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设计碰撞大思维

作者: 周齐才 发布时间: 2020-08-11 阅读:( 2941 )  

     那是一次教学活动中的故事。应海南省少儿教学协会之邀,去参加骨干教师“学习与研究”研讨活动,要上一节示范课,我选择了人教版数学第11册内容《数与形》,这内容是修订版新增的,首次渗透极限思想。在研究教材、打磨课堂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理解极限思想过不去那坎:

   教材在第一单元第15页《你知道吗?》介绍了《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竭”的数学思想。在学生头脑里形成了第一印象。学生认为:单位“1”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永远分不完。

   在教学时,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不等于1,并且说绝对不等于1?

   教学时,我用正方形、圆形、线段等数形形结合的方法演示计算(如教材图):

(1)将一个正方形看作“1”,第一次取,以后每次取余下的一半,这样正方形的面积依次递减一半,所选取的面积代表其和。

(2)将一个圆看作“1”,同上方法,每次选取余下的,这样圆的面积每次递减一半,所选取的圆的面积就是算式之和。

(3)将一条线段看作“1”,取“1”的一半,以后每次取余下的一半,这样逐次累加下去,就是算式的和。

       这样直观形象的演示,增强了学生的理解,但就是有学生认为,结果不会等于“1”。

    基于第一次的教学后,我进行了反思,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课前引入:①请在下列○中填上“>、<、=”  

    0.9 ○  1

    0.99999999 ○  1

   0.99999999…○  1

   第一、二题学生答案一致,最后一道有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小于1,很少的人认为等于1,疑惑大大的。这时,我抛出了问题,“到底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在学完本节课后告诉我确定的答案”

②分数化小数:  ?

 0.333……,这个没有疑问。

    教学时,我先出示:(这在五年级异分母加法中出现过),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学生很快理解答案是1-,紧接着,我再出示:

 请同学们观察,题目有什么变化?答案又是多少呢?聪明的学生总是有的,学生归纳出答案是:(分子比分母少1)。我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当n越来越大时,n和n-1的差就越来越(小),当n趋于无限大时,n和n-1的差就越来越接近(0),也就是说n和n-1就趋近于(相等),像这样,当n趋于无限大时,在数学上就认定=1,这就是数学的极限思想。

  学生顿悟后,我又出示:0.9+0.09+0.09+0.009+0.0009+…=?学生回想课前的预设,很快得出答案是1.

    最后,我反问同学们,确认答案是1吗?题中去掉省略号还成立吗?在部分同学仍存疑惑之际,顺势我在黑板上接着板书:                             0.333……

0.333……×3=?

0.9999……=?

学生异口同声喊出了1.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数形结合有时还需要数数结合,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小设计碰撞大思维,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醒,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2018.1

    作者:工作室主持人  荆门市石化第一小学   周齐才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