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研究- 学科名师工作室集锦
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沙子口路78号院A座201 - 206
电话:010-67284012 67234737 67233432
邮编:100075

我们的梦想——构建孩子们的童梦世界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7-01-18

梦想,帮助人们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让人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愿望!是它,使得人们能够生活在充满着进步的社会!有了梦想,人们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去努力!在这个充满着竞争的社会当中,梦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建孩子们的童梦,是当代教育者都努力而为之。

一、梦想的源头

我从顺师毕业出来,就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教育岗位。非常喜欢做梦的我,在教育路上思维不断得到拓展。我认为人生如果没有梦想,那么人生就黯然无光。可能我人比较“单纯”一些,想法比较直接,和孩子们并没两样。但我还是属于很幸运的一个人,因为我很早遇到好的校长——梁松青校长,如果不是她亦师亦友的指导,如果没有她对我的支持,如果没有她给予那么多的学习机会,相信也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也是因为她让我学会感恩,并时时不忘教育孩子们要感恩,所以在教育路上令我具有不追求名利、回报的思想,所做的一切,为的就是感恩,感恩学校给予教师发展的平台,只要有利于学校、学生发展,就算说我“卖命”,我也不否认,因为我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

人生的价值观是什么?我认为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来,就是活着的意义。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话给予我莫大的鼓励。当然,生活的环境里,总会有负能量的存在,但我总是想起梁校长的话“多多接触正能量的事与人”,所以,每当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容时,我们的教育梦是对的。

二、童梦的构建

2014年参加佛山市名师培训班,看到培训手册里的卷首语有这么一段话“对每一位老师来讲,你的学生可能在你的班级里是百分之一,但是在每一个家庭来讲,这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就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天!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是宽度、灵魂的深度!”孩子的教育对于我们来讲是多么艰巨的任务,我们是为家庭的百分之百而努力,不能因为某一个是班里的百分之十而随意放弃教育。学习能力差点,成绩落后些,在小学科学教育来讲,他们总有发光发亮的地方。

1、梦想之家成立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为了孩子们的童梦世界,张秀香名师工作室有幸在禅城区教育局指导下建立起来,成员与学员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学校里。我们课题指导专家是来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曾亚光教授,核心成员有佛山市同济小学赵慧馨(科学)、席云召(科学)、黄丽萍(科学)、罗建辉(信息)、鸿业小学苏韵冬(科学)、佛山市九小冯海斯(科学),学员有佛山市同济小学谢婉桃(美术)、黄慧璇(语文)、卢桂环(科学)、梁思敏(语文)、李泽伟(英语)、列媚清(数学)等,为我们的梦想组成了温馨大家庭。

2、搭建梦的方向

工作室的建设和科学探究一样,若然没有问题,就谈不上研究,那建立工作室也是徒然无功,不知其作用何在?刚好市级的课题《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测试研究课题》在2014年顺利结题。工作室成员多次讨论,一致同意以课题研究为核心,那选什么样的课题好呢?我们展开了思考,作为工作室主持人的我提出“我们2013年在佛山市科协和禅城区科协的支持下,在我校建立了‘佛山市青少年创新实验室’,能不能利用这个资源开展课题研究呢?”大家马上议论开了,“我们创新实验室的器材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是不是以这个内容为主好呢?”桂环说。“是啊,这么多年来,我们都在做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而且这个内容作为核心最好不过了。”丽萍紧跟表达自己的意见。慧馨也跟着说:“既然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已经建立一年多了,那还是以这个基础,我们定‘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为课题的题目关键词吧?”。婉桃带着疑惑说“那我们不是教科学的,怎样才跟学生创新教育沾边?”“学生创新能力涵盖的范畴很大,你可以利用我们创新实验室的资源,从美术学科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不是以科幻画形式,让学生画下自己的创新想法吗?所以你完全可以和我们其它学科进行整合。”我向婉桃解释道。云召说“我们是小学,如果用‘青少年’涵盖的对象就很广,适不适合我们研究呢?”我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我们成立的实验室是‘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全市只要两间,另一间在南海石门中学,目的不是只为小学生服务,它的服务对象是包括中小学生和科技辅导员,给予大家科技创新提供器材与环境,所以我们应该采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更加合适,从小学一直追踪学生到初高中。”通过综合大家的意见,我梳理了几个课题标题:《学生教师创新实验操作培训与成长》、《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的关系研究》。经过我们仔细推敲,还是认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这个课题题目适合。题目定下来了,我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学科特点进行详细的分工。自2008年以来,有了多项课题研究的经验,于是2015年在大家的努力下,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市级课题《融合STEAM理念的小学创新实验环境建设与教学应用研究》。工作室的成员顺理成章地成为课题组成员,我们平时利用Q群、微信、电话等通讯手段进行交流,坚持每隔一周的星期四相聚,在教育教学上各抒己见,激起教育改革的斗志。

说来也巧,过两周就收到禅城区教育局通知,要参加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培训,在培训会上,我获知可以申报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研究项目,于是,抱着试试申报的心态递交了课题申报书。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的课题被省教厅审批通过,这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对我们来讲既极大的鼓励,也是一项艰苦的挑战。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课题电子和纸质档案建设等,课题组成员已经是熟悉不过了,但是我们头一次做省级课题,学校也没有人做过,没有可参考对象,怎么办?正在彷徨之中,学校刚调入的李就霞校长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就是请教佛大的曾教授、江教授,还有区、市级科教室的领导。这样我们在专家和领导的指导下,2015年顺利开题,这可是我们工作室为学生搭建梦的开始,相信在拥有同样教育梦想的伙伴们努力下一起完成梦想。

3、童梦的基石

那课堂上为孩子搭建童梦基石是怎样的?我认为就算是梦想也并不能凭空想象出来的,回归课堂是基石的源头。值得我们思考“现在的小学科学课堂该是怎样的?”,国外早已经实施STEM教育,国内才逐渐掀起“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我们工作室努力将这两种教育进行融合。换言而之,在教学当中,如何体现STEAM教育理念?于是,经过大家一番研讨,慧馨整理工作室成员讨论的意见,以六年级《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一课认真备课,并写成说课稿。听完她说课,觉得比较接近“完美”,充分体现STEAM教育理念啊,科学(Science)——改变纸的形状是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技术(Technology)——能用一张纸折出哪些不同的形状?工程(Engineering )——用折成不同形状的纸做桥面,架在相同桥墩上。艺术(Art)——折出纸的形状。数学(Mathematics)——测量折出不同形状的纸,能承受多少个垫圈。第一次试教,她引入时,让学生上台尝试弯曲两条不同塑胶片和线槽,初步感知可用改变形状来改变抗弯曲能力。然后问学生:“同材料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抗弯曲能力,他们的区别在哪里?”没想到学生说:“大小不同”、“颜色不同”、“长度不同”……我们都心里有些替她着急,怎么就没有学生说出是“形状”不同呢?只见她不慌不忙将塑料胶片和线槽横截面给学生看,终于有学生说出来了。接着她向学生抛出思考的问题“纸的形状与它的抗弯曲能力有关吗?”,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开展实验设计。有的组折出3种形状,有的能折出6种。

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时,我们巡视发现有的学生没有控制桥墩的长度与宽度,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大家评课、讨论的时候,说出这点,赵老师也知道问题所在。进行教学设计的修改,再次试教时关注到启发学生进行测试,注意桥的跨度、形状和长度,实验效果明显比前几次好。

通过“磨课”,不单只是上课的老师,还是听课的人,台上台下都是学习者,相互促进,教学教研水平才能提升,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基础打好,营造坚固的基石。

三、童梦的舞台

要实现孩子们童梦的舞台是怎样的?记得在2010年我到昆山参观学习时,发现很多学校都有少年科学院,这种校级少年科学院的模式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而且各有特色、很有科普味。回来后,我发现在广东学校建有少年科学院的寥寥无几。在梁校长的支持下,也得到中国少年科学院的大力支持,在2011年6月成立了“佛山市同济小学童童少年科学院”,取名童童少年科学院是源于我校“同济”的“同”谐音“童”,具有童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也是我校吉祥物“童童”的名字。 “童童少年科学院”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让每一位学生展开奇思妙想,参与科技活动,提升科技素养为目的的功能性社团。它是同学们的科技之家,通过开展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科学实践和创造发明等活动,引导孩子们进一步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童童少年科学院的组织机构分顾问机构(少科院邀请学校领导、教科研专家、少先队工作专家和科学老师担任名誉院长和科普顾问,组成顾问团,以指导少科院工作的开展和咨询。)、管理机构(由少先队大队和中队辅导员、科技辅导员负责对少科院的辅导机构和执行机构进行日常管理和评价。)、辅导机构(各研究所科技辅导员为各中队辅导员、小实验家辅导员、课外辅导员,指导研究所活动正常、有序开展。)、执行机构(少科院所有行政职务均由学生担任,院设小院长、副院长、秘书长。各研究所设所长、副所长。负责对研究所进行日常事务管理。)、学员对象(研究学员分为三个等级:小研究员、预备小院士、小院士。)

为了童童少年科学院的建设发展,我们工作室成立的创新导师团

由佛山市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社会专职人员、家长、科技辅导教师组成。由孩子们聘请的校外辅导员有:中国科学院郭耕教授、王康教授、国家教育部罗凡华教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江学顶教授、曾亚光教授,他们都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平时院里的活动都根据孩子们的喜好进行开设,组织社团活动有小院士课题研究(含发明、制作、科学探究)、童创坊、科技模型、创客班、生物班、天文班、物理班、化学班、小机器人班等。因此,我们为学生搭建的梦想舞台主要有以下几个:

①小小科学家

小小科学家活动是学生追求科学梦想的摇篮,也是院里所有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从2008年到2015年以来,已经超出三千多人参加这个活动。辅导老师是由工作室成员担任,每周开展一节活动,持续一年时间,从常规实验到创新实验,学生充分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他们还可以经历校内选拔,再经过市级、省级、国家级各层比赛,在佛山市第五届“小小科学家”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决赛中共有218人参加比赛,其中获得一等奖有18名,二等奖有33名,三等奖有67名,还荣获佛山市“小小科学家”少年儿童体验活动团体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在广东省第六届“小小科学家”科学教育体验活动决赛中,有124名学生参加,其中朱子墨同学荣获十佳选手称号,一等奖有19名,二等奖有27名,三等奖有53名。学校荣获广东省“小小科学家”少年儿童体验活动团体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辅导老师何惠萍、赵慧馨、卢桂环、黄慧璇、莫景麟、席云召、黄丽萍、陈颖聪、张秀香、罗建辉均获得省、市优秀辅导老师称号。2015年度“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学实验嘉年华”南京全国展示交流活动中,获得了18金、5银、6铜的优异成绩,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学校奖。2015年度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体验活动北京站决赛,我校11名小小科学家经过四天紧张的活动,勇夺4金5银2铜,团体二等奖、优秀组织奖,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其中工作室成员罗建辉、莫景麟、何惠萍和我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主要由区、市、省、全国科协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比赛,分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为了让科技创新普及,每年我们与院里的学生骨干一起策划全校性的科技节活动。通过活动可以实现“大众创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大赛活动。形成学校的常规活动,完全是学生自己经过思考做出的项目,老师在学生的课题上,再进行指导,提炼成有质量的项目。在2015年第八届科技节里,参加小小科学家竞赛有252名,航空航海模型有59名。两校区共收到同学们参加各项目比赛作品3203项,其中参与现场展评作品有科技小发明264项,小论文233篇,科幻画1020幅,动漫画286幅,创意制作“变废为宝”1389项,为推荐好的项目参加第11届禅城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些作品经过工作室里的成员筛选,并分工负责指导学生修改、提炼作品。如,罗建辉辅导贺景棠和金旸东同学的作品《智能化私家车库门》,原来他们想出来的只是一个草图,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中央控制板、车库门模型、电机、红外接收和红外发射器、活动曲臂,通过编程、调试,最后做出实物。作品还获得禅城区创新大赛一等奖,虽然在市创新大赛上只获三等奖,但是这两位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谢婉桃辅导学生科幻画有三个学生获得禅城区二等奖,动漫画有两名学生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席云召辅导学生经过几个月的检测研究,完成项目《待机下电器耗电的检测》,获得禅城区创新大赛二等奖。赵慧馨和我辅导学生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校园创客活动——月饼宝盒变形记》,与学生经历半年的时间,开展大量的调查问卷、采访、实验、考察等,参加的学生没有因辛苦而退出,最终获得禅城区创新大赛一等奖,市创新大赛二等奖,特别高兴的是,有三个学生在本课题中提出子课题,也分别获得区创新大赛三等奖。参加项目研究的学生制作的作品在广东省“创客在行动”——月光宝盒变形PK赛中有3个获得二等奖,2个获得三等奖。黄丽萍辅导的项目获得两个区的二等奖,其中,岑汶聪同学的项目《光行者—太阳能摩托车》,我印象特别深,当时在科技节里交上来的作品只是一个手掌大的小模型,用小木棍很简单拼装而成。“现在太阳能应用比较成熟了,能不能网购太阳能光伏电池,找找有没有小孩玩的那种摩托车改装成你的这种想法呢?”这是丽萍对学生耐心的启发,并和学生家长沟通,要求家长不能包办一切,但可以协助孩子完成。就这样,一个小学生为了这个作品制作,需要学习电路,太阳能原理等课外知识。经过多次的失败,最后利用他自己玩的旧玩具摩托车改装成太阳能摩托车,只要在太阳下晒晒就有能源驱动他的摩托车。在第13届省少儿发明展上,来参观的小朋友对他的作品爱不释手,骑上不愿下来。

还有令我难忘的是第29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冯嘉健同学的一等奖项目《新型环保应急卫生间》。他的成长历程也是我倍感自豪,与他经历的六年来,历历在目。2014年他上了华英学校,给我写下这样的话:

在同济小学学习、生活了六年,也参加科技比赛六年了。

在这六年里,有爸爸妈妈,辅导我的张老师鼓励和支持,我与成功握了握手,而在这之前,我看着别的人插队上前与它拥抱,我努力地争取机会。

第一次参赛,也许只是偶然。我小小的脑袋瓜儿里冒着无数新奇的想法,便想试着发明些小玩意儿,当发明出一个模型时,面临的又是什么?多亏了张老师不厌其烦对我的指导,还帮我申请了机会,让我参赛,为一棵小苗苗浇灌着。

我在家一次次地录视频,一次又一次,我紧张地背着说明稿。在做这些预备功夫时,有很多次我都会觉得厌烦,做了这么多,是为了什么?虽然,站在颁奖台上领奖的那一刻,你也许觉得这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但是,做准备、查资料、拼装模型,这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比赛、然后获奖吗?我个人认为不是的,比赛、奖状、奖杯等,只不过是对你这次发明或研究的一个评估,一个鼓励,一个考察,只不过是一个衡量自己这个项目的定位器,并无什么特别、特殊的意义,荣誉也不过是瞬间的成功感,我觉得,参加这些活动,更重要的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细微观察力,拓展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不断试错,形成创新的思维模式,这些才是长久的,也是参加科技活动的真正意义。

经过努力,我的作品一年比一年成绩好,其中两个作品还获得国家专利。最近在第29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获得佛山市禅城区英才奖。

这六年的科技学习中,非常感谢张老师,为我提供了许多资源,每一年都在身边支持我,对我进行课外培训,让我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对于科技,我现在更感兴趣,更加热情参与。鞭策着我各科的学习,终于如愿进入华英学校就读,现在我参加了中学里的科技发明班,同时也在课外参加了一个创新思维的趣课题学习。在中学里,我会继续我的小发明小创新,争取继续参加科技比赛,并以身心投入的心态参与。我有个理想,希望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

每次读着他的话,我眼睛一定会一阵模糊,内心不时翻滚着幸福的浪潮。这不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幸福吗?还有什么奖能比得上孩子们的认可?我还记得当时他做的是一个不到30厘米的小作品,后来在我和他不断的思维碰撞下,竟然做出1.5米X0.7米的实物,还是用铁做的。从市赛到省赛展评中,我还当他的搬运工,回想他的作品一年比一年“沉重”,每次搬得我腰酸背疼,也终于启发我买了辆手推车。可能很多人不会理解,为什么要自己这么累?我的想法是不 要怕麻烦,就能随时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

③省少年儿童发明奖

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优秀作品展是我省目前唯一以发明创造为主题的全省性少年儿童科技活动,经过我们工作室成员商量,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更好培养他们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当然能在比赛中获奖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且它最吸引的地方,是申报后能让学生有答辩展示机会。科技节发明作品我们既推荐参加禅城区创新比赛还推荐参加省发明奖展评,学生锻炼机会变得更大。在最近的第十三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中,十四个作品其中张馨文同学的《遛狗神器》创造我校参赛的历史,荣获一等奖,曾慧祺同学的《磁性羽毛球》荣获二等奖,还有6个作品获得三等奖。只要给孩子们机会,就有创造奇迹的可能。

④小院士评选活动

“小院士”课题研究活动是由中国少年科学院主办,旨在引导少年儿童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探究通过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注重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为其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和实践的机会。我们也是从科技节的作品中选出,学生从课题研究到现场答辩,整个活动中,看着他们有很大的变化,有些学生在许多老师眼里很胆小、成绩不突出、写作水平不高、回答问题声音小等,经过这个活动,他们变得自信,能与别人很好地交流,并专心研究课题,能写出超自己平时的写作水平。像第二任院长吉彦小院士,在2010年四年级时和同学合作研究的项目《校园植物的调查与研究》只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研究员称号,她不甘心,在第二年上五年级,用心找课题,刚好,五年级的科学有一个单元是种子发芽实验,激发她想到课题《水质对黑豆发芽的抑制研究》,有了前面的经验,她做实验更加严谨,注意数据的收集、记录、拍照,在2011年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答辩评选中评上“小院士”。经过课题研究和担任学校少年科学院小院长的磨练,她不再是当初胆小,总害怕上台说话的小女孩,变得落落大方,颇几分当“官”风范的自信女孩。

我们为孩子们搭建梦想舞台,努力为他们实现当家作主,院里的很多活动都能出谋划策,为学校成功举办一次又一次的大小型活动。这和他们在平时参与活动慢慢培养出来的自信是分不开的。而每年“童童少年科学院”举办一次年会,学生们自己策划活动方案,自己主持,过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节日。年会给同学们留下欢乐,童梦的舞台是学生展翅的地方,通过年会,共同检阅孩子们的研究课题结题情况,让同学们在会上向全校师生汇报课题,大家选出优秀课题代表学校参加校外各级比赛。2015年会里,全校参加小院士课题评选有1600多项,是历届最多同学参与的一次,通过少年科学院学生行政和辅导员认真评审,评出小院士56名,预备小院士68名,小研究员77名,优秀研究所26个,并推荐出十个优秀课题进行全校汇报。

会后由我们工作室成员分别选择课题进行辅导学生,并将自己辅导的项目整理好,再汇总,由我主编,赵慧馨和罗建辉排版,黄丽萍、席云召校对,大家分工合作,为孩子出版年刊,供大家学习。

我们不以获奖为目的,只是抱着一种非常好的心态“在参与中体验快乐、成长!”。心态比获奖结果还重要,我们重过程。正因如此,不管是辅导老师还是参赛学生,从来没有任何负担与压力,获不获奖也是一种成功。

四、梦想飞扬

我们工作室的成员为了使孩子们的童梦实现,忘我工作,往往利用节假日时间或者下班时间进行辅导,学生捧回来的奖项甚多。个中的故事有很多……

“张老师,有没有比赛可以让我参加的?”丁同学满脸期待地和我说。“有啊,小发明、小论文,你喜欢哪一个?”我和蔼地应道。

“那我想和同学一起合作好吗?”

“行,没问题!遇到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找我,我尽量和你们一起解决。”

过了一个星期,丁同学告诉我已经找到另外两个同学和他一起做小课题,经过这么多年的经验,我一般都会鼓励学生做自己喜欢的课题,不管成功与否,生怕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最后他们定下研究课题为《茶渣对文竹的影响》,在我的鼓励下认真地去做研究。

又过了一个月,丁同学把他的论文报告交给我,我认真思考后,给他提出一些修改意见,觉得他做的实验比较单一,没有控制好实验的一些因素,而且用以实验的只有一种植物,他和同伴重新设计实验。

他们经历了六个多月的研究,最后把课题改为《残茶对植物的影响》。我看到他们的努力,提议他们还能参加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答辩活动,他们听后很开心。

合作的项目一般会出现意见不合,因为这个研究更加拉近他们之间友谊。在答辩的训练中,由胁场到自信,由不协调到合作无间……

最终,他们在“小院士”答辩中获得“十佳小院士”和“预备小院士”的称号。当初一个我不看好的课题项目,在我小小鼓励下能获得如此好的成绩,让我更加体会到,教育不能去磨灭任何一个孩子的童心。

作为老师,关键是“导”,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很出色,并不是付出的努力就一定要拿成绩,二十多年的辅导学生科技活动,我一直抱着同样的心态——只有尽力就好,重在过程!所以,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放松心态,应对各种比赛,不管是成功或者失败,和他们及时分享很重要。特别是小院士评选,一般都邀请家长和孩子、老师一起开分享会,通过分享,我们会对自己的孩子刮目相看,发现孩子原来这么棒!

2015年6月底,是小学毕业季,不经意数一数,我与这批孩子们度过一个六年时间。辅导他们小小科学家等课外活动,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中令我最感动的是他——梁祖铭,在一年级的时候,他交的科技节作品是用废纸做成的一套碗筷,当时对这小男孩有些留意,羞答答的,长得比较秀气,不像其他小男孩那样淘气。

后来,每年科技节他都有作品,我从不嫌弃他的作品不上档次,就这样他从手工制作到发明创造,也看着他各方面的能力越来越突出。不再是以前内敛的小男孩了,面对电视台记者采访、其他媒体、专家、老师、同学,人数多与少,都能应对自如。想想,如果当初我嫌弃他的作品,不给机会和他一起成长,还会有今天的成功吗?

毕业临走那天,他递给我一封信,信上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张老师:

您好!

刚才收音机里传来一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每当我听到《感恩的心》这首歌,便感慨万千,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要感谢的人,有老师,有父母,有长辈,而您,是我最想感谢的人之一。

记得我三年级的时候,用牛奶盒做了一个手工作品“多功能文具收纳筒”,参加学校的科技节,被评为校一等奖。您用您的学术知识提醒了我,牛奶盒是不可分解的物质,让我带着环保、废物利用的课题,参加2012年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答辩活动。我这个黄毛小子,竟然能走出佛山,走到北京,与来自全国省市的学生同台竞技,既是兴奋又是担心。还记得当时您的默默地鼓励我:“参加比赛不一定要获奖,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只要认真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比赛时把智慧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就能取得成功。”您还利用课后时间培训我演讲的技巧,提高我答辩的能力,使我最终获得了“小院士”的称号。

还有,去年用削笔刀、LED灯珠、电池盒简单地做了“轻触感应LED灯”,粘贴在门锁上,制作过于简单,既不防盗又不美观,追求完美的您,不断要求我改进,但您每次只给我引导,而从来不代替我去做,有时候,就因为你的一个建议弄得我花了好几个星期去研究。正因为您从不包办,培养了我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努力,使我的作品获奖,您又为我去申请国家专利。我获得的一切成绩,不只来源于我的努力,更多来源于您的支持、鼓励与引导。

张老师,感谢您,有您使我的成长更精彩!

读完这封信,我的眼里含着泪花,被这个小男孩感动了,也证明了我的选择和教育方法确实改变着孩子。这种心态:不管什么比赛,不追求结果,只享受过程,只要学生进步就是我们追求目的!祖铭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科技梦想舞台是比任何比赛成果更重要,让他们的梦想飞扬,走得更远、更高,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五、收获梦想的果实

工作室成员与孩子们成长起来了,为孩子们的梦想而成就了我们收获丰硕的果实。成员已经养成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教学案例等,作为工作室主持人,我当然要带头,积极投稿,也略有所成,2015年攥写的论文《“微课”应用对小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效果》在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参加评选获得三等奖,在广东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获二等奖,黄慧璇的论文《跨学科培养科学创新的能力》获三等奖。在第十一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全国展示交流活动评为张秀香、罗建辉、黄丽萍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教师。我的科教作品成功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佛山市第31届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也因为带领工作室成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被评为“2015年教育系统课改优秀教师”。 席云召和赵慧馨在2015年广东省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实验管理员)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中双双获得三等奖,体现了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结果。我的论文《“微课”应用对小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效果》在市教育局毛永天局长为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采名师之成果 集教育之智慧——2014-2015年佛山市基础教育系统【强师工程】项目优秀论文集》中出版,另一篇论文《“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以小学科学为例》在2015年11月广东省电化教育馆主编的《教育信息技术》上出版。

收获的果实是甜蜜的,说明我们名师工作室离不开孩子们的梦想,学生和我们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相得以发展。用心指导学生过程中,经验也在慢慢积累,我们也在慢慢成长起来。

梦想,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完成理想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是每个拥有她的人最伟大的财富。我们工作室每位老师同样默默地为孩子们的童梦世界而奋斗,没有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感谢有孩子们相伴,感谢同伴们的同行!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