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室学苑- 百家争鸣

支教见闻录·苦行者

作者: 朱海涛 发布时间: 2023-04-20 阅读:( 705 )  

  夜,漆黑如铁。

  淅沥了一天的冬雨依然不懂得善解人意,胡乱地敲打着玻璃窗,毫无节奏可言,一股挟裹着潮湿的寒意直透入心底。寂寞便如洪水一样迅速淹没了这间小小的单人宿舍,久久不肯褪去。

  摸摸暖气片,还是凉的,连同冰一样的四壁,压抑的人毫无睡意。思绪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却始终不肯顺着那冰雨的细丝随风滑落。

  夜深人难眠,与风雨何干?

  我无奈地打开灯,放任灯光刺向坚硬的黑夜,却还是无法驱散无边的寂寞。

  十五之夜,再冷的雨也难以压制“月圆人思乡”的本能与执念。或许,该打开的是一盏心灯,让人得以在温暖中驱离孤独和寂寞,在光明中听一听自己的心声。

  来通渭已经一个半月了,期间收到了许多朋友、家人寄来的家乡特产,他们生怕我在这里受了委屈。也不断有朋友问我,到西部支教苦不苦?——苦!从沿海地区的胶州来到黄土高原边缘的甘肃通渭,苦是肯定的。

  从最初夹杂着陌生感的兴奋到熟悉后的相知相交,工作上越来越得心应手,生活上却越来越难以适应了。

  通渭属于深度贫困县,曾经是“苦甲天下”的地方,就连境内的河流都叫做“苦水河”。从吃上来说,这里的饮食口味传承了古秦人,以面食为主。土豆、豆腐、大肉碎碎的切成丁,配以面条,面片做成的“臊子面”几乎是每顿饭的主角。味道不错,但天天吃,终归还是有点腻了。

  这里海拔1700多米,大气压只有800多帕,从东部低海拔地区来的我们经常会感到胸闷,爬楼或者走路快了点就会上气不接下气,喘的厉害。住在单身宿舍里,不得不回归“单身汉”的原始生活,自己动手洗衣服,晚上自己动手做饭,洗澡也需要自己想办法……这一切很苦!但是——若不以为苦就不苦!

  或许人活着就是受苦的。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似乎“苦”是生活的常态,几乎所有的经验都要在各种“苦”的过程中得到。如果不去一一尝遍那些苦滋味,是无法得到“苦后甘甜”深刻回味的。

  来到通渭后,生活上的不便,对家人的思念,是苦了一点,但正是因为处在这种相对朴素艰苦的环境中,让人有了冷静思考的机会,让人有了不知不觉的转变。

  反观通渭的学子们,生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却以“耕读,坚韧,进取” 的通渭精神努力的向上生长着。学生苦学,家长苦供,教师苦教,在苦中寻找内心的那份安宁,在苦中寻找希望与出路。

  一切都是相对的,苦也是相对的,不同的人对苦有不同的理解。对一个欲望深重的人来说,“求不得”就是苦;对一个沉迷于喧嚣的人来说,寂寞就是苦;对一个甘于淡泊的人来说,“热闹”反倒是苦了……对我们支教教师来说,带着初心的那份使命以及寻找未来的方向最苦!人身上要是有未了责任不就是最苦的吗?

  从这方面来看,生活上的苦反倒是好事。方志敏曾经说过:“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优渥的生活环境,容易让人迷失,不知满足。我们靠什么来安抚内心洪水一样的欲望?硬“堵”是行不通的。只有靠苦行者一样的生活,坦然接受苦而不以为苦,用“苦行”筑起坚固的心灵堤坝……苦行的人不代表消沉,恰恰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向上生长的需要。时刻保持一种相对的苦,是为了让自己内心最大限度的安宁,向着正确的方向坚定前行。

  禅语云:"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对我来说,生活上的苦不算什么,做心灵上的苦行者还有很远的路。

  朱海涛(昱存)于通渭县温泉路学校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