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盐和亚铁盐》说课稿

作者: 安娟琴 发布时间: 2019-06-10 阅读:( 6714 )  

《铁盐和亚铁盐》说课稿

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   龚海宾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的龚海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铁盐和亚铁盐》,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的内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本节课。

一、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放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之后,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探究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巩固离子反应基础知识,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同时为后续将要学习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积累素材,提供感性认识。

帮助学生建构起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

加强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

(二)学情分析

1.知能储备:学生在已建立起离子反应、氧化还原的相关概念,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2.心理特点:好奇心强,对化学实验比较感兴趣

3.学生状态:学生较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不足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制定

  依据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整体分析和学生情况的综合考虑,我确定本课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如下: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本课学习效果终端体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2)学会鉴别铁离子亚和铁离子的方法。

(3)了解铁离子、亚铁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学会分类、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2)体验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让学生形成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3)在“大胆推测→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探究意识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通过印刷电路板的讨论、补血剂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Fe2+、Fe3+的检验,Fe2+、Fe3+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Fe2+、Fe3+的相互转化

(四) 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知识的主动建构。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我的教学策略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实验探究→促进学生完成新知识建构,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探究方法。

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能更加形象深刻地接受新的知识并得到应用,实现知识的总结与提升,体验化合物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过程(课前、课中、课后)

   (一)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整体构思是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魔术小实验从生活走进化学、用实验探究化学、用化学视角关注生产生活”。设置不同层次问题情景为教学主线,紧密围绕亚铁盐和铁盐的性质和相互转化知识合理地开发使用了教材。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新课前一天布置复习内容

【知识链接】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1.元素化合价与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关系

元素处于最高价: 只有________性,无_______性.

元素处于最低价: 只有________性,无_______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______性,又有_______性

2.常见的氧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见的还原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环节在教学前进行,设计意图是运用先行组织者的策略,给学生搭建思维的台阶,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化合价预测和分析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回忆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建立起研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这也对在课堂中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化学歌曲和魔术小实验引入课堂教学

化学情歌节选引入金属知识的学习和回顾(部分歌词:化学啊我曾爱着你,你可知道活泼金属钠;实验时说好的看仔细,为什么钠水生气?化学啊我将爱着你,你可知道两性金属铝;实验时说好的看仔细,为什么遇酸碱生气?化学啊我在爱着你,你可知道变价金属铁;实验时一定要看仔细,为什么黄变红又去?)该环节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本章知识有一个整体印象。

接下来我用一根玻璃棒在一杯茶水中轻轻搅拌,茶水立即变黑(玻璃棒上沾有铁盐)。将变黑的茶水倒入另一只杯子中,茶水立即变回原来的颜色(杯子中有维生素C)。在学生感觉比较惊讶的同时提出问题:你想知道这个魔术的玄机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魔术的奥秘。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引入,学生的学习思路打开了,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想弄清楚为什么茶水会变色。

第三环节:获取Fe3+的检验方法及体验到Fe2+、Fe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抓住这一教学机遇,让学生也体验三组颜色可变的魔术小实验。也就展开到第二个环节的学习。实验如下,用FeCl3溶液、 FeCl2 溶液进行第一个小魔术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   FeCl3溶液和5mL FeCl2 溶液,观察两种溶液颜色,各滴入几滴KSCN溶液


实验完毕,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信息讨论实验中KSCN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并很快总结出可以用KSCN检验Fe3+

此时我顺势让学生继续做两个溶液变色的化学实验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2.在上述变色的FeCl3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试管。


3.取上层清液倒入另一支试管,再加入几滴氯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完成汇报实验成果,变色的FeCl3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溶液变回浅绿色。把上层清液倒入另一支试管,再加入几滴氯水,溶液又变回血红色。两个溶液变色实验更激起了学生兴趣,学生更活跃了。此时教师适时抛出两个问题:1.向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显血红色,加入少量铁粉,血红色为什么会褪去?2.取已褪色的上层清液加入几滴氯水后为什么又变回血红色?要求学生讨论并写出涉及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小组派代表回答并展示学生的学案。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获得以下认识:氯气和铁粉分别可以实现Fe2+向Fe3+、Fe3+向Fe2+之间的转化,实验中变色的原因就是Fe2+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Fe3+间的相互转化。

此时教师追问:有哪些方法可以实现Fe2+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Fe3+的变化呢?转而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

第四环节:实验探究Fe2+、Fe3+的相互转化

我给学生提供如下试剂:新制氯水(Cl2)、酸性KMnO4溶液、蒸馏水、铁粉、FeCl3溶液、FeCl2溶液、H2O2溶液、KSCN溶液、稀HNO3、KI溶液、铜粉、维生素C溶液(提示:Vc常用作抗氧化剂)。要求学生合作,自主进行探究,可选择Fe2+→Fe3+的实验,也可选择Fe3+←Fe2+的实验,但要尽可能用不同的试剂、找到更多的途径实现Fe2+→Fe3+、Fe3+←Fe2+之间的相互转化,并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中。经过各组实验汇报,师生共同整理后,获得如下探究结果:

                     表2  Fe2+ → Fe3+实验探究

加入试剂(按滴加先后顺序填写所选试剂化学式)

实验现象

结论

FeCl2溶液→KSCN溶液→氯水

溶液显血红色

氯水能使Fe2+→Fe3+

FeCl2溶液H2O2溶液→KSCN溶液

溶液显血红色

H2O2能使Fe2+→Fe3+

FeCl2溶液→KSCN溶液→稀HNO3

溶液显血红色

稀HNO3能使Fe2+→Fe3+

FeCl2溶液→KSCN溶液→酸性KMnO4溶液

溶液显血红色

酸性KMnO4能使Fe2+→Fe3+

小结

 

 

表3 Fe3+ → Fe2+实验探究

加入试剂(按滴加先后顺序填写所选试剂化学式)

实验现象

结论

FeCl3溶液→KSCN溶液→铜粉

溶液血红色褪去

铜粉能使Fe3+Fe2+

FeCl3溶液→KSCN溶液→铁粉

溶液血红色褪去

铁粉能使Fe3+Fe2+

FeCl3溶液→KSCN溶液→KI溶液

溶液血红色褪去

KI能使Fe3+Fe2+

FeCl3溶液→KSCN溶液→维生素C溶液

溶液血红色褪去

维生素C能使Fe3+Fe2+

小结

 

在以上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头脑风暴从化合价角度预测出Fe2+与Fe3+的还原性和氧化性,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思路自主实验,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汇报实验成果,学生获得了表达自我的机会,在表达自己的方法和思路中,与同学分享学习的幸福。顺着学生的思路在推动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习内容在学生的学习思路中得到了传递,让学生获得了实现Fe2+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Fe3+的相互转变的知识。

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通过实验探究生成了知识,体会了课堂学习的快乐。个别小组在探究活动中出现了实验的两个异常,他们在课堂上也大胆提出了质疑,比如他们预测向FeCl3溶液中加入KI溶液、铜粉,溶液的黄色会褪去,可是实验下来,溶液颜色没有太明显变化。我首先肯定了他们这种尊重客观事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且让大家讨论实验异常的原因,很快的其它小组对此作出了合理的分析,认为有可能是I-Fe3+氧化成I2溶于溶液是黄褐色的,干扰了实验现象或是KI试剂变质了,也有同学提到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铜粉后他们起初观察到溶液褪色不明显,但把试管溶液静置后还是可以看到溶液褪色,认为可能在振荡时剩余铜粉悬浮于溶液,而铜粉颜色比较深干扰了溶液颜色变化。课堂进行自此,同学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大家都处于兴奋的状态中,热情高涨。

此时,我又抓住学生在实验汇报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引发学生深度思维:“在Fe2+ → Fe3+的实验中,有的同学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选择的试剂,而有的同学先滴加选择的试剂,再滴加KSCN溶液,哪种滴加顺序更好呢?”这个在课堂高潮中提出的问题,自然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选择的试剂,这样就可以排除原溶液中是否有Fe3+。这样的结论生成是学生自己得出的,不是老师教会的。

此处体现了教师的一种智慧的引领,积极与学生交流,及时关注课堂生成性的问题,并引领学生一步一步探究,让学生体会一个又一个成功喜悦。

第五环节:构建“铁三角”知识网络

在获得Fe2+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Fe3+之间的相互转化知识后,我又将教学推向一个高潮:铁有三种价态:,根据我们已学过的知识,你能把三者的转化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吗?这一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环节,能让学生的学习上升一个层次。此时学生的知识还是处于初步理解的、浅层次的水平,而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创造知识,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让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得到充实扩大,这样学生知识的储备才会越来越多。抛出铁三角的转化关系图,让学生共同探讨实现三种价态的铁相互转化的方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最后构建了铁三角的知识(如下图)。





 


 

 

 

 

 

 

 


第六环节:学以致用

经过几个课堂实验探究后,完成了预设的课堂活动,学生达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进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环节,最后一个环节不是通过简单的课堂练习,验证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是为学生设计了如下三个课堂交流活动:

[活动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对老师做的魔术进行揭秘。

资料一:茶水中含有鞣酸

资料二:鞣酸和铁离子生成的鞣酸铁是黑色沉淀,鞣酸亚铁是无色易溶于水的物质。

资料三: 维生素C

【化学性质】显酸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治疗贫血】把难以吸收利用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促进人体对二价铁的吸收,有助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这一活动的设计是对课堂引入的呼应。课堂引入不能光是精彩,而是要发挥其课堂教学的功能,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就是在围绕这一引入,以此为主线进行设计的。

 [活动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以下问题中任选择一个进行思考解答。

1.有失去标签的两瓶FeCl2、FeCl3溶液,你能设计多少种方案鉴别它们?

2.如何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3+?如何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的Fe2+

3. 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久置的补铁剂——硫酸亚铁片是否变质?

这一“自助餐”活动的设计,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教学,尊重学生因个体的差异不同层次的需求,最后就学生选择较多的一道题进行分析,其余的课后讨论形成方案,这也使得整节课时间的把控上更有弹性,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自我评价,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每个学生走向成功。

[活动3] 简单介绍印刷电路板的制作原理

让学生学会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是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教师设计这一课堂活动正是学科生活化的体现。

整节课的板书设计采用提纲式板书,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体现教学重点和关键。简单明了,条理清晰,便于记录和复习。 

附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课时铁盐和亚铁盐

一、Fe3+、Fe2+的检验

Fe3+: Fe3++3SCN-=Fe(SCN)3

二、Fe3+、Fe2+的相互转化

          氧化剂(Cl2、KMnO4、H2O2、HNO3等)

Fe2+                                              Fe3+

          还原剂(Fe、Cu、KI、维C等)

三、“铁三角”关系及其应用

四、教学反思

1. 课前设置“预学知识”,有助于难点的突破

通过给学生搭建思维的台阶,面对Fe2+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Fe3+间的相互转化,学生能自主地、能动地分析物质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剂、还原剂,主动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真正建立认识物质的新视角和物质的新视角,对于一些概念和方法的学习也通过实验探究的应用环节促进发展,纳入学生长时记忆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学科的元素观、转化观及化学价值观等,实现了对学科观念的建构。

2.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和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上充满了活力

3.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问题线索和学生活动,有效解决了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性的问题

  课堂中清晰的教学思路,设计中的有效提问,在教学设计中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来设计、组织教学,依据:学习导入——合作探究——自主小结——拓展延伸等环节层层深入地组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生生、师生互动,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也比较多元化,课堂上充满生机。

4.课堂设计中预设自主合作探究环节,但仍有少数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探究中,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热情及提高学生探究的自觉度,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研究,不断实践。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处理,如有不妥之处,恳请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学段学科:高中化学   所用年级:高一年级  个人简介:龚海宾,女,汉族,2003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毕业后一直担任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已带出五届毕业生,所带学生高考成绩优秀。在教育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教学中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参与中求体验、在和谐中求进步、在合作中求创新。

个人教育格言:赏识下出爱迪生,兴趣中有牛顿,宽容里有爱因斯坦!


参与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微信

分享到微信

微博