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团队回访乡村教师调研③ | 萍聚京城润莲心

作者: 金小玲 发布时间: 2024-08-30 阅读:( 543 )  

编者按

萍聚京城进入2.0以后,为了深入调研萍乡乡村教师人才队伍及萍聚京城公益项目执行现状,萍聚京城公益再次组织北京专家回访入选公益培养计划的乡村教师。此次回访由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果佳教授率研究团队以现场考察、座谈交流、深度访谈等形式进行深入调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通过政府、学界、社会等多方协同,助力乡村教育的有效路径,为建设高素质乡村教师人才队伍提供“萍聚京城”新方案。

甘祖昌红军小学

66d1c7a8a61b7.jpg

北师大团队与萍聚京城公益乡村教师合影

“一杆枪星火燎原脉脉相传,二千载文心如莲生生不息”。坐落在新城教育园区的甘祖昌红军小学是2016年9月新立的县直小学,也是中央红办领导下436所红军小学之一。学校立足“红莲”校园文化,通过“三层、五心、九红”的“359”党建育人模式,创建了“红韵莲源”党建品牌。这是一所像莲花一样盛开的乡村小学,走进学校,浅绿色墙壁映入眼帘,像夏日荷叶在水中自然舒展,别具一格的校园布置让人眼前一亮。每每乡村教师回访调研都会去往甘祖昌红军小学,因为这里集聚着一批萍聚京城学员,而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被赋予了不一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们淳朴的品质感染着调研团队的老师们。

高洲中学 

66d1c7ce96d93.jpg

北师大团队与萍聚京城公益乡村教师合影

高洲中学创建于1967年,是一所偏远山区农村初级中学,位于高天岩脚下高洲乡高洲村西面德火坪。高洲中学是一所绿色学校,校内树木葱郁,绿色宜人。校园文化浓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知识改变命运,细节决定成败 ,学习成就未来” 的办学理念,“天道酬勤、志存高远、厚积薄发”的校训和 “自立自强、团结进取”的校风。教师秉承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同事,热爱学生,热爱家庭的良好品德,努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乡村孩子走得更快更远更高。学校积极响应双减政策,依托课后延时时间,开展了适应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的德育、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基本兴趣活动小组,积极开展了“诵读经典”“向国旗敬礼”等活动,培养未成年人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激发未成年人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访谈时间:2024年8月7上午10点--12点

访谈人:张哲铭

受访人:2021届王水龙(城厢二小副校长)、朱晓萍(甘祖昌红军小学教师)、2024届刘世文(坪里中心小学教师)、2022届陈利红( 甘祖昌红军小学 副校长)、彭姜姜(甘祖昌红军小学教师)、2022届颜芳梅(城厢小学政工主任)、严玮霞(城厢中学教师)、2021届金小玲(城厢中学副校长)、易娟(甘祖昌红军小学教务主任)、贺镇娟(甘祖昌红军小学教师)、2024届周艳兰(甘祖昌红军小学副校长)、2023届金露(浯塘中心小学副书记)、2023届刘倩(甘祖昌红军小学办公室主任)、2022届刘美容(莲花县城北幼儿园园长)、2022届谭奕旭(湘东区湘东镇河洲小学校长)、2024届冯柳(莲花县城厢二小)

教师访谈

问:作为乡村教师,各位老师在个人发展方面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王水龙:作为乡村教师,我的个人发展遇到的困难是自己的专业能力还有些不够,尤其是作为学校的副校长,感觉自己的管理能力还是有待提升。

朱晓萍:我是一线教师,也快40岁了,就是说希望个人的专业素养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做好小学教师该做好的事情,不希望自己就这么碌碌无为下去,还有一个希望有机会多走出去学习。比如说参加萍聚京城公益活动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提升自己。

金小玲:我目前遇到的困难是教学科研创作成果太少,时间不够用(平衡学校教学、教学管理、外出讲学、家庭管理、学习研修、运动健身)。我的挑战在于创建初中英语愉快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申报乡村教师教育成果奖,完成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8个“一”考核(一个教学主张,一支优秀的团队,一篇主题论文,一个专题讲座,一个专业成长报告,一个课题研究,一套数字化教育资源,一本教育专著)以及争当教育家型教师。

易娟:急需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面临在学科发展和教研过程中,人员较少且分散,没有形成团队。

周艳兰:作为我个人来讲,我觉得个人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就是在已过不惑之年的年纪,想卷又卷不动,但又不得不卷,这两者很矛盾,我很想接受新事物,也非常想超越自我,但是总感觉自己跟不上时代,特别是参加赴京学习之后,我更加感受到了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说实话,这次赴京之行可以说不虚此行,总结成五个字“累并快乐着”。

刘美容:我碰到的困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出生率低导致我们幼儿园招生的困难;另一个是我自身发展的困境。作为一个新办幼儿园的负责人,我要在筹建、教学管理、教职员工管理、与其他单位的协调等方面都要下功夫,所以管理策略和领导力的提升也面临新挑战。

问:萍聚京城的哪些活动让您印象深刻?参与了这些活动之后又有哪些感受和启发?是否有对后续的工作带来具体的变化和影响?

朱晓萍:我是萍聚京城基地校的老师,所以参与了几次线上的行动学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郭广文老师的讲座,真的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行动学习的魅力。听了他的课之后,我觉得一个人的内驱力真的是在学习当中规划出来的,一定要不断地去学习。

陈利红:我是通过朋友邀请后参加的萍聚京城,也是我们学校第一个参加的老师,自身对萍聚京城有浓厚兴趣。参加培训后更加意识到要成为光的重要性。我将会努力地向榜样靠拢,并且用自身行为影响身边的孩子。我还想继续奋斗下去,因为我在项目里有了充分的获得感。

彭姜姜:通过学习,我探索到了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自己慢慢地探索、发现、解决问题。

颜芳梅:萍聚京城为乡村老师们提供了一项福利——免费前往北京学习一周。看到同事加入该项目后能前往北京学习,我便下定决心要加入萍聚京城。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动力,因为萍聚京城里有太多优秀的人汇聚在一起。

严玮霞:双周论坛带给我的感受是每个老师的切入点都不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还有一个就是“送教下乡”,让我感受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热情。

易娟:印象最深刻的是郭老师行动学习回访活动,郭老师充满正能量,也很坦诚。总之,参与萍聚京城的收获颇多。

贺镇娟:印象最深刻的是2023年12月的学习分享活动,从中我知道了萍聚京城是一支高质量高要求的团队。

周艳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活动就是8月2号晚上的晚会,那次活动让我震撼!活动中每位学员都践行着“每个参与者都是志愿者”的理念,大家都是见事做事,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特别是唱主题曲的时候大家手牵手深情演唱的场景,非常令人感动,萍聚京城公益组织是个让人感到温暖的组织,在这个组织里,会有家的感觉。像这样感人的场面很多,还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人,像姐姐一样给人关怀的朱红梅老师、任劳任怨的陈海英老师、还有让人如沐春风的方卉老师等等。我一直在想,她们图的是什么?我想这就是一种信念,一种初心,一种情怀。正因为有像他们这样的人,我们的教育才有温度。

金露:还记得基地校行动学习时易教授回访的情景。她亲切地与我们面对面交谈。她说:“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志愿者。”这让我有了积极学习的动力,也让我更有信心迎接更多的挑战,更好的管理学校,更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刘倩:双周论坛,赴京学习,回访……通过参与萍聚京城的这些活动,我体会到想得再多都不如行动起来。我在萍聚京城学习后,勇于挑战现状,如今的我更加敢做、敢于行动。

刘美容: 2022年赴京学习归来,我沉淀下来做了志愿者,参加了萍聚京城组织的很多活动。在这些团队活动中,每次虽然累,但感觉自己成长很快。这几年受萍聚京城的影响,我的课题研究能力、教育信息化能力以及学习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我还多次参加了行动学习,并成长为催化师。我也正在利用行动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工具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问:希望对我们萍聚京城的活动提出哪些建议?

朱晓萍:我参加了两次赴京学习的选拔,都没有成功,希望萍聚京城赴京学习多一些指标,给一点机会给我们,让我们也有机会去近距离的接触。

严玮霞:我的建议是想方法让志愿者留下来发挥作用。

金小玲:我觉得我们萍聚京城还要广结善缘,吸引优秀学员和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加入。要善待每一位参与者,吸引更多人沉淀下来做志愿者。

贺镇娟:关于行动学习,建议有一个线下的队长,线下督促解决问题。

金 露:老师的专业化成长,要让参与萍聚京城的老师多聚在一起交流。看到别人优秀自己也会更努力,自己成长了还会希望家庭也要成长,希望带着家人一起学习,增加亲子项目活动等。

刘 倩:中途参与的老师对行动学习不了解,进行培训的老师对学科专业引领(类似于发表论文)帮助更大。但对于乡村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学生时作用不明显,缺乏成就感,易导致放弃,“双减”后感觉工作量更大。虽然我对教育的热情不会缩减,但我知道我需要沉淀下来。我希望专家指导青年教师做好职业规划,帮助青年教师把握好职业发展黄金5年。

谭奕旭:我觉得萍聚京城可以在选拔过程中加入更多过程性的资料来辅助筛选。一方面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老师以提高选拔效率,另一方面让那些渴求上进,但表达能力偏弱的老师也有机会。

冯柳:我觉得萍聚京城是否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有特长的老师被看见,被需要,让更多的参训学员沉淀成为志愿者。

问:作为乡村人才,您觉得参与乡村教师赋能的城市人才为您带来了哪些影响?能给你带来哪些具体的哪些影响?

王水龙:第一个影响是我觉得是增长了自己的知识,第二就是拓宽了格局,第三就是让自己感受到要不断的提升自我,有更加强大的学习内驱力。这些影响让我发现自己需要不断地阅读各方面的书籍,不断地提升自我。只有这样,我可能才跟得上大家的步伐。

朱晓萍:我印象最深的是萍乡市教研室课题办主任朱红梅老师。因为去年我的课题结项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和朱老师有了接触。跟她做课题之后,我发现她真的是一位充满大爱、而且无私奉献的老师。因为在做课题时,她全心全意地给我们提供帮助,毫不保留地指导我们。在朱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包容、看到了光。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去靠近她,想跟着她去学习,想追随着我们的朱老师。她也是萍聚京城的一员。

严玮霞:与高端老师面对面,被他们的专业素养感染,“靠近光,成为光”,去影响更多的人。

贺镇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郭广文老师,他在带领我们行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很耐心地引导我们思考。

周艳兰:就像何艳玲教授所说的那样:一个新的时代早已到来,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都需要更能匹配这个时代。我会朝着这个理念去努力,在行走中仰望星空,希望自己有一天,星空中也有我的存在。

问:激发你持续参与萍聚京城的志愿活动,然后如果把这些内容总结成一个使命的话,你会把它总结成什么?       

朱晓萍:我虽然不是志愿者,但是我是基地校行动学习的学员,我也是一个参与者。刚刚王水龙校长也说了,其实参与者也是志愿者,我希望我能够再靠近一些萍聚京城,这也真的是也很感谢我们的周书记,让我们有机会去接触更更多的优秀的人,让我们提升。

严玮霞: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无私奉献。

金小玲:践行公益精神,持久行动学习,做好100分之一!

易娟:加入好的团队,为自己和孩子们赋能,保持教育初心,奉献乡村教育。

贺镇娟:向光而行,找到更好的方向,遇见更好的自己。

周艳兰:这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走进这个组织我感觉自己处在“大同社会”,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感觉。在这个组织里没有猜疑,没有推诿,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只要你需要帮助,这个组织里总有一个人能帮到你。如果把这些内容总结成一个使命的话,让乡村孩子能享受到跟城市孩子同等教育,我觉得这是我的使命,虽然很遥远,我想只要心存念想并为之努力,总有一天会实现。

刘美容:觉得我作为一个志愿者,就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萤火微光,愿为其芒。不问气候,一心种树。

撰稿:周艳兰   冯   柳

编辑:周小清

审核:张   翼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