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3日,常州市自觉数学教育高端成长工作室暑期活动在常州市田家炳中学进行。本次活动由工作室成员朱正芳老师主持。
一起走近“尝试教学”
邱学华:教授,特级教师。1935年出生,江苏省常州人,1960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师范学校教师、教科所教研人员等。中国当代著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专家。曾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被习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员心得
常州市吕墅中学 郑金华
有幸聆听邱学华教授的讲座,学习了尝试教育理论。我对尝试教学理解印象深刻的是尝试教学的特征:先练后讲,练在当堂,先试后导,先行后知。一定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尝试是学习本质,抓住了尝试也就抓住了学习的本质,这个观点颠覆了“让学生在教师讲解中学习”的传统教育观念,能够促使课堂出现一个全新的面貌。
做好尝试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紧扣课本,自学课本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益;二组织讨论,讨论是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保证人人开口的好机会;三让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高形式,也是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四保证练习时间,教师在练习中教,学生在练习中学,要一练到底;五当堂检测,衡量一堂课的效率高低不能只看形式,而是着重看教学效果,教学效果高低的制定标准主要依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一堂课最终要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有当堂检测,测定目标的达成度。
尝试教育理论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听邱老亲自解读甚感荣幸,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向老前辈学习,努力提升课堂效率,不断进步。
常州市外国语学校 周琦
久仰尝试教学法创始人邱学华教授的大名,今日得见喜不自禁。邱教授虽然已有85岁的高龄,但精神矍铄、身形矫健,思维敏捷,语气铿锵。是什么让邱教授永葆青春,乐此不疲地依然行走在尝试教学的研究之路上,笔耕不辍,成果倍出呢?
1.专注一件事
在这信息大爆炸,兼容并包的时代,新思潮不断涌现,教育界也不例外。一种种新的教学模式形态,一个个新的概念名词井喷式增长,百家争鸣为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使之生机勃勃活力四射。邱教授专注自己的尝试教学法,孜孜不倦研究70年,这是何等的耐力和毅力。邱教授并非闭门造车,他对其他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对比研究,很多大同小异,最终目标都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自觉”。在众多研究方向面前,选择逐浪还是坚守最初的梦想?邱教授70年的尝试研究之路给了我最好的答案。
2.苦乐相伴行
邱教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不断尝试的过程。一个只有高一文化水平的16岁学生,从1951年开始,做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师范学校教师、 教科所教研人员等。这一路要克服生活条件的艰苦困难,经受动荡岁月的大风大浪,起早贪黑地大量学习勤恳写作。但邱教授信念坚定,执着不悔,苦中有甘甜,累中有幸福。相比邱教授,我身处的环境条件太优越了,潘校给予这么多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唯有努力再努力。
3.实践出真知
邱教授在报告中有一句话重复了多次,并让我们记下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真正的学习才开始”。一句话道破教学真谛,这句话是邱教授从教研究70年最深刻的体验,这句话指明了教育教学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和走往的方向。我们总担心学生掌握不扎实,所以前方百计把知识点剖析得细致得不能再细致,思想方法归纳得全面得不能再全面,解题模型提炼得精准得不能再精准。这一切仍然没有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如何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的意识和能力呢?让学生自己直面问题,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要实现学生主体意识的真正转变,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老师有耐心、有素养、有智慧,长期一以贯之地培养。
最后,以一首小诗向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邱教授和潘校长致敬:尝遍酸甜苦辣咸,试验课堂第一线。自主探究勤实践,觉人觉世谱新篇。
常州市正衡中学 朱祥生
炎炎夏日,挡不住学习的热情,今天有幸聆听了邱学华教授的一场精彩讲座,邱老今年85岁高龄,却显得很年轻,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仍气定神闲。他编著和主编近300本著作,在国内外发表700多篇文章。主要有《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论》、《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策略》、《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小学数学四十年》、《解应用题的钥匙》等。
学习了邱老的讲座之后,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收获颇丰。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由教师先讲解,然后学生练习,而尝试教学法改变为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过程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针对性地进行讲授。这样一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对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尝试教学法强调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尝试练习,所以教学过程中便具有基本训练题、准备题与尝试题的进行。“温故知新”便是尝试教学法的主要精神之一。学生从复习旧知识的活动中,使其认知结构再度获得同化或顺应,也增强学生的信心。进而利用既有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教师所提出的尝试题。基本训练题与准备题的呈现方式,视教材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常用的方法有快问快答法、分组游戏竞赛及小组搜集资料报告等,这些都是学生较乐意进行的活动。
尝试题的设计,决定了整个尝试活动的流畅性,多以发散型的多元思考题型呈现,且与课本的例题相似,让学生藉以自学课本,操作学具及共同讨论,来尝试解决问题。尝试题的呈现方式可采用多元化,例如角色扮演、模拟问题情境、自由联想、属性列举、分合法、再定义等。选用多样化设计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以准科学家研究过程与原则来进行学习。经由各自独立研究思考之后,再由各组讨论,共同努力从困惑中运用能力所及的科学方法,或从自学课本中得到的信息,来探索问题的解法,并为小组争取荣誉。
使用尝试教学法,会使概念很清晰地深植于学生心中,但“精熟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时,往往可配合课本与习作的题目来进行,或口头问答,或形成性评量等等。应用尝试教学法后,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增强,常能举一反三,不需要教师题题讲解,可节省时间。应多让学生共同订正,因为通过合作学习,大家都能互相帮助,使程度不一的学生能渐趋靠近,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学习成效。
尝试教学与我们的自觉教育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深入学习,好好运用。
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天宁分校 潘海波
炎炎酷暑,难挡工作室成员的学习热情。85岁高龄的尝试教学创始人邱学华老先生的报告深深打动了我,我被邱老敏捷的思维和激情的讲座感染,心想:“是什么让85岁的老人活出了58岁的风采?”从报告里我读到了教育研究的幸福!
学习什么时候才会发生?只有在遇到困难时才会真正发生。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不讲,让学生自学,促使学生“三靠(靠课本、靠同伴、靠自己)”解决问题。常态的教学往往教的过多,很多是在做“无用功”甚至是在“引领”学生“空转”,如果能渗透尝试教学理念,运用尝试教学做法,可能课堂教学又会呈现新的景象。邱老先生梳理的全国多家教学经验,总结归纳出“两抓”:一抓尝试自学,二抓练习达标,这也是各种课改不变的真谛。
一辈子只做一个研究——尝试教学,邱老用他的研究之路告诉我们,成长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吃苦!这条路一定也属于我!
常州市田家炳中学 沈秋萍
2020年7月23日,在潘校的组织下我有幸见到了邱学华教授,85岁高龄的邱教授学识渊博,坚守教书育人,研究尝试教学法,精神令人钦佩。
我感动于邱老在起点低,条件差的条件下靠自身的勤奋、努力、肯学、吃苦才一步步取得了今天的成绩。他的吃苦耐劳正是我们所钦佩的,也是最珍贵的品质。邱老的报告语言生动,朴实。
1.请你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邱老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明
白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主动去发现新的知识。同时也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因势利导,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主要矛盾,让学生先练后讲。
2.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真正的学习才开始。邱老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先不讲,让学生自学。学生可以发挥教科书的作用,自己看书解决,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靠同伴的帮助,靠自己的钻研。当学习不再被动,变成主动了,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了。学习在思考中发生,学习在尝试中发生,学习在交流中发生。可见自觉的重要性。
3.先练后讲重点是练在当堂。邱老一语中的,告诉我们真正的课堂并不是一
讲到底,而是要留白,学习是要悟的,同时知识的掌握是要通过习题来不断运用的,真正的优秀正是在这种学习中培养出来的自信,而所谓的差生其实是差在心理上。作为老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自信。
学习永无止境,驱使我们老师学习和研究的动力正是像邱老和潘校这样的导师用孜孜不倦的精神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行。
常州市第四中学 关旸
灵魂相通,殊途同归
高温敌不过学习的热度,暑假不放松求知的热情。2020年7月23日下午,常州市自觉数学教育高端成长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开展暑期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在潘建明导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有机会近距离亲近86岁高龄的邱学华先生和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尝试教学”。真高兴亲见睿智健硕的邱老,真幸运聆听他那些执着的教育梦。也许正是数学的逻辑美,让邱老这位数学人即便高龄,仍逻辑清晰、思维缜密;也许正是教育的使命感,让邱老这位教育家即便退休,仍不懈追求、诲人不倦。
一、成长无捷径,优秀有共性
回顾四年来跟随潘建明导师一路学习的成长之路,不禁被邱学华、潘建明这样的教育家所表现出来的共性所感动,深受启发、倍受鼓舞。他们执着追求,自尊、自立、自强;他们潜心钻研,无怨、无愧、无悔。即便曾遇到瓶颈和困难,即使已成为教育界名家,他们依然保持教育初心不变。他们肩上有使命,心中有情怀,行动有坚持。用邱老的话:“关键在于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心!”
二、不同的经历,相同的使命
让学生自学课本也好,向别人请教也好,听老师讲解也好;先试后导也好,先练后讲也好,先学后教也好;尝试教学也好,翻转课堂也好,自觉教育也好……都是为了把学生推到主动和自觉学习的位置上。无论是“学而优则仕”,还是“仕而优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那首经久不衰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中,有句经典: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一浪一浪,追逐奔腾;一代一代,使命不衰。
武进潘家初中 王向东
2020年7月23日下午在田家炳初中有幸聆听了邱学华教授的讲座<邱学华尝试之路>.邱教授虽已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热情饱满,声音洪亮激昂,语言生动幽默,两个多小时的讲座给全体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我们带来了丰盛的精神食粮,使我们受益匪浅.
邱老以“请你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开始阐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原理。“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是尝试教学法的一大特征。用“先练后讲、练在当堂”揭示了尝试教学的特征,强调学生先学、先练,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指导、点拨,是尝试教学法的一种最佳体现方式。老师先不要告诉学生,不要把现成的结论、现成的方法去告诉学生,让学生先来试一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学生的潜力就会发挥出来,“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才能得到体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就能落实在课堂实处。
邱老的“先练后讲”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尝试中获得成功,在尝试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邱老的尝试教学法和潘校的自觉教育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我相信只要课堂上一切围绕着学生的真正成长而发生,就是一堂真正的课堂。我要向着导师们的方向努力!
常州市新北区飞龙中学 孙梅
专注一事,做精一业
尽管今年的暑假迟了半月之久,虽然一个学期的教学已然让大家身心疲惫,但是学习的热情依然把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师们聚集到了田初中,见到了久仰大名的邱学华教授,真是荣幸。
一、钦佩于邱老的执着追求,专注做好一辈子的事业—尝试教学
16岁成为代课教师,17岁正式加入教师行业,20岁成为校长,不满足现状依然执念于学业的邱老终于跨进了大学,用更多的理论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带着初心,对尝试教学的研究重回教学岗位,不断地实验,用数据验证,最终形成了风靡全国的尝试教学论,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87本著作记录下邱老的教学经验,也给我们年轻教师留下了宝贵的学习素材。
二、感慨于邱老的使命感,70年的教学生涯都是为了莘莘学子
86岁的高龄依然精神矍铄,是什么给了他力量?是教师行业的使命感!虽然闻名全国,已经享受国家级津贴,但是邱老依然活跃在行业圈,因为学生是他心中最大的牵挂。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一批又一批的教师们,先练后学,不要告诉我答案,先让我自己做一做,这样的教学理念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正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吗?邱老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师的职业使命!
我们会踏着邱老的路,接过邱老的火炬,继续传承教师的力量,不断前行!
一起感受“多模态”教学模式
潘建明导师为全体教师带来关于《多模态背景下学科教学》的精神盛宴。
学员心得
常州市薛家中学 刘跃
今天有幸聆听了潘建明导师的《多模态背景下学科教学》讲座,让我进一步对“多模态教学”和“集成思维”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代课堂注重的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多模态教学正是通过多元感官的交互,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知行为方式,让学生在动态的思维活动中逐步形成机构化的“集成思维”特征和形态。通过讲座,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有如下思考:
1.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多模态教学”。教学思维的转变是前提,我们可以在情境创设中更多的运用多感官的素材,运用图片、声音和影响尽可能地创设接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在评价反馈中运用多元化、多途径的评价方式,问题探究中运用几何画板等多媒体技术还原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多元认知,构建“集成思维”。
2.“多模态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困惑。数学课堂更多的是概念和运用,不同于人文学科,需要大量的训练用于巩固,“多模态教学”强调的是动态的思维过程,如何在巩固训练中运用“多模态教学”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更多的思考。“多模态教学”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需要多学科的融合。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高如玉
今天下午,有幸聆听了潘建明导师的讲座《多模态背景下学科教学》。在这次讲座中,潘建明导师提出许多教育教学方面最前沿的理论概念,并举出多学科的可操作性的示范案例。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多模态教学”:模态,即感官,多模态,即多感官。多感官并用学习,营造一个充盈的学习体验。“多模态教学”,简单地说,在教学中,把文本文字或教师口头传递的单一模态互动方式,增加其他如视觉、听觉等方式,就是多模态的方式。它关注的是教学主客体通过多元感官与人、事、物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交流将自觉地促进教与学的发展,并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
那为什么要进行多模态教学呢,潘建明导师从不同的课程实例出发,深入浅出的进行阐述,一是可以弥补单模态教学的不足。二是可以强化教学内容。三是吸引注意力。四是可以抒发情感。五是可以加深教学材料的理解。潘校举得以下实例我印象深刻:潘海波老师在省赛中上的一节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复习一课,本课设计的语言都非常有趣,引人入胜,比如:“请你当医生,对于下列问题,请诊断解答过程是否有病,有病请说出病因,并改正。”多模态之下的教学,也就是要求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外部世界的信息,包括图像、文字、音频、动手操作等。我们一节课个教学设计能考虑多模态,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潘建明导师的本次讲座实例覆盖文理各种学科,将自己所创自觉教育思想融入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中,不按部就班,不照搬照抄,更不纸上谈兵,而是把理论结合实际操作,让多模态教学实实在在扎根于课堂,开出自觉教育之花。
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学 李燕华
7月23日下午,我们又相聚在田家炳初级中学,听了教育界大咖邱学华先生《尝试,中国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潘建明导师《多模态背景下学科教学》的讲座,下面结合潘导的讲座,谈谈感想。
1.理解。多模态教学的本质内涵——提高学生对知能进行整合、分析、筛选、比较、吸收、理解、批判的能力,呈现出一定的结构化“集成思维”特征和形态。刚看到这个题目时,我理解为当前教育下的多种形态并存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即线上教学。潘校用丰富的图片、不同学科案例、不同课件中的视觉、听觉冲突交互使用,帮助我们理解多模态教学,听了课件《蝉》中的蝉叫声,看到认识都让我深深的震撼!
2.思考。每次听潘校的讲座,都会看到丰富的案例,这次也不例外。潘校举例:杭州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任为新所长的一节精彩的语文课,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引导学生的思考,让所有的听课老师都为之一震!此时,我思考我的课该如何走向?在课堂上怎样提问、怎样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呈现出结构化的“集成思维”……
非常感谢潘校的培训,让我们都能接受一些教育前沿信息,期待自己能有改变!
常州市清潭中学 吴洋
今天,潘建明导师讲座的主题是《多模态背景下学科教学》。导师介绍了多模态教学的本质内涵、作用意义、原则机制、策略途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多模态教学运用多种感官,通过不同的媒介把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纳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多层次的理解。
理论的学习较枯燥,每当此时,导师就会举一些平时积累的课例帮助我们理解。比如在学习《蝉》这篇课文时,先通过背景音乐,盛夏里蝉的叫声,让学生迅速进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蝉除了叫声很有特色外,还有哪些特点呢?在讲到“金蝉脱壳”时,借助于视频,形象地展示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同学们个个兴致高涨,这样的课才是灵动的课。
多模态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以自己动脑动手,制作教具,也可以充当导演,布置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能是导演、策划者,又可能是执行者、审核者,多模态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动脑动手,多思考多研究,才能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达到良好地教学效果。
武进区雪堰初中 杨翠芹
潘校的讲座《教育前沿探索之一一多模态背景下的学科教学》,让我认识了一个新兴的教学模式:多模态。将多种模态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模态认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模态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将课堂由沉闷变为灵活,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多模态在教学中的作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有其侧重点和不完善性,只能解决一个侧面,但多模态的教学呢,强调多感官并用多种教学方法联合运用,培养具有多元化的能力。沈秋萍老师在方案设计专题课上,通过分色原理分析问题。在行程问题中,不仅可以运用线段图,还运用函数图像来刻画时间和距离的关系,语文课程,先听一段蝉的鸣叫声,再进入主题。这些教学案例,运用多模态教学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显示了教学的成效,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而是主动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的环境化,生活化。
二、如何来实施多模态教学。潘校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对多模态教学如何实施进行了解读。基本流程是:资源呈现,多元感知,交互反馈,问题解决,辨析强化。
利用多模态技术辅助教学有很大的成效,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课程和学生需要,收集各种素材,包括视频资料、图片、声音,进行教案设计,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常州市田家炳中学 朱正芳
7月23日,我非常幸运地在潘校的带领下,领略了教育教学时尚前沿的风采,感受到多模态的魅力。
潘校在讲座中强调:教师与教学内容、学生、教学策略、教育教学技术的互动不能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创建、教学呈现、更新教学方式和策划学习活动中,将文本、图形、动画、影像、声音等媒介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模态认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让我不禁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比如在教授圆周角定理时,我当时的教学是在黑板上画出圆心在圆周角内部、边上、外部的情形,现在想来这三种分类的得出缺乏直观性,结合多模态的理念,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将圆周角的顶点从弧的一端沿着弧运动到另一端,这三种分类就比较容易得出了。也可以让学生用两端固定在圆上的橡皮筋来完成这一过程,这既能直观感受到这一过程,还能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后面的的教学中,我也要向潘校讲座中提到的多模态教学学习,多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文字、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如采用分色原理让重难点突出、利用几何画板让动态过程更直观、加入视频让课堂更有趣、多用表扬的语言增强学生自信心,争取做到让学习具有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提高学生对知能进行整合、分析、筛选、比较、吸收、理解、批判的能力,并逐渐呈现出一定的结构化“集成思维”特征和形态。
常州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沈静
教学前沿探索之《多模态背景下学科教学》,通过潘校的讲座,我们又学习了新理论新名词:多模态。讲座过程中潘校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以教学实例做为理论研究的脚手架,结合各种不同学科的特色、抓住不同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亮点加以剖析,让我们更快速的理解何为多模态如何多模态教学。通过实例中直观鲜明的图片、层层递进的语言组织、适时的实验和视频、条理清晰的表格、颜色鲜艳又简单明了的图示,让我们教师也感受到多模态下的课堂对学生视觉、听觉的冲击,形象生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自觉尝试自觉生成的目标。对比自己平时的教学常态,黑板配粉笔的组合虽然经典,但难免单调,语言和动作哪怕用尽全力,有时也难以吸引学生,多模态的方式无疑丰富了课堂教学表达的方式,让教师进一步思考除了逻辑缜密的语言组织,还要思考更多的细节设计,比如放大字体、改变字的颜色,寻找更多样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对题意的理解,比如用图画、表格让抽象的文字更具体形象。总之,多模态教学让教师更关注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成学习的目标。
常州市丽华中学 丁一清
今天,有幸聆听了邱学华老先生的尝试教学讲座和潘建明校长的讲座,受益匪浅。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多模态教学有了认识和理解,多模态教学关注的是教学主客体通过多元化感官与人、事、物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互动表现之间的交流能给予评价、反馈,能共同自觉地促进教与学的发展。也为学科教学提供了一种新路径,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地能力。这也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创建、教学呈现、更新教学方式和策划学习活动中,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媒介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模态认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这种教学模式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潘校长还通过各个学科的不同实例进行解读和解释,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节语文写作课,那位老师用全新的模式,以相亲的要求,一步步让学生进行人物描写,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渗透方法指导,也让学生们容易接受,更容易掌握。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模式激发了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同时也要求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向多模态模式化教学转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希望能不断改变,不断尝试,不断成长!
“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工作室的每位成员时刻以导师为榜样,期待在数学教科研的路上遇到最好的自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