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五月是个收获的季节,欢庆过劳动者的汗水,纪念过青春沸腾的历史,回味过温馨淳淳的母爱。5月14日,在蒙蒙的细雨中,李凡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满怀着炙热的情怀,齐聚学校录播室,开展古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李凡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为进一步加深对“小学经典诵读与五六年级写作的有效融合”这一课题研究,提高工作室成员自身语文素养,齐聚学校录播室,开展古诗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观摩活动议程安排为:白米雪老师执教的古诗文《暮江吟》第二次研磨;工作室成员评课议课;张想姣老师和张清元老师对工作室成员进行“阅读与表达”读书分享。
白老师针对上次磨课反馈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了精心修改。经过第一轮打磨后的古诗文课《暮江吟》,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条理更加清晰,如同屋外的绵绵细雨,让人耳目一新。
在导入环节,白老师采取,激趣导入,引入课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写景诗歌,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浓厚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感知诗意环节,白老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在读中悟诗情,在读中悟诗意。读到“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时,白老师结合夕阳美景图,引导学生感知“铺”的含义和韵味,孩子们立即联想到夕阳的光铺洒在江面时柔和悦目的美景。读到”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时,白老师结合新月东升图,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并引导学生用“露似——月似——”造句,孩子们思维的火花瞬间迸发,一时妙语连珠,引得听课老师频频喝彩。秉持“让阅读指向写作”,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教学理念,在最后的写作环节,白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古诗改写成写景小短文。学生们厚积薄发,文字如同行云流水般流畅舒展。将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图刻画得淋漓尽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节好课,需要通过反复的打磨与研究才能得来。在研课环节,费依梦老师认为,白老师的课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弯月初升图,露珠晶莹、月如弯钩的朦胧夜色图,边赏析边讲解,为学生营造了初秋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刘凤老师结合课堂中的些许瑕疵,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如仿照诗句写比喻句环节,刘老师认为,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揣摩“月”与“珍珠”的特点后,再加以描绘。李凡老师说:“白老师的课,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给工作室成员带来了一场盛大的视听盛宴。”同时,指出课堂中些许不足之处,建议白老师在精讲环节紧紧围绕诗中有画品意境,画中有话学改写来引导学生学习。
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李凡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共同追求,在最后的阅读与表达专题研讨环节,张清元老师以“指向语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课题,就“阅读”如何“指向写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大家呈现了大量教学实践中的精彩案例。张老师说:“语文课本是经过专家层层选择的结果,每一篇课文都是值得赞叹、学习和借鉴的。作文教学,应以语文课本为基石,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写作思路。”最后,张想姣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指出作文教学应当结合文本,引导学生在课文基础上进行摘抄、背诵。学生只有掌握了好词好句,才能为写作做好铺垫,做到厚积薄发。同时以学校活动为素材写周记,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之一,即能做到有话说,有事写,又能让学生细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此次研课活动如同沁人心脾的暖风,悠悠扬扬;如同窗外绵绵细雨,飘飘洒洒,润物细无声,滋润人心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