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心语:再谈讲道理

作者: 郑立平 发布时间: 2021-03-31 阅读:( 1746 )  


60641a05c727c.png

心语交流:

南海刘习洪:我经常在讲座上强调,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不应该放在跟学生或者家长讲道理上,我们过于强调讲道理,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就是最大的不讲道理。我们所谓的道理,不是学生不明白。我们所谓的讲道理,不是学生没听过。为什么反反复复讲道理后学生还会继续一些不好的表现和做法?这值得我们深思并努力做点什么。

王晓波:这需要孩子有自我认知,有自我成长意识,才能从内心感触到美好和憧憬。道理是在一定元认知、认知和自我素养基础上的内化!

王庆梅:是的,讲道理的目的是促进自我认知。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在德育过程中常用讲道理来解决学生之间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成人觉得鸡毛蒜皮,而孩子可能就是过不去的坎。学生闹纠纷,同一件事,每个孩子的理解与感受是不同的,讲出其中的“公理”,让矛盾双方都能认可,从而达成共识,化解矛盾。当然,一定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一定不能过于强调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只是最基本的教育方法。而且如何运用,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60641a5f3dafb.jpg

专家点评:

郑立平:想讲道理原本没有错,我们要讲的道理或许也没有问题。但你们都没有谈到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讲道理”的前提。所谓通情达理,就是说“通情”之后才能“达理”。何谓通情?就是对话双方在情感上互相接纳,彼此认同,讲之方在沟通方式上没有批评、抱怨、指责,在沟通态度上没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指手画脚,而听之方则安全、开放、平等,没有抵触、排斥,甚至带着喜悦而积极回应。在这种互相尊重、共享美好,彼此都想在沟通中深度连接,努力去呈现对方的价值,都想通过沟通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认知,获得更好的成长,那么,“讲道理”就超越了“道理”本身,而走向其实质—人与人的连接,人对人的唤醒和影响,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往往是“不通情”,就先讲理。这好像是卖东西,不管人家想不想要,一张嘴就强迫对方必须拿去。殊不知这样的方式,即使你的东西再好,别人也感觉很不舒服。尴尬,逆反,甚至冲突,是难免的事。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