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佛山市禅城区深化中小学德育改革和创新规划纲要(2016-2018年)》, 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中小学德育根本目标,进一步完善、利用现有德育工作渠道、平台,大力开拓德育工作新途径、搭建德育工作新平台,实现新旧渠道、平台的对接、整合、融通;加强德育工作决策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执行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构建“互联网+”时代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特征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大德育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利用各方教育资源,提高德育资源利用效益,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方式和手段,高效服务辖区学生的身心成长。
二、主要任务
(一)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学科课程的主渠道育人功能,提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德育课程的直接育人作用,把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育人紧密结合;
(二)大力开展以课程实践为内容的社团活动和以节庆、纪念日为标志的德育活动,通过校内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引导中小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从而提升德育在实践中的育人作用;
(三)挖掘、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建设一批社区德育基地,为学生提供多元、健康、全面发展的平台;
(四)充分发挥“两个中心”的作用,将“禅城区中小学德育研究指导中心”建成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科研中心、培训中心、指导中心、信息中心;将“禅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建成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中心和服务中心;
(五)加强“德育协作同盟”体制、机制、工作流程建设,提高其在合力育人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六)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家庭教育,构建全覆盖的家长学校。
三、重点措施
(一)巩固和加强学校常规德育渠道。学校应建立“一把手抓德育,行政、年级、班主任配备齐全的专职德育工作人员”的传统德育管理机制;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家庭和学校联系、合作的制度。
(二)充分发挥课程和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精心组织落实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课程的教学,提升德育课程的直接育人功能;强化学校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探索科学、人文、体育、艺术等各类课程的育人因素,推进学科育人工作全员化;开发相应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育人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做到显性灌输与隐形渗透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切实增强全科育人效果。
(三)利用校内课外活动,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升国旗、入队入团入党、开笔礼、青春礼、成人礼等仪式,读书节、体艺节、科技节等活动,校刊、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等校园媒体开展德育工作;大力开展以学科课程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我提升的能力。着力关注班级文化建设,建设富有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班级文化。精心设计和布置校园和班级环境,务必使校园软硬环境和谐生成浓郁文化氛围,聚焦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时时处处具备育人功能,对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四)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活动天地。将学生参
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内容;以“多元、开放、合作、创新、共享”为导向,加强校外德育基地开发工作,积极加强与青少宫、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影剧院、养老院、主题公园、党政军群企事业单位的广泛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娱乐、科技、环保、志愿者服务和劳动实践的平台和机会;通过春游、秋游、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让学生走进广阔的大自然,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及时组织学生优秀实践成果展示交流及推介工作,保护和激发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五)完善德育研究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建设。切实发挥“两个中心”(禅城区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和禅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区内德育研究、培训、指导、协调、评估反馈的功能;以问题为导向、研究为动力,将行动计划和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相结合,提高德育培训、研修质量,总结推广实践成果,提升德育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指导学校开发德育地方、校本课程,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建立相关平台,实现德育资源信息共享。将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建成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中心和服务中心;通过该中心研究制定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培训、督导评估,指导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个案转介等工作。
(六)加强区域德育协作同盟建设。使目前全区建立的8大德育协作同盟,涵盖辖区所有学校;每个协作同盟分别由高中阶段学校牵头成立,每个协作同盟辖2-3个以初中为龙头的同盟小组,每个同盟小组辖2-10所小学,实现各学段的纵向联合;以德育协作同盟为单位,制定本同盟德育特色发展计划,建立本同盟各成员之间有效沟通平台,定期开展德育工作研讨,联合参与区域德育活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德育特色品牌共创的局面。
(七)建立教育局、关工委、家委会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上下一致、校内外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通过教育局、关工委、家委会等单位组建的联席会议,统筹、协调、讨论、决定区域德育的重大事项;将学校德育向社区、家庭辐射延伸,通过开展宣传、慰问、科技、环保、亲善、公益等活动,让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在社区活动中体验自身责任;利用社区辅导员、法制副校长、社区“五老”,开展德育工作;发挥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作用,建立家庭教育试点社区,成立由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互联网资讯功能,借助校讯通、qq群、微博、微信以及主题网站,构建上下一致、校内外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四、阶段性计划
(一)2016年1-3月: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制定实施方案。
(二)2016年3月-2017年7月:以完善、利用现有渠道、平台为主,以拓展、搭建新的渠道、平台为辅,逐步创新德育途径,初步形成区域德育网络机制。
(三)2017年8月-2018年12月: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与方式,借助互联网,实现新旧渠道、平台的对接整合融通,构建开放高效的区域大德育工作网络机制。
五、阶段性评估机制
(一)中期评估:约在2017年7月。主要评估已有平台的丰富程度与发挥作用情况;主要评估指标包括平台(渠道)数量、各学校年度利用人次、师生通过该平台达成目标情况、是否便利操作等;评估形式以师生自评为主。
(二)终期评估:约在2019年1月。主要评估各种渠道、平台整合的程度及其效益;评估内容包括已有平台整合机制建设情况、利用德育资源效益情况、师生满意程度等;可适当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