价、阅读的方法、读书的推荐、怎样读好书……大家的回答内容丰富,给每个人深刻的启迪。之后,我们两个团队的读书视频——阅读,一段童年的“橙黄橘绿”,更是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通过视频,我们每个人都展示出了阅读中最为惊艳的一面——读国学、唱诗歌、用平台、录微信、打节奏……成员们的讲解,充分展现出了大家对于阅读的理解。美丽的阅读,美丽的故事,在14、15团队美丽的文字之间恣意流淌。
五、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我们工作室充分利用来自不同学校构成名师团队的特性,改变传统教研模式,借名师工作室平台建立起不同成员学校之间的横向联系,立足学校和教师需求,拓宽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通过打破校本教研制度壁垒,整合名师优质资源,在跨校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活动中,促进工作室成员及其成员所在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1.主题研修活动的跨校推进,为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同一主题下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促使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丰富内化教师们的课堂呈现效果,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主题研修活动的跨校实施,更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锻炼机会,主题式的研究让随意性、盲目化的教研目标更加明确、专一。聚焦主题,围绕目标,不同学校的教师们都积极参与其中,大家互相学习,共同切磋,从思考到实践,从环节到细节,从多个角度研读,锻炼了老师们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探索出教师发展的新路径。
我们第15团队的七位成员分别来自于新都区龙桥小学、木兰小学等五所学校。尽管距离遥远,见面不易,但是从2018年春季至今,我们团队在工作室的指引下,完成了近20万字的研修笔记、教学资料或教学反思,制作了长达300多页的活动资料集,并在成都市、简阳市、新都区三次独立策划开展跨校研修活动,提供研究课、讲座与沙龙谈话等研修活动。在主题研修的活动中,正因为不断的思考和观点的碰撞,我们才能集百家之长,纵论古今,才能品味阅读无穷的魅力。骆志菊名师工作室将继续秉承“助人助己,同悦共赢”这一发展理念,将跨校研修不断深入贯彻,让老师们在教育研究的道路上开放更为鲜艳的智慧之花!
刘 进 成都市新都龙桥小学教导主任,成都市骆志菊名师工作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