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我们教育人又一次迎来了自己的盛会,见证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历程和成绩,我也荣幸地得到了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和庆阳市郭亚龙“适学课堂研究”名师工作室的故事。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
有人说:你能走多远,看你和谁同行;你有多优秀,看你和谁在一起。2013年1月我很幸运地走进了一个团队“庆阳市郭亚龙名师工作室“,在 “甘肃省优秀教师”“庆阳市首席教师”庆阳五中副校长郭亚龙引领下,我们这些有共同尺码的人,在一起研究课堂、分析学生、挖掘教材、研读课标,立足课堂中心,从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出发,以“适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不同课型特点、适合学生生命天性”为原点,以“先学后展,当堂达标”为要旨,探索构建了“适学型”现代课堂教学新范式,就像工作室宗旨说的那样,我们大家正在“课堂研究中成就教师”。
像入党那样加入工作室
作为第一批加入工作室的成员,依然记得像自己当时入党一样的神圣感觉。先口头申报并填写统一的个人信息表格,写出书面申请经工作室主任会议通过,我成了这个优质团队的一员,最初的期待、兴奋、到后来参与的喜悦、成就感,它带给我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开始的预想。一个好的平台总会吸引更多优秀的人,这个不断完善的团队现有工作室现在有1室6站,101名成员。工作室将在今后2年内在庆阳市各县区建站11所。
工作站成立之时,工作室优秀的老师会分学科集中到工作站学校做示范课2-3节,分学科研讨评议课堂,工作室主任郭亚龙还要解读“适学型课堂”范式的操作要领。工作站挂牌仪式后,工作室对口负责人收集工作站成立的资料、影像照片、发言稿等上传工作室网站。每学期工作室对口负责人也要求对工作站每学期2次以上的督查引导,参与指导工作站的月例会研修,听课评课,让“适学型”课堂理念落到实处。工作室每学期会组织几次校际交流进行课堂研磨,让教师享受教学研究带来的充实和乐趣,也为完善改进“适学型”课堂范式提供第一手本土资料。
深度研修让我们的职业生命快速拔节
2013年1月14日,工作室邀请陇东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杨志恒、闫淳冰教授、市教研室路玉珊主任等各位专家和工作室成员一起研讨、修改制定了《郭亚龙适学课堂名师工作室章程》,《工作室课程规划》《工作室研修制度》等,我们有了工作室文化理念、机构设置及成员职责、工作室制度、成员和工作站的考核奖励和档案管理等。
工作室的正墙上赫然写着成员的专业发展标准:会上课、会评课、会报告、会研究。多次的商讨、反复修改中诞生的学年工作室工作计划和两个学期的计划表,从课堂研究、教师成长、读懂学生、读透教材等方面制定实实在在的计划,详细安排每月例会研讨主题、月研修报告主题、月活动主线和对工作站的指导互助做出详细安排。
“在课堂研究中成就教师”,工作室一直遵循这个宗旨,每月例会上,都由1名老师做专题报告以提升个人研究能力,主讲人要求精细制作PPT,书写、修改讲稿以备例会做讲座。2013年7月,我第一次在工作室做“国内9大课堂模式解读”的报告,因为这是学期总结大会,除过工作室20多人外,各工作站也有代表老师参加,心里的忐忑和紧张,可想而知,而这一切在报告结束后大家的评议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的坦诚、中肯的修改意见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每次月研修例会上,每位成员都会从工作室七个研修课程规划 29个分项选择自己的特长轮流做报告讲座,或者是《课标解读》,目前,已有11人分别做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地理、化学科目的《课标解读》、另有“国内外主流课堂简介、慕课、翻转课堂”“青春期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全国课堂九大教学范式介绍”等主题的讲座报告,我们在聆听和评议中反思自己,自我觉悟自我提升;2014年10月工作室主任带领郭阁凤老师在陇东学院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上做了《语文课标解读》,会场上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就是对我们这个团队最有力的肯定。
工作室扎实接地气的研究路径让全体成员收益,从“适学课堂的理论探寻”到课堂观察的“教师站位”,每月1次的研修主题都是紧紧围绕课堂进行。2年内,先后进行了“适学型”课堂各学科备课模版的反复修订、适学型课堂操作中的困惑与对策、课题申报研讨修改、怎样观课、议课?、课后学生访谈、适学课堂范式下的作业设计研讨、适学型课堂的学习目标提炼与导学思考题的设置、 “适学型”课堂背景下的适学案备写、“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的问卷调查及分析、怎样极大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人教版教材分析等主题的研修,每次都是思想的碰撞,教育智慧火花常常带给我们惊喜,因此每次月例会研修的3个小时都显得那么短暂。
我们一路谈笑、一路研讨、一同播种,各自收获着自己教育生命拔节的惊喜和踏实。
且行且集,一路播种 时时收获
我们大家一路结伴而行,且行且集,一路播种,时有收获。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类书记,写一篇心得体会;每学年申报参与1项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每月按时参加3小时左右的月研修例会,轮流撰写例会研修简报按时上传工作室网站“大事记“栏目。工作室成员每月选择向工作室网站各个栏目上传资料1篇。学期末。带有墨香的10个研究成果小集子在大家的手中传阅,适学型课堂教案、适学课件、读书心得感悟、课堂实录、论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讲座讲稿和PPT文档、教育随笔,教育故事等,看着自己的成果出现在设计精美的册子里,真的就有了“草根名师”的感觉。
工作室自2013年4月成立以来,在郭亚龙校长带领下,按照《工作室章程》《工作室课程规划》《工作室年度计划》,扎根课堂,积极探索,科学研究,细心积累,取得了较好的声誉和成绩:2014年10月17日,《甘肃教育报》记者一行对郭亚龙“特色研究工作室”做了专访,兴致勃勃参观了“郭亚龙适学课堂研究名师工作室”,在《甘肃教育报》作了专题报道。市教研室对郭亚龙名师工作室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全市18个名师工作室中发展最好的一个。
工作室坚持以课例研修为重点,在反复的课堂实践研究中积累提炼出“适学型”课堂范式,这一新生命打破了以往一模到底的课堂范式,不以科目为界限,而是以课堂知识的呈现方式提出了4大模式:以数理化为主的“问题引探模式”;语文、英语、政治学科为主的“任务型活动课模式”;历史 、地理科目为主的“整体三学模式”;以复习归纳为主线的“梳理.练习”模式。教师上课可以根据本节内容选用其中一种最适合的模式设计课堂,得益于它的指引,得益于团队的课堂诊断,我们的课堂正在变得越干净,每天的上课少了疲惫,更多的是期待,期待“适合学生“的课堂精彩的片段、瞬间,期待享受课堂研究带给我的蜕变提升。经过多次的课堂研磨、校际交流、2次适学课堂研讨会和首届庆阳市适学课堂观摩研讨会的推进,“适学型”现代课堂范式正在趋于完善,这种诞生于课堂、成长于课堂又服务课堂的模式,因为它适合学生、适合学情、适合学习规律,正在逐步显现出自己的独特生命力。
2015年6月26-27日,工作室在庆阳市教研室、庆阳五中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庆阳市首届适学课堂观摩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了长江学者、西北师大博导王鉴教授,陇东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杨志恒教授,李介教授、闫淳冰教授,庆阳市教研室等专家。有来自市、县区教研室、县区学校及工作室成员学校的教师300多人,期间,工作室6位老师分别就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政治按照“适学型课堂”下的4大课堂范式所做的精彩的示范课展示让人眼前一亮,之后进行的2次沙龙式点评,工作室成员与专家们一起同台品课议课。工作室(站)的几位老师做了“适学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的微报告“风味十足“。郭亚龙副校长做的《“适学型”现代课堂架构的实践策略》的报告,更进一步解读了“适学型”课堂范式的理论架构和操作技巧。王鉴教授做的题为《课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讲座让人眼前一亮, 更可喜的是,王鉴教授决定把“郭亚龙名师工作室”作为他的博士生课堂研究团队的课堂理论实践基地,进行长期的合作互动,用专业研究引领“草根研究“,9月初,第一次的课堂互动观摩研究活动已经开始。忙碌之后的满足与喜悦,点滴成果带给我们莫大的鼓舞和自豪。
经过2年多的团队打磨,我们也逐步走上“研究型教师“的道路,科学的研究路径必然结出硕果,工作室成员有数十篇论文、教学设计、科教创新方案先后在国家、省、市级期刊上发表,市级以上课题6项,通过鉴定获奖4项,,工作室有5位成员在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中获奖。近2年的毕业会考中,工作室成员所带班级单科人均成绩进入全市前10名4人次。1人破格晋升中学高级职称,一路播种,一路收获,享受着我们的教育生活。
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我深信:我们不缺少教育思想,缺的是对教育思想的领悟;不缺少教育理念,缺的是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不缺少教育价值,缺的是对教育价值的追求。名师工作室,就这样一个和谐、奋进的成长共同体,在名师的引领下,我们不断走向自己生命的高峰,加入团队校本研修,让天天上课不再是单调的乏味,让教育生活不再是一潭死水,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的心灵荡漾在博大、丰富、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中----有一天,我们的年华足迹老去,但我们的思想会在足迹中闪光,并照亮前行的路。就让我们接过教育人手里的接力棒,做一个享受教育生活“新发现”的研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