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作者: 唐凯英 发布时间: 2020-09-30 阅读:( 2700 )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卫冰

 

  《玲玲的画》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第一课时,我先按照惯例,安排学生学习生字。但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建设的探讨。先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拼一拼,读一读,再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提示:同桌一起学习,值日小组上台展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对于识字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熟练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识字方法学习生字了,因此让他们进行同桌之间的交流,并不困难,关键在于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这么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大胆地与同桌交流意见,打破学习的壁垒。另外,再利用值日小组这样的模式,先让一部分学生能够更大胆地站到台前,有条理地展现本小组的学习过程。值日小组由四人组成,组长负责统筹安排组员的学习任务,其他组员负责展示学习成果。这样的布置,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的学习能力。尽管孩子们的表现仍显得比较稚嫩,展现的人员也仅限于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但是我们相信,经过一年的榜样带动,在有更多学生熟练掌握这样的步骤与流程之后,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质的飞跃。

  在本节课,我精心设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在课文中出现了“端详”这个词,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在学生提出质疑之后,先出示“端详”一词的字面解释:仔细观察。接下来,我结合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小朋友在端详实验过程。叔叔阿姨在端详奥运火炬。爷爷在端详酒瓶。通过图文结合,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端详”的内涵,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知。接下来,结合句子意思,体会到玲玲在“端详”自己的画的时候带着得意的心情,由此进一步了解到,“端详”这个词在文中还包含有“欣赏”的意思。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感,从而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在这个指导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其为教学服务的特点。接下来,我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   

  本节课也留下了许多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