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室的建立发展与思考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骨干教师成长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切呼唤,部分优秀教师缺乏继续提高的动力和空间,出现了明显的“高原现象”,面临着骨干教师究竟到底怎么成长?无锡市教育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中国第29个教师节期间,成立了首批“无锡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52个,“何志奇中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是其中之一,当时笔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说了这样一段话:“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作为领衔人,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提高的机会,也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名师工作室,这不仅仅是一份夸奖,而是无锡教育对领衔人的一种厚爱和期盼。”因此,我们要用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忠心,用对学生的爱心、耐心、恒心,映照我们头顶上的这个光环,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更多的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厚实的专业素养、扎实的教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加快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扩大教育影响,打造教育品牌,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绚丽多彩。
名师工作室,是顺应历史的潮流,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应该是旨在借力名师资源,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改革为重点,以教师发展为目标的一个学习提高的共同体。因此,成立工作室,应该在本地区把一些优秀的骨干老师凝聚在一起,准确工作室的定位,使得平时工作室的活动,在特级教师的智慧引领下,聚焦于工作室研究的主题,扎扎实实地开展学术沙龙活动,以追求共同体的团队共赢,以求共同发展,相互提高。上级教育管理机关隆重开会、颁发匾牌、拨出经费,为了什么?绝对不是为了虚无缥缈的好看吧?这些有识之士聚在一起究竟干什么?笔者认为:就是“研究——示范——引领——辐射”。大家在一起做学问,研究教育当中产生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而产生的课题,在研究中学习与前进。研究课题的选择是进行科研的第一步。由于我们选择的课题都源于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困惑,因此,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用哪种研究方式好,应该看哪种方式能更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由于我们工作室的成员来自于本地区的各个学校,因此,虽然教育科研方法有许多种,但相对来讲更适合工作在一线教师的方法要首推结合本校实际的“行动研究系列”,每个成员都参与了各自所在学校的大小课题,或参与或领衔,起到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引领了一大批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与研究的前进,工作室的工作更起到了一个辐射的模范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工作室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挑战的过程,发展的过程。
二、工作室的功能定位与任务
具体地说工作室要做好三件事:
1.苦练内功:上课、读书、写作。说到底,教师的全部不就是这三件事吗?因此,我们工作室定位应该确定:践行生长课堂,提升教师素养,苦练内功,成为名师摇篮。
2.构建平台:助推新人、营造机遇。如何使得大家更加自觉地学习、更加自觉地实践,努力把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体现到各项教学工作中、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各个方面。(1)更新教学理念,走在课改前列,在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不断推行了成员与领衔人上阵参加教学比武活动。这样的做法,高屋建瓴,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2)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观点碰撞,在碰撞中比较,在碰撞中完善,在碰撞中升华,去劣存优、整合确定,形成较优化的教学方案。这种做法既具有一定的迎合新课程理念的创新备课形式,又体现了个人资源与集体资源的整合,较为有效地发展了教师个人与集体的智慧,在智慧的碰撞中,实现整体提高。(3)利用名师示范,加强经验交流。为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快教师成长步伐,同时也本着培养人、发展人的理念,工作室经常邀请外面的名师参加工作室研究活动,与老师们畅谈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并为学生上示范课。课后参加评课议课,与大家共同分享经验与反思,共同为下阶段的学习活动出谋划策。这种与时俱进的做法,体现了在研讨中求修正,在交流中求进步,努力实现在新课改中教师发展自我的愿望。整合教学资源,工作成果共享。大自然的一渠清水,来自于涓涓不息的源流,人类社会经验的成熟与丰富,有赖于广纳百家精华,博采众人之长。集体备课中教师相互交流切磋、合作互助、共同探究,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力量,可以有效地培养教师的协作精神,有效地弥补不足,更能使成员们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促进成员个体教学水平的迅速优化;教师的成果交流有利于提高大家的综合能力,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特别是对于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工作的推进,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促进了教师成长。“请名师进门”的活动让教师如沐春风、收获颇丰,不但让教师近距离地领略了名师的魅力以及他们的一套思想方法,而且各位名师的悉心指导,对教师的教学思想起到了一个导向作用,让教师看到了各自在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并开始对自己的课堂进行理性的审视,让自己的努力有了明确的目标。请进来,以他人为鉴,知己之长短,对于修正教师思想,完善课改,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今,这种求索的精神,正以新的时代内涵时时激励着教师,迎着未来的召唤,在浩荡的春风中,再启征程。
3.外塑形象:海不择细流,故以成其大;山不择细壤,方能就其高。无论是形象的塑造,还是素质的提升,工作室成员都需要着眼于细节,从各个细小的方面不断提升,完善自己,既然选择了,那么就为这个团体尽一份责任,做一份贡献。
三、工作室的成功做法与经验
教师的素质决定课堂的变化,课堂的变化决定中国的未来。在行动上,分这样几个模块:目标引领、教师培养、教学探讨、共享智慧、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第一模块 目标引领 教师培养
1.工作室领衔人指导和帮助工作室学员设计个人发展规划,逐步形成并完善不同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进而发展成为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数学学科教学观。
2.每年每位工作室学员至少上一节高水平的公开课,形成一个课例或案例,并进一步提炼和发展成一个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专题。在此基础上参与一次报告会,宣传和推介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动全区的数学学科发展。
3.在不同的起点上,工作室主持人必须引导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室有一半左右的成员在3年内,必须达到以下目标之一:
(1)在参加省教育厅各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或在市教育教学评选中获二等奖及以上的荣誉称号;
(2)必须带好2-3名青年教师;
(3)每个学期至少读2本教育教学专著,写好读书笔记2篇并且作交流;每学年在区级及以上至少进行2次教学展示和研究交流,提交2份以上优秀教学设计或优质课例实录。
4.本工作室视其需要积极邀请国内外、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教授、学者,参与专业引领、教师培养研究。此外还进行外出学习考察、成果展示等活动。
第二模块 教学探讨 共享智慧
1、工作室主持人不断地学习国内外、省内外教育教学理论与鲜活经验,牢牢把握学科改革和发展大局,以工作室为平台,全力推进数学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
2、对数学学科改革有一定的研究,引领本工作室全体教师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较好效果,使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有较为显著的提高。
3、工作室主持人有2篇及以上的教育研究论文在省市级及以上教育杂志公开发表,或在市级及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得二等奖及以上的奖项,或有一项市级课题立项。
4、为本学科教师至少作一个具有较高质量的课改报告或学术讲座,并获得本学科教师的一致好评。
【案例1】导师学员齐聚怀仁 专家名师金针度人
2013年10月22日,江南的农村城镇化小镇——东港,秋意浓浓、气候宜人,这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秋种的季节。2013年无锡市特级教师后备班的中学数学组全体学员和无锡市何志奇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导师和领衔人何志奇专家的带领下,来到江苏省怀仁中学进行指导、研讨和交流。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有优秀青年教师谢建金老师执教的研讨课,有上海市双名工程名师基地的主持人、浦东新区王海平数学教师培训基地领衔人、南汇中学书记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王海平名家讲坛,还有学员江苏省怀仁中学教科室主任董荣森老师精彩讲座等等。
青年教师谢建金老师教学风采:谢老师结合“费马点”就“与三角有关的应用问题”设置问题链,围绕问题驱动、主体活动和立体活动展开教学,学员们深入课堂教学听课、评课,交流研讨。大家对谢老师的课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教学看法,既肯定了他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又指出了他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点,大家的评议给人以启发,给人以思考。
特级名师王海平谈名师境界:王校长就《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谈名师境界这话题和老师们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围绕上海市双名工程概况、理想的名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阶段、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名师成长的关键在自我、学者化——名师的成功之路等几个部分展开,特别提醒老师们要做学生成长的贵人、一个“模范”、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构成名师有三要素:道(优秀的道德品质、感人的人格魅力)、行(精湛的教学技艺、深刻的教育思想)、知(较高的学历背景、渊博的学科知识)。王校长帮助学员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为学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使学员们受益匪浅。
特后班学员江苏省怀仁中学教科室主任董荣森老师就文章写作谈体会:董老师就《做一个勤学善思的表达者》这一话题,从自身的成长经历说起,围绕为什么要表达、表达什么、如何表达以及表达的素材哪里来等方面和老师们进行了精彩交流。
第三模块 课题研究 成果展示
1.开展课例和高考研究。站在新课改的前沿,研究数学教学存在的积弊,把握教改的方向。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抓手,开展课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要认真研究考纲,研究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提高高考复习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本工作室将以论文、专著、课题研讨会、学术报告会、教学论坛、公开教学、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形式形成辐射、示范作用,引领全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案例2】高研班齐聚天一 微课题初显魅力
2013年9月16日,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后备高级研修班“微课题选题论证报告会”在江苏省天一中学召开。会议由研修班导师何志奇专家主持,董荣森等六位研修班学员详细阐述了各自的微课题报告,何志奇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展开了研讨学习。
工作室领衔人何志奇专家首先向工作室成员介绍了六位学员的情况,并详细讲述了什么是微课题,以及微课题的基本特征。然后,江苏省怀仁中学教科室董荣森主任、省锡中教务处陶建平副主任、省锡中匡村实验学校周荣伟副校长、市北中学夏敏副校长、无锡市格致中学张峰副校长、宜兴一中范云芬老师等分别就各自的微课题选题进行了论证说明,从怎么想到的,到如何形成微课题的,预期要达到的成果是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一一做了介绍,大家针对各个微课题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修改意见。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工作室成员纷纷表示,这样的微课题研究灵活便捷、追求深刻,对日常的教学工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教研相长的得力手段。
附件:
1.活动实录
2012年12月11日,何志奇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领衔人教授级高级教师何志奇的带领下,赴江苏省怀仁中学进行研讨活动,此次活动特邀省锡中数学特级杨志文老师、市立人高中数学特级王华民老师及市一中数学特级钱铭老师等专家光临参与。
本次活动共分两个议程。第一个议程是围绕“教学策略”这一话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怀仁中学的全体数学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交流和探讨。怀仁中学胡云山老师开设了高三一轮复习课《圆的综合应用》,胡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例题,循循善诱,显示了深厚的教学功底。听课之后的研讨非常热烈,工作室成员李林娟老师、邓国华老师、孙承辉老师等对胡老师的课堂教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何志奇老师、钱铭特级、王华民特级等组成的“特级教师团”高屋建瓴,从课堂文化、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第二个议程,由三位特邀专家进行了以“如何做教学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杨志文特级教师从宏观上分两个方面娓娓而谈:一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及目标;二是教师要合理利用时间,持之以恒。王华民特级教师以《勤反思 重积累 炼主题》为题,着重从微观上介绍如何撰写教学类和解题类论文,并展现了若干篇论文的创作历程。钱铭特级教师则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为例,从直观上讲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研究。会后,工作室成员及怀仁中学数学老师纷纷表示,这些学术讲座精彩纷呈,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指导。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何志奇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对怀仁中学校领导的支持及特邀专家的光临表示感谢,并对工作室下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布置。
2.名师及成员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