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开始,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徐凤玲语文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回顾二年多来学习、研究的历程,感慨万千:我们是充实的,因为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度过;我们是忙碌的,因为我们开展或参加许多教学研讨活动;我们也是喜悦的,因为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中积累经验,探究出名师工作室全新教研模式。
一、工作室建设特色与活动基本概况
教本工作室以主持人徐凤玲老师提出的“目标导引的有效课堂”课例研修模式,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核心思想及课题研究方向,指导青年教师发展与成长,在全市区域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建成了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工作室。其主要特色为:工作室教学科研理念鲜明突出,青年教师发展成长成绩显著。
工作室活动基本概况:
1.每学期四次大型的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均有活动记录。
2.作市级公开课和各类教师培训讲座30多次。
3.主持人、成员、学员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人累计均达20多次。
4.成立了2个课例小组,每个课例小组下设2个观课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次活动结束,课例组长要撰写观课报告,观课组长要撰写相应观课点报告;并通过工作室培训活动的机会,将工作室的先进经验、成果及时传播到各校、各区。
5.形成经典教案、说课、教学反思及课例报告(一课三讲)《扁鹊见蔡桓公》 、《与象共舞》、《威尼斯的小艇》、《可贵的沉默》、《地震中的父与子》《有的人》等。
二、自主构建教学主张,推动教师走向卓越
1.开展教学专著阅读,扎实推进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理论素养。
名师工作室成员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较为出色的教育教学技能。提高成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是促进其专业快速成长的关键。为此,我们规定,每人每个月要阅读一本教学专著。为推动教学专著的学习,工作室集中开展了两次教学专著阅读交流活动。在专著阅读中,以研究教学名师为主。通过研究性阅读,深刻了解名师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教学艺术。特别是通过集中交流,老师们对于永正、贾志敏、靳家彦、支玉恒、王崧舟、窦桂梅等许多名师的教学思想及风格,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从研究学起,从模仿学起,这已经成为加速专业成长的一个捷径。
2.围绕观课点,不断打磨、探究,组建全新教研模式。
工作室成员通过大量学习,课例研究,最终明确:目标贯通与有效教学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备课、上课与作业布置都是围绕着目标进行的。解读文本重在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重在寻找落实目标的方法,课堂实施重在达成目标,作业布置重在检测目标的达成效果。因此,目标的贯通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目标导引的有效课堂”课例研修之课例观察点》一稿,观察点1.课时目标的具体化2.学习环境的应对性3.自主学习的独立性4.同伴互助的启发性5拓展观察点。
在实践应用中,工作室成员发现,观察点的产生为团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研讨提供了理论保障,但是在具体操作和实践应用有一定距离,不利于大家操作。于是,全体成员利用日常上课、研究的时间又拿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在反复斟酌之后,《“目标导引的有效课堂”课例研修之课例观察点》二稿产生了。
附表1:
“目标道引的有效学习课堂”课例研修之课例观察点
观 察 点 解 读
1.课时目标具体化
对应备课环节。
看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表述目标的能力。观察教师的课时教学目标准确、清晰、合理、适当,有可操作性与可检测性;教学用语的术语化,体现语文学科基本要求。
2.目标对应有效性
对应师生活动。
观察课堂每个环节师生的目标落实,破解难点重点的互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关联和衔接的适宜,课堂设计的主线,边学边评价边总结。
3.学生学习主体性
对应学生学习状态、表现。
观察学生疑问的态度与能力,看问题的规范与价值,自我解决的能力与程度;观察学生全体的参与性,课堂的投入度,表达的精彩度,内容的深刻性,作品的生成性。
有多少人参与?学优生、学困生参与情况怎样?自主学习时间有多少?自主学习形式(探究/笔记/阅读/思考/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人?自主学习是否有序?
4.作业布置合理化
对应检测及作业环节。
是否关注知识的巩固、迁移、延伸,至少达成作业布置的目标之一:(1)巩固目标,串联知识;(2)拓展语文,延伸兴趣;(3)培养能力,探究方法。布置是否清楚,要求是否明确,课内外作业量是否适度;学生完成作业是否具有操作性。
5拓展观察点
教师语言的术语化,环节贯通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和谐性、作业布置的适切性,再如,理解的过程性、认知的指导性、方法的概括性、作业的适切性、媒体的辅助性、环境的控制性、材料的适切性,生成的互动性,教师的示范性、效果的反馈性,教学的改进性、教师的灵活性、讨论的破解性、对话的有效性等等。
实践证明,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使得“目标导引的有效学习课堂”课例研修逐渐走向明朗化。为了进一步分工细化,责任到人,我们对每位教师进行了详细的分工。
附表2:
徐凤玲名师工作室课例研究分工
第一观课小组(李玮)
课例组长(李 玮)
郝琳娜 张丽娟 李娜 王伟华
课例组长贾 璠 秦鹏 智慧 张莉娟 王红燕
第二观课小组(程星宇)
课例组长(齐丽清)杨敏 肖慧 陈秀萍 刘敏
课例组长(程星宇)
朱德静 郝波 付文敏 程婷
注:(1)小组成员要认真研读观课点,分析每一点要求,并对观课点进行细化、理解。
(2)每次活动后,观课组长要写观察点报告,课例组长要写观课报告,授课教师每一次都要写教案、说课以及反思。
通过“目标导引的有效学习课堂”课例研修活动,徐凤玲名师工作室团队致力于提高教师解读、提炼目标并贯通教学的能力,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正是着眼于目标导引,全体成员在对教学的有效探索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以专题报告及案例评析为引导,努力保持学科教学研究的领先地位,积极引领学科教学新发展。
名师工作室在学科教学研究方面必须保持一定的领先地位,站在学科课程改革的潮头浪尖上,才能不断激发积极探究的热情,引领学科教学的新发展。除了加强教学专著阅读外,我们创造条件,有效洞察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最新声音。在呼和浩特市苏虎街小学课堂教学集中研讨活动中,主持人徐凤玲老师通过细致地评课议课,进一步将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此次活动,全市小学语文中心组的四十余位老师也参与了活动。
4.以课堂教学研磨为平台,不断提升成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与艺术水平。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内容。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及其引领示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因此,精心打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艺术,成为学期中间最为重要的工作。
由于本工作室人员多,我们采取分学期轮流磨课的办法,争取让每个人每学年能够打磨一堂精品课。
5.以教学展示为契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专业示范与引领作用。
名师工作室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其通过专业示范与引领,带动语文学科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徐凤玲工作室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首先,作为主持人,徐凤玲老师努力追求专业发展。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注意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并积极地将新理念、新要求宣传到广大教师中间去。其次,成员教师立足所在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工作室成员的各项教学展示活动,都成为老师极为关注的内容。此外,我们还通过,轮流承办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方式,将工作室的工作展现给更多的老师们。同时,也请更多的老师共同参与我们的活动。在评价与交流中,将我们的工作成果展示给大家,以资借鉴和学习。
我们要求工作室的成员,一年要有“小样”,三年要有“模样”,五年要成“榜样”,并将实践行动、阅读思考、写作表达成为习惯,每年每人要在自己的优势区域,研发自己的经典课程,期待经过一段磨练,成就名师。目前,来自呼和浩特市苏虎街小学的朱德静老师结合自己小学教学特点,将她的教学主张定义为阅读和意义相结合,并于2016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名师工作坊成员;年长一些的郝琳娜老师教学主张是“美文语文”,强调课堂需要美感,问题要有高质量。此外,这些骨干教师将工作室内大家研讨形成的研课模式充分运用到各校的教研活动中,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提高提出了新的思考。
三、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愿景
针对工作室成员目前的发展水平以及教学中的仍然存在的问题,规划近三年的愿景。
1.分类分层教学,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由于环境、教育成长经历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学校教育应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赋予每个学生选择性发展的权利,引导和促进学生个性的生动发展。语文教育更是如此,很多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并没有在平时的学习上花多少时间和功夫,而有一些学生平时很努力,成绩却并不怎么样;有一些学生,文言文很好,但是现代文阅读很差;有一些学生写作很好,基础知识却不行……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语文教学可以分类分层教学,给不同发展潜能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这也体现了传统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的内涵。
2.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二年多的时间转瞬即逝,工作室第一次召开会议,规划工作室三年蓝图的场景还在眼前;成员老师们一起教研、一起做课、一起磨课的场景也历历在目……令我们欣喜的是,这二年多的付出和努力,让我们收获了累累硕果。
徐凤玲语文名师工作室成立近三年,在“提升自己,影响他人”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建成了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新鲜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师的眼光引向更大的世界和更远的人生,“目标导引的有效课堂”课例研修模式打通了课堂教学、团队教学研讨与学生人生体验的路径与渠道,必会不断吸收与输出“正能量”,这样的“语文梦”,梦想花开,硕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