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200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师从王冉冉副教授,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11年7月通过新加坡教育部考核,受聘为新加坡教育部公务员,任教于新加坡维多利亚初级学院母语部,教授HCL和H1CL两门课程,并开始中华音乐选修课。2012年12月31日结束在新合约回到华西中学。正是因为自己有近2年的新加坡教学经历,才有幸成为许成良教育国际化名师工作室一员,工作室让我和其他同仁获得了许多秋天般的收获。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形容此时的心境一点也不差。工作室成员们初见时那份青涩还那么清晰之时,三年光阴倏忽已逝,回首这三年,忙碌又充实。我们在一起学习,工作,交流,讨论,成长,进步。
许成良教育国际化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工作室领衔人的任务:带领参研人员在教育教学教研中进行不断学习提升,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研究准则,引领参研人员开展了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成功教学研究;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文化差异研究等。 以“教材 、教法、教研、教改、理解、国际化”为工作室工作的六大核心词。以“be used to”(能教)“be able to”(会教)“be good at ”(善教)“be happy to”(乐教)为关联词,带领全工作室成员做到了“三个改变”:思维方式改变,工作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变。
工作室既是以名师特色吸引志同道合教师加入而组成的高端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又是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式并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学相长的交流平台,也是教师培训与教科研工作延伸和补充的研修共同体。工作室让我们成为一拨志同道合的伙伴,真诚温暖的朋友。让我们思维碰撞,困惑分解,智慧共享。
在名师工作室的三年,我们收获颇丰。可以概括为以下八点。
一、塑造高尚人格。著名教育家丰子恺认为,名师健全的人格应该是求真、至善、达美。名师的人格应该体现时代精神,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行为方式上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是集责任感、进取心、创造力、宽容心为一体的新型人格。
二、培植成功心态。专业信念和职业尊严是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为基本的对话准则,在基于专业互信和人格平等的对话中,塑造教师坚信自己、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实现自我的成功心态。
三、追求个性发展。教师发展不能模式化,更不能一刀切。要准确把握每位教师在专业领域的最佳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彰显本色、形成风格,使其在专业领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四、积淀文化底蕴。有了文化的厚积和充盈,教师的成长才有底气和能量,教学才有持续的文化生成力和创造力。
五、拓展课程视野。对课程,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要努力打通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壁障,将制度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对课程,要有广博的文化解读,课程既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本身。
六、砥砺实践智慧。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和技术的层面上,当由此上升到智慧的高度。要努力通过践行和反思,逐步拥有“道器不二”的无上智慧。
七、提升职业境界。对待职业人生,大抵存在“功利”“道德”“科学”和“生命”这样四重境界。教师成长,根本之根本在境界上。优秀教师当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逐步感悟和践行职业的“生命境界”。
八、注入“成华内涵”提升国际理解品质。三年来,工作室积极参与探索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区域多样特色发展。通过“强保障、搭平台、走出去、请进来、编读本、重对话”等方式大力实施教育“全域开放”工作。截止目前,成华区已有25所中小学、幼儿园与10余个国家和地区37所国(境)外学校结为友好学校,有华西中学、列五中学、双林小学等6所国际化窗口学校创建单位。工作室成功开展了成华区中外文化年、艺术教育成果交流、海外游学、课程共建等展示校本特色和优势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师生境内外国际研学活动、交流累计达到3000人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2015年都江堰国际论坛”VIP嘉宾PISA之父(学生能力国际评估项目创始人)、经合组织(OECD)科技司司长Mr. Andreas SCHLEICHER安德烈斯•施莱彻先生造访我区双林小学、龙盛小学,论道阅读、科技、创新教育,赞叹成华区教育发展公平、学生阅读、科技素养高、教师创新意识强,学校教育为孩子以后走入社会做了充分的积淀和准备。
三年来,名师工作室不但让我们思维碰撞,困惑分解,智慧共享。还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工作:读书,上课,输出。
读书——积累中丰满。
三年来,我们工作室成员大量读书。工作室利用有限的资金对大家的阅读予以支持。其目的就是想引导大家在读中丰富,读中敏锐,读中深刻,从而积淀起厚实的专业底子,为有高度有品质的成长培养习惯,创造可能。工作室开展了主题沙龙、阅读分享、撰写心得等活动,让全体研修成员成为读书、分享的主体,不断将读书引向深入。在读书中强化了知识和方法。成员的专业理论及认知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2.上课——实践中提升
课堂教学是教师活用理论、促进发展的主要路径,课立则专业立。三年来,我们先后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翻转课堂、阅读与写作等方面的教学研究。让每一位研修教师都有献课的机会,使老师们从课堂教学认知中找到了一种观察课堂、思考课堂、研究课堂的视角,也同时触发老师们反思自己、提升能力。徐蓓老师执教的《走进清迈》,蒋魏老师执教的《中外名家笔下的描写》、唐蓓怡老师执教的《高中英语写作》、王涛老师执教的《斐济,大洋明珠》。获得了同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3.输出——积累后升华
我们的名师工作室以“教育国际化”为关键词,承担着区域内教育国家化研究的任务。各位成员都有海外教育的经验和背景。在实际教学经历和回国后思考学习之后,我们工作室承担了区域内教育国家化教材(高中部分)的编写。借力区域外籍教师、海归教师先后成功开展“外籍教师风采大赛”、“中外教师同课异构”、“海归教师走校送教”等活动,拓展师生国际视野、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能力。系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区本读本的推广研究工作,成功开发了“成华区国际理解教育区域系列读本”,成华区国际理解教育区域系列读本在2015、2016年国际化监测工作中得到市教育局专家组的一致好评。拟通过创新试点、经验推广等方式逐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在全区全覆盖。
许成良名师工作室可以看作思想与理念的相互交融、碰撞,成员之间互助合作的社会性学术研究团体。其示范、培优作用和科研效果良好。
最好的教师不应该只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应该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发展自己,照亮更多的人,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名师工作室将通过名师引领和骨干凝聚,带领一个团队走上科研兴教的教育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