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

作者: 方莹 发布时间: 2022-05-20 阅读:( 3135 )  

                                                             18 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说出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3、    背诵《溪边》

 

一、欣赏图画,导入新课。

1. 欣赏一段水墨画的视频。

师:同学们,初次见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礼物。看,一段神奇的视频。

师:看完了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很美,很有意境

师:是的,中国的水墨画,写意而不写实,用笔简约、凝练,本课的每一首诗都符合水墨画的特征,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生活的欢乐画卷,诗中有画,令人回味无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童年的水墨画(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这组儿童诗,知道这组诗写了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场景,那这三个场景都有什么人在做什么呢?能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吗?

溪边(钓鱼)(垂钓)  江上(戏耍)(戏水) 林中(采蘑菇)(采菇)

这三个场景汇成一幅充满快乐的童年水墨。画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8课。出示学习目标:

1、读诗歌,能说出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3、背诵《溪边》

 

二、想象画面,感受诗意。

师:童年的水墨画呀,需要慢慢的赏,下面我们细细的品味第一首《溪边》。

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1、    读一读诗句,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    找出你认为最美的诗句,想象画面。

3、画出难懂的句子,相互交流。

课堂约定: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

小组长:聚焦,大家好,我们是  小组,现在由我们组为大家展示。

组员1、我展示:(圈词语)我找到的景物有:垂柳,山溪,人影,钓竿,红蜻蜓,草地。

组员2、我觉得这一句最美:(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我仿佛看到了柳姑娘在对着镜子,轻轻地梳着它的长发。

组员3、我觉得最美的诗句是:(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我仿佛看到绿树青山都倒映在静静的水中,就像一条绿色的玉带子。

组员4:我觉得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也很美,我仿佛看到绿的世界里有一点红在点缀,没有那么单调。

小组长:我们觉得难懂的句子是: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谁能帮助我们?        请老师为我们讲解。

师补充: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谁能说说给在这是什么意思(被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影被溪水染绿了),怎么染呢?(染字的字理分析)联系上下文,我们看到碧绿的垂柳倒映在溪水中,溪水看着是(绿色的),山溪比喻成绿玉带,山溪也是(绿色的),这溪水就像一缸绿色的染料,所以人影倒映在这绿绿的溪水中也被(染绿)了。想象一下,它还会染绿什么呢?(小桥、小鱼……)孩子们,这个“染”字多有力量呀,你们能读出这种力量吗?(指名读“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全班读)

小组长:谢谢老师的点拨,还有同学要补充或质疑的吗?

师:我质疑:老师有点不明白了,鱼儿能蹦跳,可这蹦跳的笑声是什么呢?

假如你在钓鱼,钓到鱼了会怎么样表现?能给大家演一演吗?

(小组长表演)

师:哦哦。原来是钓鱼的孩子钓到鱼了,一边又蹦又跳,一边又叫又笑,所以草地上不仅有蹦跳的鱼儿,还有蹦跳的孩子。 你看结合生活经验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呀。

小组长: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师:感谢  小组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展示,短短的六行诗中藏着颜色,藏着快乐。多么有趣啊!静静的溪水映着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画面仿佛是静止的,这样的描写叫(静态描写),,(读一读那份静谧,生读垂柳……红蜻蜓)而鱼儿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孩子又蹦又跳,又叫又笑。写出了孩子的(欢乐),这样的描写叫(动态描写)(读出那份畅快,生读忽然……笑声)有静有动,(静态的美,我们要怎么读呢?舒缓的,美美地读一读,读得多美呀,相反,动态的美,我们就读得怎么样呢?欢快的,活泼的,(忽然…)好一幅溪边垂钓图啊,生机盎然,充满乐趣。(齐读)

(板书: 景美 人欢  )

师:景美 人欢 看

师:垂柳把溪水  生:  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            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              被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            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              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            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看图背诵

师:同学们的朗读入情入境,很有韵味,看来理解了文字背后的声音。刚才同学们都用了哪些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呢?

板贴(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老师觉得还可以看插图。

三、学习《江上》和《林中》

我们赏析了《溪边》这首小诗,接下来看看《江上》和《林中》,又描绘什么样的画面呢?

出示学习目标:下面请同学们师友合作,运用学习《溪边》的方法学习第二、第三首小诗。

任务一:学习《江上》  (1-3小组)

1、读一读诗句,圈出儿童快乐戏水的动作,想象画面。

2、找出比较难懂的句子,试着用多种方法理解句子。

 

任务二:学习《林中》 (4-6小组)

1、读一读诗句,说说你在林中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

2、找出比较难懂的句子,试着用多种方法理解句子。

 

 

 

课堂约定: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师:哪对师友上来汇报第二首小诗《江上》的学习成果?

大家好!我是来自  小组的一对师友

生1:我是师***

生2:我是友***

学友1:我展示:儿童快乐戏水的动作有:拍水、拨动,你拨我溅、钻入。我仿佛看到一群孩子在江上一会拍打浪花,一会又钻入水中的快乐的戏水画面,诗中我们觉得比较难懂的句子是:是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学师: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的方法来理解加了引号的水葫芦是指戏水的儿童;请大家跟我读: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一双双小手拨动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学师:请问大家还有补充吗?我们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师:多快乐的戏水画面呀,多快乐的童年生活呀,哪个同学把这样的快乐读出来?(…)我觉得还可以更快乐,还有谁试试?(…)

师: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感受这样的快乐了。但老师要提醒我们的同学,没有家长的陪同,不在没有安全防护的地方游泳玩水哦。

下面哪一对师友来汇报第三首小诗《林中》的学习成果?

大家好!我是来自  小组的一对师友。

生3:我是师***

生4:我是友***

学友:《林中》描绘的画面是雨后的松林里长出很多蘑菇,有一群孩子一边采摘蘑菇,一边有说有笑。

学师:我觉得难懂的句子是是谁一声欢叫……像蘑菇一样。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孩子欢叫声很大,震得雨珠抖落了,孩子们就戴上斗笠,看起来就像蘑菇一样。我们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师:感谢这对师友的汇报,同学们先来看看,林中这首小诗和我们前面学的哪一首小诗很像呢?(溪边)(你看,松林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我们先来美美地读一读。用我们刚才读

读完了同学们发现这首小诗里蘑菇和斗笠出现了几次?(两次)

谁能来读一读这两句?(请你)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

师:这两次蘑菇和斗笠的意思一样吗?

生补充:小蘑菇戴一顶斗笠,这个斗笠是蘑菇头。一个个斗笠像蘑菇,这个斗笠是指戴斗笠的孩子。

师:我们可以看到:雨后的松林清清爽爽,很多的蘑菇从泥土钻出来,吸引了谁的注意呢?(孩子)哪一句看出来了?(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1生读)嗯,从你的朗读中,我觉得这是一群活泼的孩子,(2 生再读)哇,这群孩子很豪爽。

师:多欢乐的儿童呀,他们戴着斗笠在林中你追我赶,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松林,就像从泥土钻出的蘑菇。难怪作者将“小蘑菇”和“斗笠”互为比喻,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儿童快乐地采菇图。

师: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漫步林中,跨上篮子,感受采蘑菇的乐趣吧(齐读小诗)

三、对比童诗,领悟特点

  师:《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同学们发现这三首小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1:都是写儿童的生活

生2:都写有景色美,人欢乐

生3:诗中都有想象

师:正是因为有这些相同点,这三首小诗才会成为“组诗”,才组成了这幅(童年的水墨画)生齐读。让我们再次将诗中的美好感受读出来。(师生合作配乐读)

 

四、走近作者,拓展阅读

(出示简介)张继楼爷爷,因为从小学过美术,所以他写出来的文字有一种特别的画面美。

《童年的水墨画》还有三首小诗,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街头》《花前》《树下》,播放音频,听朗读

五、布置作业

背诵《溪边》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六、板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  垂钓图

                 江上  戏水图     景美人欢    有动有静

                 林中  采菇图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