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学科名师工作室集锦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刘品兰 - 大师零距离,引领新征途

来源:刘品兰 作者:刘品兰 发布日期:2017-05-23

2017年1月16日—21日,我工作室8名成员受北京中教市培教育研究院和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专家委员会之邀,到广州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修策略峰会”。

早间突至的陌生来电

1月19日早晨七点刚过,我枕边的手机就呼啦呼啦……我等8人在广州,是其他寝室人员紧急?还是成都老家有意外?我立马拿起手机,一看:“北京”,立马“拒听”,嚣叫停止;瞬间,铃声再响,再看:还是“北京”,还是同一号码!自2007年9月走上学校管理工作岗位,原来鲜有电话造访的我不堪重负,给自己订了规矩:跨地区的陌生来电一律不接,错过的陌生来电一律不回,商品推介、会务培训一律不应!大清早的,连续两次,好不甘心!奇了怪了,几不沾边,有啥好事?离早餐开始时间还有七八分钟,接个电话也不碍事……我立马“接听”,温暖的男声娓娓道来:刘老师吗?我是徐安德,感动你们工作室一行千里迢迢来参加培训,早餐后我们聊聊,欢迎你的成员也参加!“徐安德?”听错了吧!那可是本次峰会的主讲专家!赫赫有名的“科研兴师一三七”大道的首发者!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实践研究委员会的常务顾问!我忙坐直身子,清了一下嗓子:“徐老您好!您在梦庄吗?”“在,就在大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经常琢磨如何“谦虚虔诚”、如何“求实创新”请动大师面授精要;今天,竟然有大师主动向我们抛橄榄枝!!!“福”星降临我们!我赶紧应“好”,立马边下楼边微信通知成员们速战速决,尽快大堂集合座谈。

亲历体验的技能训练

成员们还真给力,我下到大堂,大伙儿已经把徐老请到了临时布置的会场。但:“聊什么”“怎么聊”,因为没来得及事先沟通,不知徐老心意,暂时一片安静。徐老打破僵局,赞扬我们的“千里求学”,随即话锋庚转:先听你们说。作为领衔人,我赶紧按照紧急构思的“提纲”抛出去“一二三”——感谢徐老对我们工作室的关注;本工作室基本情况简介;本工作室前期工作反思(“成员发展需求与目标”不清晰,“工作室发展目标与工作思路”不明确)。本以为会和以前的座谈一样,我说完,徐老就会点评指导。没想到,我刚讲完,徐老马上指向成员L——请你说说刘校长的发言有几层意思?要求:挑重点的讲,重复的话不要讲!成员L刚说完,徐老又看向大家:还有补充吗?还有更精炼的吗?不超过二十五字哈!成员们一个个被点名发言,时不时被徐老的“挑重点讲,重复的不要讲”打断。全程,我们口说,徐老笔记(81岁的老人没戴老花镜),时不时拣一些关键词深入剖析!老师们在学生面前惯用的“偷袭”伎俩被用到了自己身上,每位成员都专心致志、高度投入,“认真倾听”“精要概括”熠熠生辉。

经过了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十分钟,徐老揭秘了——刚才的过程,其实就是团队研修技能训练的过程。团队研修需要具备四项技能: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问题聚焦、设计与改进。刘校长首先发言,展示的是她“公开自我”的技能;要求大家复述,训练的是大家“倾听与回应”“问题聚焦”的技能。训练“倾听”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小伙伴们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归纳成“传悄悄话”和“听音辨认”(硬币、大头针、曲别针等放入盘子时音质不同)两大类。

如何聚焦问题?现在我们回过去看刘校长刚才的“反思”(“成员发展需求与目标”不清晰),请每个人都说说你的发展需求。

成员们埋头思考,徐老点石成金:需求源于你的困惑。也可以说出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成员M:低段孩子还不会倾听……  成员F:孩子倾听后如何回应? 成员W:多数孩子不能简要概括  成员H: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  成员Z: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

每个成员都说出了自己的需求,一个比一个言简意赅。

徐老:大家都有自己的不同需求。作为学习共同体,我们就要将大家的需求聚焦,将问题变成课题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家的困惑最后落脚在哪里呢?小伙伴们议论纷纷,因为孩子的倾听态度、倾听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学习兴趣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大家的需求可以聚焦为“如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接受了大师的“问题聚焦”技能训练,研讨过程就是研究课题“主题化、系统化、课程化、系列化”的过程。

大师的高屋建瓴,寓有形于无形之中,深深地折服了我们——我们不仅自身得到了训练,而且掌握了训练学生的要领;技能的获得与要领的掌握,源自每位成员在前面真实问题情景中的亲身体验,源自亲身体验中的同伴交流与反思建构。顾泠元教授的“团队研修四项技能”更清晰深刻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

公开自我技能就是参与者打开隐藏区,直言感受与疑惑,赢得同伴信任。倾听与回应技能就是正视自己的盲区,专心倾听他人讲话,谨慎回应其观点与问题,虚心悉听,随时提取他人经验教训,把归纳、回应看做一种重要的学习。问题聚焦技能即参与者进入公共问题域,寻找大家认为相对重要的共同问题并关注解决问题的任务细化与分担,如:问题的迅速梳理与归纳、发现有价值的话题、对问题解决的“任务解码”等。设计与改进的技能就是针对核心问题,通过不断的设计与改进,把行为改善与理性思考联结起来,最终解决问题;设计指导者不能尾随俗见,将设计变为群体行动,让设计经受实做的考量。

“盲人摸象”的深刻启迪

四天不同侧面不同主题的海量交流是给我们“头脑风暴”,徐老由《盲人摸象》带来的启迪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有五个盲人,他们都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第五个摸到了耳朵,他说:“大象犹如簸箕”。触摸不同,感受不同,孰是孰非?五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的才是真正的大象。如今,三岁小孩都能描述大象,都能把大象画得栩栩如生。为什么这个故事还盛传不衰?笑过之后,静心思考,我们都能明白:1.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坚信自己的观点和坚持自己的观点很重要。2.无论是观察事物还是看待问题都应全面,不能以偏概全,否则得到的结果就有可能是错误的;学会听取他人的观点,认识将更全面、更准确。

徐老以此为引子,形象阐释了教师研修过程:摸象——说象——成象——抽象——造象。“摸象”就是学习者对认知对象的亲身体验;“说象”就是集思广益,各自把思想充分交流;“成象”就是把交流汇集起来,形成对真实对象相对完整的认识;“抽象”就是学习者对认识对象的理性化、概念化过程;“造象”就是学习者对认识对象的提炼再创造(再现)。从“摸象”到“造象”,一步跨越,必然管中窥豹、真假难辨;步步落实,定能认识全面,再现全真。教师团队研修,就是将个体的教学经验(摸象所得)经过分享交流(说象、成象)转化为群体的专业知识资源(抽象),从而有效增强教师团队的专业教学(造象)能力。

“老当益壮”的强烈震撼

无论是讲台之上激情澎湃,还是安然旁坐娓娓道来,徐老都不像他口中的“八零后”。1987年第一次外出培训,改变教育生涯,走上自主规划、科研引领的发展之路。51岁的徐老另辟蹊径、重新开始;1987-2017,全新三十,81岁高龄的徐老思路敏捷、独树旗帜。他的成长分享、现身说法,让我们心灵震撼、由衷敬佩。

成员H——让我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审视“我”、审视“教师”这个职业。 我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实践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作为培养学生的教师,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具有渊博丰厚的知识和现代教育思想,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日新月异的教育信息技术。我为自己近几年的不求上进感到惭愧。近二十年的教学经历让我的热情已消磨殆尽,所有的工作都只是按部就班,不再有学习和创新的动力,有时还为自己能说几个教育新名词而沾沾自喜;常常以工作忙为借口,不愿认真看书学习,怕动笔怕写文章。也难怪从骨干教师成长为中层干部“双肩挑”后,我倍受打击,尽管在学校主要负责数学教学管理,但我没有给数学老师带来实效性的帮助。

成员C——徐老的发展之路让我明白:任何时候觉醒都不晚,重要的是决定之后及时有行动。行动主要包括两方面:1.读书。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满足不断发展的现代教育需求。与经典为友,就是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是成为一个有思想教师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多读一些代表人类精神文明境界的经典著作让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品位的人文修养、独具魅力的艺术美感、饱有学识的智者气质形神相随。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法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应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并通过反思(教育事件或教学过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实现专业发展。

兴奋之后的燎原行动

“经历就是财富,挫折也是财富!”“辛勤与科学并重!”徐老的话久久回响在我们耳畔。如今,跨越了热闹喧嚣的春节,我们还对当时的紧张、兴奋和感悟记忆犹新。2月21日下午,我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新新路小学教师书吧,参培的8名成员依次向室友们分享了培训的心得与体会。潘建明校长的“自觉数学课堂”指引我们了解学生学习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以“五个转变”“五个突出”践行生本教育理念;“名师从优秀到卓越成长途径”激励我们不仅师德高尚、教艺精湛,而且教育情深、以文化人;“加强‘实效性’‘科学性’‘针对性’”、“提升指导水平”、“强化室本阵地”、“建立长效激励”指导我们突破工作室发展高原瓶颈期,更好地迈向从平常到辉煌的那智慧一步。魏续臻教授的“教育科研从研究学生开始”“小、近、实、真的‘草根式’小课题研究”让教育科研对我们不再神秘、不再高不可攀;“教育研究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和程序”让我们对教育科研认识清晰、有路可循。刘英琦老师“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指引我们突出共同体本土化建设,构建自主、平等、合作的教师文化和工作机制,建立激励性、发展性的教研评价机制;“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七大策略,引领我们在课程改革征途中步履坚实,挖掘整合教育资源,开发设计校本课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成员Z——全校教师多埋头少抬头、重实干轻教研!转变观念,学习教育教学新理论新方法,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组织活动,重视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积累,让孩子学习快乐高效,让教师工作先苦后甜!我们在数学教师中开展“低负高效”的教学竞赛……

成员M——专业学习共同体最好的单位就是教研组、年级组!学习研究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学法,功夫用在前,边做边反馈,反馈即调整,完后全反思,前后连成线,事半就功倍!我们在学科年级组中开展“共享资源谁最多”的大比拼……

成员L1——关注成员的专业发展需求!从成员们感觉困难的教育科研入手,带领大家“问题变课题”,从“草根”小课题走向规范正课题,以“学习实践+反思”助推成员们跨越一道道标杆,在名优教师成长路上不断向上攀登!

成员H——学习的脚步不能停!为远离电子产品、重读书本,我和儿子约定:每周末互查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分管的数学教师,新学期从“公开自我”开始尝试团队研修技能训练,鼓励老师勇于开口,指导教师善于表达。

成员F——以智慧成就智慧!把知能教活,促进智慧成长;把思想激活,促进精神丰盈。我们要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倾听与表达、反思与质疑、批判与欣赏、实践与创造,促进学生与他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享等等。

成员L2——训练从一年级起步!新春伊始,有感潘老师的“本质数学”,试着为孩子们设计有趣的“前置性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尝试探索、交流汇报,爸爸妈妈录制视频微信上传,成效一天比一天显……

学,然后知不足!2017,新起点,新征程,我们阔步走向前!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