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学科名师工作室集锦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江绪华 - 好课“磨”中来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江绪华 发布日期:2017-03-02

渝中名师江绪华工作室已走过3年的研修历程,工作室对于教育教学的精耕细作始终引领着学员去追求卓越,通过学习、反思和总结不断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但让学员感触最深的还是好课“磨”中来。

这三年研修中启迪最多的是那次工作室学员李峥在渝中区高中教学研讨会上的献课,课前正高级教师江绪华特地叮嘱李峥老师一定要突出学科特点让这堂课上出有些物理“味道”。正是这句话激发李老师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新的思考,长久以来我们都是为着分数而传授知识,没有去关注过物理学科本身的美,更忽视了物理课程本身对学生思维及创造力的培养。基于此,我想这堂课应该回到物理的本源——实验中去,通过实验让学生真正去感知真正的物理,去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

但是这么多的物理实验如何选择呢?江老师仅给了大致的方向,即简单、易操作、可视性强。根据这几个原则,李老师不断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观摩有关牛顿第三定律的优质课视频,最终选择了气球反冲、小车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水对重物的浮力、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这四个实验,特别是如何展示小车和地面之间的摩擦本身是个静摩擦力,要通过直接的观察是很不容易实现的,工作室学员李峥、赵其飞、赵宇、葛文荣、孙建龙、袁丁、朱倩、刘艾莉和江老师一起反复思考,认真斟酌,能否让这个静摩擦动起来呢?最终确定了电动四驱车加塑料薄板的组合,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在薄板的下面再固定了一个车轮向上的四驱车,困惑就迎刃而解了。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如果没有对大量素材的搜集整理,没有去解决问题的勇气,就不会有最后的思路和方法,而这一切,都是在不断的“磨”中去改进,去精益求精的。

在确定了基本的课程实验并试做试讲后,却总感觉这堂课差点什么。主持人江老师又提示我说,我们的课堂现在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除开你的分组实验,学生亲身参与的内容是否可以多做一些考虑呢?对呀,一堂课如果少了学生的参与,那么这堂课必然是乏善可陈的,在学员们的帮助下,我们又想到了“拔河”这个有趣的实验,让体重较重的同学和体重较轻的同学来拔河,大家潜意识肯定认为是体重重的会胜利,但是如果在体重较重的同学站上滑板,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个实验既寓教于乐,又能够清楚的纠正学生的惯性思维,真正让本堂课磨出了品质,磨出了精彩。

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下,又通过学生自制水火箭来引入新课,从购买材料,制作,改进,试射,录制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亲身参与,更让课堂的内容丰富和延伸到了课堂之外。

整个活动非常成功,其实课堂研讨关键是看我们是否对课堂足够的用心和精雕细琢,真正用“磨”的心态来打造一堂精品课,虽然这个过程很艰辛,但是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员专业成长都将收获颇丰,正因有江绪华老师、葛文荣、赵其飞、李峥、赵宇等学员一道从教学设计准备、课件制作、课堂打磨到比赛力求精益求精,赵其飞老师2014年11月参加第2届 “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在2016年12月重庆市渝中区和梁平中学联合教研系列活动中在梁平中学上了一堂示范课——高三复习《俏皮的安培力》,采用以练代讲,讲练结合的方式,精心构思课堂内容,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评价学生活动,课堂有容量、有系统、有深度,得到了参加活动的同行的一致肯定,学员们会继续用“磨”课的心态去面对教育教学,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绚丽多彩!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