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室学苑- 百家争鸣

"墙和桥“的辩证关系

作者: 张彦刚 发布时间: 2021-03-28 阅读:( 2454 )  

“墙和桥”的辩证关系

——南京新教育年会“家校合作共育”的思考

张彦刚(郑立平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核心成员)

上篇:”墙河桥“的辩证关系

台湾有个笑话:一要员退休,在家无所事事,每日发脾气,生病,久治而不见其效,他老伴知其病根,于家中置一室,有电话,一如他原来的办公室。每日八点,老头坐于桌前,老伴递上烟、茶与报纸,然后呈上每日之例行公文,上书:“今拟购青菜二斤,萝卜三个,鱼四两,油盐若干”,下面是“指示云云”。老人家呷口茶,指示:“鱼可买八两,萝卜两只即可”。然后用印,再去看报……各位,这位老人的“官瘾”是不是就是一堵墙呢?可是他的老伴非常巧妙,把他的“就再也睡不着了心中之墙”用“妙招给”推倒了,变成了老人心安理得的桥。

其实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家校关系”又何尝不是“墙”与“桥”的关系呢?

镜头一:在我们学校,家长会总是学校里先全体后班级。结果今年上学期的第一次全体家长会后,几个家长热情地围住了校长。

“您讲得太好了,太对了!我们就把孩子交给您了……”

校长一脸苦笑:“其实我的意思是希望家长能做好家庭教育。”

“我们家长只能配合,应该以学校为主,学校本来就是教书育人的嘛。我们这些家长每天上班下地,起早贪黑,哪有时间教育孩子?再说,我们也不懂教育呀!”

校长一脸懵圈,只有苦笑。

镜头二:教师办公室。

一位家长拉着老师的手:“老师,我们家孩子您可要多费点儿心。”

班主任用另一只手拍着她的手背说:“您放心,我会的。但我毕竟精力有限,也希望您多做工作。”

家长抽出手,翻了一下眼皮,说:“孩子长大了,我可管不了。只能拜托给您了,您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吧。”

老师懵圈中。

镜头三:校长室。

校长对家长语重心长地说:“您的孩子问题很严重,我建议您回家后跟孩子好好谈一谈。”

家长把双手一摊:“早就谈过了,但您也知道,现在的孩子太复杂了,没法儿谈。”

校长继续跟家长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点我非常理解,因此更要想想办法,不能全依靠学校。”

家长临走前扔下一句话:“不找学校找谁?我们要是能教育好,还把孩子送到学校干什么?”

校长懵圈中。

镜头四:校门口,两个中年级孩子的家长。

一男家长:“哪里是给孩子留作业,简直是给家长留作业!让家长辅导,让家长听写,家长把什么都干了,还要老师干什么?”

一女家长:“不仅什么都不管,还什么责任都不负呢。什么事都让家长签协议,不签还不行。协议一签,学校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

上面几组镜头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有多么严重;我们也能得出重视家校合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的结论。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不应该只是埋怨家长不配合学校,我们不能埋怨老师的话家长总是不听。我们需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横亘在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这堵墙究竟有多厚,我们如何才能消除点这堵墙。

家庭教育已经开始慢慢地受到各级各类学校和家庭的重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究竟有多少了解?我们学生的家庭对家庭教育又有多少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比家长了解的多一点,那么我们学校应该如何去做家庭教育的工作呢?我们各校的家长学校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我们学校应该在家校共育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有时候细想下来我们会发现家校之间这堵墙不仅仅是家长不懂教育堆砌的,还有我们学校对家长的家庭教育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堆砌的。家长与学校缺乏沟通,学校与家长互不干涉,导致一旦出问题就会矛盾重重,就会让这堵墙越来越厚。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这种现状呢?

中篇:家校共育幸福花

走进苏南美丽的南京栖霞,我们一行新教育人内心是欣喜和充满期待的。今年新教育年会的主题是“共话家校合作”,我想定会给我们带来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我对这次学习的内容做了一次梳理,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年会“家校共育•花开四季”的展演部分。该部分是栖霞教育人在“家校共育”方面成果展演,我们是带着欣赏的态度参与其中的,或赞叹、或惊呼、或拍案叫绝、或情不自禁地鼓掌,甚或有时候被感动得泪水涟涟。

还有一个展演是分会场晓庄附小的现场,他们的篮球操、他们的竹竿舞、他们的亲子叙事、他们的班会课等等都是是最好的学习内容。

我对展演部分的思考是:栖霞新教育同仁在家庭教育方面意识超前,家校共育工作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有较强的研究和实践。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具体的学习到他们的具体做法。整个展演在形式上较为完美。

第二,家校合作共育案例叙事。这又分为了两部分,一是在主会场分享的来自全国的10位讲述人讲述他们的家校共育经验;二是在分会场的家校合作共育分享。我和我们莒县团队小学阶段的各位新教育同仁参加了“晓庄学校附属小学”的分会场的活动,带给了我们极为深刻的印象。

我对这部分的内容是极为重视的。因为这些讲述人或者是讲述一个地区的家校共育工作经验,或者是讲述一个学校的家校共育经验,或者是讲述一位教师的家校共育经验。他们的讲述都是从理论支撑、实践介绍、经验总结和推广应用方面切入的。因此,我听得格外仔细和认真。

主会场的10位讲述者中有一位特别的讲述者,因为她不是我们教育人,她是一位妈妈。这是一位家长代表。会议开始前我还想如果我们的这次以“家校合作共育”为主题的新教育年会仅仅是一批学校教育工作者在这里研讨和讨论,那将是不完整的。最后看到了这位妈妈走上台,我不禁为组织者较好。可惜的是家庭教育的代表还有点过少。如果再多几个就更好啦!

在晓庄附小我与同行者一个劲的啧啧称奇。我不说他们的校园环境之幽雅,不说他们的特色课程之精彩,我感叹于他们家校合作共育结出的累累硕果。在叙事现场我不仅仅看到了一个个家校合作共育的课程,我还通过他们校长给我们的介绍全面了解了家校共育的操作要点。这对于我们学习者来说绝对是最宝贵的财富。在整个现场我看到了很多的家长参与其中,在休息室里有做果盘的家长,在餐室里有忙碌着午餐的家长,在课程中有积极参与的家长。这不都是家校合作共育的结果吗?

有一位特殊参与家长的分享深深打动了我。他的讲述让我一次次眼泪满眶,是对老师的“绝不放弃一个孩子”的承诺,是对家校合作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感动。看到这位在讲台上几次因哽咽而说不下去的母亲,听到她带着哭腔表达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激的话语,我都为学校的大爱之举而感动不已。

正是这一个个的叙事和经验介绍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最佳目标。这也应该是此行最符合何实际的学习。想到这里我就思考:家校合作共育做好了,家校之间的矛盾不就少了吗?家校之间如果在沟通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彼此尊重、互相信任、团结一致教育孩子,那不就是建起了家校共育之桥了吗?把墙推倒了就成为了桥,这是家校合作共育的最佳途经。

下篇:而今迈步从头越

理清了我们的家校教育现状,学习了栖霞的家校合作共育经验,我觉得我们新教育莒县团队应该思考一下我们现在的家校合作共育应该在哪些方面改变或者说重新开始。我觉得我们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应该行动起来。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一个共识:家校合作共育的短板在家庭教育。新父母学校势在必行。可以讲现在的很多家庭在这方面一片空白,那怎么行呢?那更谈不上家校合作共育了。

孙云晓认为,家校合作共育的工作应该从家庭教育的普及开始。家庭教育观的形成很重要,他认为至少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新的家庭观——我们需要捍卫家庭。有了美好家庭才有好的家庭教育。

第二,新的儿童观——我们需要尊重儿童权利。新的儿童观至少需要确立对于童年的五个认识:童年影响一生;儿童是具有巨大潜力和希望的人;儿童是具有个性差异并需要尊重的人;儿童虽然弱小但也是一个权利主体;儿童是受到特殊保护的人。

第三,新的教育观——我们需要生活教育。学习和实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把反生活的教育变为爱生活。

第四,新的代际关系观——我们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甚至应该向孩子学习。

第五,新的文化观——我们需要提高文化自信。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文化中发现儿童、尊重儿童权利、培养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等优点,我们将发展出更加生机勃勃的家庭教育。

联系到我们自己,无论是学校还是个人我们必须加大在理论上的学习。《家校之间有个娃》是蓝玫老师的家校合作共育的扛鼎之作,既有实践案例的支撑,又有总结性的“对老师的话”和“对爸爸妈妈的话”,可谓是一本很好的做好家校合作共育的指导用书。当然孙云晓老师的家校理论研究方面的著作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总结一句话:加强理论学习,多读书。

在实践上我觉得我们应该立即充实和拓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新父母学校要做到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建立一支家庭教育讲座团队定期的为家长朋友们讲述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

第二,把家校沟通途径继续拓宽,慢慢取消收费的校讯通改为更加便捷的微信、QQ、和论坛。微信的即时沟通性,QQ和论坛的资料保存各有其特点,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下的家校合作。

第三,充分利用家校直播平台,尤其是手机直播平台,例如cctalk。把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理论和经验及时传播给父母们。把新父母学校搬到互联网上。

第四,把家访和校访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让家校双方互相了解彼此理解,共同教育。

第五,拓宽教育途径,请父母进课堂。课程的丰富多彩,光靠学校的力量稍显薄弱,家长们有如此的资源,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

学校与家庭之间彼此孤立教育就失去了动力。横亘在二者之间的那堵墙不应该成为我们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应该学习文章开头那位老伴的智慧运用学校教育的资源把墙推倒架起家校之间的桥梁。

一路走来,我们一路践行。家校共育,必将成为我们教育发展走上快车道的有力保障。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